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76)
- 2023(8633)
- 2022(7270)
- 2021(6499)
- 2020(5230)
- 2019(11705)
- 2018(11427)
- 2017(20878)
- 2016(11710)
- 2015(13233)
- 2014(13179)
- 2013(13051)
- 2012(12940)
- 2011(12013)
- 2010(12176)
- 2009(11087)
- 2008(10904)
- 2007(9919)
- 2006(9187)
- 2005(8668)
- 学科
- 济(51649)
- 经济(51596)
- 业(26328)
- 管理(25044)
- 地方(19532)
- 中国(18358)
- 企(18201)
- 企业(18201)
- 农(17029)
- 学(14814)
- 方法(13695)
- 业经(12715)
- 农业(11842)
- 数学(11298)
- 数学方法(11128)
- 地方经济(10782)
- 发(10180)
- 融(9586)
- 金融(9583)
- 银(9254)
- 银行(9208)
- 制(9105)
- 行(9085)
- 环境(8921)
- 财(8795)
- 贸(8509)
- 贸易(8497)
- 易(8098)
- 技术(7963)
- 和(7691)
- 机构
- 学院(172145)
- 大学(169941)
- 研究(75604)
- 济(64251)
- 经济(62619)
- 中国(55049)
- 管理(53968)
- 科学(51894)
- 农(44861)
- 理学(44522)
- 理学院(43745)
- 所(42934)
- 管理学(42535)
- 管理学院(42243)
- 京(39627)
- 研究所(39288)
- 农业(35991)
- 中心(32764)
- 业大(32576)
- 江(30111)
- 财(29583)
- 省(29570)
- 院(27609)
- 范(26088)
- 师范(25673)
- 北京(25616)
- 科学院(24332)
- 州(23940)
- 技术(22557)
- 农业大学(22041)
- 基金
- 项目(114183)
- 科学(86566)
- 基金(78346)
- 研究(76836)
- 家(73408)
- 国家(72769)
- 科学基金(58002)
- 省(48411)
- 社会(45235)
- 社会科(42594)
- 社会科学(42580)
- 基金项目(40908)
- 划(40842)
- 自然(39604)
- 自然科(38607)
- 自然科学(38594)
- 自然科学基金(37872)
- 教育(34450)
- 资助(32655)
- 发(31724)
- 编号(30025)
- 重点(28023)
- 成果(25061)
- 计划(24976)
- 课题(24093)
- 科技(24042)
- 发展(23924)
- 展(23479)
- 创(23236)
- 部(23095)
共检索到287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莹 王翠红 李富升 郑晴文 康霞 许毅隽
以湖南省典型母质发育的鳝泥田、红泥田、河砂泥田、麻砂泥田、酸紫砂泥田和灰泥田等6种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元素一次平衡法研究土壤对镉、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土对镉、砷的等温吸附曲线均呈非线性;供试土壤吸附平衡时,溶液中镉或砷的浓度与土壤对镉或砷的吸附量关系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等3种模型拟合均达显著水平,决定系数(R~2)为0.842~0.994,其中以Langmuir方程的拟合(R~2均值0.964)更优,但不同水稻土不同元素的最优方程有所差异,灰泥田的镉和酸紫砂泥田的砷用Temkin方程的拟合度较高,鳝泥田、红泥田和河砂泥田的砷用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度较高;土壤对镉的吸附量大于对砷的吸附量;以Langmuir方程拟合所得不同水稻土镉、砷最大吸附量(X_m)比较,整体上镉以灰泥田的(1379.9mg/kg)最大,酸紫砂泥田的(527.8 mg/kg)最小;砷以红泥田的(587.4 mg/kg)最大,灰泥田的(266.6 mg/kg)最小;土壤镉、砷解吸量随镉、砷吸附量增大呈曲线向上弯曲增长;土壤镉、砷解吸率分别为23.2%~93.8%和0.5%~44.2%,镉解吸率以酸紫砂泥田的最高(均值83.9%),灰泥田的最低(均值43.7%),砷解吸率以酸紫砂泥田的最高(均值20.3%),红泥田的最低(均值7.2%);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 H值和游离氧化铁含量分别是影响土壤对镉、砷的最大吸附量及平均解吸率的主要因子;6种母质水稻土中,灰泥田镉的吸附分配系数(K_d)和保留因子(K_0)(5.86~11557.25、0.08~387.37L/kg)最大,酸紫砂泥田的(1.89~2765.17、0.02~47.31L/kg)最小;红泥田砷的K_d和K_0(6.17~406.29、0.31~770.85 L/kg)最大,酸紫砂泥田的(2.34~22.51,0.05~3.50 L/kg)最小。
关键词:
水稻土 母质 镉 砷 吸附 解吸 湖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莹 王翠红 李富升 郑晴文 康霞 许毅隽
以湖南省典型母质发育的鳝泥田、红泥田、河砂泥田、麻砂泥田、酸紫砂泥田和灰泥田等6种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元素一次平衡法研究土壤对镉、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土对镉、砷的等温吸附曲线均呈非线性;供试土壤吸附平衡时,溶液中镉或砷的浓度与土壤对镉或砷的吸附量关系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等3种模型拟合均达显著水平,决定系数(R~2)为0.842~0.994,其中以Langmuir方程的拟合(R~2均值0.964)更优,但不同水稻土不同元素的最优方程有所差异,灰泥田的镉和酸紫砂泥田的砷用Temkin方程的拟合度较高,鳝泥田、红泥田和河砂泥田的砷用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度较高;土壤对镉的吸附量大于对砷的吸附量;以Langmuir方程拟合所得不同水稻土镉、砷最大吸附量(X_m)比较,整体上镉以灰泥田的(1379.9mg/kg)最大,酸紫砂泥田的(527.8 mg/kg)最小;砷以红泥田的(587.4 mg/kg)最大,灰泥田的(266.6 mg/kg)最小;土壤镉、砷解吸量随镉、砷吸附量增大呈曲线向上弯曲增长;土壤镉、砷解吸率分别为23.2%~93.8%和0.5%~44.2%,镉解吸率以酸紫砂泥田的最高(均值83.9%),灰泥田的最低(均值43.7%),砷解吸率以酸紫砂泥田的最高(均值20.3%),红泥田的最低(均值7.2%);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 H值和游离氧化铁含量分别是影响土壤对镉、砷的最大吸附量及平均解吸率的主要因子;6种母质水稻土中,灰泥田镉的吸附分配系数(K_d)和保留因子(K_0)(5.86~11557.25、0.08~387.37L/kg)最大,酸紫砂泥田的(1.89~2765.17、0.02~47.31L/kg)最小;红泥田砷的K_d和K_0(6.17~406.29、0.31~770.85 L/kg)最大,酸紫砂泥田的(2.34~22.51,0.05~3.50 L/kg)最小。
关键词:
水稻土 母质 镉 砷 吸附 解吸 湖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石敏 周伟军 王翠红 卜思怡 施强
采用振荡平衡法,通过等温吸附试验,研究了湖南5种潴育水稻土(黄泥田、河沙泥、麻沙泥、紫泥田和红黄泥)水耕表层(A,0~25 cm)和水耕氧化还原层(B,>25~50 cm)土壤对砷的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Langmuir、Freundlich及Temkin方程均能很好地拟合供试土壤对砷的等温吸附数据;比较Langmuir方程拟合得出的土壤对砷的最大吸附量(Xm)的平均值及其变异系数,B层土壤的Xm和对砷的最大缓冲容量(MBC)分别是A层土壤的1.2倍和6.3倍,B层的变异系数大于A层的;黄泥田对砷的吸附和缓冲能力最强,麻沙泥和红黄泥的较弱;在土壤pH4.97~6.68时,Xm与土壤全铁、游离氧化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MBC则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对砷吸附的86%的变异可以用全铁含量解释。5种母质潴育水稻土对砷的吸附和缓冲能力有较大差异,土壤全铁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是影响土壤对砷的最大吸附量和最大缓冲容量的主要土壤因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妍 朱晓龙 丁咸庆 侯红波 彭佩钦 廖柏寒
为了解Cd、Pb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探明不同水稻土对Cd、Pb吸附解吸的影响,以红壤、紫色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为对象,研究Cd、Pb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分析红壤、紫色土对Cd2+、Pb2+吸附解吸特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土壤对Cd2+的吸附用Langmuir、Freimdlich模型均有较好拟合,相关系数在0.95以上;而Pb2+的吸附则用Freimdlich模型拟合较好,相关系数在0.99以上。随着溶液中Cd2+、Pb2+含量的增大,红壤、紫色土对Cd2+、Pb2+的吸附量增大;解吸量亦随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红壤、紫色土对Cd2+、Pb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87...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芬 刘景辉 杨彦明 张雷
为明确铅、汞、镉和砷在通辽地区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征,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通辽地区4种典型土壤(草甸土、盐碱土、风沙土和栗钙土)对Pb(Ⅱ),Hg(Ⅱ),Cd(Ⅱ)和As(Ⅴ)的吸附-解吸行为,并分析影响吸附与解吸的因素。结果表明:1)Langmuir模型适合描述Pb(Ⅱ)和Cd(Ⅱ)在这4种土壤中的吸附特征,Freundlich模型适合描述Hg(Ⅱ)和As(Ⅴ)在这4种土壤中的吸附特征。2)4种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顺序是Pb(Ⅱ)>Hg(Ⅱ)>Cd(Ⅱ)>As(Ⅴ);4种土壤对4种重金属的吸附能力不同,对Pb(Ⅱ)的吸附量顺序是栗钙土>盐碱土>草甸土>风沙土,对Hg(Ⅱ)和Cd(Ⅱ)的吸附...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吸附 解吸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卜思怡 王翠红 周伟军 杨蕾静 石敏 盛浩 施强
以长株潭地区5种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即河沙泥、红黄泥、黄泥田、麻沙泥和紫泥田为研究对象,按土壤系统分类原则挖掘典型剖面24个及剖面土样137个,分析测定了土壤全量和有效态铜、锌、镍含量以及土壤pH值、颗粒分级组成、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含量,研究水稻土铜、锌、镍元素的剖面分布特征以及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剖面各层土壤全铜、全锌含量平均值随剖面加深逐渐降低,耕作层、犁底层、底土层全铜含量分别为26.82、21.54、18.54 mg/kg,全锌含量分别为75.84、66.00、63.19 mg/kg,全镍含量分别为18.40、17.50、18.23 mg/kg;土壤铜、锌、镍有效态含量平均值随剖面加深均逐渐降低,耕作层、犁底层、底土层有效铜含量分别为4.04、2.99、1.29 mg/kg,有效锌含量分别为4.77、2.76、1.14 mg/kg,有效镍含量分别为0.54、0.44、0.23mg/kg;黄泥田的全量和有效态铜、锌、镍含量均较高,麻沙泥的较低;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决定土壤有效态铜、锌、镍含量的主要因子,土壤游离氧化铁含量是决定土壤全铜、全镍含量的主要因子,全锌含量与土壤pH值、颗粒分级组成、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总体上,长株潭地区水稻土0~25 cm土体以及部分剖面土壤全层有效态铜和锌含量高于临界值(铜1.5 mg/kg、锌0.5 mg/kg),呈盈余状态,可满足浅根或中根作物对铜、锌的需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佳波 曾希柏 李莲芳 白玲玉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土壤对水溶性有机物的吸附和解吸差异,为有机肥的合理施用以及进一步研究其化学行为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普通肥熟旱耕人为土(黑土母质发育)、石灰肥熟旱耕人为土(褐土母质发育)和酸性肥熟旱耕人为土(第四纪红壤母质发育)3种理化性质差异较大的土壤,开展添加水溶性有机物(DOM)后不同吸附时间下土壤对DOM的吸附和解吸试验,并利用相关模型计算了土壤对DOM吸附和解吸的参数。【结果】外源DOM进入土壤后,能很快被土壤胶体吸附,并在1h内达到平衡;3种土壤对DOM的吸附差异明显,其达到平衡时的吸附量分别为10236、8372和10088mg·kg-1,即以有机质含量高的普通肥熟旱耕人为土...
关键词:
土壤 水溶性有机物 吸附 解吸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义新 刘武定 朱端卫 程东升
以不同用量的结晶有机肥 (暂定名 )处理土壤 ,培养 1月后 ,研究了它们对土壤磷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晶有机肥能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 ,表现为施用该肥料的土壤 ,磷等温吸附的Langmuir方程常数 (K值 )减小 ,土壤对磷的亲和力减弱 ,且随着结晶肥用量的增加 ,这一效应更加明显。与吸附相反 ,结晶有机肥能促进土壤磷的解吸 ,土壤磷的解吸量与结晶有机肥用量呈正相关 ,且起始磷浓度较低时 ,结晶有机肥增加磷解吸的效果更显著。此外 ,研究结果表明 ,随结晶有机肥用量的增加 ,土壤的Olsen P也明显增加 ,这与结晶有机肥对土壤磷的解吸效果一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庆雷 王凯荣 谢小立
【目的】为揭示土壤磷素肥力的变化机制,对16年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处理后红壤稻田0~20cm和20~40cm土层的土壤磷吸附-解吸特性进行了研究。【方法】将4种施肥处理土样置于恒温摇床中连续振荡培养,定期测定不同处理土壤磷的各种吸附参数、累积解吸量和解吸率。【结果】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处理显著改变了土壤磷的吸附—解吸特性,其中对0~20cm土壤的影响尤为突出。长期有机物循环利用显著降低了0~20cm土壤磷吸附亲和力常数(k)、最大吸附量(Q)和吸附缓冲容量(MBC),同时也明显提高了该层土壤磷的累积解吸量和累积解吸率;与不施化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相比,NPK化肥配施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在降低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生 张家玮 李建宏 吴蔚东
为研究几种不同原料制备的商品有机肥对水溶液中的Pb(Ⅱ)和Cu(Ⅱ)吸附及解吸差异和机理,采用等温吸附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及连续解吸方法研究了吸附解吸差异;利用元素分析仪等方法测定了有机肥的元素组成、有机质含量和CEC值等,研究了其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6种不同原料制备的商品有机肥对Pb(Ⅱ)和Cu(Ⅱ)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模型;6种商品有机肥对水液中Pb(Ⅱ)的最大吸附量qm最高是烟叶,最低是羊粪,分别为282.70和48.95mg·g(-1);6种商品有机肥对水溶液中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长勋 李恋卿 王芳 潘根兴
采用超声波分散和冷冻机干燥法提取太湖地区黄泥土(水稻土)微团聚体颗粒组,用平衡液吸附法和KC l溶液解吸法研究了太湖地区水稻土(黄泥土)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颗粒和原土吸附磷后对Cu2+吸附与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团聚体颗粒(包括磷预处理)对Cu2+吸附均符合Freund lich方程。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颗粒和原土的吸附量大小顺序为黏粒级、砂粒级、原土、粉砂级、粗粉砂级。游离氧化铁是影响Cu2+吸附的主要因素。各微团聚体颗粒Cu2+吸附量之和小于原土。微团聚体颗粒吸附磷后,Cu2+吸附量显著增加,以粉砂级最显著。砂粒级、粗粉砂级和粉砂级吸附磷后Cu2+解吸率减小,而黏粒级Cu2+解吸率略增加。原土吸...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瞿忠心 廖柏寒 黄运湘
为探讨湖南红壤不同土层对SO42-的吸附性能和不同pH值酸雨对土壤SO42-解吸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将不同浓度(NH4)2SO4溶液和不同pH值溶液连续浸泡湖南长沙和郴州2种红壤.结果表明:2种红壤对SO42-的吸附能力较强,并且在0~20cm层加入液SO42-浓度较低时,土壤SO42-吸附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pH值的解吸液对同一土层SO42-的解吸率随pH值的下降而降低;同时,同一pH值的解吸液对SO42-的解吸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当解吸液pH值低于土壤pH值时,解吸液酸度对长沙土壤SO42-解吸率的影响比对郴州土壤SO42-解吸率的影响更显著;长沙土壤吸附SO42-的...
关键词:
红壤 SO42- 吸附 解吸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伟军 王翠红 石敏 卜思怡 吴佳琪
以湖南3种典型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即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红黄泥、花岗岩风化物发育的麻沙泥和河流冲积物发育的河沙泥为供试土壤,通过添加砷(0、5、10、20、30 mg/kg)进行盆栽试验,研究砷对早稻生长发育、产量及水稻吸收累积砷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砷5~10 mg/kg,对所测水稻的生长发育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添加砷20~30 mg/kg,除麻沙泥添砷30 mg/kg分蘖数稍有降低(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处理水稻的分蘖数及稻谷产量较对照均显著下降,其中河沙泥绝收无籽实,红黄泥稻谷减产47.2%~84.8%,麻沙泥减产24.8%~48.6%;随土壤添砷增加,各处理稻秆和精米总砷含量均增加,添砷≥20 mg/kg,3种水稻土秸秆砷和精米总砷含量较对照增长均超过100%,其中均以河沙泥的增幅最大,但精米总砷含量未超过国家粮食总砷标准(0.7 mg/kg,GB4810—1994)。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株高、分蘖数及稻谷干质量等与土壤有效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3种水稻土中以河沙泥砷的污染毒害最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齐景凯 张玉芬 于秀英 姜海霞
以蓖麻秸秆粉末为吸附剂,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固液比、pH、重金属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对蓖麻秸秆粉末吸附Pb,Hg,Cd和Ni离子的影响,探讨蓖麻秸秆粉末对4种重金属离子的等温吸附和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模型能更好地描述蓖麻秸秆粉末对Pb的吸附,Langmuir和Temkin模型能更好地描述蓖麻秸秆粉末对Hg和Cd的吸附,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描述蓖麻秸秆粉末对Ni的吸附;蓖麻秸秆粉末对4种重金属离子的最大吸附量分别是209.60、129.41、62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窦春英 徐温新 叶正钱 张圆圆 姚芳 吕家珑
研究了中国6种典型农田土壤对锌的吸附-解吸特性,其中采自西北陕甘地区和东南地区浙江省的农田土壤各3种。结果表明,6种农田土壤对锌的吸附量均随平衡液锌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均可用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来描述,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6种土壤对锌的解吸量随吸附量的增大而增加,它们的相关性也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东南地区土壤对锌的最大吸附量明显高于西北地区,其中青紫泥的吸附量最大,达到3 333 mg.kg-1,黄绵土的最小(909 mg.kg-1);而西北地区土壤对锌的缓冲能力、吸附固定能力和固定量方面强于东南地区的红壤和青紫泥,利用Langmuir...
关键词:
土壤学 农田土壤 吸附 解吸 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