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02)
- 2023(9407)
- 2022(8059)
- 2021(7578)
- 2020(6455)
- 2019(15132)
- 2018(14960)
- 2017(28295)
- 2016(16189)
- 2015(18315)
- 2014(18640)
- 2013(18557)
- 2012(17265)
- 2011(15835)
- 2010(16214)
- 2009(15004)
- 2008(15214)
- 2007(14275)
- 2006(12435)
- 2005(11046)
- 学科
- 济(67741)
- 经济(67686)
- 业(47264)
- 农(46580)
- 管理(36352)
- 农业(30709)
- 方法(27931)
- 企(26303)
- 企业(26303)
- 数学(25041)
- 数学方法(24694)
- 业经(18397)
- 中国(17554)
- 地方(14934)
- 财(14541)
- 制(13803)
- 学(13165)
- 贸(12292)
- 贸易(12290)
- 易(11961)
- 理论(11187)
- 发(10966)
- 农业经济(10411)
- 策(9811)
- 银(9764)
- 银行(9722)
- 体(9544)
- 行(9267)
- 村(9146)
- 农村(9137)
- 机构
- 学院(234553)
- 大学(228175)
- 济(93746)
- 经济(91572)
- 管理(85315)
- 研究(80641)
- 理学(73290)
- 理学院(72503)
- 管理学(71070)
- 管理学院(70667)
- 农(65075)
- 中国(61132)
- 科学(51938)
- 农业(50483)
- 京(48117)
- 业大(44609)
- 所(42904)
- 财(40488)
- 研究所(38941)
- 中心(38537)
- 江(37436)
- 财经(31599)
- 范(31276)
- 农业大学(31131)
- 师范(30957)
- 北京(30048)
- 州(29327)
- 省(28664)
- 经(28613)
- 经济学(27391)
- 基金
- 项目(152190)
- 科学(116272)
- 研究(112055)
- 基金(105187)
- 家(92531)
- 国家(91640)
- 科学基金(76158)
- 社会(67404)
- 省(63849)
- 社会科(63331)
- 社会科学(63304)
- 基金项目(56201)
- 教育(52223)
- 划(52172)
- 编号(49034)
- 自然(48676)
- 自然科(47439)
- 自然科学(47418)
- 自然科学基金(46530)
- 资助(43002)
- 成果(39444)
- 农(35588)
- 重点(34648)
- 发(34561)
- 课题(33794)
- 部(33325)
- 创(31669)
- 创新(29546)
- 科研(29161)
- 计划(28672)
- 期刊
- 济(110892)
- 经济(110892)
- 农(68415)
- 研究(64609)
- 中国(51625)
- 农业(46375)
- 学报(41932)
- 科学(35891)
- 大学(31531)
- 财(30554)
- 学学(30029)
- 教育(29676)
- 管理(25965)
- 业经(24184)
- 业(22833)
- 技术(22610)
- 融(22280)
- 金融(22280)
- 问题(15964)
- 经济研究(14941)
- 版(14888)
- 财经(14604)
- 农村(14244)
- 村(14244)
- 农业经济(14028)
- 经(12555)
- 业大(12374)
- 世界(12077)
- 技术经济(12077)
- 经济问题(11574)
共检索到352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桂平 官春云 肖芬
以栽培密度、基肥、苗肥、腊肥、薹肥等为参试因子 ,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对双低优质油菜湘油 1 3号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1 )各因子对产量增减作用的大小依次为腊肥、苗肥、基肥、薹肥、密度 ;平均变幅值大小依次为 ,基肥、腊肥、苗肥、密度、薹肥 .(2 )经计算机模拟寻优 ,在高产优化农艺方案中 ,每公顷栽培密度要求 1 8~ 2 2 .5万株 ,基肥要求 30 0~ 45 0 kg,腊肥要求 6 0~ 75 kg,占总追肥的 6 0 %左右 ,为苗肥的 2倍 ,薹肥的 3倍多 ,目标产量要求愈高 ,优化方案中要求的薹肥量就愈少 .(3)因子交互作用分析...
关键词:
油菜 高产栽培 农艺措施 优化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喻春莲 帅稼夫 卢建华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小麦籽粒产量与密度、氮肥、MET、481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产量形成的密度、氮肥、调节剂反应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解析求出各因素影响产量的主次关系及相互作用,通过模拟寻优找出产量6375kg/ha以上定量生产水平下的最佳农艺化控综合措施为每公顷基本苗224.5~259.5万株,每公顷施氮156~165kg,并配合拔节期喷施多效唑,花期喷施油菜素内酯,每公顷药液用量1500kg。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登社 郭振国 牛丽娟
以中早熟高产抗病马铃薯品种“坝薯9号”为试验材料,在水浇条件下对马铃薯高额丰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相应数学摸型,并在生产实际中证实了该模型的实际效果.现将结果简报如下.1 材料和方法以“坝薯9号”脱毒原原种50g~100g整薯作种,采用5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回归旋转设计,1/2实施,共32个小区.全部试验一字排列,每隔9~10小区增设一个常规播种的对照.试验地地力均匀一致,前茬为莜麦,0~30cm土层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771%,全N0.107%,全P_2O_50.150%,全K_2O1.976%,速N115×10~(-6),速P_2O_510.0×10~(-6),有效K_...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文铸 张彪 唐海涛 陈洁 谭君 康继伟 冷益丰 何明乾 杨俊品
采用三元二次通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施氮、施钾肥与玉米新品种东315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寻优得出639.1 kg/667 m2以上产量水平的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在当前生产条件下,要获得高产,保证玉米新品种东315的密度是关键,注重施氮肥,配合施钾肥可以达到投资少、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目标。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东315 栽培技术 农艺措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安玉麟 李彦 杜刚强 郑文哲 张玉贵 马忠林 周鸿
本文通过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设计试验,对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栽培的主要农艺措施进行优化分析与数学模拟,确定了春小麦高产栽培优化农艺措施为亩播量18~23kg,施N20~23kg,施P_2O_510~13kg。同时还明确了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栽培的亩产量与氮磷和播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即随着目标产量的提高,在增施氮肥和磷肥的基础上,密度呈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春小麦 高产栽培措施 数学模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汤一卒 江华山 徐克芳 翟虎渠 汤国辉
中、上等烟叶量和烟叶化学成分是反映烤烟品质的二个主要的方面.打顶时期和单株留叶数是影响烤烟品质的主要农艺因素.现蕾和现蕾前打顶留20叶,中、上等烟叶率稳定在80%左右;现蕾和现蕾前打顶,增施氮肥提高中、上等烟叶量.烟叶中烟碱和糖的含量可变性较大,全氮、钾等含量可变性较小.打顶早、留叶数较少时.烟碱和全氮含量较高;留叶较多时增施氮肥,有使烟碱含量增高趋势.含糖量以现蕾打顶处理的较高,与施氮量、密度不呈相关趋势.早打顶、较少留叶可提高烟叶含钾量.本试验条件下.N(90)水平现蕾留20叶打顶为烤烟优质丰产优化组合.
关键词:
烤烟 品质 施肥 打顶 有效叶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汤一卒 江华山 徐克芳 翟虎渠
在试验处理范围的大田施氮量与烤烟产量显著正相关,密度与产量正相关;高氮水平下以较少留叶数具产量优势,低氮水平下适当多留叶具产量优势,现蕾或现蕾前打顶处理产量高于开花打顶。单叶重与烤烟产量显著正相关,是决定产量的主导因素。施氮、打顶留叶、密度等处理通过影响不同叶层的单叶面积和比叶重而提高或降低单叶重。
关键词:
烤烟 施肥 打顶 产量 单叶重 有效叶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牟善积 何明华 丁得亮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利用建立生产函数模型,对影响红小豆产量的主因子及交互效应进行了分析,模拟确定了天津地区红小豆高产栽培最佳农艺组合方案.
关键词:
红小豆 模式化栽培 数学模型 模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学勋 孙笑梅 孙利华
采用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利用计算机对试验数据分析,建立了籽棉产量、亩成铃数学模型。筛选出麦套夏棉高产优质的综合栽培措施为:密度8340~8650株/亩,单株留果枝6个,亩喷施缩节安4.34~4.96g,亩施纯氮8.03~9.00kg、纯磷2.68~3.01kg。四因子对籽棉产量影响的顺序:单株留果枝数>种植密度>喷施缩节安量>施氮、磷肥量;影响的效应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互作效应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根据亩成铃模型解析:种植密度和单株留枝数对亩成铃的效应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喷施缩节安和施氮、磷肥对亩成铃的效应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形。四项栽培措施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不明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婷 陈华萍 蒲至恩 陈国跃 苟璐璐
对99份北美主要栽培大麦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考察与评价,并对各性状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期为这批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株高为半矮秆或中间型,有效穗数大于10的较多,分蘖性较强,穗长在中等或中等以上长度,小穗数较多,穗粒数不高,千粒重较低,无大粒资源,成穗率主要表现为高或中高型。从中筛选出18份综合性状较好的和一些单一性状优良的材料。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千粒重与穗长和小穗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可通过增加千粒重来提高大麦产量。
关键词:
大麦 农艺性状 评价 相关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克明 张喜文 宋殿珍 刘源湘
1987~1988年在山西省屯留试点进行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谷子产量形成的密度、播期、氮、磷和农家肥五项关键农艺措施进行了定量化的综合研究,初步确定了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并利用产量反应模型研究了各项措施对产量形成的单独反应以及各项农艺措施间的互作效应.优化方案经1988和1989年的示范对比和小面积推广,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
旱地 谷子 栽培措施 数学模型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辉
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 ,研究了豫东平原麦套棉主要栽培措施与产量的关系。建立了中等以上肥力麦套棉产量形成的反应模型及最佳栽培措施组合方案 ,明确了 5项栽培措施对产量效应的主次关系与各项栽培措施间的相互作用效应
关键词:
豫东平原 麦套棉 栽培措施 数学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胜先 牛远 李梦 魏世平 刘晓芬 吕海燕 章元明
【目的】发掘大豆农艺性状稳定表达的QTL、优异等位变异及其携带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为大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分子设计育种等后续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利用大豆基因组上均匀分布的135对SSR引物对通过分层随机抽取的6大生态区的257个栽培大豆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以获得分子标记信息,2009年和2010年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农场对供试群体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茎粗和单株荚数进行表型鉴定以获得数量性状表型观测值,用广义线性模型、优化压缩混合线性模型和上位性关联分析3种方法,实施农艺性状表型与SSR标记基因型间的关联分析。【结果】供试品种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茎粗和单株荚数变异系数介于24.6...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继凤 冯霞 王悦 屠乃美 赵激
为提高特早熟春大豆湘春豆25号的秋播增产潜力,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苗前期施复合肥、苗后期施尿素等3个主要栽培因子对湘春豆25号秋播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x1)、苗前期施复合肥(x2)两因子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苗后期施尿素(x3)主效不显著,与x1,x2互作显著;湘春豆25号翻秋种植适合高密度、高肥力水平下栽培;中等肥力土壤上栽培,产量2400kg/hm2以上的优化农艺模式有39个,其主要决策因素取值范围:种植密度57.58~61.51万株/hm2,苗前期施复合肥316.8~427.65kg/hm2,苗后期施尿素202.44~284.34kg/hm2.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国军 张秀茹 韩勇 王先俱 李建国 沈枫 刘青云
辽粳9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选育的水稻新品种,于2003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广等特点熏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熏2004年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熏已跃升为辽宁省的主栽品种熏本研究通过对辽粳9号品种的高产性状分析熏提出了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株形结构 稳定性 适应性 生理机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