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76)
- 2023(12580)
- 2022(11367)
- 2021(10688)
- 2020(9150)
- 2019(21605)
- 2018(21684)
- 2017(42583)
- 2016(23431)
- 2015(26668)
- 2014(27118)
- 2013(27088)
- 2012(25141)
- 2011(22635)
- 2010(22588)
- 2009(20856)
- 2008(20510)
- 2007(18268)
- 2006(15517)
- 2005(13510)
- 学科
- 济(97044)
- 经济(96946)
- 管理(65369)
- 业(63704)
- 企(52019)
- 企业(52019)
- 方法(48913)
- 数学(43137)
- 数学方法(42708)
- 农(26239)
- 财(23809)
- 中国(22742)
- 学(22038)
- 地方(21250)
- 业经(19924)
- 贸(17716)
- 贸易(17711)
- 农业(17588)
- 易(17144)
- 制(15851)
- 务(15427)
- 财务(15358)
- 财务管理(15324)
- 和(15215)
- 理论(15040)
- 环境(14554)
- 企业财务(14477)
- 技术(13922)
- 银(12926)
- 银行(12868)
- 机构
- 大学(340734)
- 学院(338608)
- 管理(135569)
- 济(132138)
- 经济(129138)
- 理学(118243)
- 理学院(116897)
- 管理学(114853)
- 管理学院(114256)
- 研究(111984)
- 中国(81133)
- 科学(73108)
- 京(72538)
- 农(59234)
- 财(58185)
- 所(57854)
- 业大(54698)
- 研究所(53230)
- 中心(51041)
- 江(48573)
- 财经(47616)
- 农业(46731)
- 北京(45756)
- 范(44860)
- 师范(44433)
- 经(43143)
- 院(40425)
- 州(39742)
- 经济学(38961)
- 师范大学(35869)
- 基金
- 项目(235171)
- 科学(182300)
- 研究(169260)
- 基金(168557)
- 家(147702)
- 国家(146492)
- 科学基金(124092)
- 社会(103245)
- 社会科(97667)
- 社会科学(97637)
- 省(92405)
- 基金项目(91106)
- 自然(82693)
- 自然科(80665)
- 自然科学(80640)
- 自然科学基金(79181)
- 划(78114)
- 教育(77561)
- 编号(70290)
- 资助(70090)
- 成果(56613)
- 重点(52641)
- 部(51645)
- 发(50070)
- 创(48122)
- 课题(47612)
- 科研(45693)
- 创新(44905)
- 教育部(43609)
- 大学(43525)
- 期刊
- 济(140103)
- 经济(140103)
- 研究(94879)
- 学报(57364)
- 中国(57338)
- 农(52882)
- 科学(51928)
- 管理(45415)
- 财(43730)
- 大学(42257)
- 学学(39858)
- 农业(36492)
- 教育(34856)
- 技术(28848)
- 融(24967)
- 金融(24967)
- 业经(23627)
- 财经(22377)
- 经济研究(21751)
- 问题(19024)
- 经(18873)
- 业(18761)
- 图书(18424)
- 技术经济(17167)
- 理论(16894)
- 科技(16803)
- 版(16314)
- 实践(15680)
- 践(15680)
- 资源(15562)
共检索到475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志辉
Based on the six year localized observation data obtained at Daweishan Forest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Central South Forestry University, the thinning effects in Chinese fir (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s with various sites and thinning densities were studied using biomass increment as th...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立地指数 间伐效果 生物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景芳 童书振
根据全国各带、区,各指数级杉木林分生长过程表,编制了8~22指数级相应的间伐表共5组(即南带,北带,中带东区、中区和西区)。利用53块间伐标地材料,以y=a+bx模型,求出间伐后的平均高和平均胸径的回归经验式。该表与利用杉木林分密度管理图编制的间伐表进行检验比较,误差在1.9%~2.67%之间。间伐开始期,则视初植密度的大小,与指数级的高低而异。间伐终止期,一般为15a,最大不超过18a,且与初植密度和指数级无关。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间伐表,生长过程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重升 王有良 张利荣 郑鸣鸣 任正标 何宗明 范少辉 林开敏
【目的】研究杉木间伐初始期与立地之间的关系,为大径材培育的间伐初始期的确定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福建峡阳23年生的杉木人工林的长期定位观测数据,研究目标树胸径连年生长量的变化规律,分析立地指数及不同株数梯度的目标树对杉木人工林首次间伐期的影响。【结果】(1)地位指数明显影响林分中幼龄时期目标树的胸径生长速率及连年生长量,地位指数越高,林分早期生长速率越大。(2)当胸径连年生长量下降至1 cm以后,22地位指数目标树的胸径连年生长量反而小于18、20地位指数目标树的林分;随着林龄的增加,不同地位指数的目标树的胸径连年生长量趋于相等。(3)全林分(CK)时,18、20地位指数的杉木人工林首次间伐期应在第9年,22地位指数的杉木人工林应在第10年。(4)当选取不同梯度株数(T80、T60、T40)的目标树时,18、20地位指数的林分首次间伐初始时间选择在第13年,22地位指数的林分确定在第11年。【结论】地位指数越大,林分越早进入首次间伐期。基于大径材培育时,18、20地位指数的杉木人工林首次间伐期应控制在9~13年间,22地位指数的林分首次间伐时间应控制在10~11年间。实际间伐时间可根据经营林分集约程度、立地质量、经济、人力等条件的实际情况而定,但18、20地位指数的林分间伐时间不应迟于第13年,22地位指数的林分首次间伐时间不应迟于第11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林同龙
对杉木人工林开展近自然经营技术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通过对近自然经营后的林分树种组成、植被多样性、土壤肥力以及林分生产力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近自然经营技术后,杉木林分中嵌入了多种乡土阔叶树种,林地生物多样性达74.3±4.0,比常规经营的提高了52.88%;土壤肥力得到了提高,表现在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和土壤交换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土壤养分含量有较大的增加;近自然经营法明显促进了杉木的生长,提高了林分生产力,17年生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杉木蓄积和林分总蓄积量分别比常规法经营提高了9.24%~17.64%、8.61%~17.29%、27.94%~58.46%、2.38%~28.6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洪刚 张建国 段爱国
利用25年定位观测数据来阐明杉木人工林的自然整枝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密度越大,杉木人工林自然整枝发生的时间越早,自然整枝强度也越大;当林木树冠比率(树冠长度/树高)降低到0.40时,不同造林密度小区的树冠比率降低幅度明显减小;当林木树冠比率减小到0.30时,发生林分自疏,且不受造林密度和林木死亡率的影响;在杉木人工林开始自然整枝但尚未进入到林分自疏阶段时,不同造林密度小区的树冠宽度/树冠长度比值均迅速上升;在林分自疏早期阶段,树冠宽度/树冠长度上升速率明显减缓;在林分自疏后期林木死亡率明显增大的条件下,树冠宽度/树冠长度又再次迅速上升,树冠形态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密度效应,但在自然整枝的整个...
关键词:
杉木 自然整枝 造林密度 林分自疏 干形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翰琛 张雄清 张建国 屈彦成 姜丽
[目的 ]利用杉木密度间伐林探究林分生长优势在间伐处理下的变化规律,为杉木林栽培管理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方法 ]以江西省分宜年珠林场青石湾杉木密度间伐林为研究对象,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了生长优势与林龄、累积间伐强度、保留株数密度以及这些变量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果 ]在间伐前后,生长优势伴随着累积间伐强度、林龄以及保留株数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生长优势的负值未在最后的观测年出现。同一保留株数密度下,生长优势随累积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低密度种植,低密度管理,使得生长优势更趋近于0,有利于林木均衡生长,提高大径材产量。高密度种植,低密度管理不仅在间伐收获小树的同时,伴随着累积间伐强度的增强,生长优势增加,促进林分内大树的生长,从而收获大径材。
关键词:
生长优势 间伐 初植密度 竞争 杉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敏 张怀清 陈永富
以湖南省攸县黄丰桥国有林场为试验区、以森林抚育间伐为例、以杉木人工林为主要研究树种,研究森林经营措施的可视化原理和方法,建立了一个面向森林经营管理的虚拟森林原型系统。系统以林业调查数据为数据源,实现虚拟森林漫游、小班属性查询、抚育间伐模拟等功能,为森林资源和森林经营可视化提供了新的平台。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子清 陈平留 刘健 余坤勇 廖晓丽 游浩辰 龚从宏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中国南方主要用材树种,研究其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对杉木生产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在福建顺昌县选择3块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杉木人工纯林的(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分别位于低、中、高海拔),将杉木生长分为2个阶段:幼树(5 cm≤胸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黄兴召 陶彩蝶 李敬斋 徐小牛
根冠比是研究森林生物量存储方式和分配策略的基础,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筛选134篇文献608条杉木Cunninghmia lanceolata人工林根冠比(RSR)的数据,分别建立根冠比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林分密度和林龄的最优方程。根冠比随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和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林龄的增加而减小。同时,利用结构方程,阐述气候和林分因子与根冠比关联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林分密度和林龄对根冠比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15(P<0.01),0.548(P<0.01),-0.462(P<0.01)和0.201(P<0.01)。年平均降水量和林龄还通过影响年平均气温和林分密度间接影响根冠比,其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308(P<0.01)和-0.082(P<0.05)。影响杉木人工林根冠比变化因素的69%来自气候和林分因子。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杉木人工林 根冠比 结构方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祥庆 叶世坚 陈绍栓
通过对全国杉木中心产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长及生物量的调查 ,研究轮伐期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养分分布规律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不同轮伐期经营的杉木林林分生物量及其养分分配规律存在明显差异 ,随年龄阶段的提高 ,杉木枝、叶、根、边材及林冠所占比例逐年下降 ,干、皮和心材比例逐年增加 ,边材 /心材及林冠 /树干比例下降 ,轮伐期越短 ,每采伐单位杉木干物质所带走的养分越多 ,对地力的消耗越严重 ;同时短轮伐期还造成采伐、炼山及整地对林地的干扰频率增加 ,并不利于杉木林下植被发育 ,因此轮伐期是影响杉木人工林地力的重要因素 ,今后确定杉木轮伐期应考虑杉木的生态成熟龄 ,适当延长轮伐期 ,给林地...
关键词:
轮伐期 杉木 长期生产力 地力衰退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陆志敏 江龙彪 江建平 汪朝平
本文研究了奉化市尚田镇广渡村的1片14年生杉木人工林分的短轮伐期与更新技术。认为杉木短轮伐期经营,缩短了培育周期,经济效益显著,适宜边缘产区以及中小径材销路广的地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杉木 轮伐期 萌芽更新 边缘产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佳琪 马东旭 蓝伟立 陈块明 林开敏
[目的]探究不同间伐后的林分保留密度对杉木人工林枝条发育的影响,为杉木无节材定向培育的间伐密度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9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不同的林分保留密度:1 200株·hm~(-2)(间伐强度为67%, L)、1 800株·hm~(-2)(间伐强度为51%, M)和2 250株·hm~(-2)(间伐强度:27%, H),间伐后的第5年,在各样地内选取标准木进行观测,探讨不同间伐后的林分保留密度对杉木枝条发育的影响。[结果]1)枝条总量、8 m以下枝条数量、8 m以上枝条数量、死枝数量、活枝数量均表现为:L>M>H,枯枝率表现为H>M>L;2)基径随间伐后的林分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表现为L>M>H,且L与H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L的枝长大于M和H,说明低的林分保留密度更有利于枝条生长;3)活枝枝条基径和枝长呈明显的线性相关,死枝枝条基径和枝长线性相关性较小。4)死枝的基径、枝长、数量与活枝数量随树干垂直高度的增大而增大,活枝的基径与枝长随垂直高度的增大而减小,H、M的分枝角随垂直高度的增加而减小。5)死枝与活枝的基径、枝长与分枝角在南部区域(90°~225°)整体大于北部区域,但枝条数量在东部区域(0°~180°)大于西部区域。[结论]要根据不同的培育目的调整杉木间伐后的林分保留密度,高的林分保留密度会抑制枝条基径和数量的生长,从而减少节子的大小和数量,提高木材质量。在杉木幼龄期时可以对林木进行修枝,以减少宿存枝条,达到提高木材质量、培育无节材的目的,综合本研究的3种间伐保留密度,其中1 800株·hm~(-2)的林分保留密度更适宜培育无节大径材。
关键词:
杉木 间伐保留密度 枝条发育 无节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重升 王有良 张利荣 崔朝伟 彭丽鸿 林开敏 游云飞 范福金
以福建省南平市洋口国有林场16年生间伐后3 a内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强度间伐(HIT)、弱度间伐(LIT)和未间伐[对照(CK)]3个间伐梯度,探讨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干形以及材种结构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间伐能促使保留木胸径和树高增长;(2)间伐能够影响林木的胸高形数和径高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胸高形数表现为CK>LIT>HIT,径高比表现为HIT>LIT>CK;(3)林木平均单株材积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表现为HIT>LIT>CK,且间伐强度越大,增长越明显;(4)在观测年限内,林分蓄积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大呈递减趋势,而林分蓄积定期增长量和增长率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活立木规格材出材率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受间伐影响显著;(5)间伐能够影响林分的材种结构,促使小中径材更早进入下一径阶.在立地质量(SI)≥22及0≤间伐强度≤35%的条件下,间伐强度越大,越适宜大径材培育.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大径材 间伐强度 材种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金良 毛玉明 郑成忠 范荣德 周世水 陈永辉 成向荣 虞木奎
间伐对人工林生长及木材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浙江开化开展了间伐强度(强度、中度和对照)和间伐方式(间伐1次,间伐2次)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出材量等的影响研究,第1试验区大径材培育林分在第7年和第14年进行了2次间伐,第2试验区中径材培育林分仅在第12年时进行1次间伐。结果表明:22年生大径材培育林分和19年生中径材培育林分不同间伐处理之间树高、总断面积的差异均不显著。间伐显著增加了林木胸径的生长,大径材培育林分强度和中度间伐处理的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增加13.78%和9.69%,中径材培育林分强度和中度间伐处理的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增加12.28%和7.02%。间伐显著促进了林木单株材积的增加,2组试...
关键词:
杉木 间伐 断面积 材积 蓄积量 出材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素艳 黄瑜 张建国
该文以江西省大岗山的人工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分析间伐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间伐后,林下植被发展迅速,覆盖度增加,径流系数较未间伐的林地小,未间伐林地的径流系数是间伐林地的4.67倍;②随着时间的发展,同一样地的降雨产流量与1次降雨量3、0 min降雨强度、60 min降雨强度的相关关系降低,间伐样地的上述相关关系比未间伐样地的更弱;③间伐样地的径流含沙率明显低于未间伐样地。④适度间伐虽然降低了林分的郁闭度,削弱了林冠的截留率,但是林下植被的迅速发展,使得林分整体的蓄水和保土效益明显增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