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09)
- 2023(2354)
- 2022(2109)
- 2021(2125)
- 2020(1903)
- 2019(4167)
- 2018(4172)
- 2017(7407)
- 2016(4794)
- 2015(5574)
- 2014(5747)
- 2013(5554)
- 2012(5705)
- 2011(5160)
- 2010(5362)
- 2009(5065)
- 2008(5402)
- 2007(5176)
- 2006(4639)
- 2005(4372)
- 学科
- 济(14314)
- 经济(14293)
- 管理(10597)
- 业(9734)
- 学(8508)
- 企(7632)
- 企业(7632)
- 方法(5594)
- 农(5287)
- 中国(4399)
- 数学(4328)
- 数学方法(4120)
- 制(3795)
- 地方(3668)
- 财(3646)
- 理论(3370)
- 水产(3348)
- 农业(3303)
- 业经(3131)
- 贸(3003)
- 贸易(3000)
- 教育(2961)
- 和(2902)
- 易(2890)
- 动物(2828)
- 银(2633)
- 银行(2594)
- 及其(2547)
- 体(2496)
- 行(2480)
- 机构
- 大学(72672)
- 学院(71495)
- 研究(31885)
- 科学(25109)
- 中国(23176)
- 农(22665)
- 所(20108)
- 管理(20024)
- 济(19963)
- 经济(19209)
- 研究所(18627)
- 农业(18570)
- 京(17004)
- 理学(16251)
- 业大(16189)
- 理学院(15925)
- 管理学(15170)
- 管理学院(15063)
- 省(14310)
- 中心(14014)
- 江(13636)
- 院(11938)
- 室(11880)
- 农业大学(11461)
- 技术(11433)
- 北京(10934)
- 范(10821)
- 实验(10753)
- 师范(10534)
- 业(10512)
- 基金
- 项目(46511)
- 科学(32221)
- 家(29817)
- 基金(29804)
- 国家(29514)
- 研究(28089)
- 科学基金(21615)
- 省(19907)
- 划(17074)
- 自然(16399)
- 自然科(15998)
- 自然科学(15988)
- 自然科学基金(15695)
- 基金项目(15044)
- 资助(14280)
- 社会(13625)
- 教育(13177)
- 社会科(12556)
- 社会科学(12549)
- 科技(12548)
- 计划(12074)
- 重点(11662)
- 编号(10998)
- 成果(10481)
- 发(10047)
- 科研(9794)
- 农(9779)
- 专项(9594)
- 课题(9265)
- 部(9230)
共检索到118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龚珞军 温周瑞 夏晨 张洪光 曾明宽
一、材料与方法 1.中围湖自然条件及生产条件:汈汊湖的中围湖是一个小型浅水湖泊,面积3608亩,平均水深1米左右,湖底富含有机质,湖盆呈东西向,中间被一南北向的堤埂分隔成东围(2187亩)和西围(1421亩)两个部分。1990年西围种青(小米草和水稻),东围养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章海鑫 付辉云 张燕萍 余智杰 黄江峰 张爱芳 陈文静 李左宏 朱桂根
为揭示现阶段太泊湖底栖动物群落现状及时空分布,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对太泊湖底栖动物进行为期1周年的季度调查。7个采样点共记录底栖动物10属11种,现阶段底栖动物优势种为羽摇蚊幼虫(Chironomus plumosus)、多鳃齿吻沙蚕(nephtys polybranChia)、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占83.53%以上。密度和物种数在四季差异较大,密度高值在春季,为1 019.64 ind/m~2;冬季和秋季为437.5ind/m~2和287.5 ind/m~2;夏季为264.29 ind/m~2。生物量最高为夏季和冬季,为87.53 g/...
关键词:
太泊湖 底栖动物 优势种 时空分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锋 冯金良
湖泊的古水文及古水化学重建是湖泊研究领域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之一。在湖泊、河湖相及高湖面沉积物中,萝卜螺属壳体化石广泛分布;而且现生萝卜螺属亦广泛地分布于全球的湖泊及河流。这些生物碳酸盐(文石)壳体成为一种潜在的和高分辨率的环境信息记录载体。近年来,萝卜螺属的生境及其壳体的稳定碳氧同位素和元素已经逐步被用于了解青藏高原及其他地区的古水文、古水化学和古气候的信息。然而,在萝卜螺属壳体如何记录其宿生水体的古水文、古水化学等信息,以及如何基于萝卜螺属壳体化石重建古环境等方面,仍有许多科学问题有待探索。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侧重在作为环境信息载体的萝卜螺属的分类体系、生境研究及其应用和壳体指标(δ~(13)Cshell,δ~(18)Oshell,~(87)Sr/~(86)Sr,Sr/Ca和Mg/Ca)特征及其在环境重建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展望。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双喜
1986年以来,荆州地区长湖水产管理处在长湖进行湖泊围拦蟹鱼混养试验。经过几年的摸索,已取得了一套比较可行的养殖生产工艺。现将1992年围拦蟹鱼混养试验报告如下: 一、试验条件 1.湖泊环境:长湖现有水面21万亩,属大型跨界湖泊。湖泊围拦点在长湖上游吴家洼处,东南西三面是围堤,北临大湖。平均水深2.5米,水质理化性状良好,透明度0.97m,pH7.4,DO9.83mg/L,COD2.8mg/L,水生植物丰富,主要类型是沉水植物,常见的优势种群有轮叶黑藻,菹草和苦草。水草覆盖达95.8%,每亩产草量约900kg。 2.围拦规模与结构:围拦面积47亩,拦网长340m,形状近梯形的单层网箔,...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勤福 顾志华
湖泊围栏蟹鱼混养技术李勤福,顾志华(江苏省吴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近年来江河由于围提筑闸,阻隔了河蟹洄游的通道,加之河蟹的捕捞强度过大等原因,使河蟹资源日趋贫乏。为此,1990年以来我们进行了太湖围栏蟹鱼混养试验。现将1992年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试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颖 马骏 陈睿哲
我国科学家利用遥感监测技术,获得世界首幅全球大型湖库营养状态分布图,发现全球大型湖库水体的总个数中已有63%呈富营养化状态。可见,内陆湖库水体的富营养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我国作为一个湖泊大国,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一直是困扰湖泊环境治理的大问题。因此,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进程中,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内陆湖
关键词:
富营养化 五大湖 湖库水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兴川 朱振东 黎志强 吴勇斌 吴翠兰
将长江和瓯江两水系天然蟹种引入长江中游附属湖泊进行单养和混养,长江水系蟹种的成蟹回捕率分别为30.16%、40.83%和30.19%,群体增重倍数分别为7.18、8.57和7.7;瓯江水系蟹种的成蟹回捕经分别为0.14%、0.32%和0.46%,群体增重倍数分别为1.22、2.84和3.1。在捕捞方面瓯江蟹种的成蟹有开捕季节晚、没有生产高峰、日产量低及蟹汛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小强 丁建丽 夏楠 郭家新 张淑霞 杨童童 王敬哲 李晓航
针对提取水体信息时阈值设定模糊问题,提出一种具有稳定阈值的在反射率为0时水体与其他地物分离度最好的自动水体信息提取方法。利用不同时间段的艾比湖、博斯腾湖、鄱阳湖、阿拉湖的Landsat 8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分析水体与不同地物的反射率及主分量特征,构建一种新型水体指数——温度植被水体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Water Index, TVWI),利用监督分类得到的水体面积为参考值,分别与传统水体提取方法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①利用TVWI分别对2013年与2016年的艾比湖进行水体信息提取,总体精度分别为98.51%、97.33%,博斯腾湖为99.66%,鄱阳湖为98.06%,阿拉湖为99.72%,总体精度较高;②在TVWI指数中,水体与非水体区域区分度较高,在水体边界处的非水体区域出现极高的噪音值,而水体区域值大于0;③通过普适性分析得知,TVWI对湖泊适应性较好,对不同类型的湖泊水体提取精度均较高。因此,利用TVWI进行高精度无模糊阈值设定的水体信息提取是可行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凌去非 吴健伟 杨彩根 张振江 宋学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永泰 金帅
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湖泊流域水环境问题已经使我们难以获取其自然和社会的双重红利。在系统分析了我国湖泊流域水环境保护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湖泊流域水环境保护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次,从复杂性认知、系统性研究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总结了湖泊流域水环境保护研究面临的挑战;最后,从提升认知和分析能力、跨学科研究、"人"的行为以及水环境保护的管理理论创新研究等四个方面对我国湖泊流域水环境保护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湖泊流域 水环境保护 复杂性 跨学科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君波,朱立平
从空间尺度、不同时间尺度、重大气候环境变化事件、与其他研究结果的对比以及代用指标与气候要素的定量关系研究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近十余年来青藏高原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研究的主要成果。目前在高原上开展的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研究主要分布在三个较为集中的地区:高原东北边缘区、高原西部西昆仑山湖泊群和高原中南部湖泊群。已有的湖泊沉积记录主要是以中长时间尺度的研究为主.而短时间尺度高分辨率的研究稍显不足。与其他地区全球变化研究结果的对比表明.湖泊沉积所反映的高原气候环境变化既具有全球性.又具有区域性的特征。湖泊沉积重建的环境序列的定量化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湖泊沉积的环境代用指标存在着相对多解性.因此在实际研究中多学科交叉、多指标分析的方法是必需的。当前和今后需要深入开展环境代用指标与气候要素之间定量关系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沉积物定年的精确性,发现新的更为敏感的环境代用指标.不断完善多学科多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并注重填补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尺度的研究空白.加强高原上下同区域之间的对比研究。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湖泊沉积 环境演变 研究进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奇
湖泊蕴含丰富的淡水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全球水资源时空分布差异,伴随越发频繁的湖泊洪水和干旱问题,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用水安全和湖泊生态系统健康。湖泊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地理单元,具有明确的水文边界,因此,一直以来是水文研究的理想区域。针对21世纪以来湖泊流域新呈现的水文问题,基于文献调研,结合长江中游鄱阳湖流域案例,重点就流域水文极值与湖泊洪旱、湖泊水文对流域植被变化的响应、湖泊流域系统水文水动力集成模拟、湖泊流域水平衡演变及未来变化趋势预测等若干水文问题的研究现状和问题进行阐述,提出未来拟着重研究的若干主题。研究可望丰富流域水文学和湖泊水文学内容,对相关学科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玖金 谭周亮 李旭东
选取3个主要水质监测指标,运用物元模型对长江中下游45个主要湖泊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被评价的45个湖泊中,没有Ⅰ类水质湖泊,Ⅱ类水质湖泊数占被评价湖泊数的2.22%,Ⅲ类水质湖泊数占被评价湖泊数的31.11%,Ⅳ类水质湖泊数占被评价湖泊数的28.89%,Ⅴ类水质湖泊数占被评价湖泊数的37.78%,其中水质超过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的湖泊数占被评价湖泊数的66.67%,总体看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水质总体上较差。将评价结果与湖泊富营养化等级进行对照,结果显示:物元模型评价结果的Ⅳ类和Ⅴ类水质湖泊全部与富营养化等级为富或重富的湖泊相吻合,部分评价结果为Ⅲ类水质的湖泊也存在富营养化...
关键词:
物元可拓法 湖泊 水质评价 长江中下游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贺婉路 刘鹏飞 詹政军 徐东坡 任泷 匡箴 景丽
石臼湖是长江下游唯一的自然通江湖泊,为掌握其鱼类资源状况,本研究于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采用多目刺网和定制串联笼壶采集石臼湖渔获物,分析了石臼湖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结果显示,共采集到鱼类36种,隶属于6目7科28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占总物种数的69.44%;鱼类物种组成以定居性、杂食性、中上层鱼类为主,小型鱼类达25种,占总物种数的69.44%。似鱎(Toxabramis swinhonis)、刀鲚(Coilia nasus)和鲫(Carassius auratus)为石臼湖鱼类全年优势种;除全年优势种外,季节特有优势种有春季的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夏季的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和?(Hemiculter leucisculus)、秋季的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冬季的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鱼类相对密度、相对生物量有较大的季节变化,但其变化趋势一致,均按照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由高到低排列。Margalef丰富度指数R的变动范围为2.28~3.17,基于个体数量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N、Pielou均匀度指数J′N变动范围分别为1.24~2.14、0.14~0.34,基于生物量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W、Pielou均匀度指数J′W变动范围分别为1.64~2.51、0.21~0.49,各指数除H′W在夏秋季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指数夏季都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研究结果表明,石臼湖鱼类种类较少,多样性偏低。本研究补充了通江湖泊鱼类群落研究的基础资料,对长江中下游鱼类多样性保护具有一定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