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71)
- 2023(6890)
- 2022(6076)
- 2021(5520)
- 2020(4944)
- 2019(11620)
- 2018(11507)
- 2017(21992)
- 2016(12423)
- 2015(14085)
- 2014(14504)
- 2013(14531)
- 2012(13865)
- 2011(12608)
- 2010(12784)
- 2009(11813)
- 2008(11797)
- 2007(10856)
- 2006(9417)
- 2005(8364)
- 学科
- 济(53970)
- 经济(53927)
- 业(30679)
- 管理(30157)
- 方法(26741)
- 数学(24120)
- 数学方法(23929)
- 企(22856)
- 企业(22856)
- 农(16708)
- 学(13844)
- 地方(13265)
- 财(12620)
- 中国(12343)
- 农业(11207)
- 贸(10550)
- 贸易(10549)
- 业经(10521)
- 易(10219)
- 制(8779)
- 和(8546)
- 环境(7914)
- 务(7272)
- 财务(7258)
- 财务管理(7232)
- 银(7193)
- 银行(7151)
- 理论(7131)
- 融(7076)
- 金融(7072)
- 机构
- 大学(185316)
- 学院(184752)
- 济(73228)
- 经济(71599)
- 管理(67585)
- 研究(65182)
- 理学(58374)
- 理学院(57598)
- 管理学(56463)
- 管理学院(56121)
- 中国(47697)
- 科学(44424)
- 农(42196)
- 京(39006)
- 所(35436)
- 业大(34093)
- 农业(33898)
- 研究所(32743)
- 财(32125)
- 中心(30250)
- 江(28763)
- 财经(25655)
- 范(24961)
- 师范(24680)
- 北京(24060)
- 经(23199)
- 省(23134)
- 经济学(22674)
- 院(22546)
- 农业大学(22415)
- 基金
- 项目(125836)
- 科学(96797)
- 基金(89793)
- 研究(86875)
- 家(80589)
- 国家(79947)
- 科学基金(66150)
- 社会(53050)
- 省(51160)
- 社会科(50186)
- 社会科学(50163)
- 基金项目(48736)
- 自然(44482)
- 自然科(43389)
- 自然科学(43373)
- 划(42962)
- 自然科学基金(42612)
- 教育(40077)
- 资助(36348)
- 编号(35221)
- 重点(29254)
- 成果(28797)
- 发(27853)
- 部(27362)
- 创(25778)
- 计划(25643)
- 科研(24814)
- 课题(24502)
- 创新(24214)
- 科技(23249)
共检索到268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海燕 徐明岗 蔡泽江 文石林 吴红慧
【目的】以湖南省祁阳县为例,定量化分析整个县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致酸因素,为我国的红壤酸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搜集大量公开发表的文献、统计年鉴等,获取施肥量、主要农作物产量和林木生物量,以及地上部不同部位的养分含量等数据,基于经典的H~+产生量的计算方法,解析氮循环过程、盐基离子吸收和酸沉降等三个关键过程的相对贡献大小。【结果】对于整个祁阳县域,氮循环(N)过程致酸贡献率为66.5%(65.3%—68.8%),盐基(BC)吸收为33.0%(30.1%—34.4%),酸沉降则仅为0.5%(0.3%—1.7%)。无论是农田还是林地,氮循环过程都是产生H~+的主要来源,是土壤酸化的主要驱动因素。3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单位面积旱地农田的H~+净产量(产酸量)最高,达到19.0 kmol·hm~(-2)·a~(-1),其次为水田(16.5 kmol·hm~(-2)·a~(-1)),林地的产酸量(3.2 kmol·hm~(-2)·a~(-1))最低,旱地农田产酸量约为林地产酸量的6倍。6种主要农作物体系产酸量存在很大差异,从10.1 kmol·hm~(-2)·a~(-1)到30.0 kmol·hm~(-2)·a~(-1)不等,产酸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大豆>油菜>花生>水稻>玉米>甘薯,油料作物(油菜、花生、大豆)产酸量普遍大于粮食作物(水稻、玉米、甘薯)的产酸量;6种不同农作物的氮循环过程和盐基吸收的致酸贡献差异较大,氮循环过程致酸贡献率范围为45.3%—78.3%,盐基吸过程为21.4%—54.2%。7种主要林地体系产酸量也存在很大差异,从2.0 kmol·hm~(-2)·a~(-1)到27.8kmol·hm~(-2)·a~(-1)不等,柑橘>板栗>油茶林>马尾松>杉木>竹>湿地松,经济林(柑橘、板栗、油茶林)产酸量普遍大于用材林(马尾松、杉木、竹、湿地松)的产酸量;7种林木体系的氮循环过程和盐基吸收的致酸贡献率差异较大,氮循环过程致酸贡献率范围为46.1%—80.8%,盐基吸过程为19.0%—53.3%。采用"长期定位试验+土壤缓冲曲线"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本研究采用的H~+产生量的计算方法,土壤pH的模拟值和实测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均方根误差(RMSE)为0.15,两者之间吻合度较高。【结论】氮循环过程是祁阳县域土壤酸化的主控因素。土壤酸化过程总产酸量差异和致酸因素贡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土地利用方式、农作物种类和林地类型。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明贤 叶慧敏
通过对湖南省祁阳县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建立Logit模型对农村金融机构识别和选择贷款客户所考虑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实中农户户主年龄、农户类型、家庭年收入、存款余额占收入比例、离最近的农村金融机构的距离、有无贷款记录等因素对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客户的识别及选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旨在方便农户融资的同时,为农村金融机构选择风险程度低的优质贷款客户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客户识别 客户选择 影响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应龙 谢永生 江青龙 王辉 李晓
针对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的资源环境问题,指出粮食生产成本核算的不完整性,粮食生产造成的资源耗减和环境降级得不到补偿。运用环境经济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粮食生产的完全成本进行分析,提出粮食生产的完全成本除包括直接生产成本外,还应包括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成本。论文以南方红壤丘陵区的湖南省祁阳县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2008年该区域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成本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36.55%;早、中、晚稻的完全成本分别达到4.27、3.84和4.40元.kg-1,其中资源环境成本分别为1.38、1.65和1.64元.kg-1,直接生产成本分别为2.89、2.19和2.76元.kg-1,而实际市...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明贤 罗荷花
本文在调查湖南省祁阳县168户农户的家庭收入、家庭支出、金融服务需求情况、获得金融服务的效果等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农户金融服务的需求情况及其农户获得金融服务的效果,最后提出更好地满足农户金融服务需求的对策建议。通过对农户金融服务需求与效果的调研分析,帮助农村金融机构根据农户的需求改进自身的服务与理念,更好地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郝珍珍 李健
结合我国实际,对Kaya等式进行扩展,引入经济效应影响因子、能源强度影响因子、行业贡献影响因子和碳排放强度影响因子,构建了行业CO2排放增长驱动力模型。论文应用该模型测算和分析了1990年至2010年我国6个经济部门CO2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①1990—2010年,影响我国各行业CO2排放的正向驱动因素主要是经济效应,负向驱动因素主要是能源强度效应和碳排放强度效应;②碳减排政策的制定要权衡经济发展和碳减排的政策协同;③1997—2000年和2005—2010年CO2排放量减少或增速减缓的主要驱动力是能源强度效应和行业贡献效应;④基于国情,产业结构调整在短时间内对CO2减排效力不大,而是一...
关键词:
环境经济 行业分解分析 CO2排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黄丹丹 李冬初 张陆彪 冯东昕 郝志鹏
湖南祁阳红壤实验站是中国农业系统建站历史最长,以改良中低产田、提高红壤肥力为目标,长期进行红壤定位试验监测工作的国家级重点野外观测实验站;英国洛桑实验站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土壤长期定位试验的研究机构,迄今已有170年的历史,本文以湖南祁阳红壤实验站为例,从该站的发展历程、基础设施、人才队伍、组织机构、经费来源等方面对照英国洛桑实验站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与措施,对湖南祁阳红壤实验站的发展以及中国野外科学长期定位观测实验站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湖南祁阳红壤实验站 洛桑实验站 比较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婷婷 李文娟
[目的] 从气象、生产投入、社会经济、技术进步、政策五个方面对玉米生产的驱动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明确不同驱动因素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程度。[方法] 采用埃塔平方法(η~(2))对1978-2018年玉米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对全国和两大主产区建立全因素模型和局部因素模型群,测算各组因素的贡献份额。[结果](1)在全国全时段模型群中,技术进步因素对我国玉米生产的独立贡献份额最大,为2.71%,生产投入和社会经济因素次之,而政策因素的贡献份额最小。多因素的交互作用中,贡献份额最为突出的是由气象、生产投入、社会经济和技术进步四大因素组成的模型,对我国玉米生产交互贡献了19.78%。(2)在全国分时段模型群中,社会经济因素的贡献份额始终最大,对全国玉米的贡献作用最为显著。多因素的交互作用中,气象、生产投入、社会经济和技术进步因素组合模型的交互贡献份额在除20世纪80年代外均表现为最大,而1980时段气象、社会经济、技术进步和政策因素的交互贡献份额最大,为10.28%。(3)在分区域全时段模型群中,北方春玉米区的气象因素独立贡献份额最大,政策因素最小,而黄淮海夏玉米区的生产投入因素独立贡献份额最大,技术进步因素最小。多因素的交互作用中,北方春玉米区的气象、生产投入、社会经济和技术进步因素的交互贡献份额最大,而黄淮海夏玉米区的生产投入、社会经济、技术进步和政策因素的交互贡献份额最大。[结论] 在全国全时段中,技术进步、生产投入和社会经济因素对玉米生产影响显著,气象和政策因素的影响效应在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中有所削弱;在不同时段中,社会经济、技术进步因素的驱动作用始终较大,其中社会经济的驱动作用最为显著;不同区域受驱动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要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玉米生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毛辉 吴志科 卿湘涛 滕羿和 谭军 向德明 张黎明 黎娟 李强
应用GPS定位技术在湖南省龙山县采集具代表性植烟土壤300份,分析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和钙镁比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龙山县植烟土壤交换性钙平均含量为7.95 cmol/kg,变幅为0.2525.62 cmol/kg,有30.14%的土样在适宜范围(6.0010.00 cmol/kg);交换性镁平均含量为1.68 cmol/kg,变幅为0.025.74 cmol/kg,仅有15.38%的土样在适宜范围(1.001.50 cmol/kg);钙镁比平均值为7.63,变幅为1.9984.76,有25.34%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良健 彭江平
以Cobb -Douglas生产函数为基础 ,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估计资金产出弹性系数α值和劳动产出弹性系数 β值 ,并尝试性地运用回归———经验加权和法测算了湖南省“七五”、“八五”、“九五”(头三年 )等不同时期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简单、实用 ,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丹丹 胡碧霞 魏晓 段建南
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和最小二乘法,运用2012年湖南省14市(自治州)农村环境保护统计数据,分析农村环境保护社区机制效率、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从效率来看,湖南省农村环境保护社区机制效率综合指数排名中,长沙市第一,为0.755,排名最后的是娄底市,为0.335;从空间格局来看,湖南省农村环境保护社区机制综合指数空间格局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走势;从影响因素来看,显著影响湖南省农村环境保护社区机制效率的因素为经济发展指数、社会生活指数、环保事业指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丹丹 胡碧霞 魏晓 段建南
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和最小二乘法,运用2012年湖南省14市(自治州)农村环境保护统计数据,分析农村环境保护社区机制效率、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从效率来看,湖南省农村环境保护社区机制效率综合指数排名中,长沙市第一,为0.755,排名最后的是娄底市,为0.335;从空间格局来看,湖南省农村环境保护社区机制综合指数空间格局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走势;从影响因素来看,显著影响湖南省农村环境保护社区机制效率的因素为经济发展指数、社会生活指数、环保事业指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戴平安 刘崇群 郑圣先 易国英
为掌握湖南柑桔园土壤硫素含量的丰缺程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土壤硫有效性的因素,采取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于2000-2002年对湖南江永、洪江、桃源、石门、衡山等9个县(市)45个柑桔园土壤硫素含量进行了调查测定.结果表明:湖南省柑桔园0~20cm土层有效硫2.5~219.2mg/kg,低于临界值的桔园占15.6%,处于潜在缺硫的占13.3%.0~20,20~40,40~60cm土层有效硫平均含量分别为46.3,84.9,96.0mg/kg,全硫平均含量分别为0.236,0.193,0.181g/kg.有效硫的水平分布以衡山最高、江永最低、其他县(市)居中.柑桔叶片含全硫x2.45g/k...
关键词:
柑桔园 土壤 硫素 影响因素 湖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良勇 谢鹏飞 刘峰 崔国贤 余卓越 黄国强
分析了湖南浏阳烟区植烟的基本条件、气候因素、土壤养分状况及所产烟叶的质量特点.结果表明:1)浏阳烟区无霜期222~241 d,大于10℃积温为5 123~5 447℃,日均温大于20℃时间为140~160 d.地貌类型多为丘陵山区,土壤类型主要为黄红壤,pH 5.2~6.8,呈微酸至中性反应,土壤含氯量低,为烤烟适宜或最适宜生长类型区.2)该烟区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497.2 kJ/cm2,年总日照时数平均为1 534.71 h,年平均降水量为1 592.09 mm,较强的太阳辐射、较长的日照时数可能是该区域烟叶香气质好、吃味醇厚的主要气候外因,而相对较多的降水量可能是该烟区烟叶香气量略显不足...
关键词:
浏阳烟区 气候因素 土壤因素 烟叶质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南冬 廖柏寒 刘鹏 铁柏清 黄运湘
在湖南选定 2 个小流域,对小流域降雨和土壤进行了监测分析,研究了酸沉降影响下小流域土壤酸化状况.结果表明,2 个小流域降雨 pH 的体积加权平均值分别是 4.54 和 4.90;估计每年硫沉降分别是 6.6 和 5.8 g/m2,表明在 2 个小流域降雨为酸性且硫沉降较高.2 个小流域土壤 pH 在 3.94~5.19,盐基饱和度在 5.9%~56.4%,两小流域土壤有较高酸性.结合考虑在这 2 小流域高的硫沉降和土壤酸化现状,虽然在目前两小流域尚未观察到植被受土壤酸化危害的迹象,但存在潜在的生态危害.
关键词:
小流域 硫沉降 土壤酸化 湖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