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09)
- 2023(8311)
- 2022(6917)
- 2021(6276)
- 2020(5244)
- 2019(11646)
- 2018(11097)
- 2017(20389)
- 2016(11094)
- 2015(11846)
- 2014(11193)
- 2013(11052)
- 2012(10065)
- 2011(9137)
- 2010(8893)
- 2009(7981)
- 2008(7789)
- 2007(6484)
- 2006(5696)
- 2005(4964)
- 学科
- 济(44251)
- 经济(44209)
- 业(27780)
- 管理(27126)
- 企(20191)
- 企业(20191)
- 方法(18797)
- 数学(17020)
- 数学方法(16840)
- 农(13771)
- 学(11911)
- 中国(10947)
- 财(10174)
- 贸(9930)
- 贸易(9927)
- 易(9649)
- 地方(9583)
- 业经(9537)
- 农业(9472)
- 环境(7244)
- 技术(6631)
- 制(6589)
- 关系(5945)
- 务(5816)
- 财务(5802)
- 财务管理(5797)
- 融(5734)
- 金融(5732)
- 划(5692)
- 银(5611)
- 机构
- 大学(153337)
- 学院(152614)
- 济(61367)
- 经济(60344)
- 研究(59496)
- 管理(55121)
- 理学(48885)
- 理学院(48170)
- 管理学(46984)
- 管理学院(46727)
- 中国(42652)
- 科学(41499)
- 农(40741)
- 农业(33158)
- 所(32276)
- 京(32097)
- 业大(31775)
- 研究所(30289)
- 中心(26730)
- 财(25949)
- 江(22103)
- 农业大学(21987)
- 院(21341)
- 省(21018)
- 财经(20998)
- 范(19790)
- 科学院(19504)
- 师范(19416)
- 经(19381)
- 北京(19269)
- 基金
- 项目(116225)
- 科学(90872)
- 基金(86674)
- 家(81459)
- 国家(80876)
- 研究(73158)
- 科学基金(67153)
- 社会(48071)
- 自然(47312)
- 基金项目(46677)
- 自然科(46290)
- 自然科学(46274)
- 省(45904)
- 社会科(45711)
- 社会科学(45696)
- 自然科学基金(45481)
- 划(39207)
- 资助(34150)
- 教育(32487)
- 重点(27654)
- 编号(25789)
- 计划(25387)
- 发(25116)
- 部(24616)
- 创(24195)
- 科研(23390)
- 创新(22792)
- 科技(22761)
- 业(21878)
- 国家社会(21155)
共检索到218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晚华 汪扩军 陆魁东 帅细强 李民华
对湖南省1961—2005年共45年的8月气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8月低温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8月低温发生频率以湘南、湘东等地最低,洞庭湖区和湘中次之,湘西、湘西南及湘南山区较高;从年际变化看,低温发生站次数呈现增多的趋势,强度越来越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结合田间试验分析受8月低温影响的一季稻产量结构,发现8月低温主要影响时段为齐穗前10d至齐穗后5d,以始穗期至齐穗期影响最大.
关键词:
8月低温 分布特征 一季稻 湖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蔡晓晶 石蓉丹 肖化顺 刘发林
【目的】林火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既特殊又重要的生态因子,发现林火在时间、空间上的动态与趋势有助于掌握林火发生规律,部署森林防火重点区域,为防灾减灾提供应急决策方案。【方法】以湖南省24年间(1999—2022年)林火档案资料为数据源,采用Ripley K函数、中心点和标准差椭圆法、核密度分析法进行了林火的空间聚集性、林火密度和扩展趋势等空间统计分析。【结果】湖南省1999—2022年林火发生总密度为0.008 7次/(km2·a),空间上存在3个林火聚集点。1999—2003年的年均单位面积林火密度为0.016 7次、2004—2008年为0.034 8次、2009—2013年为0.021次、2014—2018年为0.005次、2019—2022年为0.006次,1999—2013年内的3个时序区间湖南省林火分布都具有多个聚集区域,自2014年之后林火聚集区不明显;【结论】湖南省1999—2022年间的林火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性与地理相关性,存在明显的森林火灾高密度区域,林火密度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林火密度最高的区域为娄底市、株洲市、郴州市和邵阳市东部;并且2013—2018年以及2019—2022年区间的林火密度明显下降;1999—2022年的总体林火平均中心位于邵阳市,同时也是林火高密度区域,林火高密度区域还包括株洲市、郴州市,湖南省林火总体扩散趋势是向湖南省东南方向的永州市、郴州市扩展;湖南省各区划1999—2022年间的GDP发展分布呈现高度聚集性,聚集区域主要是长株潭区域以及衡阳市、益阳市范围,GDP分布的空间变异极小,与林火空间分布方向重叠区域面积占71.29%,重叠面积较高。
关键词:
森林火灾特征 聚集分布 密度分析 湖南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小荣 易佳
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助于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经济的发展。用Excel工具以及Arc GIS软件对湖南省97项国家级和37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和归纳,并对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可视化分析,最后揭示了影响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因素。研究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果显示:项目在类型结构上主要以传统戏剧为主;从整体上看,分布形成了1个点状高密度集聚区、1个片状高密度集聚区、2个带状中等密度集聚区;从市域层面上看,14个地市非遗项目集聚特征明显,在数目、类型上分布不均衡;从时序空间分布格局看,呈现出以湘西、湘东等地为主的非遗集聚中心向各地区均匀分散的方向演化的特征;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伯华 尹莎 刘沛林 窦银娣
为合理开发和保护传统村落,通过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了湖南省101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从市州尺度来看,湖南省传统村落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郴州、永州、怀化、邵阳五市;传统村落在五大地理区域中集中分布均衡性较低,最集中的为湘西地区,其次是湘南地区;相对封闭的区域环境、险要的地形、不太便利的交通以及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等因素,都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了重要条件,成为影响湖南传统村落分布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湖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金一 杨敏哲 关伟 姚精玲
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自相关、特征价格模型、回归模型等分析方法,对湖南省民宿价格的空间分异特征及驱动机制展开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湖南省民宿价格集聚效应相对较弱,集聚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核心景区及其周边。高值区分散分布于张家界中部以南地区,常德市中部地区,岳阳市东部,长沙市中部,湘潭市西北部,邵阳市、衡阳市、永州市三市交界处,永州市南部和郴州市中部小范围区域。(2)民宿的自身属性对民宿价格影响显著,其影响与区位环境因素中的景点因素呈现不同趋势。(3)民宿的建筑环境因素对民宿价格影响较为显著,民宿配套设施的完备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民宿价格的高低。(4)消费者更加偏好兼具体验感与娱乐性的民宿,且经营主体对民宿价格的影响有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静 曾福生
本文通过湖南省419户稻作大户的微观调查,分析湖南省稻作大户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稻作大户投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湖南省稻作大户的空间分布与耕地面积大小基本成正比,但也存在异常值。②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稻作大户的物质资本投入行为具有正向激励。③在资源禀赋差异视角下,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更能激励年轻农户的农业生产投入,且教育水平越高,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正向作用越大。④在经营规模差异视角下,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对中等规模的稻作大户正向激励作用最强。最后,从引导稻作大户实现由增产型要素投入向绿色、生态、有机型要素投入转变、加强稻作大户教育和技能培训、以及坚持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提出政策启示,为提高补贴效能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厚敖 宋忠华 刘云开 陈梦琼
利用湖南1970—2000年日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湖南高温的时空分布,以高温天数为主要指标,对湖南的高温分布进行了分区,根据高温的时空分布,提出了在水稻生产上的利用对策。
关键词:
高温 水稻 湖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静 刘璐 成丹
为更好的防御低温连阴雨灾害对湖北烤烟的产量与品质带来的的不利影响,构建了烤烟不同生育期的低温连阴雨判别指标,并利用湖北烤烟种植区3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5—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深入分析湖北烟区低温连阴雨7项灾害指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时间上,过程平均气温、日平均降水量及平均总降水量等3项指标均为低—高—低演变过程,以成熟前期最高、伸根期最低,过程平均日数均在5 d左右,而年平均过程次数、年平均过程日数、灾害频率均以成熟后期最多、旺长期最少,其中灾害频率在这2个时期分别为每10 a发生6、1次;(2)空间上,气温、降水在不同生育期南北差异一致,北部烟区气温低,南部烟区降水多、强度大,而过程平均日数在伸根期、旺长期南部大于北部,成熟后期则相反;(3)灾害频率空间差异显著,前3个生育期,南部烟区较北部烟区发生频率更高,成熟后期南北相当,灾害频率均高达56%以上,过程平均持续5.7 d。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楚雄 李民 宾津佑
基于全国四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人口分布指数等,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探究湖南省1982—2010年人口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82年以来,湖南省人口密度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并以高值区为核心圈层梯级递减,高值区范围扩大,中值区范围缩小,低值区范围基本保持不变;(2)在人口增速总体趋缓的背景下,同一时期人口密度低、中、高值区人口增长速度依次递增,人口分布地区差异扩大;(3)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性不断增强,冷热点格局基本稳定,热点区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峰 史太润 张诗语
研究不可移动文物时空分布特征对促进不可移动文物整体保护利用和城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湖南省2 352处文物保护单位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对历史时期湖南省不可移动文物的时空演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发现:(1)湖南省不可移动文物历时漫长。近代以来是文物出现频率最高的时期,其主要文物类型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湖南省不可移动文物总体以岳阳市君山区—永州市东安县一线为分界线,呈现出“东密西稀”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在长沙形成了一个高密度核心区。(3)形成于各历史时期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分布的高密度核心区总体上表现为洞庭湖西北岸向洞庭湖南岸和湘江流域扩展的过程,且呈现出初步扩张期—收缩期—快速扩张期—高度聚集期的时空演化规律。(4)湖南省不可移动文物的时空分布演变是高程、坡度与河流水系等自然因素,经济发展、公路密度、人口密度、历史文化与政治环境等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思文 胡希军 陈琳 金晓玲 汤佳 罗紫薇 韦宝婧
沅水流域古城镇的规模、兴衰都与水运有着密切的联系。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和SPSS统计工具,对筛选出满足四个条件的233个古城镇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湖南沅水流域古城镇沿辐聚状水系呈叶脉分布,具有多中心集群分布趋势,由流域东北部向西、北部递增的特征明显;古城镇职能类型呈“条带状与团块状并存”分布格局。(2)219个古城镇分布在与航道距离15 km的范围内,占94%,体现出极强的航道依赖性。(3)湖南沅水流域古城镇的空间关联以正相关类型为主,总体为“干支流沿线热,与航道距离远冷”;热点区多分布于支流航道交汇处,即沅水干流、酉水、武水、辰水航道,空间集聚性较强;1985年古城镇的空间关联以负相关类型为主,空间异质性特征较强。(4)资源禀赋是影响沅水流域古城镇分布的基础性因素;基于区位和水运条件,古城镇形成并逐步演化出军事、政治、商贸等职能;随着城镇集聚、职能类型的丰富,军事、政治、商贸职能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探寻湖南沅水航道沿岸古城镇的分布规律及历史文化特性,对古城镇的发展及多重文化保护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沅水流域古航道的航运复航及古城镇振兴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全军 于秀波 胡斌华
湿地植物群落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初级生产者,维持和承载着湿地生态系统各种各样的物理过程和生物功能,其结构、功能和生态特征能综合反映湿地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功能特性。湖泊湿地水位波动及其带来的环境梯度变化对湿地植物群落的影响是生态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2010年10月到2012年2月在鄱阳湖南矶湿地设置57个固定样方开展植物群落的高度、植物种类、数量,优势种高度及植物的物候学特征逐月观测,研究了鄱阳湖南矶湿地植物群落生长发育过程以及植物群落时空变化特征,并且对这些特征的可能形成原因以及其和鄱阳湖水位波动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受鄱阳湖水位周期性波动和湿地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钟洋 郭昕蔚 谭思思
文章采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了2021年湖南省14个市(州)养老设施的POI样本点数据,并基于ArcGIS进行坐标和投影转换,实现数据的可视化表达。进一步运用最邻近分析和核密度分析,探讨湖南省养老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依据一致性系数计算公式,探究湖南省14个市(州)养老资源的集聚程度,最后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测湖南省各市(州)养老设施的空间分异成因。研究发现:(1)湖南省养老设施整体最邻近指数约为0.613,呈现显著集聚的分布状态,分布密度总体上“东密西疏、北密南疏”。(2)湖南省各市(州)的养老资源一致性在地域上分异明显,养老资源投入与老年人口分布表现出弱协调性。(3)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结果显示,老年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医疗保健设施数是影响各市(州)养老设施数量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老年人口数是最直接的原因,直接决定着养老设施的建设问题。(4)地理探测器的交互探测结果表明,养老设施的分布受多个因子的共同作用,老年人口数量与其他因子叠加后能够对养老设施的空间分异产生更强的解释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静 李历琪 徐永福 李家湘 吴磊 喻勋林
【目的】为了探究湖南省特有种子植物分布特征,为湖南特有种子植物的保护工作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基础。【方法】通过资料收集和考证,并结合近二十年的野外考察,整理了湖南特有种子植物名录及其地理分布情况,并将湖南特有种子植物县域尺度分布图与省内自然保护区分布图叠加,分析了科属特征、区系成分、分布特点及保护状况。【结果】湖南共有特有种子植物115种,隶属于36科64属,其中草本植物占多数(58.26%);含有5种及其以上的科有苦苣苔科、杜鹃花科、菊科、禾本科、毛茛科、荨麻科共6个科,属有报春苣苔属、杜鹃属、楼梯草属共3个属;属的区系成分表现为温带成分(48.44%)略多于热带成分(35.94%),亚热带地区过渡性质明显;省内特有种子植物主要集中分布于南部和西部地区,且保护区的分布范围和密度与特有种子植物的分布状况基本符合,多数特有种子植物可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结论】湖南特有种子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具有亚热带地区的过渡性质,与湖南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环境相符合;特有种子植物集中分布于南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北部及东部地区未出现分布中心;多数特有种子植物因分布于保护区内可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对其生存及保护状况做出评价,确定濒危等级。
关键词:
特有种子植物 区系 分布 保护 湖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军毅 陆敏 叶凉 宋挺 石浚哲
根据2008年4~11月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梅梁湖水域的应急监测数据,探讨了夏季梅梁湖水体中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均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月变化中,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分别在9月份和8月份达到最高值,可见影响梅梁湖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水温;空间分布中,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均在北岸为最高,沙渚水域的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较低,这可能主要与太湖夏季盛行"东南风"和"引江济太"的调水工程有关。可见梅梁湖藻类大量繁殖的8、9月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月份,同时相对于梅梁湖其他水域,把沙渚作为无锡重要饮用水源地是非常合理和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
梅梁湖 蓝绿藻密度 叶绿素 时空分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