- 年份
- 2024(7040)
- 2023(10146)
- 2022(8337)
- 2021(7690)
- 2020(6136)
- 2019(14075)
- 2018(13859)
- 2017(26566)
- 2016(14183)
- 2015(15850)
- 2014(16018)
- 2013(15641)
- 2012(14454)
- 2011(13362)
- 2010(13769)
- 2009(12594)
- 2008(12225)
- 2007(10898)
- 2006(9952)
- 2005(9229)
- 学科
- 济(71251)
- 经济(71206)
- 管理(35393)
- 业(33712)
- 方法(26865)
- 企(25426)
- 企业(25426)
- 地方(23276)
- 数学(23086)
- 数学方法(22568)
- 中国(20939)
- 农(18322)
- 业经(15862)
- 地方经济(13258)
- 农业(12824)
- 学(11988)
- 发(11574)
- 融(11218)
- 金融(11216)
- 理论(11215)
- 环境(11131)
- 贸(11079)
- 贸易(11067)
- 银(10799)
- 银行(10789)
- 行(10599)
- 易(10594)
- 技术(9939)
- 制(9921)
- 和(9629)
- 机构
- 学院(204965)
- 大学(199660)
- 济(81758)
- 经济(79909)
- 管理(77088)
- 研究(72407)
- 理学(65466)
- 理学院(64631)
- 管理学(63175)
- 管理学院(62781)
- 中国(55511)
- 科学(45487)
- 京(43846)
- 所(36696)
- 财(35583)
- 研究所(33213)
- 中心(32857)
- 江(32367)
- 农(31782)
- 范(31075)
- 师范(30784)
- 北京(28329)
- 业大(27940)
- 财经(27600)
- 州(26738)
- 院(26605)
- 经(24818)
- 师范大学(24679)
- 农业(24442)
- 经济学(24074)
- 基金
- 项目(134609)
- 科学(106785)
- 研究(99562)
- 基金(95149)
- 家(82786)
- 国家(82115)
- 科学基金(70793)
- 社会(62929)
- 社会科(59823)
- 社会科学(59811)
- 省(55698)
- 基金项目(49831)
- 划(45993)
- 教育(45876)
- 自然(44885)
- 自然科(43831)
- 自然科学(43824)
- 自然科学基金(42957)
- 编号(40841)
- 资助(39982)
- 发(35568)
- 成果(32195)
- 重点(30876)
- 课题(29881)
- 发展(28532)
- 创(28154)
- 展(28052)
- 部(27979)
- 创新(26376)
- 国家社会(25513)
共检索到318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静波 李纯
湘粤赣边界区域同属革命老区,俗称"红三角",区域内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且呈现互补性和整体性。在分析了湘粤赣边界区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基础条件后,结合协同理论内涵,认为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参与主体分别是地方政府、旅游企业及社区群众,应构建地方政府引导、旅游企业主导和社区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以此来带动该边界区域的红色旅游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培育
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其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已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在社会文化建设和环境的作用也是客观存在的。湖南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省,然而其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大湘南"旅游圈的建立对于湖南省旅游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陈国生、陈晓亮、阳琴、尹智勇、张哲和邓泓鸿共同撰写的《"大湘南"旅游圈的构建与区域联动模式选择及实现路径研究》(黄河出版社,2015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肖雁飞 吴艳萍 向云波 廖双红
利用地区专业化分工理论与方法,选择广东(粤)、湖南(湘)、江西(赣)、广西(桂)为研究对象,以2006—2015年制造业2位数统计数据为基础,进行产业转移与地区分工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广东产业转移降低了四省份的分工水平,地区间产业同构较为突出,跨区域产业链构建处于初期阶段;第二,制造业整体呈空间扩散趋势,但资源和低技术产业扩散速度高于中高技术产业,一些高技术行业进一步向发达地区集聚,同时,大多制造业都指向广东市场,表现出产品内分工转移特征。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专业化分工 协同发展 粤湘赣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焦世泰
文章对我国红色旅游开发模式进行研究梳理和归纳,借鉴中国红色旅游成熟区红色旅游开发模式,分析左右江红色旅游区的区域特性及旅游发展条件,对左右江红色旅游区旅游资源优势定位,根据左右江红色旅游区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周边景观的组合关系,提出了左右江红色旅游区红色旅游组团式开发模式:红色旅游与养生度假旅游结合、红色旅游与边境旅游结合、红色旅游与山水生态旅游结合、红色旅游与民族文化旅游结合的红色旅游组团式开发模式,并提出了左右江红色旅游区红色旅游组团式开发适应对策。
关键词:
左右江红色旅游区 红色旅游 开发模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伟年 宋宇新 白竹岚
红色旅游是在政府推动下迅速兴起的一种旅游形式,由于起步时间晚,各地红色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红色旅游产品单一、红色旅游文化品位有待提高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红色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阐述区域文化与红色旅游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区域文化与红色旅游的融合发展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举措,并从红色旅游地旅游商品开发、文化娱乐业的发展、红色旅游地的导游解说三方面探讨了区域文化与红色旅游融合的途径。
关键词:
区域文化 红色旅游 井冈山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朝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相应地,旅游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根据文旅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旅游产业产值在我国经济总量中占比为11.05%。随着人们精神文化层次的不断提升,对旅游产品也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由于传统旅游模式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其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在下降。与传统旅游模式不同,文化旅游能让旅游者在享受自然和人文风光的同时也能充分体验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静波 肖海平
生态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是主体功能区中禁止开发区域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选取湘粤赣省际边界的丹霞山、莽山、苏仙岭和三百山等具有代表意义的禁止开发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评价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定量分析了该边界区4个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活动对其自然、经济、社会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态环境压力及其响应状况。研究认为,湘粤赣边界禁止开发区域生态环境总体质量良好,但各指标质量发展不均:①生态旅游活动对湘粤赣边界禁止开发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整体压力处于中低压状态;②生态环境承载力能应对目前生态旅游发展对其产生的压力,这为湘粤赣边界各禁止开发区域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重要保障;③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指标质量的提高和环保意识培养是禁止开发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评价结果是湘粤赣边界禁止开发区域研究生态旅游发展机制和模式前提和基础。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宋伟 李钧
旅游业具备强烈的关联效应及发展势头。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可通过发展旅游产业,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全方位、系统化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而将现有红色资源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人文优势。本文以赣南红色旅游品牌为例,在分析赣南红色旅游品牌历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准确定位、发挥区位优势、实现区位联动的解决思路,以及精准定位主题、拓宽产品价值、强化品牌传播等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有效地提升赣南旅游服务水平、配套设施建设、拓展品牌视觉形象等,为实现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支持。
关键词:
红色旅游 赣南地区 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冉燕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改革深化时期,在这一过程中的诸多领域改革都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对于城乡统筹以及旅游发展方面的改革也不断得到了优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的重要改革内容,在旅游业的综合发展下对城乡经济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等层面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这也成为城乡统筹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点。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城乡统筹的内涵及与旅游协同间机制进行阐述,然后就旅游在城乡统筹中的作用及动力机制进行详细分析,接着就城乡统筹和旅游协同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协同模式优化策略加强探究,希望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城乡统筹 旅游 发展模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若山
我国系统推进红色旅游发展以2004年为起点,至今已有16年。实践表明,发展红色旅游不仅能够加强红色遗址遗存保护开发、用活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更能够推进红色文化弘扬、促进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旅游已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近年来接受有关部委委托,系统评估《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落实情况,并谋划"十四五"时期红色旅游发展政策制定,牵头编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规划,深度调研十省区市红色旅游。通过实地调研、查阅资料、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十三五"时期我国红色旅游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得到全面提升。但"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当前,依然存在一些制约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问题。站在"两个百年"交汇的新起点上,适时审视红色旅游发展,梳理当前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时代价值。
关键词:
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人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龙婷 龚云
南昌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具有优秀的革命历史传统文化。然而,其旅游业发展却远远落后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有助于旅游业从实际出发,顺应南昌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从根本上解决红色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推动南昌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分析南昌旅游资源的现状出发,结合南昌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南昌在发展红色旅游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构建南昌红色旅游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
红色旅游 发展现状 构建 新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范力 焦世泰 韦复生
从资源整合的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引领市场发展的产品创新、人性化服务的创意宣讲、高科技支撑的文化创意4个方面,总结和借鉴我国红色旅游成熟区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的经验,分析左右江红色旅游区旅游产品开发现状,提出左右江红色旅游区革命历史名人文化、红色艺术文化、革命战争体验、革命生活体验、旅游商品五大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模式。
关键词:
左右江红色旅游区 红色旅游产品 开发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尚正永 刘传明 白永平 张小林
从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区域整体的角度,以构建多中心城市区域的理念,提出了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具体构想,即以韶关、赣州、郴州成长三角为整个省际边界区域的核心,以其它6个中心城市为市域的核心,以经济基础好或交通条件好的县(市)城区作为县域的中心,构建7条城镇发展聚合轴和拓展轴作为城镇、交通和产业的聚集和依托轴,以形成城市空间功能互补,集约紧凑发展,绿色空间穿插相融,高度协调、网络化的多中心城市区域,以整体的优势参与珠三角城市体系分工,并力争在区域分工中占有优势。
关键词:
空间结构 省际边界区域 粤闽湘赣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侯兵 黄震方
传统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包括基于传统文化资源展示的博物馆型发展模式、以文化创意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型发展模式、以关联产业为依托的融合发展模式等三种,其共性问题是除了对文化开发的功利性定位和地方文化基因展示不够之外,割裂了文化空间的延续性和整体性,阻滞了文化资源的协同保护与利用。文化旅游实施区域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体现在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整体性保护、规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同构及深化区域旅游合作三方面,同时应尊重政府、市场、企业和公众等利益相关者诉求。在路径选择上,要构建“战略—文化—组织”的三维协同体系,战略协同是主导、文化协同是核心、组织协同是保证,三者相互作用,以形成目标明确的文化旅游区域协同发展路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晓龙 李军 杨晶晶
在过去40多年中,长三角区域的空间范围从1982—1984年最初的“上海经济区”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变化,1984—1988年其范围扩大到除山东以外的整个华东地区;1992年,随着上海浦东新区的建立,长三角区域重新规划,到2008年形成了以江浙沪16城市为主体的长三角城市群;2010年,首次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将长三角区域范围界定为苏浙沪全境内25个地级市;2016年,再次调整为包含安徽在内的三省一市共26城市;直到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确定了三省一市全域作为规划发展中心区,沪苏浙皖协同合作,实现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