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32)
2023(9963)
2022(8855)
2021(8420)
2020(7019)
2019(16236)
2018(16409)
2017(31058)
2016(17241)
2015(19599)
2014(19666)
2013(19286)
2012(17492)
2011(15614)
2010(15427)
2009(13716)
2008(13130)
2007(11241)
2006(9671)
2005(8175)
作者
(49726)
(41033)
(40963)
(38812)
(26236)
(19722)
(18557)
(16357)
(15583)
(14722)
(14088)
(13736)
(12920)
(12849)
(12638)
(12602)
(12431)
(12352)
(11657)
(11642)
(10391)
(10096)
(9906)
(9288)
(9276)
(9184)
(9133)
(8971)
(8341)
(8164)
学科
(63966)
经济(63901)
管理(50174)
(48814)
(41140)
企业(41140)
方法(31958)
数学(27588)
数学方法(27270)
(17380)
技术(16716)
中国(16152)
(14804)
(14563)
业经(14418)
理论(13769)
地方(12737)
农业(11808)
(11330)
贸易(11326)
教育(11011)
(11005)
(10858)
环境(10447)
(9703)
财务(9639)
财务管理(9625)
(9553)
(9384)
技术管理(9205)
机构
大学(239525)
学院(239246)
管理(97993)
(88184)
经济(86077)
理学(85773)
理学院(84853)
管理学(83391)
管理学院(82976)
研究(76951)
中国(53573)
(51192)
科学(50519)
(39489)
业大(38833)
(38646)
(37374)
研究所(35657)
中心(34511)
(33648)
(32517)
师范(32208)
北京(32201)
农业(31220)
财经(30945)
技术(29143)
(28204)
(27960)
(27748)
师范大学(25876)
基金
项目(171455)
科学(133571)
研究(126300)
基金(121724)
(106302)
国家(105410)
科学基金(90213)
社会(75917)
社会科(71861)
社会科学(71840)
(68917)
基金项目(65902)
自然(59949)
教育(59180)
自然科(58526)
自然科学(58516)
(57720)
自然科学基金(57443)
编号(52889)
资助(49789)
成果(41990)
重点(38295)
(37170)
(36746)
课题(36474)
(36147)
创新(34134)
科研(32622)
项目编号(32576)
大学(31957)
期刊
(92227)
经济(92227)
研究(66989)
中国(45449)
学报(39686)
科学(36143)
(35465)
管理(34992)
教育(34121)
大学(29478)
学学(27566)
(26579)
农业(25856)
技术(24959)
业经(15506)
(14700)
金融(14700)
图书(14562)
科技(14054)
财经(14038)
经济研究(14033)
(13468)
技术经济(12994)
理论(12243)
(11804)
问题(11741)
实践(11553)
(11553)
情报(11130)
(10842)
共检索到334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继凤  冯霞  王悦  屠乃美  赵激  
为提高特早熟春大豆湘春豆25号的秋播增产潜力,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苗前期施复合肥、苗后期施尿素等3个主要栽培因子对湘春豆25号秋播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x1)、苗前期施复合肥(x2)两因子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苗后期施尿素(x3)主效不显著,与x1,x2互作显著;湘春豆25号翻秋种植适合高密度、高肥力水平下栽培;中等肥力土壤上栽培,产量2400kg/hm2以上的优化农艺模式有39个,其主要决策因素取值范围:种植密度57.58~61.51万株/hm2,苗前期施复合肥316.8~427.65kg/hm2,苗后期施尿素202.44~284.34kg/hm2.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旭  周晓勤  王成洪  
通过从陕西、山西、山东沾化、浙江义乌引进5个北方枣品种与溆浦鸡蛋枣进行栽培对比试验,历经10年的引种、比对、筛选。从中筛选出品质优良、晚熟、抗性强、产量高的山东沾化冬枣作为湘西南晚熟优质鲜食枣品种。进行了该品种的试验研究,并系统组装了冬枣在湘西南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桂枝  马泽启  滕玉芬  范光华  张桂芬  赵国珍  
云粳26号是以云粳优5号为母本,云粳12号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粳稻新品种,选育过程中采取高产、优质、耐寒、抗病4个特性同步鉴定作为选种的科学依据,具有丰产性和稻m品质好,抗稻瘟病和耐寒性强等综合优良性状。通过研究秧龄(40、50、60d)、栽插密度(30、40、50万丛/hm2)和氮肥用量(240、270、300 kg/hm2)对云粳26号产量构成要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秧龄对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而对有效穗和穗实粒数的影响较大,随着秧龄的增加有效穗和穗实粒数显著减少。②栽插密度对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显著增加,穗粒数、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不同程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雷晓兵  赵保献  梁晓伟  宋汉强  李林  陈润玲  卫勇强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对洛玉4号玉米新品种进行密度和N、P、K不同配比的优化施肥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洛玉4号高产种植最适宜密度为6~7万株/hm2左右,高产栽培应在稳定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穗数。洛玉4号最高种植效益时的N、P、K最佳使用比例为N∶P2O5∶K2O=1.82∶1∶1.19,具体使用量为N 270.4 kg/hm2,P2O5148.3 kg/hm2,K2O 177.2 kg/hm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灿  阮仁武  袁晓辉  王诗雪  李蔓  易泽林  
为探讨‘酉苦1号’在重庆地区秋播的高产栽培措施,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种量(x1)、尿素(x2)、过磷酸钙(x3)、硫酸钾(x4)4因素对‘酉苦1号’籽粒产量的影响,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模拟寻优。结果表明,荞麦产量与各因子间的回归方程为:y=1386.13+210.44x1+70.94x2+102.56x4-110.08x12-64.52x32+71.91x1x2+84.28x1x3+71.34x1x4-107.53 x2x4;各因素对‘酉苦1号’籽粒产量的影响效应大小为播种量>硫酸钾>尿素>过磷酸钙;不同因素间互作表现为尿素硫酸钾互作>播种量过磷酸钙互作>播种量尿素互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仁怀  卢开阳  
通过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博优湛19主要农艺措施与产量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寻优频率分布分析了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并通过通径分析研究了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博优湛19的主要增产途径是增加有效穗,其次是争大穗。配套的栽培技术模式是:5.4~5.7叶移栽,插植密度39.6~40.2万穴/hm2,施纯N170.7~175.8kg/hm2,P2O5125.4~130.2kg/hm2,K2O126.0~131.4kg/hm2,结合其它科学管理措施,可获得7875kg/hm2以上的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广春  孟维韧  全东兴  陈温福  
为了明确水稻高产条件下的栽培模式,增加水稻产量,本研究采用规范化设计,以辽优9466为试材,研究了氮、穗肥施用、播量、插秧穴距和苗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杂交稻产量的影响为施氮量>播量>插秧穴距>插秧苗数>穗肥施量。增施氮肥、适当降低栽插密度是实现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在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栽培措施的适宜取值为:施氮量172.4~177.6kg/hm2,穗肥施量14.1~15.9kg/hm2,播量2.2~2.4粒/钵,插秧穴距484.2~515.8cm2,苗数2.9~3.1株/穴,按此栽培方案,可获得9.97t/hm2以上的产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贺喜全  盛良学  
科湘11号玉米新品种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用自选系ISA01和ISA02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玉米新品种。经过湖南省区试、生产试验和示范、抗性鉴定和品质分析,该品种表现生育期适中,优质,高产,抗性较好。适应湖南省及周边地区种植。其在湖南省的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为适时播种(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初播种),合理密植(密度范围是45000-52500株/hm2),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继存  赵云  周延争  赵恩海  郭来地  
高产夏大豆新品种"山宁11号"系济宁农科院选育.多年试验表明,该品种高产稳产、抗倒伏、抗大豆花叶病毒病.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松令  刘玲玲  程麦凤  郑王义  
1997~ 1999年对渗灌与播种方式在旱地小麦产量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两个栽培因素中 ,渗灌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 ,两年平均渗灌量为 32 0mm ,产量达 6 6 86 7kg/hm2 ,较对照增产 19 4 %。播种方式间产量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 ,窄行条播与露地穴播增产幅度较大 ,二者产量分别为 6 477 9kg/hm2 和 6 40 5 4kg/hm2 ,分别较传统的露地条播增产15 9%与 14 6 %。窄行条播与渗灌措施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 ,窄行条播加渗灌产量达 7112 0kg/hm2 ,较露地条播 (不灌 )增产 33 9% ,大于两单项技术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柳新红  刘跃钧  
研究结果表明,马兰种子采收后在常温下贮藏的时间不宜超过7个月,利用常温贮藏的马兰种子进行播种繁殖的最佳季节是种子采收后的第5~7个月即次年春季,平均出苗株数可达到364株.m-2。设施栽培全年可采收11次,平均每隔33 d采收1次,而露地栽培全年采收9~10次,平均每隔36~40 d采收1次,全年设施栽培比露地栽培多采收1~2次、平均每次采收时间缩短2~7 d。设施栽培年均产量达9.12 kg.m-2,平均比露地栽培的年均产量5.09 kg.m-2高出79%,且设施栽培的马兰茎叶嫩、鲜、绿、涩味轻、可食率高,露地栽培的马兰茎叶较老、较粗、涩味重、可食率低。设施栽培年均净收入15.03元.m-2...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继红  袁国强  丁振稻  
信阳茶区为我国产茶历史悠久的茶区,信阳毛尖更是久负盛誉,屡获国内外大奖。结合该区的自然地域特点,着重就良种引进、无性繁育及优质高产栽培方面的问题作一讨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晓  胡尚钦  童文  牟方生  黄璐琳  杨伟华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不完全设计研究氮肥、密度和缩节安对抗虫杂交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索川杂13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栽培因子对群体总果节量、成铃率、总铃数、单铃重、霜前皮棉产量及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施氮增加铃重、籽指;增加种植密度将降低籽指和单铃重;施缩节安提高籽指,降低衣分和单铃重.建立了抗虫杂交棉川杂13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型,经回归模拟寻优,获得皮棉产量在1650~1800kg/hm2的技术组合为施纯氮332.0~339.6kg/hm2,密度36520~37089株/hm2,缩节安98.0~100.8g/hm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潘标志  
针对三尖杉生长缓慢的生物学特性,设置了有关苗木培育、幼林栽培和采收利用等试验,并结合生产经验,研究了三尖杉优质苗木培育、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和采收利用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及时催芽和提早至3月进行点播,出苗后适时遮阳(透光率为自然光照的10%),及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可突破1年生苗木生长慢的技术瓶颈,可使大面积培育的三尖杉苗木平均苗高达20 cm,平均地径达0.45 cm。选用药用优良种源和品种,配套科学的栽培技术措施可实现三尖杉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若利用山地经营,可选择在Ⅰ、Ⅱ类立地的残次阔叶林林冠下或地形隐蔽、东向的山垅旱地,采用苗高21~25 cm,地径0.40 cm...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召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