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66)
2023(5418)
2022(4851)
2021(4450)
2020(4007)
2019(9405)
2018(9365)
2017(18282)
2016(10275)
2015(11758)
2014(12142)
2013(12197)
2012(11599)
2011(10598)
2010(10822)
2009(10210)
2008(10378)
2007(9561)
2006(8196)
2005(7267)
作者
(32406)
(27377)
(27161)
(26298)
(17188)
(13275)
(12445)
(10755)
(10210)
(9821)
(9333)
(9100)
(8670)
(8664)
(8617)
(8577)
(8565)
(7968)
(7925)
(7888)
(7033)
(6723)
(6678)
(6266)
(6189)
(6181)
(6145)
(6051)
(5624)
(5539)
学科
(45456)
经济(45421)
管理(28321)
(25934)
方法(23102)
数学(20744)
数学方法(20576)
(19661)
企业(19661)
(13906)
(11759)
环境(11029)
(10765)
地方(10407)
中国(10183)
农业(9120)
业经(8460)
(8420)
贸易(8420)
(8148)
(8128)
(7256)
生态(6874)
(6830)
(6465)
财务(6452)
财务管理(6431)
资源(6159)
(6127)
银行(6100)
机构
学院(155206)
大学(155070)
(62667)
经济(61284)
管理(58092)
研究(54065)
理学(49967)
理学院(49329)
管理学(48385)
管理学院(48109)
中国(40021)
科学(36278)
(32951)
(32135)
(29028)
(27521)
业大(26869)
研究所(26739)
农业(25642)
中心(25337)
(23968)
财经(22071)
(20812)
北京(20702)
师范(20590)
(19878)
经济学(19361)
(19049)
(18714)
经济学院(17740)
基金
项目(103684)
科学(79935)
基金(73756)
研究(73086)
(65248)
国家(64738)
科学基金(53909)
社会(44741)
社会科(42304)
社会科学(42283)
(42021)
基金项目(39942)
自然(35604)
(35058)
自然科(34601)
自然科学(34588)
自然科学基金(33942)
教育(33291)
资助(30238)
编号(29880)
重点(24205)
成果(23920)
(23102)
(22730)
(20977)
课题(20619)
科研(20432)
计划(20345)
创新(19685)
大学(18846)
期刊
(68317)
经济(68317)
研究(40501)
(28369)
学报(28063)
中国(27616)
科学(24266)
(21807)
大学(20170)
学学(19204)
农业(19200)
管理(17399)
教育(13287)
技术(12686)
(12050)
金融(12050)
业经(11649)
(10712)
财经(10653)
经济研究(10098)
资源(9558)
问题(9532)
(9045)
(8659)
统计(8186)
技术经济(8163)
理论(7740)
(7457)
科技(7421)
商业(7222)
共检索到222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秦伯强  张运林  高光  朱广伟  龚志军  董百丽  
中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及湖泊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中国湖泊的污染问题和生态系统退化相当普遍。特别是由于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富集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水华频繁发生,甚至出现了饮用水危机事件。由于缺乏基础理论的指导,中国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曾经走过弯路。在没有实现控源截污的条件下,片面强调生态恢复来净化湖泊水环境,一度成为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的主流思想。实际上,湖泊生态恢复是有条件的,而对这些条件的诊断和分析是开展湖泊生态恢复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太湖水生植物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分析,确定沉水植物恢复的核心条件是水下光照条件。水下光照条件受富营养水平、悬浮物浓度与水深等因子的影响。只有当一个水域的真光层深度接近水深的情况(比值>0.8),恢复水生植物才有可能。改善水下光照条件,包括降低水深,提高透明度,消除风浪等措施,实际上,都是增加真光层深度与水深的比值。在上述生态恢复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湖泊治理与恢复的工作更多地应该聚焦在控源截污方面。这对中国湖泊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具有普遍的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驰  安德胜  
从经济学的理论出发,分析了城市湖泊被污染的原因。从城市湖泊公共资源的性质入手,构造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各方互相合作、互相制约的规律,探讨了不同约束条件下导致的不同的博弈均衡结果,进而提出了减少城市湖泊污染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在加速推进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保护湖泊水环境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汤傅佳  黄震方  徐冬  陆婧  
根据系统论、环境价值论和人地关系理论构建水库型旅游地生态安全"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模型,运用模糊集对分析法定量分析2005年和2015年溧阳市天目湖的生态安全水平及其时空分异特征,并通过信息熵权探寻生态安全变化的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空间尺度上,沙河水库下游的旅游优先开发区生态安全状况较差,大溪水库周边区域生态安全状况较好。在时间尺度上,所有区域的生态安全等级都有所提升,旅游优先开发区的生态安全等级出现较大正向波动。研究表明,旅游业发展因子、人口因子和引起环境变化政策响应因子是决定天目湖生态安全的关键性因子。通过对政策、产业和人口之间的政府力、市场力和社会力对生态环境尤其是水库的作用过程分析发现,人类的环境再生产活动能够降低生态压力、提升生态响应,从而改善水库型旅游区的生态安全。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茂林  刘秉镰  
引入相似关联度来代替绝对关联度,与相对关联度进行耦合,构建改进灰色综合关联度,试图兼顾各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各序列相对于始点变化速率的接近程度,并扩大了传统灰色综合关联度的适用范围,以此来测定影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因子,认为其主要包括货运量、固定资产投资等。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吴禹默  赵丹  杨振兴  贾进章  
为更有针对性、更准确地提升智慧建造与管理能力,在梳理BIM技术在智慧建造中主要应用方向的基础上,结合某铁路站房项目建立BIM技术在智慧建造中应用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集值统计模型方法分析指标权重,从而确定影响BIM在智慧建造中应用效用的关键因子;最后,通过丽香铁路站房项目BIM应用效果进行验证说明,期望为BIM技术的高效选用提供思路和依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彭频  李静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和不确定性大等特点,需要项目参与方采用一定的合作管理模式。本文结合我国建筑企业的特点,提出了影响我国建筑业Partnering模式成功的19个关键因素,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有关变量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将Partnering模式关键成功因素归纳为资源共享、信任和冲突的解决这三个因子,避免了因素相关性太大而造成的信息重叠,有利于把握建筑业partnering模式的主要特性,为partnering模式的实施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严茂超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经济 ,正确分析制约中国知识生产、传播与应用体的关键制约因子 ,对于制定正确的知识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中国情况的分析 ,文中认为 ,中国知识生产、传播与应用的主要制约因子是管理体制滞后、资金投入不足、市场发育不全、人才成长缓慢、风险投资机制缺乏。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必须加快发展与改革的步伐 ,消除制约因子 ,只有这样 ,才能在世界知识经济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何伟  孙晓天  
理科教育质量事关少数民族学生的认知发展、就业前途以及社会和谐稳定。以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科为例,通过对民族地区学生数学学业质量历时5年的跟踪研究,采用量化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显示:总体上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没有实质性变化;在影响民族地区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6个因素中,教学资源和教师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教师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但数学课程难度因素、教材因素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变化甚微。由此,得出制约民族地区学生数学学业水平的关键因子为:数学课程难度因素、教材因素、学生学习习惯因素和教师教学水平因素。如果那些对学生学业成绩可能产生正面影响的因素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民族地区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很难有实质性的提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中强  王双玲  杨梅  徐军  
为了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及功能的可持续性,需要根据湖泊的具体情况加强对湖泊生态系统的管理,建立在湖泊生态敏感性分析基础上的生态功能分区,可为湖泊生态管理的具体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以斧头湖为研究对象,在进行斧头湖生态环境调查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因子,利用GIS技术,采用因子叠加法,对其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极高和高生态敏感区面积占斧头湖面积的32.0%,中度敏感区占斧头湖面积的57.1%,说明斧头湖生态敏感性总体上很高;同时根据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对斧头湖保护与开发提出建议。首次将GIS矢量技术应用于湖泊生态敏感性区划,使生态敏感性因子空间叠加分析更为有效。同时,建议选取更多的因子如水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金卫斌  刘章勇  
计算了长湖、洪湖在围垦前后湖泊容量在水位变化时的容量增长率和四个涝灾年份降雨条件下汛期湖泊水位逐日增加值,对四湖流域尚存的18个湖泊的围垦强度与容量损失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围垦后的长湖容量平均增长率、相对增长率、最大增长率分别从1.8436、0.1834、2.4979(108m3/m)减少到了1.4321,0.1802,1.7569(108m3/m),洪湖容量平均增长率、相对增长率、最大增长率分别从5.8506、0.3000、6.5095(108m3/m)减少到了3.3970、0.2900、3.4440(108m3/m),围垦导致的湖泊容量损失随着水位上升呈加速增加趋势,随着围垦强度的增...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震  颜俊学  龚慧超  
科技支撑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在分析影响农民增收的土地、劳动力、资本、信息等关键因子的基础上,论述了科技支撑能够增加土地的使用效率和可持续利用,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转移部分劳动力获取非农业收入,加快农民投入资金的周转,促进资金的合理使用及提高储蓄和债券利息等财产性收入,能够加速农民对科技信息的吸收和利用而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等。进而提出了以"新"品种为抓手,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引导,以科技培训为平台,培育壮大科技示范农户,组建科技合作社、发挥集约化优势等通过科技支撑来提高农民收入的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葛振鸣  周晓  王开运  陈乐天  王天厚  
本研究旨在对上海西郊受损湿地进行生态规划。该区域湿地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属于上海市黄浦江上游淡水水源地。土地使用状况分析表明,区内湿地比例约为55%以上,而且水陆交通发达,周边邻接地区旅游条件优越。但规划区也面临退化的威胁。此外,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经济水平相对落后。根据规划区的条件分析和发展定位,文章提出了水源地保护、湖泊湿地修复新模式、高标准建设和管理模式等规划理念,构建湿地森林区、水源保护核心区、湿地科普教育区、缓冲区、湿地体验区等7个生态功能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中元  李波  张新时  
以滇池为例,从社会生态系统角度,构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分析框架,探寻湖泊流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特征及驱动机制,为湖泊流域的系统治理提供依据。认为滇池流域脆弱性在加剧,脆弱性程度趋于均衡化;社会因素是脆弱性主要驱动因子,人类活动是主要的驱动因素。最后指出滇池流域治理中应注意管理跨尺度影响;重视社会因素在脆弱性中的作用,实施社会治理、根源治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武燕  吴映梅  陈云娟  李琛  高彬嫔  郑可君  李婵  
【目的】综合研究高原湖泊流域三生空间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滇池流域1990、2000、2010、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综合生态环境质量模型,并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ESDA)、热点分析(Getis-OrdGi*)以及地理探测器等对其空间分异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990—2018年,滇池流域三生空间变化剧烈,城镇生活空间共增长了272.88 km~(2),生活空间的增加挤占了大量生态、生产用地,造成流域三生空间矛盾加剧,生态环境质量受到威胁。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较高,但下降明显。城镇生活空间的快速增加使得生态环境低质量区在空间上呈现围绕滇池沿岸逐渐形成团块状分布状态。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空间集聚性不断增强,冷热点区差异明显,冷点区集中分布在以城镇生活空间为主的主城区,热点区域则多分布与流域四周林、草地生活空间密集区。人口密度成为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的主导因子,过度的人类活动使得滇池流域三生空间变化剧烈,多因子共同作用导致了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差异。【结论】协调好三生空间转化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减轻人类活动、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成为构建高原湖泊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志杰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加快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同时,湖泊环境保护滞后,导致湖泊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城市湖泊几乎都受到污染。湖泊污染治理已成为当前和今后我国水环境治理的工作重点。湖泊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解决湖泊环境问题的各个环节都包含着大量的经济学问题,经济学的办法是治理湖泊污染的有效手段。本文运用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湖泊污染的特点,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层面对湖泊污染进行经济学分析,探讨湖泊污染治理的经济学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