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47)
2023(3523)
2022(3197)
2021(3006)
2020(2436)
2019(5647)
2018(5452)
2017(9718)
2016(5450)
2015(6062)
2014(6111)
2013(5973)
2012(5396)
2011(4872)
2010(4918)
2009(4620)
2008(4247)
2007(3759)
2006(3534)
2005(3013)
作者
(17254)
(14582)
(14574)
(13993)
(9488)
(7393)
(6533)
(5700)
(5695)
(5333)
(5274)
(5128)
(4993)
(4669)
(4569)
(4563)
(4323)
(4322)
(4209)
(4109)
(3738)
(3730)
(3499)
(3412)
(3397)
(3272)
(3267)
(3236)
(3065)
(2921)
学科
(23522)
经济(23515)
管理(15111)
(10820)
地方(9943)
方法(9399)
环境(9339)
(8383)
企业(8383)
数学(8263)
数学方法(8110)
(6969)
(6501)
生态(6322)
中国(5617)
资源(5182)
(4775)
业经(4606)
农业(4596)
地方经济(4582)
(4530)
(3874)
(3482)
规划(3357)
环境规划(3235)
理论(2957)
技术(2903)
(2794)
金融(2792)
城市(2735)
机构
学院(77206)
大学(76453)
管理(29230)
研究(29116)
(25612)
理学(24915)
经济(24808)
理学院(24468)
管理学(23831)
管理学院(23701)
科学(21871)
中国(20565)
(17132)
(15164)
(15151)
业大(14439)
研究所(14227)
中心(13864)
(13558)
(12740)
(12436)
师范(12279)
农业(11984)
(11378)
(10924)
北京(10519)
(10393)
师范大学(10088)
(9744)
环境(9265)
基金
项目(59219)
科学(46290)
基金(41873)
研究(39292)
(37755)
国家(37521)
科学基金(32044)
(25655)
社会(24188)
基金项目(23498)
社会科(23003)
社会科学(22991)
自然(22595)
自然科(21927)
自然科学(21921)
自然科学基金(21460)
(20921)
教育(17103)
资助(16643)
编号(14686)
重点(13998)
(13203)
计划(12605)
科技(11998)
(11608)
科研(11345)
(11339)
课题(11316)
创新(10982)
成果(10533)
期刊
(30336)
经济(30336)
研究(18833)
中国(15506)
学报(14580)
科学(13320)
(12319)
大学(10332)
学学(9770)
农业(9226)
管理(9079)
资源(8320)
技术(7946)
(7262)
教育(6192)
(5423)
(4999)
统计(4996)
科技(4971)
业经(4924)
(4618)
金融(4618)
林业(4596)
地理(4474)
(4452)
决策(4434)
图书(4367)
(4272)
生态(4213)
业大(4120)
共检索到112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程志永  唐晓岚  罗振  
借助于GIS和RS技术,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影响生态环境的10个因子进行单因子及综合因子评价,分析湖州塘浦(溇港)圩田系统生态空间的环境敏感程度及敏感区分布,构建研究区生态空间敏感性评价体系及生态空间布局优化策略。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空间敏感性分布存在空间异质性,呈现边缘高、中心高、周边低的趋势,敏感性较高的区域为西南部(高程> 600 m)及西北部,高、较高敏感区面积为500. 06 km~2,占总面积的25. 55%。从总体上看,研究区生态空间环境脆弱,生态问题突出,表现为区域内圩田水网布局错位、植被指数较低、溇港淤泥堵塞及高海拔区域圩田供水不足等,地理、自然、人文等因素是影响该区域生态空间敏感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通过减少干扰等措施来保护塘浦(溇港)圩田的生境,形成对该区整体生态系统有支撑能力的空间结构体系。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晶  陈新明  李琴琴  叶湘  张学文  
研究目的:选择土壤因子、水环境因子、大气因子和生境因子4个生态敏感性因子构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与分区。研究方法:因子叠加法,模糊物元模型和GIS技术。研究结果:按生态敏感度的高低将宜城市生态敏感性划分为不敏感区、潜在敏感区、一般敏感区、中度敏感区和重度敏感区,在此基础上得到宜城市综合环境敏感性分布图。研究结论:运用模糊物元模型和GIS技术进行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为生态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凡非得  王克林  宣勇  岳跃民  
西南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再加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识别易发生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为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十分必要。在ArcGIS支持下,选取影响西南喀斯特区生态环境的4个敏感性因子(水土流失、石漠化、酸雨及生境生物多样性)作为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标法,评价西南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石漠化、酸雨敏感性很高,前二者的中度敏感以上区域均占西南喀斯特区域总面积的60%以上,酸雨中度敏感以上区域达50%以上;生境生物多样性敏感性相对较低,不敏感区占西南喀斯特区总面积的40%。西南喀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关梅  张文信  蒋海明  路昌  葛艺冰  董光龙  
为解决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问题,基于山东省2009年、2015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改进的交叉敏感性系数,系统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交叉敏感性。结果表明:1)2009—2020年,山东省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尤其是农田、森林和建设用地之间的转换;2)山东省生态服务价值先小幅下降,后大幅度升高,生态环境呈良好发展趋势,但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区域差异较大;3)山东省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交叉敏感性受城镇扩张和退耕还林、还湿等相关政策的影响较大,2009—2015年,水域、森林、农田向建设用地的转换均较为敏感;2015—2020年,农田向森林和水域转换较为敏感。山东省应统筹考虑城乡发展、生态保护和粮食安全,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符合实际的土地利用政策措施,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国土空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金华  李纪伟  朱鸿儒  
在对延安市土地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基于ArcGIS区统计方法进行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并首次采用了客观确权法——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与以往叠加评价方法相比,在评价思路、确权方法、评价单元和叠加方法上都有不同程度改进,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客观、实用。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显示,极敏感和高敏感区占到了全市总面积的40.11%,不敏感和低敏感区占全市总面积的52.06%,地域分异规律上,敏感性程度由北向南逐渐递减,并进行了土地利用生态敏感性评价。最后,针对不同土地生态敏感性分区因地制宜提出用地策略,为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指导今后土地科学利用服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简卿  张立强  崔海宁  赵丽  张蓬涛  
[目的]通过生态敏感性评价,可以确定优先发展区域以及重点保护区域,其结果是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方法]文章以青龙满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选取了土壤侵蚀敏感性、沙漠化敏感性和生境敏感性3个评价因子,在单因子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根据"木桶原理"运用GIS工具进行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并按评价结果进行敏感性等级分区。[结果]青龙满族自治县极敏感性区域主要分布在都山林场、八道河乡、祖山镇、马圈子镇西北部、凉水河乡东部、肖营子镇东北部、七道河乡东部以及草碾乡与官场乡紧邻桃林口水库的区域,占该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建军  苏志珠  王言荣  
以地处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的万荣县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采用多因子综合方法,选取土壤侵蚀、生境、地质灾害作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因子,利用遥感影像资料和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其进行分级评价,获得各生态环境问题的单因子敏感性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指数法,多因子加权求和,得出区域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按照4级划分出了生态敏感区。结果分析表明,万荣县生态敏感性高度敏感区占到总区域面积的9.2%,主要分布在黄河湿地和稷王山林区;中度敏感区占到32.5%,主要分布在台地断层沿线、黄河湿地内侧以东地带和孤峰山地区;轻度敏感区和一般敏感区分别占到3.4%和54.9%,主要分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潘竟虎  董晓峰  
针对黑河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利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在GIS支持下,对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明确了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布规律及其地域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生态环境功能区进行划分,并对各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整治对策,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敏感性区域分布比较广泛,其中土壤侵蚀高度敏感区占2.05%,主要集中在祁连山区;②沙漠化极敏感区面积占37.06%,主要集中在流域下游额济纳旗和金塔县;③土壤盐渍化敏感区主要集中在流域中部绿洲,对于这些敏感区域的保护,应该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核心。依据评价结果,流域划分为7个生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红云  杨桂山  万荣荣  马荣华  段学军  
以长江干流岸线南京段为例,首先从港口布局对岸线资源条件的要求入手,选取岸线稳定性、岸线前沿水深两个主要因子,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划分科学合理的评价单元,对岸线资源进行评价,将其划分为一、二、三级;其次根据岸线承担功能的重要程度及其对港口布局的生态敏感性的大小,将岸线划分为生态敏感岸段、生态较敏感岸段和生态不敏感岸段;最后综合考虑岸线资源条件和生态敏感性,以生态保护优先为原则,确定不同岸段港口布局的取向,将其划分为港口优先布局岸段、港口有条件布局岸段、港口从缓布局岸段、禁止港口布局岸段。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雨村  陆建城  
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基本模式,而伴随着工业化引发的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又不断"冲击"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本研究借助ArcGIS软件在空间分析方面的优势,以吴江区的生恋敏感性和交通便捷性的综合评价作为工业布局优化研究的切人点,并结合吴江区工业发展的现状,试图探索一种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布局方法,以便用于对吴江"存量"工业布局的优化和"增量"工业布局的指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万旭  李江风  朱丽君  
生态系统功能的不断退化是人类当前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焦点问题。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构建中国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深入分析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活动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干扰程度,基于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结果,采用土地利用变化生态贡献度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方法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长江中游地区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经历了"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过程,山区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于平原地区、城市群地区、大城市周边县区以及主要交通道路沿线地区,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变化呈现"两纵三横"的空间分布格局;(2)1995-2015年间退耕还林、还水、还湿是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改善的主要原因,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以及建设用地对林地和耕地的占用是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恶化的主要原因;(3)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气体调节、土壤保持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五种类型生态系统功能敏感性有所增加,其他类型生态系统功能敏感性逐渐减弱。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生态系统服务各项子功能的持续供给提供科学指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广娣  冯长春  曹敏政  
目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城镇建设不断加快,城市用地迅速扩张。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应该与区域自然基础和生态环境格局相匹配,科学判别和保护城市空间增长的生态底线,引导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借助SPSS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铜陵市土地利用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分析,得到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分级图,并据此划定城市空间增长的刚性边界和弹性边界,提出相应的空间管制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冉圣宏  宋晓龙  李晓文  黎聪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是华北地区第一个内陆淡水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但近年来区内的人类活动对其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应用生态因子评分方法对保护区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首先将保护区划分为13个生态单元,依据原则(科学性、代表性、可行性以及定量性等原则)并结合实际选择出评价因子,然后进行各生态单元的自然因素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社会因素生态敏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保护区的生态敏感性综合分析。依据计算结果,将保护区中各生态单元划分为最敏感区、一般敏感区和弱敏感区3个等级,明确了生态敏感性的区域分异特征,为该区今后合理的产业布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宇洋  于双恩  廖明玲  董云伟  
夏季极端高温是制约我国刺参池塘养殖发展的关键环境因素。本研究基于文献拟合了北方养殖区刺参存活率与水温的关系, 确定了刺参半致死温度; 收集了1980―2020年夏季每小时气温数据, 分析了刺参养殖区域极端高温的时空特征和刺参池塘养殖受灾频次; 根据受灾频次判定了刺参池塘养殖敏感区, 最终预测了2046―2050年3种CMIP5典型浓度路径(RCP)情景模式(RCP2.6、RCP6.0和RCP8.5)下刺参养殖高温敏感性。结果显示, 刺参半致死温度(LT_(50)), 即致灾温度, 为(31.7±0.15) ℃; 中国北方沿海区域是气候变暖的显著响应区, 2011―2020年中国北方沿海区域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分别以1.27℃/10 a和2.15℃/10 a的速率上升, 导致北方刺参养殖区普遍遭遇致灾温度, 其中渤海西南海域受灾频次最高; 在3种RCP情境下, 渤海大部分海湾刺参池塘养殖风险加大。刺参产业发展需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空间发展规划, 建立基于高温预警预报系统的应对策略, 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陶卓霖  程杨  戴特奇  李雪  
在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评价的模型中,距离衰减参数和有效服务半径是两个关键参数,然而已有研究中关于这两个参数取值的敏感性分析还存在一些不足。以北京市养老设施为例,在重力模型法和两步移动搜索法相统一的模型框架中,对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空间可达性评价结果对两个参数的敏感性均较高,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和分布特征。建议在实际研究中,应对参数取值进行多情景分析,从而得到更科学的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