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44)
- 2023(3489)
- 2022(3095)
- 2021(2942)
- 2020(2534)
- 2019(5539)
- 2018(5545)
- 2017(9871)
- 2016(6098)
- 2015(6874)
- 2014(6845)
- 2013(6559)
- 2012(6504)
- 2011(5752)
- 2010(5743)
- 2009(5590)
- 2008(5885)
- 2007(5468)
- 2006(4900)
- 2005(4459)
- 学科
- 济(19456)
- 经济(19430)
- 业(14471)
- 管理(14234)
- 企(12138)
- 企业(12138)
- 学(10080)
- 方法(7140)
- 农(6969)
- 数学(5678)
- 地方(5578)
- 数学方法(5485)
- 制(4976)
- 财(4798)
- 中国(4630)
- 农业(4487)
- 业经(4389)
- 贸(4013)
- 贸易(4005)
- 理论(3941)
- 易(3870)
- 壤(3858)
- 土壤(3845)
- 银(3540)
- 银行(3510)
- 划(3473)
- 体(3441)
- 环境(3432)
- 策(3352)
- 和(3329)
- 机构
- 大学(89387)
- 学院(89357)
- 研究(37923)
- 科学(30273)
- 农(29889)
- 中国(27604)
- 济(26853)
- 经济(26033)
- 管理(25601)
- 农业(23905)
- 所(22780)
- 业大(21640)
- 研究所(21239)
- 理学(21158)
- 理学院(20796)
- 京(20741)
- 管理学(19981)
- 管理学院(19850)
- 中心(16644)
- 省(16152)
- 江(15687)
- 农业大学(15235)
- 室(14637)
- 院(13751)
- 实验(13421)
- 业(13337)
- 北京(13108)
- 科学院(13075)
- 实验室(12847)
- 技术(12618)
- 基金
- 项目(61597)
- 科学(44722)
- 基金(42465)
- 家(42254)
- 国家(41947)
- 研究(35776)
- 科学基金(32160)
- 省(25043)
- 自然(24884)
- 自然科(24213)
- 自然科学(24194)
- 自然科学基金(23721)
- 划(22289)
- 基金项目(22121)
- 社会(19033)
- 资助(18482)
- 社会科(17782)
- 社会科学(17772)
- 科技(16129)
- 计划(15826)
- 教育(15606)
- 重点(15241)
- 发(13524)
- 编号(13366)
- 科研(12581)
- 农(12547)
- 创(11935)
- 专项(11877)
- 部(11658)
- 创新(11410)
共检索到140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漆良华 杜满义 范少辉 艾文胜 刘广路 孟勇
研究了湘中丘陵区不同经营目标下毛竹笋用林(Ⅰ)、笋材兼用林(Ⅱ)、材用林(Ⅲ)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其典范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细菌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所占比例为84.51%~91.31%;真菌数量其次,所占比例为8.39%~14.84%;放线菌数量最少,所占比例为0.17%~0.65%。0~60cm土层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总体均以笋用林最高,分别为83.68×106、8.27×106和0.26×106 cfu/g。脲酶、蛋白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为0.008~0.027、0.019~0.026、1.23~2.46mg/g、0.28~0.46mL/g和0.35~1.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漆良华 孟勇 岳祥华 范少辉 艾文胜 刘广路 杜满义
以湘中丘陵区毛竹笋用林(Ⅰ)、笋材兼用林(Ⅱ)、材用林(Ⅲ)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经营目标对毛竹林的土壤养分特征、养分库综合指数以及养分相关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笋用林、笋材兼用林、材用林0~6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随着土层下降总体呈降低趋势,变化范围分别为18.88~40.24g/kg、1.08~2.19g/kg、60.00~200.00mg/kg、0.36~0.52g/kg、0.84~4.07mg/kg、11.29~23.46g/kg和31.72~86.70mg/kg。毛竹笋用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钾含量较高,笋材兼用林水解氮、全磷及有效磷含...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胜蓝 方晰 项文化 孙伟军 张仕吉
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比较湘中丘陵区4种不同森林类型(杉木人工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及其季节动态变化,分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含水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种森林各层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平均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出随着林分组成树种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南酸枣落叶阔叶林和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各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均高于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和杉木人工林,且以南酸枣落叶阔叶林最高,杉木人工林最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2.3%~2.9%,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占全氮含量的4.5%~...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斌 辜翔 方晰 李毅 孙伟军 李胜蓝
为了探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性质的影响,研究了湘中丘陵区6种土地利用方式(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次生林、杉木人工林、毛竹林、苗圃、农用旱地、水田)土壤微生物指标(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氮Nmic含量、微生物熵、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土壤基础呼吸强度、土壤微生物代谢熵)。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明显影响了土壤Cmic、Nmic含量,6种土地利用方式各土层Cmic、Nmic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相比,毛竹林、水田土壤Cmic、Nmic含量显著提高,而杉木人工林、苗圃、农用旱地却显著下降;6种土地利用方式各土层微生物熵的变化不一致,毛竹林、苗圃、农用旱地、水田土壤微生物熵普遍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漆良华 范少辉 肖文发 艾文胜 孟永 杜满义 曾立雄
经营模式对毛竹林生物量、碳贮量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了湘中丘陵区毛竹笋用林(Ⅰ)、笋材兼用林(Ⅱ)和材用林(Ⅲ)3种不同经营目标下的竹林年龄结构、生物量分配及碳贮量格局。结果表明:应减少1~2a、增加5~6a生竹的留养比例,控制达到1~2a、3~4a、5~6a各占1/3左右的立竹年龄结构。不同层次生物量表现为乔木层>凋落物层>林下植被层,毛竹笋用林经营有利于增加乔木层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及所占比例分别为51.83~55.66t/hm2、88.95%~92.93%,林下植被层生物量及所占比例分别为1.54~2.58t/hm2、2.58%~4.43%,凋落物层生物量及所占比例分别为2.69~3.86t...
关键词:
毛竹 年龄结构 生物量 碳贮量 湘中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秋芳 姜培坤
采样分析了毛竹竹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 :毛竹竹根区土壤细菌数量明显多于林间土 ,其 R/S值 (土壤酶活性比值 )平均为 1.5 3;从不同年龄竹来看 , 、 度竹竹根区细菌数量多于 度竹。毛竹竹根区土壤真菌数量也明显多于林间土 ,R/S值平均为 2 .0 5 ;其中 度竹竹根区真菌数量显著多于 、 度竹根区 ,差异达显著水平。放线菌数量无论是毛竹竹根区与林间土之间还是不同年龄毛竹竹根区土之间均无明显不同。毛竹竹根区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林间土 ,R/S值分别平均为 1.2 8、1.4 8、和 1.94 ,但在 、 、 度竹竹根区之间这 3类酶的活性...
关键词:
毛竹 竹根区土壤 微生物数量 酶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忠旭 赵允格 王一贺
【目的】分析黄土丘陵区不同类型生物结皮的发育特征及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以明确生物结皮形成过程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查黄土丘陵区浅色藻结皮、深色藻结皮、藻+少量藓结皮、藓+少量藻结皮及藓结皮5类生物结皮的发育特征,并测定生物结皮层及结皮下02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化学性质,最后分析了不同生物结皮发育特征和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区浅色藻结皮、深色藻结皮、藻+少量藓结皮、藓+少量藻结皮及藓结皮的结皮厚度分别为1.13,3.26,6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薛萐 刘国彬 戴全厚 党小虎 周萍
为了解侵蚀环境下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以典型侵蚀环境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30年植被长期定位试验点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为参照,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呼吸强度、代谢熵及理化性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侵蚀环境下植被恢复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109.01%~144.22%、34.17%~117.09%和31.79%~79.94%,微生物呼吸强度增加26.78%~87.59%,代谢熵降低57.45%~77.49%,微生物量的增大和活性增强进一步促进了土壤性状的改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微生物量碳、磷、呼吸强度与土壤养分相关性极为密切,显然,土壤微生物量可...
关键词:
侵蚀环境 植被恢复 微生物量 土壤质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翟辉 张海 张超 周旭
【目的】研究陕西退耕还林中不同类型林分下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从微生物的角度对当地典型植被类型做出评价,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和培育结构合理、生态功能良好的林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米脂县境内退耕坡地5种人工林(柠条林、刺槐林、油松林、侧柏林和新疆杨林)为对象,撂荒坡地为对照,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研究不同类型林分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AWCD)、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 intoSh指数)及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多聚物类、多酚类和胺类)的利用特征;运用主成分法(pCA)分析不同类型林分土壤微生物的碳源代谢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漆良华 艾文胜 范少辉 杨明 孟勇 杜满义 毛超
研究了湘中丘陵区毛竹笋用林(Ⅰ)、笋材兼用林(Ⅱ)、材用林(Ⅲ)3种不同经营类型林分土壤易氧化态碳(ROC)含量、储量的垂直剖面分布、季节动态及其与土壤总有机碳(SOC)、土壤温度和湿度、土壤养分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笋用林、笋材兼用林和材用林土壤平均ROC含量分别为2.77 5.15 g·kg-1、2.55 3.67 g·kg-1和3.21 5.36 g·kg-1,ROC储量分别为17.19 32.52 t·hm-2、17.29 24.60 t·hm-2和19.04 31.85 t·hm-2;在垂直分布上,不同类型毛竹林ROC含量、储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0 20 cm土层是ROC的主要分...
关键词:
毛竹 土壤易氧化态碳 垂直分布 季节动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漆良华 艾文胜 范少辉 毛超 孟勇 杨明
以湘中丘陵区笋用(Ⅰ)、笋材兼用(Ⅱ)、材用(Ⅲ)3种不同经营类型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考察土壤热水浸提有机碳(hot water-extractable carbon,HWC)含量和储量的垂直分布、季节动态及其与土壤温度、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笋用、笋材兼用和材用毛竹林0~20、20~40、40~60cm土层土壤平均HWC含量分别为21.59~84.54、21.41~58.95、24.70~61.58mg/kg,储量分别为0.14~0.53、0.14~0.41、0.15~0.37t/hm2;在垂直分布上,不同类型毛竹林碳含量、碳储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0~20cm土层是HWC的主要分布区;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薛萐 刘国彬 戴全厚 张超 余娜
【目的】土壤微生物量是表征土壤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重要参数,研究黄土丘陵区坡耕地撂荒后微生物量及其活性的变化过程对认识该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的演变及其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典型侵蚀环境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同年限的撂荒地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和天然侧柏林为参照,通过室内测试分析,并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坡耕地撂荒后土壤微生物量、呼吸强度、代谢商(qCO2)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演变特征。【结果】侵蚀环境下的坡耕地土壤微生物量含量偏低,土壤理化性质较差,撂荒后理化性质得到显著改善,微生物量碳(Cmic)在撂荒1a后显著增大,前7a较为剧烈,增幅较大,随...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撂荒 微生物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海燕 魏天兴 王仙
为研究不同植被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差异,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对山西吉县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林刺槐、油松以及荒草地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下土壤微生物PLFA标记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刺槐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PLFA总量最大,细菌、真菌、放线菌的PLFA含量均大于油松人工林和荒草地;细菌PLFA含量在3种样地中的差异显著;2种人工林的真菌PLFA含量接近,而与荒草地差异显著,与荒草地相比,人工林的种植可明显提高土壤中真菌的比例;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油松人工林与荒草地2种菌群的PLFA含量接近,而与刺槐人工林差异显著。通...
关键词:
刺槐 油松 人工林 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汝 王海宁 姜远茂 魏绍冲 陈倩 葛顺峰
【目的】研究不同苹果砧木对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微生物稀释平板培养法对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八棱海棠(M.micromalus Makino)、楸子(M.prunifolia(Willd)Borkh.)、新疆野苹果(M.sievesii(Ledeb.)Roemer)、东北山荆子(M.baccata Borkh.)等5种苹果砧木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不同苹果砧木土壤根际微生物各生理类群数量差异显著,并且都以细菌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土壤微生物数...
关键词:
苹果砧木 根际土壤 微生物数量 酶活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秋芳 姜培坤 王奇赞 陆贻通
毛竹集约经营是目前普遍采用的获得高经济效益的经营措施,然而长期集约经营导致土壤质量特别是生物学性质下降。为了探索改善集约经营毛竹林土壤生物学性质的途径和措施,2007年开展了不同绿肥对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试验。布置了对照、白三叶、大绿豆、黑麦草及大绿豆黑麦草混播、龙爪稷等6个处理的为期7周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绿肥处理均能改善土壤微生物特性,大绿豆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最高而对照最低,二者分别明显高于或低于其他绿肥处理,其余几个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绿肥处理提高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AWCD),其中最好的是豆、麦混播和白三叶2个处理;大绿豆处理最差;豆、麦混播及白三叶与大绿豆及对照之间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