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31)
- 2023(3605)
- 2022(3156)
- 2021(3042)
- 2020(2482)
- 2019(5578)
- 2018(5649)
- 2017(9991)
- 2016(6016)
- 2015(6719)
- 2014(6822)
- 2013(6737)
- 2012(6676)
- 2011(6131)
- 2010(6187)
- 2009(5835)
- 2008(6118)
- 2007(5749)
- 2006(5119)
- 2005(4679)
- 学科
- 济(22415)
- 经济(22384)
- 管理(12783)
- 业(12519)
- 学(11049)
- 企(9107)
- 企业(9107)
- 方法(8552)
- 农(7477)
- 数学(7123)
- 数学方法(6895)
- 地方(6855)
- 中国(5554)
- 农业(5216)
- 财(4693)
- 业经(4455)
- 制(4319)
- 贸(3928)
- 贸易(3923)
- 和(3900)
- 税(3845)
- 地方经济(3755)
- 易(3717)
- 理论(3680)
- 税收(3548)
- 收(3514)
- 环境(3276)
- 生态(3146)
- 融(3053)
- 金融(3051)
- 机构
- 大学(91395)
- 学院(90185)
- 研究(38972)
- 科学(30197)
- 中国(28657)
- 济(28269)
- 经济(27423)
- 管理(26742)
- 农(25733)
- 所(23379)
- 理学(22339)
- 理学院(21892)
- 京(21722)
- 研究所(21719)
- 管理学(21005)
- 管理学院(20855)
- 农业(20532)
- 业大(19319)
- 中心(17506)
- 江(15519)
- 省(15162)
- 院(14379)
- 北京(13908)
- 范(13828)
- 室(13679)
- 师范(13567)
- 财(13302)
- 农业大学(13043)
- 科学院(12746)
- 实验(12566)
- 基金
- 项目(62925)
- 科学(46487)
- 基金(43917)
- 家(42763)
- 国家(42454)
- 研究(38147)
- 科学基金(33007)
- 自然(24595)
- 省(24226)
- 自然科(23962)
- 自然科学(23951)
- 自然科学基金(23488)
- 基金项目(23288)
- 划(21882)
- 社会(21136)
- 社会科(19749)
- 社会科学(19744)
- 资助(18882)
- 教育(17107)
- 重点(15567)
- 计划(14938)
- 科技(14678)
- 编号(14456)
- 发(13762)
- 科研(12999)
- 部(12620)
- 成果(12588)
- 专项(11784)
- 创(11644)
- 创新(11100)
共检索到141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智慧 陈金磊 方晰
【目的】为评估和预测亚热带森林植被恢复潜力及其恢复趋势,丰富亚热带森林动态学和促进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进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在湘中丘陵区选取4种植物群落:檵木–南烛–满山红灌草丛(LVR)、檵木–杉木–白栎灌木林(LCQ)、马尾松–柯–檵木针阔混交林(PLL)和柯–红淡比–青冈常绿阔叶林(LCC)作为一个恢复序列,设置固定样地,采用样方调查法调查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指数、重要值和群落相似系数等指标。【结果】1)LVR、LCQ、PLL、LCC分别由12、19、22、28科,14、26、32、40属,16、28、36、48种组成;随植被恢复,草本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先增加后下降,物种更替主要体现在双子叶植物的变化。2)随植被恢复,草本层、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Pielou、Margalef指数均先增加后减少,Simpson指数却先减少后增加;LVR、LCQ、PLL的Shannon-wiener、Pielou指数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但是在LCC阶段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Margalef在LVR、LCQ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PLL和LCC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恢复早期各层次优势种以芒萁、檵木、杉木、马尾松等阳性物种为主,恢复后期以狗脊、柯、青冈等耐荫物种为主,不同阶段草本层优势种重要值占比均超过50%,乔灌两层的阔叶树种在恢复过程中逐渐占据优势。【结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物种组成存在差异,PLL是植被恢复的关键阶段,对已进入PLL阶段的植物群落可采取封山育林等手段结合适当的疏伐以促进其向常绿阔叶林方向恢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增文 刘卓玛姐 段而军 冯顺煜
【目的】了解黄土高原半湿润丘陵区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植物群落的现状,为该区森林植被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地+样方"法,对黄土高原中部半湿润黄土丘陵区(延安)的林下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统计并计算林下植物群落的生活型谱、盖度、优势度及物种多样性。【结果】(1)小叶杨、白桦、油松、油松+小叶杨、油松+白桦林地林下植物生活型谱均以高位芽植物种占绝对优势,白榆、刺槐、沙棘、茶条槭和侧柏林地则以非高位芽植物为主。(2)林下植物(灌木层+草本层)的总盖度大小顺序为小叶杨林、刺槐林(22.22%~22.65%)>油松+小叶杨林、白桦林、白榆林(9.78%~14.11%)>侧柏林、沙棘林、茶条槭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冼应男 陈婵 方晰 王留芳 陈金磊 辜翔 张仕吉
为揭示中亚热带植被恢复对土壤磷(P)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在湘中丘陵区选取了地域毗邻、环境(土壤、气候)条件基本一致、处于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4种植物群落——檵木-南烛-杜鹃灌草丛(LVR)、檵木-杉木-白栎灌木林(LCQ)、马尾松-柯(又名石栎)-檵木针阔混交林(PLL)以及柯-红淡比-青冈常绿阔叶林(LAG)为研究对象,设置固定样地,按0~10、10~20,20~30,30~40 cm分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不同季节土壤全磷(TP)和有效磷(AP)含量,比较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土壤TP、AP含量的差异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同一土层TP含量在各季节总体上随着植被恢复而增加,且LAG与LCQ、LVR(除夏季外)差异显著;季节变化也基本一致,除LAG 0~10 cm土层外,均表现为"夏高冬低(或秋低)型"。2)不同植被类型同一季节同一土层AP含量夏、冬季差异较大,而春、秋季较小,不同植被类型同一土层AP含量在各季节的变化不完全随着植被恢复而逐渐增加;但同一土层AP的季节平均含量基本上随着植被恢复而增加,同一植被类型不同土层AP含量的季节变化不尽相同。3)土壤TP、AP含量与群落总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凋落物层现存量、土壤粘粒百分含量、有机碳含量、全N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4)不同植被类型群落生物量、土壤粘粒百分含量、有机碳含量、全N含量、pH值的差异显著影响土壤TP、AP的含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林杨 文仕知 王德明
合理的植被恢复方式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而为当地的生态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湘潭锰矿3种不同生境的植物群落(天然次生林群落、矿渣区域人工植被恢复群落、矿渣区自然恢复群落)的群落结构、生活型、重要值特征、多样性现状以及群落间的相似性程度。结果表明:(1)人工植被恢复群落共有35种植物,隶属21科32属;天然次生林群落共有17种植物,隶属13科17属;自然恢复群落共有14种植物,隶属14科14属。各类型植物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优势种不同。(2)在3种群落中,人工植被恢复群落中1年生植物占比例最大,其它2种群落都是高位芽植物占比例最大。(3)各类型的植物群落中Species r...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宁 邹冬生 李建国
对湖南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植物群落进行研究,其生物量具有以下特点:1)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植物群落平均总生物量为5133.6kg/hm2,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936.7、1624.7、1400.8和171.4kg/hm2,分别占其坡地群落平均总生物量的20.9%、24.1%、50.6%和4.4%.2)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分别占乔木总生物量、灌木总生物量和草本总生物量的80.2%和19.8%,52.4%和47.6%,43.6%和56.4%.3)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的生物量在不同立地条件其大小顺序依次为:乔木层只在下坡存在;中...
关键词:
植物群落 生物量 衡阳盆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宁 邹冬生 李建国
采用数学模糊聚类分析法,对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应用Patr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比较分析了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空间位置的物种多样性特点。结果表明:(1)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的植物群落可分为3种群丛类型,分别为Ⅰ.马尾松+杉木—牡荆+六月雪—野菊花+夏枯草群丛;Ⅱ.糯米条+紫薇—野菊花+蒲公英群丛;Ⅲ.须芒草+狗尾草群丛,它们分别位于紫色土丘陵坡地的下坡、中坡与上坡。(2)通过分析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的物种多样性可知:①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其大小顺序均为:草本层>灌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吴林世 曹福祥 彭继庆 曹基武 徐永福 董旭杰 胥雯
通过对湘南21个样地(5 000 km2)实地调查,应用重要值计算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h′)和SimpSon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SW),丰富度指数(S)等,分析湘南植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1)维管束植物共有63科131属173种,其中乔木15科21属24种,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细叶青冈C.graCiliS,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等为乔木层优势种;灌木层34科60属74种,牡荆Vitex negunDo Var.Cannabifolia,六月雪SeriSSa JaponiCa与花竹bambuS...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治国 米仁元
四川省中部丘陵地区,地跨84个县(区),土地总面积12.1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1.3%,人口630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1.1%,是我国典型农业为主的地区之一。 一、川中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流失治理效益研究的意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怡 李宗南 李丹丹 任国业 李章成
【目的】为使用Landsat8 OLI遥感影像准确监测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方法】根据丘谷相对高差分别选定浅丘、深丘水稻样方各4个,通过地面样方调查和同生长季Google Earth影像解译获取的样方水稻种植面积作为验证数据,评价基于OLI融合影像的川中丘陵的水稻种植面积监测精度。OLI影像经正射校正后,使用15 m全色波段影像和30 m多光谱影像融合,得到15 m分辨率的融合影像,使用最大似然法进行监督分类,获取监测结果。【结果】与样方验证数据比较,在样方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基于OLI影像的水稻种植面积监测结果显示,浅丘区的平均精度为93.7%,误差范围为1.0%~8.7%;深丘区的为92.5%,误差范围为1.5%~15.8%。【结论】根据浅丘区、深丘区监测结果的误差范围差异,随着丘谷高差增大,地形趋于复杂、地块趋于狭长与破碎,OLI影像监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加,精度有下降的趋势。该研究为改进OLI影像监测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精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
遥感 图像处理 水稻 种植面积 精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树春 赵玲
文章以湘中紫色土丘陵综合治理试验区为研究范围,以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土地资源分类方法为指导,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GIS的强大空间分析功能进行紫色土丘陵地区的土地资源类型划分,试图为我国南方同类地区的土地资源类型划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土地资源类型 GIS 紫色土丘陵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健 刘国彬
对黄土丘陵区3个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沟谷地植被群落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样方调查,统计分析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沟谷地植物群落的盖度、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植物种群相似系数。调查共记录植物82种,隶属32个科;其中,乔木植物5科,6种;灌木植物8科,11种。经过20 a左右的植被恢复重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沟谷地的植被群落均呈现良好演替趋势;人工植被柠条灌丛和刺槐林恢复模式对沟谷地草本层盖度和群落枯落物盖度及生物量方面作用效果较好;而天然草地对沟谷地草本层生物量方面作用效果较好;沟谷地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出人工植被恢复模式效果优于自然恢复,而且人工柠条灌丛植被恢复模式优于人工刺槐林植被恢复模式。柠条灌...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格格 杨艳昭 封志明 张晶
本文以南方红壤丘陵典型案例区吉泰盆地为例,运用RS和GIS技术,在对典型时段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的基础上,采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趋势和状态指数等模型,计算了1995-2006年吉泰盆地土地利用变化数量特征,揭示了南方红壤丘陵地区11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1995-2006年吉泰盆地土地利用结构基本稳定,林地和耕地是该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②11年来吉泰盆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缓慢增长,水域增幅较多,其他地类面积有所下降,草地减幅最大;③林地转化为耕地,耕地转化为水域,以及草地转化为林地是吉泰盆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模式,三种类型的转化面积依次为2887.91 hm2、2821.19 hm2和2326.97 hm2。从空间分布上看林地转为耕地模式分布最为广泛,耕地转化为水域分布较松散,草地转林地主要分布在吉泰盆地的北部地区;④动态度和状态指数研究发现,吉泰盆地未利用地的年变化率绝对值最大,林地年变化率最小。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水域和建设用地规模呈增大的趋势,其余地类呈不同程度减少的态势。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红壤丘陵 吉泰盆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理乐 刘琪璟 闫伯前 朱教君
Qianyanzhou(QYZ) Ecological Station established in 1983 with an area of 204 hm~2 is affiliated to the 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Before 1982,herbs had been dominant,sparsely dotted with shrubs.After 20-year restoration of the vegetation,the vegetation showed significant changes in both fores...
关键词:
人工林 群落类型 群落垂直结构 优势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韦潇 李小梅 曾泰儒 张帆 李昌华 李小铃 黄琳凯 游明鸿 闫艳红
在川中丘陵区遂宁市河沙镇和天保镇,对‘西部之星’、‘WL-525HQ’、‘WL-440HQ’、‘WL-656HQ’和‘昆德拉’5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适应性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宜川中丘陵地区种植的品种。结果表明:‘WL-525HQ’在两试验地株高、平均生长速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 <0.05);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两试验地均以‘WL-525HQ’隶属度最高,分别为0.8和0.9。综上,‘WL-525HQ’表现较好,在川中丘陵区具有较高的推广利用价值。
关键词:
紫花苜蓿 产量 营养成分 适应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傅绶宁
川中丘陵地区位于四川盆地的中部,地处长江以北和沱、涪、嘉(陵)、渠诸江的中下游,它西隔龙泉山与成都平原毗邻,东界华蓥山与川东平行岭谷地区接壤,其行政区范围包括内江、永川、南充地区和自贡市的全部,绵阳地区之大部,宜宾地区之北部,以及乐山、达县地区和成都市的一小部分,共50个县、市,总土地面积约7.7万平方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