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59)
2023(13020)
2022(11324)
2021(10408)
2020(8833)
2019(20363)
2018(20172)
2017(39609)
2016(21045)
2015(23368)
2014(23193)
2013(23267)
2012(21585)
2011(19616)
2010(19730)
2009(18098)
2008(17254)
2007(15077)
2006(13465)
2005(11814)
作者
(61434)
(51218)
(50849)
(48726)
(32767)
(24510)
(23139)
(20099)
(19633)
(18258)
(17632)
(17413)
(16419)
(16374)
(15931)
(15724)
(15279)
(14805)
(14725)
(14653)
(12770)
(12609)
(12353)
(11771)
(11571)
(11455)
(11303)
(10930)
(10370)
(9917)
学科
(109554)
经济(109469)
管理(58231)
(54753)
(45426)
企业(45426)
方法(41698)
数学(36226)
数学方法(35895)
地方(26794)
(23694)
中国(23379)
(22518)
业经(22227)
(19624)
地方经济(16252)
农业(15994)
(15781)
环境(14994)
(14830)
(14726)
贸易(14718)
产业(14385)
(14108)
理论(14005)
技术(13556)
(12683)
(12544)
金融(12542)
(11990)
机构
大学(305657)
学院(304681)
(131751)
经济(129150)
管理(121482)
研究(106834)
理学(105616)
理学院(104400)
管理学(102721)
管理学院(102184)
中国(76337)
科学(65862)
(65461)
(55331)
(53497)
研究所(48986)
(47724)
中心(46671)
(46275)
财经(45063)
业大(44529)
(40797)
北京(40746)
(40163)
经济学(40093)
师范(39792)
(39131)
农业(36057)
经济学院(35883)
(35630)
基金
项目(210307)
科学(165996)
研究(153374)
基金(153015)
(133010)
国家(131979)
科学基金(113675)
社会(97940)
社会科(93010)
社会科学(92984)
(82517)
基金项目(82295)
自然(73626)
自然科(71834)
自然科学(71820)
自然科学基金(70533)
(68345)
教育(68306)
资助(62737)
编号(61277)
成果(48849)
重点(47012)
(46411)
(45987)
(43215)
课题(42204)
创新(40365)
国家社会(40126)
科研(39598)
教育部(39335)
期刊
(150349)
经济(150349)
研究(92578)
中国(52855)
学报(46211)
管理(45475)
科学(44176)
(41122)
(39711)
大学(34606)
学学(32837)
农业(28798)
教育(27816)
技术(26480)
经济研究(24617)
(23462)
金融(23462)
业经(23193)
财经(22396)
问题(19366)
(19291)
技术经济(16866)
图书(14851)
现代(14750)
理论(14688)
科技(14637)
资源(14310)
(14193)
商业(13985)
统计(13137)
共检索到444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修颖  
湘江经济带包括湘江中下游地区的衡阳、株洲、湘潭、长沙、岳阳5个省辖市、17个卫星县和8个县级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也是连接长江沿岸开放带和珠江三角洲的桥梁和纽带。该地区目前的产业空间结构基本上形成了两级点轴系统和四个外围区的格局,但是这种空间结构存在分工不明确、产业部门结构单一、空间集中度低和空间联系松散等问题。文章从选择适宜的空间开发模式入手,对带内各地区的产业部门配置以及重点产业部门进行空间配置和空间结构优化进行研究,从而在带内构建一种具有紧密联系的产业空间结构格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兴华  钟业喜  徐羽  陈琳  
在构建城市影响力指数测度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熵值法计算得出1988、2001及2012年长江经济带内110个地级市以上城市影响力指数;在ArcGis软件平台下,利用空间分析方法,依据改进场模型、扩散模型,综合测度了长江经济带内地级市以上城市的可达性、空间场能及扩散效应,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城市间影响力指数差异较大但整体呈缩小趋势,城市可达性水平基本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格局;区域内存在一条主轴、三大核心圈、多条辅轴的区域空间结构,构成区域"1+3+X"发展格局;长江经济带经过城市孕育、极核发展、点轴扩散、网络化、局域一体化发展5个阶段,基本形成串珠式核心-边缘结构,区域内出现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修颖,陆林  
运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长江经济带的产业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化是在互补性、通达性及介入机会等三大要素的长期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在长江经济带内,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区域发展阶段差异和产业结构差异是空间互补的前提,网络发展水平决定区域间的通达性,空间竞争与介入机会成正比。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的优化,首先要构建GCT机构模式以实现空间管理体制创新;其次要通过优化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和空间通道,以实现空间结构要素优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文彬  唐德善  
以黄河经济带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和信息双重联系,应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经济带城市关联网络,从网络整体、凝聚子群及个体特征3个维度考察网络结构,使用QAP回归分析探究城市关联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长江经济带为横向参考,评估黄河经济带空间结构及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黄河经济带关联网络连通性良好,城市关联密切且稳定,具备构建经济带的可行性;城市关联强度分布较不均衡,表现出明显的"西疏东密"空间格局;初步形成了以西安、郑州、济南等为中心的三大城市群,核心城市在中心性、接近性和中介性方面均表现出"极化"效应。回归分析表明基础设施投资强度、劳动力数量、城市规模和科技投入水平对城市在网络中地位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仪  戎陆庆  胡永亮  
明确物流空间结构层次,构建有序高效的物流空间网络,是西江经济带整合物流资源,协调发展的必然途径。本文从广西西江经济带物流发展背景入手,选取代表性的指标,运用改进的引力模型计算沿江七个城市之间的引力值,并采用层次聚类法进行空间结构分层,研究发现城市间物流引力的不对等性导致物流经济辐射与依赖值的差异,据此可将西江经济带分为辐射区、依赖区、混合区三层,南宁为物流经济辐射显著的一类区,崇左为依赖程度严重的三类区,其他城市为混合二类区,最后依据分层结果确定各城市物流功能定位,以期为广西西江经济带物流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璐  殷李松  
文章基于SDM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供需侧的空间溢出效应,确定产业结构升级动力与空间序。实证表明:动力方面,供给侧上教育是第一内生动力;知识化、科技文化、交通便利是重要内生动力;社会安全、节能环保是竞争动力;需求侧上居民消费、老龄化是转换动力。空间序方面,依次为教育、知识化、交通便利、老龄化、居民消费、社会安全、科技文化、节能环保。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唐德才  李智江  
科学合理的空间结构不仅能够促进区域资源高效利用,还能够有效避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资源稀缺等"城市病",是区域发展的"调节器"和"助推器"。首先从规模分布、中心结构、空间联系、紧凑性四个维度选取城市规模基尼系数、城市首位度、经济联系强度、空间紧凑度四大空间结构指标对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进行测度;其次,运用优化后的Super-SBM-Undesirable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构建基于区域空间结构的可持续发展关联分析模型,并分别基于长江经济带整体视角、11省市个体视角分析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与可持续发展间的关联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涂建军  朱月  李琪  刘莉  向文  
以长江经济带129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运用城市综合实力指数模型测度其综合实力并划分实力等级,通过经济辐射场强模型和线性平均方向模型分别测度城市影响力的大小和方向,以揭示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特征,最后采用加权Voronoi图模型划分城市影响区。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城市实力等级数量上呈"2+5+13+109"金字塔型,空间上核心、次核心、节点城市呈带状和点状集聚在长江干流沿线及干支流交汇处,边缘城市呈块状集聚在上中游,形成以上海为"火车头",以重庆、成都、武汉、苏州等为"动力车厢"的动车组式城市网络空间格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超  王春杨  吕永强  沈体雁  
基于1996~2010年城市夜间灯光数据,运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加权标准差椭圆等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体系总体呈现东部相对密集、中西部相对稀疏的条形核心—边缘结构,1996~2010年间,城市体系集中度始终较高且经历了由"数量增长"向"规模扩张"转变的演化过程;城市体系空间增长表现为明显的先扩张后收缩、先向西南方向移动再向东北方向移动、沿海、沿江、沿沪昆线及南北交通通道轴线的动态演进特征;受地理条件、空间距离和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影响,长江经济带城市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非连续性和片段化特征,区域内各城市群空间演化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利用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1997-2014年货运量数据,对长江经济带省域物流产业全局和局部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省域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总体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随着时间推移,其空间相关性在逐渐降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但上下游地区间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随着时间推移,长江经济带上下游地区间物流产业空间差异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极化效应显著。基于上述结论,分别从构建物流业协作联盟、发挥物流业溢出效应和辐射效应、培育物流业增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野  罗静  崔家兴  蒋亮  吴益坤  
以长江经济带3A级及以上等级景区为例,利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以及加权网格维数对该区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构建旅游吸引力系数模型,建成考虑游客选择偏好的交通栅格成本数据集,利用成本距离分析工具对该区旅游资源的交通可进入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①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总体呈现东密西疏特征,其空间集聚存在明显的人口和社会经济偏好性,围绕省会城市及周边形成旅游资源显著集聚区。②旅游资源空间集聚整体呈现近轴对称形状,并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四大组团支撑,多中心协同的空间结构。③旅游资源的总体交通可进入性较好,但存在明显的东西空间差异,呈现出由东至西的阶梯状下降格局。④旅游资源的交通可进入性呈现出等级与类型差异,同时高交通可进入性旅游资源出现分省内部空间集聚,形成分省内部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近核心—外围结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庄德林  杨羊  陈信康  
基于816家上市公司的跨区域布局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整体层面、城市个体层面和子群体层面,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已经实现了网络化发展,且城市网络呈现出明显的多中心化格局;长江经济带的各城市在全行业、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均体现出了压倒性的资源集聚与要素辐射优势,但是在中介能力方面的优势尚不明显;行政中心城市表现出了高水平的中介能力以及在服务业领域的高水平的对外辐射引领能力,但是在制造业领域还未体现出领先的资源集聚与要素辐射能力;长江经济带城市网络的凝聚子群与该区域的规划城市群还没有形成很好的耦合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党晶晶  孙斌  
本文实证检验了长三角经济带流通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对长江经济带流通业的推动作用相比第一、二产业更为积极,未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对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将进一步显著;流通业规模的增加能积极推动长三角经济带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且重点在于批发和零售业的贡献。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钰莹  何晴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战略区域之一,其发展潜力巨大,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是今后一段时期内长江经济带亟须探寻的关键所在。运用LMDI模型将19962014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共11省市的能源消耗增量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规模效应和强度效应分别体现了促进能源消耗增加和减少的主导作用,而结构效应对能源消耗的影响相对较弱,其中下游地区较中上游地区相比,其单位能耗、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内能源利用技术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红波  张小林  李悦铮  
空间结构的研究既是区域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区域空间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或制约作用。"点—轴"系统理论作为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对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对象,对其旅游空间构建背景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空间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并创新了重点发展节点和重点发展轴选择的依据,并据此确定了辽宁沿海经济带三个等级的重点发展节点和旅游发展轴线以及四大旅游区,构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点—线—面"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