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23)
2023(7668)
2022(6475)
2021(5866)
2020(4886)
2019(10881)
2018(10362)
2017(19221)
2016(10662)
2015(11606)
2014(11144)
2013(10976)
2012(10235)
2011(9033)
2010(8859)
2009(7986)
2008(7984)
2007(6905)
2006(6002)
2005(5239)
作者
(34695)
(29105)
(28921)
(27229)
(18540)
(14277)
(12729)
(11354)
(11328)
(10359)
(10102)
(9807)
(9561)
(9344)
(9156)
(9034)
(8873)
(8618)
(8462)
(8434)
(7570)
(7179)
(6911)
(6800)
(6625)
(6501)
(6477)
(6363)
(6037)
(5911)
学科
(39930)
经济(39880)
管理(33371)
(32951)
(25576)
企业(25576)
方法(18107)
数学(16200)
数学方法(16024)
(14766)
(13185)
(11182)
中国(10207)
(9709)
财务(9703)
财务管理(9683)
农业(9513)
企业财务(9244)
业经(8938)
(8828)
贸易(8825)
(8611)
(8353)
环境(7695)
地方(7179)
(6581)
(6526)
银行(6474)
技术(6412)
(6006)
机构
大学(153042)
学院(150961)
(60393)
经济(59305)
研究(56941)
管理(55820)
理学(49248)
理学院(48629)
管理学(47608)
管理学院(47390)
中国(41968)
(39650)
科学(39152)
(32476)
农业(32249)
业大(31401)
(31067)
研究所(28834)
(27325)
中心(25428)
(22114)
财经(21765)
农业大学(21522)
(20729)
(20034)
(19995)
北京(19750)
经济学(18730)
科学院(18075)
(17788)
基金
项目(111652)
科学(86699)
基金(83281)
(78172)
国家(77533)
研究(70140)
科学基金(64331)
自然(45836)
社会(45755)
自然科(44801)
自然科学(44784)
基金项目(44697)
自然科学基金(44028)
(43576)
社会科(43404)
社会科学(43389)
(37674)
资助(33434)
教育(31259)
重点(26172)
编号(24833)
计划(24607)
(24191)
(23372)
(23293)
科研(22735)
科技(22012)
创新(21939)
(21362)
国家社会(19781)
期刊
(59894)
经济(59894)
研究(39132)
学报(37168)
(34544)
科学(30292)
中国(29113)
大学(26704)
学学(25902)
农业(23512)
(22209)
管理(19287)
(12841)
(12275)
金融(12275)
业大(11549)
经济研究(10811)
财经(10747)
(9902)
农业大学(9894)
业经(9646)
技术(9576)
(9123)
教育(8921)
科技(8332)
问题(8066)
林业(7496)
资源(7360)
中国农业(6842)
商业(6530)
共检索到216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魏红安  潘春翔  杨蕊  李裕元  石辉  彭佩钦  
以环洞庭湖区平湖旱地为研究区域,采用田间原位监测方法,通过设置常规施肥(N375kg/hm2和P67.5kg/hm2)、减量10%、20%、30%和不施肥对照处理,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对棉花植株发育性状、产量以及土壤氮磷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减量施肥会不同程度地减少棉花蕾数、果枝长度,降低株高,而增加花铃期铃数和吐絮初期的成熟铃数;NP减量10%-30%棉花产量会降低3.4%-7.0%,但上述各指标统计差异均不显著(p>0.05)。常规施肥处理地表径流磷含量较高,范围值0.059mg/L-0.139mg/L,其形态主要以无机磷为主;土壤溶液中总氮含量在22.57mg/L-51.9...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文明  李明华  蒋家乐  马学花  李容望  赵文青  崔静  刘扬  马富裕  
【目的】明确北疆滴灌棉花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对氮磷钾综合运筹的响应特征,为节省氮肥成本提供依据。【方法】以鲁棉研24号为材料,在4种施氮量(506、402.5、299和195.5 kg·hm-2,分别用N1、N2、N3和N4表示)和蕾期、花铃期4种不同磷钾肥运筹方式(100%+0,25%+75%,50%+50%和75%+25%,分别用PK-M1,PK-M2,PK-M3和PK-M4表示)下进行田间试验。试验期间测定棉花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蕾花铃数量及产量等指标。【结果】在相同磷钾运筹方式下,随着施氮量的降低,LAI的Logistic模型K’值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N3比N2处理高5.1%—16.5%,快速增长起始期(t1)和快速增长结束期(t2)均为N3处理最晚,且N3处理快速增长期持续时间最长,N3处理比N2处理多2—12 d;N3处理生长特征值GT最高,N2处理次之,N3比N2处理高5.2%—16.7%;干物质积累量在生长前期表现为N1>N2>N3>N4处理,在生长后期表现为N2>N1>N3>N4处理;蕾花铃数在全生育期表现为N2>N3>N1>N4处理;产量相对值在各施氮处理下表现为N2处理最高,N3处理次之,N2处理比N3处理高3.6%—6.5%。在相同施氮量下,LAI的Logistic模型K’值最高为PK-M3处理,最低为PK-M1处理,PK-M3处理比PK-M1处理高20.5%—27.4%;快速增长起始期t1(2019年除外)和快速增长结束期t2均为PK-M3最晚,且PK-M3处理快速增长期持续时间(T)最长;PK-M3处理生长特征值(GT)最高,PK-M2处理次之,PK-M3处理比PK-M2处理高13.0%—24.5%;干物质积累量在生长前期表现为PK-M2处理>PK-M3处理>PK-M4处理>PK-M1处理,生长后期表现为PK-M3>PK-M2>PK-M4>PK-M1处理;蕾花铃数在生长前期表现PK-M4>PK-M3>PK-M>PK-M2处理,生长后期表现为PK-M3>PK-M2>PK-M4>PK-M1处理;产量相对值表现为PK-M3处理最高,比其他磷钾处理高5.2%—18.2%。所有处理中,N3PK-M3处理下LAI Logistic模型K’值和GT值最大,T最长,在吐絮期干物质积累量、相对产量值和后期蕾花铃数仅次于N2PK-M3处理,生殖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高于其他处理。相关分析表明,LAI在2018年播种后109 d以后和2019年播种后120d以后与生殖器官干物质、干物质总量和相对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全生育期生殖器官个数、总干物质积累量、生殖器官干物质与相对产量均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所有处理中N2PK-M3产量最高,N3PK-M3处理次之,N3PK-M3相对产量仅比N2PK-M3处理降低1.5%。【结论】N3PK-M3处理与农户常规施氮量相比,减少25%的氮肥施用量仍能获得较高产量,可能是由于推迟了棉花后期LAI到达峰值的时期,延缓了LAI下降速率,提高棉花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并促使其向生殖器官转运,且降低蕾铃脱落,保证后期铃数,为产量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因此,本研究认为在蕾期和花铃期各分施50%磷钾肥的条件下,氮肥的施用量可以降低至299 kg·hm~(-2),这比农户常规施氮降低25%,以达到减氮稳产、节本增效的目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侯天钰  张应榕  蔡方源  马悦  李伟  赵玉鹏  陈波浪  
【目的】研究在不同盐胁迫条件下,施磷水平和AM真菌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施磷与菌根的互作机制,为新疆棉田盐碱地改良和减肥增效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新陆早57号”为供试品种,设置不同盐水平(NaCl 0,6 g/kg ),不同施磷水平(0,50,100 mg/kg )和不同接种AM真菌(接种与不接种)处理,测定土壤pH,电导率,菌根侵染率,棉花干物质量和磷含量等指标。【结果】①非盐胁迫条件下,未接种AM真菌条件下,土壤电导率随着施磷处理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与对照处理(0 mg/kg),50和100 mg/kg处理棉花植株干物质量和磷含量显著增加(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宫进波  盛建东  汤明尧  傅国海  唐光木  闫翠侠  
为探究南疆施肥效果以及土壤肥力与肥料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2021年,在南疆地区开展35个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玉米16个、棉花19个),设置缺素处理(NP、PK、NK)和全肥处理(NPK),分别对玉米、棉花施用氮、磷、钾肥的产量反应、农学效率、养分积累规律、土壤肥力和施肥对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等开展针对性研究。结果显示:玉米和棉花的NPK处理平均产量分别为14 020.3 kg/hm~2和6 582.7 kg/hm~2,二者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N 13.0 kg/kg、P_2O_5 13.3 kg/kg、K_2O 10.7 kg/kg和N 6.1 kg/kg、P_2O_57.6 kg/kg、K_2O 7.5 kg/kg,氮、磷、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2.4%、21.2%、54.1%和41.7%、18.9%、58.2%,施氮、磷、钾肥分别增产30.6%、14.7%、6.5%和41.5%、21.1%、13.4%。施肥可显著提高玉米和棉花对氮磷素的吸收,每形成100 kg玉米籽粒需要N2.44 kg、P_2O_50.91 kg、K_2O 2.87 kg,每形成100 kg棉花籽棉需要N 5.37 kg、P_2O_51.67 kg、K_2O 4.36 kg。玉米磷肥利用率与磷肥施用量呈显著负相关,棉花磷钾肥利用率与磷钾肥施用量也均呈显著负相关。玉米产量与磷肥施用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又呈显著正相关,南疆地区玉米可能存在一定的过量施用磷肥问题。玉米、棉花钾肥利用率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H与棉花产量、玉米氮磷肥利用率均呈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南疆地区土壤盐碱是影响棉花产量及玉米氮、磷肥利用率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飞  郭利双  李景龙  肖才升  
为研究油棉连作模式下施氮水平对氮、磷、钾的吸收、分配与利用的影响,于2014,2015年在湖南省常德市开展了氮肥不同用量试验,设置了5种施氮量:0,90,180,270,360 kg/hm~2。结果表明:在0~360 kg/hm~2施氮量内,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棉株氮素、磷素、钾素养分累积逐渐提高;氮素的积累分配与磷素、钾素的积累分配呈现良好的一致性,棉株氮磷钾养分累积均在施氮360 kg/hm~2条件下最大,其中在90~360 kg/hm~2施氮量内,棉铃氮素、磷素、钾素的分配比例均在施氮270 kg/hm~2条件下最大。在0~360 kg/hm~2施氮量内,氮肥的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与生产效率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而棉株对磷素与钾素的吸收则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增施氮肥促进了棉株生物量的积累与棉花产量的提高,当施氮水平提高到270 kg/hm~2后,其增施效果不再显著且生物量与产量均为最高。在0~360 kg/hm~2施氮量内,马克隆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整齐度和伸长率则没有显著的变化;在180~270 kg/hm~2施氮量内,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最高。适宜的施氮量利于棉株对氮素、磷素、钾素的吸收,促进干物质积累,提高棉花产量与品质,该试验条件下,推荐施氮量250~270 kg/hm~2。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峻霄   刘啸威   井盼   夏桂敏  
目前,不合理的氮肥施用模式对土壤和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氮素作为花生生长和发育的最重要元素,直接减少氮肥施用势必会对花生的生长及产量造成不利影响。而钙肥能够有效地促进花生对氮、磷的吸收及干物质的积累,有利于缓解减氮逆境对花生产量造成的不利影响。为确定减氮条件下的最佳施钙量,保证减氮条件下花生增产,于2021-2022年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实验站开展大田试验。花生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小白沙1016。分别于2021年5月21日和2022年5月23日播种。采用大垄双行的种植模式,种植密度为1.67×10~5穴·hm~(-2)。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在减氮1/4条件下,设置不同梯度的钙肥用量0 kg·hm~(-2)(T1)、150 kg·hm~(-2)(T2)、300 kg·hm~(-2)(T3)、450 kg·hm~(-2)(T4),以不减氮不加钙处理作为对照(CK),研究减氮条件下不同钙肥用量对风沙土氮磷养分及花生干物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交换性钙含量随施钙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及速效磷含量均随施钙量增加呈先增后减。与T1处理相比,最优施钙处理T3(2021年)/T2(2022年)分别显著增产26.8%和28.5%。因此,辽西地区减氮1/4条件下施加150~300 kg·hm~(-2)钙肥不仅有利于发挥土壤钙的激活效应提升花生根系层土壤速效氮、磷含量,也有利于提高花生生理活性,突破减氮障碍增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旭刚  郝明德  李建民  张春霞  
以已进行18年的小麦连作肥料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长期施用氮肥和磷肥对小麦的增产效应及对小麦吸收氮磷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施氮肥90 kg/hm2和180 kg/hm2时,小麦的增产率分别为198.42%和122.14%,小麦籽粒的氮含量分别比不施肥增加33.3%和35.9%;单施磷肥无明显的增产作用;氮磷配施对小麦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不同氮磷配施处理的增产率为267.84%-472.88%。(2)秸秆氮含量与氮肥施用量间的正相关关系显著,与磷肥施用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而秸秆磷含量与氮肥和磷肥施用量相关性均不显著;籽粒氮含量、磷含量与氮肥、磷肥施肥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3)当氮肥施用量小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静   王振华   刘健   马占利   温越  
【目的】探究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热环境和棉花生长对灌溉水温与施氮量的响应机理,旨在确定北疆滴灌棉花合理的灌溉水温和施氮量。【方法】以新陆早42号棉花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灌溉水温:15℃(T0)、20℃(T1)、25℃(T2)和30℃(T3);3个施氮水平:250 kg·hm~(-2)(F1)、300 kg·hm~(-2)(F2)和350 kg·hm~(-2)(F3),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析不同灌溉水温条件下施氮量对棉田土壤水热环境、棉花生长、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常规灌溉水温与低氮处理降低土壤温度,抑制棉花生长,单株铃数降低并导致籽棉产量下降。适宜的灌溉水温和施氮量可以改善土壤水热环境,促进棉花生长发育,提高籽棉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与15℃常规灌溉水温相比,增温灌溉显著提高了土壤温度0.58—3.30℃,土壤储水量降低1.2%—7.2%,土壤呼吸速率显著提高5.7%—28.0%;随灌溉水温升高,棉花株高、叶面积指数及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先增高后降低,在灌溉水温为25℃时达最大。随施氮量增加,土壤储水量降低3.3%—6.7%,土壤呼吸速率显著提高3.6%—9.5%,棉花株高增加3.2%—4.9%,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5.8%—11.0%,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1.2%—2.2%,均在施氮量为350 kg·hm~(-2)时达最大。水分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及籽棉产量随灌溉水温升高均先增加后减少,随施氮量增加分别表现为增加、减少、增加的趋势。通径分析表明,土壤温度对籽棉产量直接作用最大,而施氮量通过促进棉花生长对籽棉产量间接作用最大。籽棉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均在T2F2处理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 652.3 kg·hm~(-2)、1.17 kg·m~(-3),且T2F2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22.17 kg·kg~(-1))显著大于T2F3处理(18.80 kg·kg~(-1))。【结论】综合考虑灌溉水温与施氮量对土壤温度,土壤呼吸速率,棉花生长、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推荐北疆棉区适宜灌溉水温为25℃,施氮量为300 kg·hm~(-2)。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韩例娜  李裕元  石辉  邹刚华  余红兵  肖润林  吴金水  
以亚热带红壤小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2 m底宽、1 m深的小型农田排水沟渠,种植美人蕉(Canna indica)、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灯心草(Juncus effusus)、铜钱草(Hydrocotyle vulgaris)、水芹菜(Oenanthejavanica)等6种多年生水生植物,研究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阻控技术措施及其效果。结果表明,6种水生植物的生态阻控效果差异显著(P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柳青  田长彦  胡明芳  
通过野外采样、盆栽试验及ICP化学分析,研究棉花在土壤锌、锰胁迫条件下对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高或较低浓度锌、锰,限制了棉花对氮、磷养分的吸收;而土壤锌、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促进棉花根系对氮、磷养分吸收,和地上部对氮、磷养分的积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春彦  熊顺贵  
以夏黄切菊花为材料,研究了氮、磷、钾三元素不同施肥水平对夏黄切菊花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砂质壤土盆栽条件下,每公斤土壤基施 N0.17g,P_2O_50.12g,K_2O 0.17g 和追施 N,K 50mg营养液,夏黄切菊花生长发育良好。定植后菊花的地上部分氮素累积速率以营养生长和蕾期最高,花蕾透色后累积速率明显下降;磷的累积速率高峰在现蕾至开花期,供磷不足时,磷有从茎叶向花序转移的趋势;钾在地上部分各器官中累积始终较高,尤以花蕾透色后更为明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国华  林玉茹  胡振鹏  王仕刚  
根据入湖污染负荷监测、调查资料和不同水文条件下流场-水质同步监测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鄱阳湖氮磷营养物质分布、转移和削减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总磷、总氮是影响鄱阳湖水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入湖污染负荷与入湖径流水量紧密正相关。(2)鄱阳湖换水周期短,水流更换频繁,氮磷污染物在湖区不会充分混合;氮磷超标水域随着水体流动,逐步向下游转移、扩散;湖水位处于消落状态,通江水道部分水域氮磷浓度超标。(3)湖相状态水环境比河相好,湖相状态一般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总氮和总磷同时超标。(4)鄱阳湖水环境勉强维持Ⅲ类标准,如果出现损害环境的人类活动,脆弱的水环境将会恶化。针对这些特征提出了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堃  肖兴翠  李邦华  王丽  龙思帆  杨滨豪  杨勇智  
【目的】以红椿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水平氮磷钾肥配施对红椿树高和胸径生长的影响,探讨适宜红椿生长的最佳肥料配比,为红椿林地的合理施肥以及红椿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3414”完全施肥试验方案,设置4个氮磷钾肥施用水平,测定各施肥量下不同生长年限红椿的树高和胸径,计算其生长量,建立树高和胸径的相关关系,并通过回归分析探明肥料效应。【结果】1)施肥后红椿的树高和胸径均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而显著增加,与施肥前相比,增幅分别可达48.64%~134.93%和83.50%~231.18%,单株材积的平均增幅可达86.38%。2)与不施肥相比,氮磷钾肥配施后红椿树高和胸径的生长量均有所提高,但其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不同,当施肥年限为1~2 a时,以中等氮钾肥配施磷肥效果最好,连续施肥3年则以中等磷钾肥配施氮肥效果更好。3)随着氮(N_1、N_2、N_3)、磷(P_1、P_2、P_3)、钾(K_1、K_2、K_3)肥施用水平的提高,红椿胸径的生长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N_2、P_2和K_2时达到最大,树高的生长量则在N_1时达到最大,且随施磷水平的增加逐渐降低,而受施钾水平的影响较小。【结论】综合各个施肥处理的肥料效应,可选择中等氮磷钾肥配施(N_2P_2K_2)作为促进红椿生长的最佳施肥组合,此时氮(N)、磷(P_2O_5)、钾(K_2O)肥的施用量分别为300、450、300 kg/hm~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学友  金丽华  陈柏森  韩娟  冒宇翔  
试验设 CK(无肥 ) ,N,NP,NPK,有机肥 (Om) ,Om+N,Om+NP,Om+NPK等 8个施肥处理 ,研究了化肥、有机肥及其配合施用对杂草种类、密度和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试验区内共有杂草 38种 ,各处理中均有发生的杂草有 9种 ,以 Om,Om+N处理的杂草种类最多 ,均为 2 3种 ;马兰、通泉草等 5种杂草密度较大 ,苍耳、刺儿菜等 19种杂草发生密度较低 ,以 Om处理的杂草密度最大 ;Om处理杂草鲜重值最高 ,杂草鲜重依 Om,Om+NP,Om+NPK,Om+N,NP,NPK的处理次序逐渐减轻 ,但在 1%显著水平上无差异 ,而与 CK,N2个处理存在差异。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佟静  刘克锋  孙向阳  李素艳  张秀芳  
氮是影响园林植物生长发育和观赏品质的关键元素。以典型园林植物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栽培型‘橙香公主’‘Chengxiang Gongzhu’为试验材料,设置0(N_0),5(N_1),25(N_2),50(N_3),100(N_4),150(N_5),200(N_6),250 mg·L(-1)(N_7)等8个不同氮素水平,研究了不同氮营养液施用量对植株生长指标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50 mg·L(-1)范围内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株高、冠幅、地径、干物质质量和叶绿素质量分数出现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