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57)
- 2023(12130)
- 2022(10703)
- 2021(10029)
- 2020(8397)
- 2019(19489)
- 2018(19466)
- 2017(37390)
- 2016(20598)
- 2015(23133)
- 2014(23252)
- 2013(22886)
- 2012(20866)
- 2011(18809)
- 2010(18785)
- 2009(17410)
- 2008(16997)
- 2007(14712)
- 2006(13011)
- 2005(11571)
- 学科
- 济(79023)
- 经济(78905)
- 管理(64575)
- 业(57594)
- 企(48915)
- 企业(48915)
- 方法(35162)
- 数学(30080)
- 数学方法(29745)
- 财(22342)
- 农(21683)
- 中国(19855)
- 学(18752)
- 业经(18637)
- 制(18449)
- 地方(18059)
- 环境(16795)
- 农业(14224)
- 务(14025)
- 财务(13958)
- 财务管理(13930)
- 和(13890)
- 理论(13356)
- 划(13228)
- 企业财务(13220)
- 贸(13064)
- 贸易(13057)
- 体(12805)
- 技术(12754)
- 易(12639)
- 机构
- 大学(291147)
- 学院(289342)
- 管理(116885)
- 济(111393)
- 经济(108832)
- 理学(101402)
- 理学院(100249)
- 管理学(98602)
- 管理学院(98084)
- 研究(95876)
- 中国(70254)
- 京(62754)
- 科学(60518)
- 财(53440)
- 所(47722)
- 江(47197)
- 农(45216)
- 业大(43904)
- 研究所(43513)
- 中心(43292)
- 财经(42351)
- 北京(38795)
- 范(38498)
- 经(38291)
- 师范(38145)
- 院(35241)
- 农业(35159)
- 州(34533)
- 经济学(32520)
- 财经大学(31487)
- 基金
- 项目(202221)
- 科学(159067)
- 研究(149029)
- 基金(146401)
- 家(126885)
- 国家(125854)
- 科学基金(108497)
- 社会(93070)
- 社会科(88063)
- 社会科学(88039)
- 省(79937)
- 基金项目(78800)
- 自然(71018)
- 自然科(69197)
- 自然科学(69183)
- 自然科学基金(67904)
- 教育(67591)
- 划(66443)
- 编号(61106)
- 资助(59490)
- 成果(49514)
- 重点(45152)
- 部(44507)
- 发(42513)
- 课题(41966)
- 创(41962)
- 制(39878)
- 创新(39167)
- 科研(38433)
- 教育部(38007)
共检索到420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芳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对实施湖南主体功能区战略,湘南边陲地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和推进湖南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调研湘江源头各县区的生态补偿实施现状,重点剖析了湘江源头生态补偿存在的关键问题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根据调查,湘江源头各县区经济发展受生态制约日益明显。在此基础上,借鉴东江湖、太湖、汉江和闽江流域的成功经验,从指导原则、补偿内容、补偿资金来源、补偿技术、政府管理等方面针对湘江源头各县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性建议。
关键词:
湘江源头 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志贤 李佳喜
本文以湘江水质和水文数据为基础,首次结合各地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引入补偿标准系数,以湘江流域所在区域为例进行生态补偿资金测算,提出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初步设想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湘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提供指导,最终实现湘江流域区域共赢。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傅晓华 赵运林
流域生态补偿是河流综合治理的发展方向。湘江流域水权交接能够有效解决水资源"行政外部性"矛盾,生态补偿可以解决水资源"经济外部性"问题,两者的有机结合的水权交接补偿机制是湘江流域综合治理的有效手段。设计湘江流域水权交接生态补偿机制,还需要针对湘江流域特点,在界定交接点的基础上找准水权交接生态补偿机制的路径与方式,才能有效运作。
关键词:
湘江流域 水权交接 生态补偿路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志贤 李元钊 李佳喜
充分考虑生态补偿主体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支付能力、对环境污染的贡献率,科学、公平、合理制定生态补偿标准是推动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的关键点之一。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湘江流域内各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支付能力、环境污染的贡献率进行界定与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补偿系数,对统一的补偿标准进行修正,实现补偿标准的科学、客观、公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孔凡斌
流域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予以适当经济补偿已经成为我国解决区域之间社会经济失衡、保护流域水资源生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和迫切需要。在简要回顾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研究和实践模式的基础上,以江西东江源国家级水源涵养功能生态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为背景,分析了在江河源头区域实施生态补偿的现实必要性及其政策法律依据;根据"受益者补偿"的原则,确定了东江源生态补偿主体和受体;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和"工业发展机会成本法"测算出生态补偿标准总额为51 335.2万元;以水量、水质和用水效益三个指标为基础,建立流域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成本分担模型并测算出流域下游地区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成本年分担份额为10 861.33万元,就东江源区域实施生态补偿应当遵循的原则和途径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
生态补偿机制 江河源头区域 东江源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杜林远 高红贵
我国流域上游地区为保护水资源生态环境,实施严格的源头控制,并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因此,亟待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流域生态补偿是以水资源作为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控制因素和补偿载体,通过水资源能有效转移上下游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本文以湘江流域为例,从生态建设与保护成本分析法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两种方法出发,对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进行量化,得出制定科学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应凸显水资源价值,依据地区差异实行差异性补偿的结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肖俊威 杨亦民
基于CVM条件价值法,通过对湘江流域8个主要城市的居民进行实地调研,有83.87%的居民有支付意愿,采用非参数估计测算出湘江流域居民的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为127.72元(人/年)。以"基本特征""居住地特征""水环境意识""现状评价""心理预期"5个影响因素分15个影响因素变量对居民支付意愿WTP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教育层次对WTP有显著正影响;居住地时长、水环境产权意识、政策了解度、对政府治理预期对WTP有极显著正影响;湘江流域水质、植被覆盖度对流域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有显著负影响;居住地离江距离对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林远 许莹莹 高红贵
开展流域生态补偿综合效益评估,能够研判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有效性,进而有效改善生态补偿机制。文章构建多层次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5—2019年岳阳市、长沙市、湘潭市、株洲市、衡阳市与永州市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采用熵权法定量评价水源地生态补偿综合效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各效益的动态演进过程。研究发现:(1)随着生态补偿政策的推进,2015—2018年湘江流域生态补偿综合效益逐年上升,仅在2018—2019年略有下降,其中社会效益得分与经济效益得分均高于综合效益得分,而生态效益得分则低于综合效益得分。(2)长沙市综合效益得分最高,永州市次之,湘潭市与岳阳市最低,长沙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分均处于较高水平。(3)2015—2019年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大致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化态势。(4)生态补偿资金投入、政府企业与公众参与以及城市发展的合理规划是提升湘江流域生态补偿综合效益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腾 贾彬彬 许洪波 张建文
推进湘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打造湖南"三高四新"新发展格局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湘江流域生态环境多元共治发展现状,发现在现阶段湘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实践中存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目标差异、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的参与度较低以及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影响了湘江流域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机制的有序运转。为破解上述难题,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通过论证各参与主体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责任关系以及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分别从政绩考核制度、生态补偿机制、社会主体参与渠道以及多元主体的合作方式等四个方面设计了湘江流域生态环境多元共治的优化路径,为湘江流域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机制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腾 贾彬彬 许洪波 张建文
推进湘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打造湖南"三高四新"新发展格局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湘江流域生态环境多元共治发展现状,发现在现阶段湘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实践中存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目标差异、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的参与度较低以及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影响了湘江流域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机制的有序运转。为破解上述难题,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通过论证各参与主体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责任关系以及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分别从政绩考核制度、生态补偿机制、社会主体参与渠道以及多元主体的合作方式等四个方面设计了湘江流域生态环境多元共治的优化路径,为湘江流域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机制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曦 王文
湘江源头区域具有生态资源优越、生态区位功能显要、生态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理念深入人心的优势,其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做好"生态修复"的"加法"、做好"节能降耗"的"减法"、探索"生态经济"的"乘法"、做好"生态综合治理"的"除法",同时,要强化责任与监督考核制度、加大相关政策支持、加强组织保障、加强支撑能力建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亦文 吴荆 蔡宏宇
基于2011-2018年湖南湘江、资水、沅江和醴水流域数据,运用DID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湘江流域“河长制”的生态环境治理效应。结果显示:河长制对湘江流域内水污染的质量改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河长制政策对于河水质量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动态效应。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河长制除直接影响河水质量外,还通过推动流域内部产业结构升级以及能源结构调整间接降低了河水的污染程度,改善了水体质量。
关键词:
河长制 湘江流域 政策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超显 彭福清 陈鹤
以湘江流域长沙段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CVM调查数据对流域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以"外部特征"、"现状评价"、"心理特征"取代传统研究的"个人社会经济特征"作为"支付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更具全面性和解释力;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比传统回归模型分析更具整体建构性和优越性;居民的支付意愿不仅取决于外部条件和现实能力,也取决于居民的心理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操建华
内河流域的工程开发对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有巨大的负面影响,相关生态补偿制度亟待完善。湖南省土谷塘枢纽工程的渔业生态补偿给出了一种相对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在分别从资源保护和生态损害赔偿两方面回顾和评价渔业生态补偿实践进展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湖南省湘江流域和土谷塘案例渔业生态补偿的主要做法、启示和建议。具体包括:政府重视和法律法规的健全、以专业机构参与的渔业专项环评为抓手构建生态补偿体系、包含生态损害赔偿和渔业资源修复的技术评估标准的建设、渔业生态补偿的具体实施管理办法的研究、责任追究机制的建立、专业机构监测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操建华
内河流域的工程开发对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有巨大的负面影响,相关生态补偿制度亟待完善。湖南省土谷塘枢纽工程的渔业生态补偿给出了一种相对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在分别从资源保护和生态损害赔偿两方面回顾和评价渔业生态补偿实践进展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湖南省湘江流域和土谷塘案例渔业生态补偿的主要做法、启示和建议。具体包括:政府重视和法律法规的健全、以专业机构参与的渔业专项环评为抓手构建生态补偿体系、包含生态损害赔偿和渔业资源修复的技术评估标准的建设、渔业生态补偿的具体实施管理办法的研究、责任追究机制的建立、专业机构监测和渔政监督、资源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以及推行全流域的联合行动机制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