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85)
- 2023(8878)
- 2022(7739)
- 2021(7207)
- 2020(6520)
- 2019(15301)
- 2018(15189)
- 2017(28876)
- 2016(16572)
- 2015(18948)
- 2014(19301)
- 2013(19531)
- 2012(18675)
- 2011(16796)
- 2010(17104)
- 2009(16123)
- 2008(16392)
- 2007(15044)
- 2006(13139)
- 2005(11666)
- 学科
- 济(67570)
- 经济(67497)
- 业(43678)
- 管理(41940)
- 方法(34178)
- 企(32872)
- 企业(32872)
- 数学(30463)
- 数学方法(30093)
- 农(19338)
- 中国(18230)
- 学(17816)
- 财(17728)
- 地方(15535)
- 制(13846)
- 业经(12779)
- 农业(12660)
- 银(12443)
- 银行(12388)
- 贸(12029)
- 贸易(12022)
- 行(11654)
- 易(11566)
- 务(11164)
- 融(11145)
- 财务(11143)
- 金融(11142)
- 险(11115)
- 财务管理(11109)
- 保险(11021)
- 机构
- 大学(246172)
- 学院(243308)
- 济(93065)
- 经济(90897)
- 管理(89792)
- 研究(86254)
- 理学(76276)
- 理学院(75269)
- 管理学(73524)
- 管理学院(73087)
- 中国(68224)
- 科学(58614)
- 京(53711)
- 农(51733)
- 所(46799)
- 财(45447)
- 研究所(43024)
- 业大(42210)
- 农业(41291)
- 中心(41032)
- 江(39632)
- 财经(35558)
- 北京(33870)
- 州(32791)
- 范(32594)
- 经(32155)
- 师范(32140)
- 院(30760)
- 省(29543)
- 经济学(28356)
- 基金
- 项目(163077)
- 科学(125483)
- 基金(116729)
- 研究(111438)
- 家(104050)
- 国家(103221)
- 科学基金(86047)
- 社会(67481)
- 省(64675)
- 社会科(63627)
- 社会科学(63596)
- 基金项目(62192)
- 自然(59096)
- 自然科(57639)
- 自然科学(57612)
- 自然科学基金(56565)
- 划(55554)
- 教育(51341)
- 资助(49518)
- 编号(44399)
- 重点(37679)
- 成果(36722)
- 部(35682)
- 发(34392)
- 计划(33095)
- 科研(32477)
- 创(32254)
- 课题(31940)
- 创新(30427)
- 科技(29781)
- 期刊
- 济(101524)
- 经济(101524)
- 研究(69248)
- 中国(48809)
- 学报(47712)
- 农(45653)
- 科学(40900)
- 财(36119)
- 大学(34427)
- 学学(32808)
- 农业(30513)
- 管理(28645)
- 融(26807)
- 金融(26807)
- 教育(21996)
- 技术(20162)
- 财经(17226)
- 业(16860)
- 业经(15495)
- 经济研究(15073)
- 经(14462)
- 版(14304)
- 问题(13732)
- 统计(13660)
- 资源(13019)
- 业大(12466)
- 技术经济(12370)
- 理论(12218)
- 策(12193)
- 科技(11543)
共检索到366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施沁璇 赵汉取 王俊 张敏 姚伟忠 盛鹏程 徐磊
于2013-2014年间对湖州市5个县(区)98个养殖池塘及其周边外河采集表层沉积物,原子吸收法测定Cu、Zn、Pb、Cd、Cr干重,原子荧光法测定Hg、As干重。结果表明:养殖池塘表层沉积物中相对土壤背景值Cd、Zn污染程度较高,绝对浓度分别为0.24 mg/kg和105.82 mg/kg,As较为清洁;县(区)间养殖池塘表层沉积物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均为中等污染水平,远低于周边外河,但高于本地区耕地等土壤的污染水平,说明渔业生产过程中存在输入性污染;单个重金属生态风险系数中Cd为强、Hg为中等,依次为Cu、Pb、As、Cr、Zn,均为轻微生态风险水平。此外,池塘表层沉积物中Cu、Z...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风险评价 来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施沁璇 盛鹏程 房伟平 孙博怿 周冬仁 王俊 徐磊 吴琦芳
通过对钱塘江杭州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Cd、Hg、As含量的调查,分析了该水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潜在生态风险和来源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水域表层沉积物中存在一定的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水平总体为极强,Cd、Hg是生态风险主要的贡献因子,生态风险强度分别为极强、强。重金属在水域不同区段间存在一定的分布差异,其中S3区段重金属的含量及生态风险均较高。各重金属污染来源相似,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显示,工农业污染、交通污染、生活废水污染等人类活动是水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进一步探求沉积物中重金属风险对水域中鱼类的影响表明,Hg的生物表层沉积物累积因子(BSAF)为0. 861,存在一定的生物累积作用;但表层沉积物与鱼肉、水体之间相关性较弱(P> 0. 05)。水域中水体流动性大且多数鱼类来自增殖放流,鱼龄较低可能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范立民 吴伟 裘丽萍 李丹丹 孟顺龙 宋超 郑尧 陈家长
为了研究罗非鱼养殖池塘水和表层沉积物中蓝藻(蓝细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状况和影响因素,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对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测序,对其中的蓝藻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蓝藻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但其中的优势目是相同的,为聚球藻目、Cyanobacteria_norank和色球藻目;水中的蓝藻群落结构受到月份变化的影响比较大,并且与系统中氮净输入量有关。表层沉积物中的蓝藻群落受到池塘差异的影响更大,且与系统中磷净输入量有关。试验条件下,罗非鱼对系统中蓝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主要来自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大文 罗林广 张莉 魏益华 唐利锋 陈云霞
重金属污染是水体沉积物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探索水体中重金属的来源,可以为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提供理论基础。采用BCR三步连续提取法对鄱阳湖枯水期表层沉积物中As和7种重金属元素(Cd、Co、Cr、Cu、Ni、Pb和Zn)的赋存形态进行了研究,并基于重金属风险评价代码(Risk Assessment Code,RAC)方法评估了鄱阳湖表层沉积物中的As和7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鄱阳湖表层沉积物中As、Co、Cr、Cu、Ni和Zn主要以残渣态的形式存在(61.60%~85.18%);Pb主要以残渣态(50.97%)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41.02%...
关键词:
重金属 赋存形态 生态风险 鄱阳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玉平 刘金金 张芬
为综合评估上海地区池塘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2016-2019年对上海地区36个养殖场池塘采集沉积物样品360个,检测和分析沉积物中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碳(TOC)及重金属Cu、Zn、Pb、Cd、Cr、Hg和As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池塘0~10 cm层和10~20 cm层沉积物中TN、TP、TOC及各重金属均值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0~20 cm层沉积物(干重)中TN、TP和TOC平均含量分别为(873.37±352.45) mg/kg、(685.66±199.66) mg/kg和(6.62±3.05) mg/g,三者相关性显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有机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池塘沉积物中氮和有机物质的累积量较低,磷累积量相对较高,均低于其他地区高产池塘。池塘沉积物中Cr、Cd、Cu和Hg样品超标率分别为6.42%、3.21%、4.13%和1.38%,Zn、Pb和As无超标现象。地质累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一致性沉积物质量基准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地区池塘沉积物中重金属整体上处于清洁等级、低潜在生态危害状态,预测不会引发生物毒性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豫 刘新 高俊峰 蔡永久
为揭示江苏省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采集江苏省8个浅水湖泊的表层沉积物,测定了8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利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现状以及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8个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中Mn、Zn、Cr、Ni、Cu、As、Cd、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34~1 031、66~138、76.0~97.5、39.2~56.3、25.2~50.1、9.9~27.1、0.15~2.98、24.6~51.6mg/kg。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Cd是江苏省8个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中最主要的污染物,Zn、Cu、As、Pb、Ni在一些湖泊为轻度污染,Mn和Cr...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雄星 韩中豪 张进 夏凡 王文华
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黄浦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黄浦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较低,其中杨浦大桥和南市水厂断面达到中等生态风险,其它断面均为轻微生态风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依次为Cd>Hg>Cu>As>Pb>Cr>Zn,除Cd达到中等生态风险外,其余元素均为轻微生态风险。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从上游到下游呈上升趋势,工业排放是水环境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苏州河对黄浦江下游重金属存在一定的输入贡献。相关性分析表明,黄浦江表层沉积物中大多数重金属元素呈现相近的来源特征,有机质是影响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价 表层沉积物 黄浦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巩慧敏 刘永 肖雅元 李纯厚
为了评价近海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与分布,以海南陵水新村港为例,对新村港近海区域设置取样监测点,分析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Cd、Pb、As、Cu、Hg和Zn)含量,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海水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与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水中Cd、Pb、As、Cu和Zn的含量(μg/L)范围分别为0~0.58μg/L、0~3.85μg/L、0.6~4.15μg/L、0.55~4.7μg/L和0~48μg/L,年均含量分别为0.073μg/L、0.87μg/L、1.67μg/L、1.90μg/L和14.49μg/L,Hg未检出。表层沉积物Cu、Zn、Cd、Pb、As和Hg的年均含量分别为15.37 mg/kg、63.97 mg/kg、0.175 mg/kg、18.32 mg/kg、8.05 mg/kg和0.097 mg/kg。海水中综合污染指数小于1,海水未受到重金属的污染;沉积物综合污染指数大于10,呈现较高污染状况,主要是由海水养殖和船舶运输造成的。通过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风险属于中等水平,重金属的危害大小顺序是Hg﹥Cd﹥As﹥Cu﹥Pb﹥Zn。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丽旭 蒋晓山 赵敏 李志恩
根据长江口洋山海域表层沉积物监测资料,利用变异系数法和富积系数法,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波动程度及富积程度进行了分析,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表层沉积物所监测的重金属中,Pb元素的空间波动程度最高,其它重金属元素的空间波动程度较低,各重金属空间波动程度的顺序依次为Pb>Cd>Hg>Cu>Cr>As>Zn;沉积物中Cu元素的富积程度最高,Pb元素次之,其它重金属元素的富积程度较低,各重金属富积程度的顺序依次为Cu>Pb>Zn>As>Cr>Cd>Hg。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显示:洋山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危害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付川 潘杰 牟新利 傅扬武 陈书鸿 周纬生
对长江万州段沉积物进行采集,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沉积物中的Pb、Cu、Cr、Cd、Zn等重金属的含量,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效应。结果表明:长江万州段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因子为Cd,生态风险影响因子顺序为:Cd>Zn>Pb>Cu>Cr。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大小顺序为:Cd>Pb>Cu>Zn>Cr,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152.35,长江万州段大部分断面处于中等潜在生态风险。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超 贾伯阳 黄燚 何文战 牛玉龙 卢晶莹 江敏敏 何方怡
富集在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是长期影响城市河流地表水生态的潜在威胁。通过采集位于重庆主城区的典型山地城市河流——清水溪干流河底沉积物,监测各点位沉积物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以及附近地表水环境指标,并利用多种评价方法和统计学手段来评判清水溪干流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清水溪干流沉积物中As、Cd、Cr、Cu、Hg、Ni、Pb和Zn均值含量分别为7.55±8.25、0.238±0.056、86.43±5.14、78.21±18.22、2.49±2.00、33.86±5.29、42.99±9.21和198.71±43.55 mg·kg~(-1)。地累积指数(I_(geo))评价体系中,Hg达到了重度污染水平,Cu、Zn、Cd和Pb也有轻度污染。大部分点位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超过现行的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建议清淤淤泥需谨慎用于农用地。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均值为1984.54±1515.92,Hg对RI的贡献度达到了90.78%,清水溪干流沉积物存在着极大的生态风险。重金属外源输入的主要区域集中于河流源头,加之上游地表水较高的pH,共同导致重金属(除As和Ni外)含量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小的趋势。由于山地河流源头较高的比降,在源头输入的外源污染对干流中上游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均造成一定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沉积物中Cr、Cu、Hg、Pb和Zn主要源于源头工业点源污染,并存在三种细分类型,应源于不同的行业类型;As和Ni主要源于污水处理站/城市面源污染;上述两种来源均对Cd有显著贡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蒋万祥 赖子尼 彭松耀 魏泰莉 高原 杨婉玲
2008年5、8月针对珠江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相关性、超标倍数和超标率等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污染特征和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研究期间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为63.2 mg/kg、Zn为261.0 mg/kg、Pb为96.7 mg/kg、Cd为6.7 mg/kg、Cr为167.4 mg/kg。同一口门5种重金属相关极显著(P<0.01);每种重金属含量在各口门间相关极显著,表明其具有较强的同源性。珠江口水域重金含量表现出整体的超标现象,超标率均不低于87.5%,Cd超标倍数最大。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显示,重金属污染处重度水...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徐勇 江涛 杨茜 崔正国 赵俊 曲克明
为了解渤海中部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于2013年8月采集了渤海中部海域34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检测了Pb、Cd、Hg、Cu、Zn和As 6种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Pb、Cd、Cu和Zn 4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其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较低,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Ⅰ类标准的要求。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由近岸向中心海域降低的趋势。Cu、Zn和Pb含量空间变化趋势比较明显,靠近渤海湾海域重金属含量高,离岸距离越远,重金属含量逐渐降低。Cd含量在靠近黄河入海海域最高,呈现自高值区向东西两边海域减小的趋势。各个站位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程度较轻,单因子污染系数均值大小顺序为Pb>Cu>Zn>As>Cd>Hg;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都小于5,表现为低污染水平。除1号站位的Hg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系数为54.44之外,其他站位表层沉积物Hg、As、Cu、Zn、Pb和Cd的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ir小于40,范围为0.39~38.80,风险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g、Cd、As、Pb、Cu和Zn;其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小于150,范围为16.39~79.57。其中,1号站位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系数最高达到79.57。研究表明,此海域属于低潜在生态风险水平,风险指数高值区出现在唐山大清河口海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国莲 李肖 张玉 李海斌 谢发之 舒莹 李卫华
近年来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下游南岸南漪湖的水质恶化受到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为了解南漪湖水体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本研究采集全湖区表层沉积物中样品39个和主要出入湖支流表层水样6个,分析了南漪湖水体中重金属As、Cr、Cu、Mn、Ni、Pb、Zn含量和赋存形态以及沉积物中TOC、TN含量,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南漪湖污染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间隙水中Pb平均浓度值超过美国优先污染物国家推荐水质基准的连续浓度(CCC);沉积物中As、Cr、Cu、Mn、Ni、Pb和Zn的平均含量高于背景值倍数为Pb(3.36)>Mn(2.74)>Zn(2.51)>As(1.8)>Cu(1.4)>Ni(1.34)>Cr(1.13)。沉积物中重金属As、Cr、Ni和Pb以残渣态为主,Zn在东湖区非残渣态占比54%,Mn在东湖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占比达37.4%,Cu在西湖区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占比为26.7%。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表明Pb在13位点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中等;重金属分配系数(lgKd)平均值及排序为Cr(4.80)>Zn(4.50)>Cu(4.43)>Pb(4.37)>Ni(4.31)>As(4.27)>Mn(2.73)。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空间分布表明南漪湖水体污染主要来源于入湖河流汇集的工业废水、湖区水产养殖和水生生物降解以及周边农业和居民生活的面源输入。基于全湖区Pb生态风险较高,后续应持续关注重金属Pb对南漪湖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关键词:
南漪湖 重金属 生态风险 来源分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田昌凤 车轩 刘兴国 周寅 王健
为解决池塘固定沉积物集中收集的问题,设计了池塘养殖沉积物收集装置,主要由吸污装置、行走机构、控制系统和输泥管系组成。吸污装置利用污水泵将池塘底部的沉积物提升到岸上;行走机构的直流推进器为装置提供动力,实现自主行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污水泵和两个推进器的工作状态,实现装置的运行。性能测试表明:沉积物收集装置在吸污作业时,行进速度需控制在0. 1 m/s以内,清淤时间在20~40 s范围内,可将固定点的沉积物完全吸除;吸污能力在0~14 m~3/h范围内,沉积物含泥量在0~12. 7 m~3/h范围内,沉积物浓度在0~35%范围内;整机配套功率为0. 9 kW,输送距离为100 m,空载噪声为52 dB。池塘养殖沉积物收集装置利用220 V的交流电作为电源,并采用隔离变压器与电网隔离后,再输送至池塘养殖沉积物收集装置的控制平台,安全性高,在池塘水体中运行范围大,实现了池塘养殖沉积物的集中收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