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91)
- 2023(12771)
- 2022(10766)
- 2021(9664)
- 2020(7992)
- 2019(18458)
- 2018(18005)
- 2017(34209)
- 2016(18660)
- 2015(20999)
- 2014(21320)
- 2013(21435)
- 2012(20732)
- 2011(19162)
- 2010(19592)
- 2009(18316)
- 2008(18067)
- 2007(16434)
- 2006(14776)
- 2005(13740)
- 学科
- 济(103522)
- 经济(103436)
- 管理(48192)
- 业(46320)
- 方法(35936)
- 企(34077)
- 企业(34077)
- 数学(31708)
- 数学方法(31460)
- 地方(29047)
- 中国(27920)
- 农(25995)
- 学(20750)
- 业经(20335)
- 财(18321)
- 农业(17903)
- 地方经济(16907)
- 环境(16167)
- 贸(15796)
- 贸易(15783)
- 制(15493)
- 易(15104)
- 融(14898)
- 金融(14896)
- 银(14490)
- 银行(14457)
- 发(14155)
- 行(14027)
- 和(13469)
- 技术(11867)
- 机构
- 学院(282700)
- 大学(281112)
- 济(126861)
- 经济(124230)
- 研究(107284)
- 管理(101277)
- 理学(85413)
- 理学院(84252)
- 管理学(82828)
- 管理学院(82294)
- 中国(80141)
- 科学(66059)
- 京(60899)
- 所(56512)
- 财(55274)
- 农(52217)
- 研究所(51117)
- 中心(47772)
- 江(44745)
- 财经(43106)
- 业大(42307)
- 农业(41065)
- 经济学(40153)
- 范(39374)
- 北京(39031)
- 师范(38994)
- 经(38832)
- 院(37977)
- 经济学院(35964)
- 州(35531)
- 基金
- 项目(179505)
- 科学(140341)
- 研究(129679)
- 基金(128325)
- 家(112315)
- 国家(111390)
- 科学基金(93886)
- 社会(83447)
- 社会科(79172)
- 社会科学(79147)
- 省(72102)
- 基金项目(68075)
- 划(59636)
- 自然(58935)
- 教育(58099)
- 自然科(57508)
- 自然科学(57490)
- 自然科学基金(56413)
- 资助(52378)
- 编号(51602)
- 发(45240)
- 成果(42233)
- 重点(41282)
- 部(39000)
- 课题(37127)
- 发展(36546)
- 创(36416)
- 展(35966)
- 国家社会(34665)
- 创新(34271)
- 期刊
- 济(152951)
- 经济(152951)
- 研究(89440)
- 中国(60212)
- 农(48575)
- 学报(45230)
- 财(41745)
- 科学(41448)
- 管理(36877)
- 大学(33404)
- 农业(33088)
- 学学(31591)
- 融(28433)
- 金融(28433)
- 教育(27933)
- 经济研究(25023)
- 技术(24957)
- 业经(23971)
- 财经(21842)
- 问题(20195)
- 经(18941)
- 业(17736)
- 技术经济(16198)
- 贸(15312)
- 统计(15194)
- 世界(14330)
- 商业(14014)
- 资源(13957)
- 策(13615)
- 国际(13225)
共检索到445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怀宇 刘江浩
促进湖南绿色发展的关键是把握当前绿色发展趋势与面临的问题。利用绿色经济四面体模型构建湖南绿色经济发展评价体系,采用AHP-熵权法赋权结合加权平均法对湖南各市州2010-2017年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然后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技术(ESDA)研究了各市州的绿色发展空间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绿色发展状态良好,其中长沙和株洲发展水平较高,而湘中地带与湘西州发展迟缓;在发展状况空间分布上,形成了湘东与湘西地区两级分化的空间分布格局;在空间关联性上,市州间正向空间关联逐步演化为离散与分化,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集聚性出现弱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红贵 赵路
以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为研究视角,从产业转型升级、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4个方面构建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7—2016年长江经带11省(市)面板数据,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根据所得数据从空间尺度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指数在-0.4~0.37之间。其中,上海最优,四川最差,产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从下游地区到中游地区再到上游地区呈逐渐递减趋势。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Moran’s指数显著为正并呈现空间正相关特征。因此,提升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必须发挥下游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下游地区和中、上游地区间的交流合作,构建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绿色承接产业转型模式,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金鹤 叶雨辰
绿色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对西部边疆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熵权TOPSIS法及空间计量方法对2006—2015年新疆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通过研究发现:10年间新疆绿色经济发展总体上维持增长态势,2010年后增速放缓;从地域来看,南北疆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北高南低,北速南缓"的特点;从各分类指标来看,除环境保护指数呈下降趋势外,其余指数变化趋势均与新疆绿色经济发展指数相契合;从空间相关性来看,北疆西侧处于绿色经济发展高值集聚区,而东侧集聚效果不明显,南疆整体呈现低值集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凌 邹建辉 刘淑敏
文章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发展质量、环境治理、资源利用三个维度构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核密度估计法、空间计量模型对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动态演进规律、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区域间呈现“东高西低”的梯度特征,空间集聚现象明显;从全国看,城镇化、创新驱动、外商投资、互联网对绿色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同的推动作用;从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偏差,东部地区最为明显,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仁杰 董会忠
文章选取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相关数据,从经济发展、社会福利、生态建设、制度供给四个维度构建绿色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考察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空间特征。结果显示:(1)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下游>中游>上游的空间格局持续存在。(2)绿色发展关联主轴线等级悬殊,除长三角城市群内部达到一、二级轴线外,其他城市均以三级轴线为主,且均呈现以某个城市为核心的“点轴式”垂直关联结构,并未形成完整、高效的主轴线关联体系。(3)绿色发展关联网络密度有所提升,城市节点连接偏好表现为异配性,但网络层级性特征显著,导致网络脆弱性较强,且呈现“核心-边缘”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兴磊 张倩
金融集聚是金融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能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影响。选取2004—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金融集聚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所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整体上金融集聚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在省区间多表现为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形式;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的直接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均呈倒“U”型曲线关系;金融集聚对周围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空间衰减边界,当距离阈值在100~800千米时表现为“涓滴效应”,并在400千米时作用最强,在800~1 500千米则表现为“虹吸效应”,当距离阈值超过1 500千米时,空间溢出效应不再显著。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兴磊 张倩
金融集聚是金融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能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影响。选取2004—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金融集聚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所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整体上金融集聚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在省区间多表现为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形式;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的直接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均呈倒“U”型曲线关系;金融集聚对周围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空间衰减边界,当距离阈值在100~800千米时表现为“涓滴效应”,并在400千米时作用最强,在800~1 500千米则表现为“虹吸效应”,当距离阈值超过1 500千米时,空间溢出效应不再显著。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光 樊华 苏应生 郑尊信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并研究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研究方法:在运用熵思想对构建的绿色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进行测算后,结合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确定全局因素及局部因素,并对局部因素回归系数显著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而言呈上升态势。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在不同年份作用范围不同,同一年份相同局部因素对各省份的影响显著性也不相同。研究创新:构建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揭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趋势,探明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范围及其影响的显著性。研究价值:为政府制定持续深入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绿色经济 熵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永丽 李其涛 柳建平
在构建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2011年至2022年31个省(市、区)相关数据,从农业产出效率、环境优好水平、生态系统稳定性、资源利用效率4个维度,测度和考察了全国及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程度、区域发展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快速、稳步上升态势,其中农业产出效率和环境友好水平的提升速度最快,生态稳定性保持在平稳状态,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速度最慢;现阶段对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贡献度最高的是农业产出效率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但整体上单个维度的影响力逐渐降低,4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影响逐步增强;农业绿色发展各个维度之间的耦合性和协调性不断加强,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等系统正在走向良性循环,但存在一定的波动,稳定性依然不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距呈缩小趋势,但东、中、西部之间以及各个区域内部的差距依然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 绿色发展 关联度 耦合协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舒成 朱沛阳 许波
借鉴国内外绿色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结合江西省绿色发展特色,从绿色环境、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政策等4个维度构建江西省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泰尔指数(Theil Index)、莫兰指数(Moran Index)对2009—2019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和空间关系进行评价与分析,并基于江西绿色发展水平测度结果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实际提出了促进江西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包括:(1)江西省各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鹰潭、南昌、景德镇、新余、吉安、赣州、九江、抚州、宜春、上饶、萍乡;(2)江西省各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存在地区差异,组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但总体差异近年来正在不断降低,各地级市间绿色发展开始趋于地域均衡;(3)江西省各地级市间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空间集聚效应,且江西省绿色发展水平相近的地级市空间集聚处于波动状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欢 罗畅 成金华 王鸿涛
发挥绿色发展测度指标体系的检测、评估和导向作用,从绿色美丽家园、绿色生产消费、绿色高端发展三个方面构建了湖北省绿色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评价方法和熵权法,测度湖北省2004—2013年各地市州绿色发展水平,运用Moran’s I指数及其散点图分析湖北省绿色发展空间关系。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包括:1湖北省2004—2013年各地市州绿色发展水平排序为随州、十堰、武汉、襄阳、宜昌、咸宁、黄冈、荆门、恩施、荆州、鄂州、孝感、黄石,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排序为襄十随城市群、荆荆宜城市群、武汉城市群。湖北省各地市州要有重点地改善绿色生态环境,推进绿色清洁生产,践行绿色消费,促进绿色高端发展。2湖北省绿色发展水平存在空间关联效应,但时空关联性趋于降低,存在离散现象。湖北省绿色发展需在武汉城市群、襄十随城市群和荆荆宜城市群的框架下,发挥随州、十堰、宜昌、武汉等城市在湖北省绿色发展过程中的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协作,推进协同发展,防止绿色发展的分化风险。
关键词:
绿色发展 指标体系 测度 湖北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伟 李香英 王智勇
文章在构建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法对2009—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收敛模型分析其时空演化趋势以及收敛特征。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八大综合经济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均有所提高;全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整体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且区域间差异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的σ收敛特征不明显,但有效支持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机制。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力度和人力资本水平的调整优化,有助于持续稳定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伟 李香英 王智勇
文章在构建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法对2009—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收敛模型分析其时空演化趋势以及收敛特征。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八大综合经济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均有所提高;全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整体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且区域间差异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的σ收敛特征不明显,但有效支持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机制。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力度和人力资本水平的调整优化,有助于持续稳定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扬乐
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十分显著,总体上,具有明显的从东向西递减和随海拔递减的趋势。为定量研究,论文选取了人均GDP、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城镇化水平等8项指标,采用量图分析法,将全省88个县级行政区分为先进、中等、落后三种类型,其中望城等30个县属先进类型,华容等24个县属中等类型,新化等34个县属落后类型。从现实贫困县数量和覆盖面来看,今后湖南省的扶贫重点地区为张家界、邵阳、湘西和怀化。
关键词:
湖南省 县域经济 贫困县 扶贫重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赛 帅红 李荣荣
以洞庭湖33个区市县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域,采用量图分析法,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本底、经济发展政策、市场活跃程度,进而提出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产业融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与建议,以期为统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空间差异 产业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