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55)
- 2023(14958)
- 2022(12007)
- 2021(10950)
- 2020(8763)
- 2019(19543)
- 2018(19274)
- 2017(36564)
- 2016(19696)
- 2015(21731)
- 2014(21562)
- 2013(21080)
- 2012(19380)
- 2011(17668)
- 2010(17654)
- 2009(16302)
- 2008(15683)
- 2007(14009)
- 2006(12943)
- 2005(11486)
- 学科
- 济(102987)
- 经济(102891)
- 业(54595)
- 农(50917)
- 管理(49022)
- 农业(33938)
- 企(32217)
- 企业(32217)
- 方法(30106)
- 地方(27630)
- 数学(26682)
- 数学方法(26524)
- 业经(25752)
- 中国(24367)
- 学(20942)
- 财(17527)
- 制(16854)
- 发(16292)
- 贸(15183)
- 贸易(15173)
- 易(14667)
- 地方经济(14364)
- 环境(14129)
- 体(12819)
- 农业经济(12767)
- 发展(12723)
- 展(12712)
- 银(12593)
- 银行(12554)
- 融(12324)
- 机构
- 学院(284962)
- 大学(279455)
- 济(125473)
- 经济(123159)
- 管理(104827)
- 研究(103453)
- 理学(90630)
- 理学院(89556)
- 管理学(88046)
- 管理学院(87542)
- 中国(79457)
- 农(72729)
- 科学(65001)
- 京(58531)
- 农业(55990)
- 所(53210)
- 业大(51883)
- 财(51365)
- 研究所(48657)
- 中心(47959)
- 江(43875)
- 财经(40943)
- 经济学(38615)
- 经(37242)
- 范(36917)
- 师范(36500)
- 院(36384)
- 北京(36017)
- 省(35766)
- 农业大学(35588)
- 基金
- 项目(195030)
- 科学(152568)
- 基金(141700)
- 研究(138679)
- 家(126444)
- 国家(125310)
- 科学基金(105724)
- 社会(91528)
- 社会科(86247)
- 社会科学(86223)
- 省(77303)
- 基金项目(76273)
- 自然(67611)
- 自然科(65940)
- 自然科学(65917)
- 自然科学基金(64734)
- 划(63806)
- 教育(59640)
- 编号(55191)
- 资助(54676)
- 发(45030)
- 重点(43826)
- 成果(42739)
- 部(41916)
- 创(39884)
- 农(39178)
- 国家社会(38788)
- 课题(37436)
- 创新(37398)
- 科研(36778)
- 期刊
- 济(151776)
- 经济(151776)
- 研究(81342)
- 农(75532)
- 中国(59027)
- 学报(51940)
- 农业(50808)
- 科学(47170)
- 大学(39095)
- 学学(37739)
- 财(37331)
- 管理(34330)
- 业经(29772)
- 融(28712)
- 金融(28712)
- 业(24693)
- 经济研究(23110)
- 技术(21490)
- 问题(21487)
- 财经(20258)
- 教育(19920)
- 经(17589)
- 版(16943)
- 世界(16171)
- 资源(15951)
- 农村(15777)
- 村(15777)
- 农业经济(15466)
- 业大(15001)
- 经济问题(14512)
共检索到431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鹏 田亚平 张兆干 黄贤金
通过在湖南省祁东县紫云村进行的土地利用及农户经济行为调查 ,从土地状况、从业选择、农具、农田设施、耕作方式和效益等方面 ,分析了湘南红壤丘陵区农户社会经济行为对土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紫云村农户重“品种”轻“土壤” ,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 ,理化性状变差 ,土壤自然肥力降低 ,旱地、林地粗放经营 ,质量退化。改变农户只重“品种”而忽视“土壤”的观念、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建立合理的轮作体系和水土保持型高效集约持续的耕作制度、加强林业管理和经营、加大农业投入、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是防止本区土地退化和保证本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湘南 土地退化 农户经济行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史志华 蔡崇法 王天巍 丁树文 张光远
以鄂南红壤丘陵典型区的三个村为代表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 1981和 1998年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壤质量进行对比研究 ,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总体上具有农业型特点 ,17a间水田减少了 2 1% ;其余的利用方式则有不同幅度的增加 ,居民地、水域、林地、园地和旱地增加了 4 2 .2 %、99.6 %、8%、5 6 .8%和 8%。土壤质量有从优劣两端向中等靠拢的趋势 ,17a后 、 、 和 等地面积分别减少 18.6 %、12 .2 %、2 9.6 %和 2 5 % ; 等地增幅达 5 1.9%。土地利用方式及管理措施是影响土壤质量演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范乔希 应寿英
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为研究丘陵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本文以重庆市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农地撂荒严重;农地转出原因比转入原因更为复杂;农户收入构成、承包地块数及面积对土地流转具有影响。同时,存在土地流转信息闭塞,农户法律意识薄弱,流转对象与方式单一,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健全等问题。
关键词:
丘陵地区 土地流转 农户意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范乔希 应寿英
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为研究丘陵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本文以重庆市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农地撂荒严重;农地转出原因比转入原因更为复杂;农户收入构成、承包地块数及面积对土地流转具有影响。同时,存在土地流转信息闭塞,农户法律意识薄弱,流转对象与方式单一,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健全等问题。
关键词:
丘陵地区 土地流转 农户意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虹 章政 田亚平
本文以湖南省衡南县三个样本村的抽样调查为基础 ,对南方丘陵区农户经营土地的水土流失现状、农户的水土保持行为及其影响因子排序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 ,农户经营土地上的水土流失现象普遍 ,农户对于水土保持意识淡薄。虽然各样本村农户对水土保持影响因子的排序有所不同 ,但农业效益低是阻碍农户进行水土保持投资的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农户行为 南方丘陵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风亭,刘纪远,庄大方,胡云锋
近几十年来,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东南红壤丘陵区自然条件优越,土地利用方式多样,且变化强烈,研究该区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不仅对该区农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有助于认识该区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成果和发展,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结果表明:1)由于长期对土地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利用,整个地区生态与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土壤退化问题极其严重:2)研究重点从土地退化及其恢复转向土地利用对碳循环及全球变化的影响,但研究尚处起步阶段,有待深化。3)选择合理的生态农业开发模式,采用持续性的土地利用管理措施,是减少土地利用负面环境效应的有效措施。4)今后应加强退化土壤环境定量遥感技术和信息系统及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变化定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红壤丘陵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路季梅 刘洪顺
江南红壤丘陵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南部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农业气候的基本特点有①水热资源总量丰富,光资源总量偏低;②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春季和初夏雨涝,伏秋干旱,水热同季不同步,光温降水不协调;③光温降水的年际变率大,气候灾害多,农业生产波动性大。春季和初夏持续过量的阴雨洪涝对春播作物的立苗和生长不利,亦是导致该区冬季农业薄弱的主要障碍。伏秋干旱严重胁迫旱地作物的生长。抗逆避灾是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
江南 红壤 气候 作物 适宜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应龙 谢永生 江青龙 王辉 李晓
针对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的资源环境问题,指出粮食生产成本核算的不完整性,粮食生产造成的资源耗减和环境降级得不到补偿。运用环境经济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粮食生产的完全成本进行分析,提出粮食生产的完全成本除包括直接生产成本外,还应包括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成本。论文以南方红壤丘陵区的湖南省祁阳县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2008年该区域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成本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36.55%;早、中、晚稻的完全成本分别达到4.27、3.84和4.40元.kg-1,其中资源环境成本分别为1.38、1.65和1.64元.kg-1,直接生产成本分别为2.89、2.19和2.76元.kg-1,而实际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乔希 刘锦扬 应寿英
从农户家庭特征、收入特征、承包地情况、流转流程特征、政府行为、社会保障因素以及社会关系因素七个方面对农户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对农户流转意愿模型、转出意愿模型与转入意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文中得出结论是:农户劳动力情况对农地转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家庭人均收入对农地流转影响显著,尤其是在转入方面,非农收入比重、承包地面积、土地类型对转出与转入影响均显著,承包地块数、社会保障情况对转出影响较显著。
关键词:
丘陵区 土地流转 农户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尹刚强 田大伦 方晰 洪瑜
对湘中丘陵区7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次生林、经济林、杉木人工林、苗圃地、坡耕地、采伐迹地、弃耕地)的表层(0~15cm)土壤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土壤密度、pH值、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作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运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和土壤退化指数评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质量水平及退化程度。结果表明:7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表层土壤密度、pH值、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差异显著;7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表现为次生林(95.35%)>经济林(73.83%)>采伐迹地(64.41%)>杉木人工林(62.61%)>弃耕地(56...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长青 何园球 卞新民
在分析生态经济系统健康特征和指标筛选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合于县域尺度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诊断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采用了精度较高的均方差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递阶多层次综合法和线性加权函数法建立了时间尺度上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模型,以县为单元,研究了红壤丘陵区县域多年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健康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1980~2005年生态经济综合健康稳定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经济健康性方面是逐年平稳上升,社会健康性是波动性上升,而资源环境健康性则是先升后降,然后是相对稳定。引入障碍度概念,进行健康障碍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991年以前障碍因子主要是经济指标,1997年后障碍因子主要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春芳 刘宥延 王川
贫困农户生计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恶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贫困农户的生计问题不仅关系到其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实施扶贫政策的效果。文章构建了黄土丘陵区县域贫困农户生计资本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6年完成的甘肃省榆中县2 3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利用聚类分析法与空间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该县各乡镇贫困农户的生计资本聚集类型与分布特征,进而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了生计资本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榆中县中部川区的各乡镇的总体生计资本状况较好,而北部山区和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官会林 刘士清 张无敌 尹芳 段庆钟
研究了稳定耕作系统下的不同利用方式的高原山地红壤肥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紫云英冬季旱地轮作的B地与传统耕作利用的C、D地比较,0~20cm土壤体积质量降低0.22~0.33 g/cm3,自然含水量增加3.89~5.00%,>1mm团聚体增加3.22~5.52%,有机质增加27.68~30.47 g/kg,HA/FA比值提高1.24~1.41个计数单位,土壤速效N、P、K分别提高66.97~75.87 mg/kg、5.89~7.51mg/kg、67.12~84.54 mg/kg,并对调节土壤PH值、抑制红壤磷素养分退化的作用最为明显。此研究结果,为促进我国南方红壤区冬闲山地的开发利用及改良培肥,...
关键词:
紫云英轮作 山地红壤 肥力退化 恢复性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效举
以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站为例,定量地研究了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壤类型开垦利用为水田、旱地、桔园、马尾松、湿地松、杉树、天然林、枫香、牧草、荒草、竹丛林等多种土地利用系统物质循环的定位观测,建立了千烟洲土壤信息系统(QYZSIS)和土壤变化数据库,方便而有效地进行了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变化的定量化评价、监测和制图。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和预测了研究区C、N等养分含量以及降雨、林冠透雨、树干流、径流和淋溶引起的元素输入和输出。提出了相对土壤质量指数(RSQI)的概念,并且依据土壤RSQI的变化值△RSQI较好地研究和评价了研究区土壤质量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夏昆昆 刘立文 王秀花 李晶晶
[目的]近年来,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导致了多地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而黄土丘陵区贫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和人为因素导致该区域的农村人口空心化现象尤为严重。文章旨在探究以和顺县为代表的黄土丘陵区贫困县农村空心化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并根据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研究成果,对改善和顺县空心化现象和促进劳动力回流给出了对策方案和治理建议,以期为和顺县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村耕地和建设用地高效利用最终实现精准扶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该文以和顺县为例,在借鉴了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的数据,通过定量分析的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