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96)
- 2023(13707)
- 2022(11457)
- 2021(10528)
- 2020(8692)
- 2019(19863)
- 2018(19865)
- 2017(38094)
- 2016(21095)
- 2015(23671)
- 2014(23849)
- 2013(23376)
- 2012(21237)
- 2011(18881)
- 2010(18791)
- 2009(16907)
- 2008(16251)
- 2007(14029)
- 2006(12304)
- 2005(10897)
- 学科
- 济(87485)
- 经济(87390)
- 管理(56242)
- 业(53273)
- 企(42801)
- 企业(42801)
- 方法(36164)
- 数学(31296)
- 数学方法(30963)
- 农(24580)
- 中国(24488)
- 地方(23161)
- 学(21943)
- 业经(19576)
- 财(18641)
- 农业(16600)
- 制(13935)
- 环境(13818)
- 和(13575)
- 理论(13265)
- 贸(12998)
- 贸易(12990)
- 易(12484)
- 技术(12388)
- 地方经济(12223)
- 发(11791)
- 划(11279)
- 银(11197)
- 务(11171)
- 银行(11158)
- 机构
- 大学(294610)
- 学院(293064)
- 管理(116739)
- 济(111880)
- 经济(109324)
- 研究(101513)
- 理学(101385)
- 理学院(100158)
- 管理学(98331)
- 管理学院(97813)
- 中国(73784)
- 科学(66108)
- 京(64241)
- 所(51550)
- 农(49673)
- 财(49190)
- 研究所(47505)
- 江(47402)
- 业大(46054)
- 中心(45901)
- 范(41466)
- 师范(41073)
- 财经(40058)
- 北京(39640)
- 农业(38780)
- 院(37574)
- 经(36431)
- 州(35224)
- 师范大学(33510)
- 经济学(32806)
- 基金
- 项目(209947)
- 科学(165306)
- 研究(152284)
- 基金(151716)
- 家(133204)
- 国家(132114)
- 科学基金(113144)
- 社会(95230)
- 社会科(90032)
- 社会科学(90007)
- 省(82857)
- 基金项目(81667)
- 自然(74612)
- 自然科(72774)
- 自然科学(72758)
- 自然科学基金(71418)
- 划(69837)
- 教育(68674)
- 编号(62639)
- 资助(61045)
- 成果(49938)
- 重点(47613)
- 发(45731)
- 部(45265)
- 课题(43187)
- 创(42884)
- 科研(40242)
- 创新(40042)
- 国家社会(38697)
- 大学(38103)
- 期刊
- 济(122688)
- 经济(122688)
- 研究(85071)
- 中国(56984)
- 学报(48477)
- 科学(46633)
- 农(45325)
- 管理(40643)
- 大学(35933)
- 财(34330)
- 学学(33795)
- 教育(32948)
- 农业(31412)
- 技术(24303)
- 融(22174)
- 金融(22174)
- 业经(21110)
- 经济研究(18537)
- 财经(18172)
- 问题(16480)
- 图书(16384)
- 资源(16382)
- 业(15615)
- 经(15340)
- 科技(14987)
- 理论(13985)
- 版(13737)
- 现代(13640)
- 技术经济(13316)
- 实践(12974)
共检索到422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爱民 刘友金
采用1996—2009年湘江流域城镇人口与城镇建设用地数据,运用离差系数,结合GIS技术,研究湘江流域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失调程度及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1996—2009年,湘江流域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水平呈逐年上升的发展态势;除2000、2005、2007和2008年之外,其他年份湘江流域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进程均处于失调状态,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增长速度。②湘江流域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水平呈现以长株潭—娄底—衡阳地区为中心,其他地区为外围的"中心—外围"空间结构特征,其增长速度与失调程度也呈"中心—外围"结构。③流域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空间结构及其他内外因素是塑造流域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驱动力。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失调 湘江流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宫俊霞 邹滨 刘兴权
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中国正面临城市人口增长与土地扩张脱节、空城增多等诸多问题。准确识别这一过程中人口和土地城镇化的时空发展规律,对于合理规划、指导区域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载负生态环境保护重任的湘江流域为对象,选用离差系数指标、借助GIS空间自相关模型动态评估了1990-2010年湘江流域各县级单元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水平的协调程度及时空集聚特征。结果表明,湘江流域人口和土地城镇化水平整体上均呈现上升趋势,但人口城镇化水平增速普遍较低、增长速率明显滞后于土地城镇化速率。相对于单中心的人口城镇化过程,湘江流域土地城镇化过程呈现出以长株潭城市群、娄底市、邵阳市、衡阳市为中心的多核组团圈层式发展结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小敏 陈多长
文章通过对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和城镇人口增长情况的分析,发现当前中国的人口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基于对推动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不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利用2000—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验证了财政分权、土地财政、商品房价格上涨和政绩考核是推动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主要因素。文章建议政府应从土地征用制度和地方税制改革两个方面来改善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岩 王子涵 张大红 李旭彬 黄超傑 才琪
计算2005—2020年湘江流域森林生态安全指数、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采用协调发展指数、标准差椭圆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两个系统的时空演变规律、耦合协调特征以及交互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研究时段内,湘江流域县域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均值处于0.30~0.33,森林生态安全指数均值在0.51~0.72,协调发展指数在0.12~0.81,均呈现波动上升态势。(2)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重心处于衡南县内,移动方向为“西南—西北—东北”;森林生态安全指数重心位于衡阳县与衡阳市区,移动方向为“东南—东南—西北”;协调发展重心位于衡阳县与衡阳市区,移动方向为“西南—西北—东北”。(3)森林生态安全与新型城镇化质量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差异性系数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发展趋势,其空间协调分布表现为先聚集后扩散的变化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岩 王子涵 张大红 李旭彬 黄超傑 才琪
计算2005—2020年湘江流域森林生态安全指数、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采用协调发展指数、标准差椭圆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两个系统的时空演变规律、耦合协调特征以及交互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研究时段内,湘江流域县域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均值处于0.30~0.33,森林生态安全指数均值在0.51~0.72,协调发展指数在0.12~0.81,均呈现波动上升态势。(2)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重心处于衡南县内,移动方向为“西南—西北—东北”;森林生态安全指数重心位于衡阳县与衡阳市区,移动方向为“东南—东南—西北”;协调发展重心位于衡阳县与衡阳市区,移动方向为“西南—西北—东北”。(3)森林生态安全与新型城镇化质量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差异性系数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发展趋势,其空间协调分布表现为先聚集后扩散的变化特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桂萍 沈威
本文以改进参数的钱纳里新关系标准为基础,以1994-2014年为研究时段,借助ArcGIS和GeoDA软件对长江流域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的纵向层面来看,长江流域城镇化水平整体上逐年慢于经济发展水平,市域间相对差异逐步加大;从空间的横向层面来看,长江流域各地市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不均衡,空间集聚状态变化较为剧烈;长江流域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受区域中心城市影响较小,而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相关政策影响较大。
关键词:
钱纳里新模型 城镇化率 协调度 长江流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洋 梅洁
以多源遥感数据、GIS辅助数据和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法和指数分析法,揭示近20年来环渤海地区县域土地—人口城镇化水平时空演化与失调发展特征。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县域土地—人口城镇化水平均以低等水平为主,但土地城镇化处于中高等水平的县域多成组分布于市辖区周围,人口城镇化处于中高等水平的县域多连片分布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土地—人口城镇化水平均呈显著增长趋势,但土地城镇化水平呈高速增长的县域多分布于沿海地带和省会城市内,人口城镇化水平呈高速增长的县域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内;约有94.56%的县域土地—人口城镇化水平呈失调发展,失调等级以轻度失调为主,失调类型以人口城镇化滞后为主;土地—人口城镇化水平失调发展呈周期性循环波动、螺旋式上升趋势,总体而言,重度失调发展的县域比例有所上升,人口城镇化滞后的县域比例显著上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春 于立 张锐杰 沈昊婧
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是否协调在过去几年倍受关注。选择了我国城镇化加速阶段中期(1996~2006年)这一时间段,通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离差系数模型对这10 a间我国各省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增长速度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表明:(1)我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增长速度总体失调,土地城镇化超前;(2)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程度区域差异明显,不同发展阶段的省份表现出来的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增长速度及其协调程度不一样;(3)各省份应根据自身不同的城镇化发展阶段,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当前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
关键词:
土地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 协调 离差系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欢 邓宏兵 谢伟伟
从人口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空间特征出发,以长江经济带130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长江经济带2006—2013年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的全局和局部空间演化特征及差异。在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全局空间自相关显著,局部集聚态势减弱,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且正向溢出效应大于负向溢出效应。其中城市面积、教育水平对人口城镇化的空间差异存在负向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创新能力、对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欢 邓宏兵 谢伟伟
从人口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空间特征出发,以长江经济带130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长江经济带2006—2013年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的全局和局部空间演化特征及差异。在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全局空间自相关显著,局部集聚态势减弱,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且正向溢出效应大于负向溢出效应。其中城市面积、教育水平对人口城镇化的空间差异存在负向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创新能力、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会对人口城镇化的空间格局产生正向影响,且目前绿色发展水平对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的空间差异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金丹 戴林琳
研究目的:分析近20年中国地级行政区及直辖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并据此提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优化路径。研究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研究结果:(1)2000—2019年各城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2000—2010年人口城镇化超前于土地城镇化,2010—2019年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高值区集中在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及各省会城市。(2)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均有所上升,低值区域逐渐减少,高值区域有所增加,东部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以及各省会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并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3)近20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热点、冷点区域基本保持不变,东部地区冷点区域逐渐显现。(4)二元土地制度、城乡户籍制度、区位因素、经济增长和交通条件等因素是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应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城市空间,制定差异化的地区发展政策,逐渐形成多层级、多中心城镇化格局,以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正向协调持续发展,有效释放城镇化的发展潜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新越 刘兰玲
在分析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等相关方法,对长江流域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其2000—2017年城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城镇化是其旅游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而其旅游经济发展不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 2)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政府调控、产业结构、交通密度、接待设施是影响长江流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城镇化通过作用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政府调控、产业结构、交通密度5个因素而间接影响旅游经济的发展; 3)长江流域上游、中游、下游区域的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性。
关键词:
城镇化 旅游经济发展 长江流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玮
文章以我国长江流域农业现代化发展为研究对象,在各省农业部门公布的数据基础上,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和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该区域内的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整体影响和各个省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目前长江流域城镇化在影响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中,对其资金、生产工具和相关条件的路径上的影响整体较为显著,但是在市场反应、科技路径的影响较小,这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调整和发展空间,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应加快长江流域农业科技化和市场化,以促进长江流域农业现代化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付友 李诚固 陈才 甘静
以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时空耦合特征的测度指标体系,基于时序分析、面板分析以及空间分析等方法,对2003年以来东北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的时空演变与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关系不断优化完善,但省域之间差异明显,由北向南逐渐升高;2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关系受时间因素和区域因素的双重作用,且时间因素作用发挥强于区域因素,侧面反映了东北振兴以来区域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好转;3耦合发展度水平接近的地区空间集聚现象明显,沈阳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带始终是热点区,黑龙江北部和东部地区始终是冷点区。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认为东北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发展度空间分异的驱动机制包括区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政府调控作用以及社会保障因素。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耦合度 东北地区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纪鹏 温彦平
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协调发展模型以及回归分析模型评价2002年2015年武汉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并预测二者2015年2019年的协调发展状况.武汉市2002年2015年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不断上升,经历了人口城镇化领先且差距先缩小后扩大、土地城镇化领先且差距扩大以及土地城镇化领先差距缩小3个阶段.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协调性经历了从不协调阶段到协调发展阶段的转变.武汉城市圈,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于武汉城镇化发
关键词:
武汉市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协调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