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62)
- 2023(9872)
- 2022(8656)
- 2021(8094)
- 2020(6969)
- 2019(15726)
- 2018(15489)
- 2017(29911)
- 2016(16467)
- 2015(18190)
- 2014(18327)
- 2013(18223)
- 2012(17321)
- 2011(15632)
- 2010(15727)
- 2009(14545)
- 2008(14514)
- 2007(13142)
- 2006(11147)
- 2005(9918)
- 学科
- 济(69490)
- 经济(69433)
- 业(40533)
- 管理(40365)
- 方法(33094)
- 企(30626)
- 企业(30626)
- 数学(28665)
- 数学方法(28375)
- 农(20968)
- 地方(17797)
- 财(17100)
- 中国(16275)
- 学(16207)
- 农业(14315)
- 业经(14081)
- 贸(12249)
- 贸易(12247)
- 易(11795)
- 制(11631)
- 务(10533)
- 财务(10513)
- 财务管理(10485)
- 环境(10308)
- 理论(10274)
- 企业财务(9967)
- 和(9833)
- 融(9619)
- 金融(9617)
- 银(9487)
- 机构
- 学院(237844)
- 大学(235605)
- 济(92409)
- 经济(90172)
- 管理(86854)
- 研究(83542)
- 理学(74950)
- 理学院(73886)
- 管理学(72341)
- 管理学院(71884)
- 中国(60819)
- 科学(55854)
- 京(49949)
- 农(47213)
- 所(43998)
- 财(42424)
- 研究所(40487)
- 业大(39277)
- 中心(38666)
- 农业(37491)
- 江(37155)
- 范(34504)
- 师范(34128)
- 财经(33971)
- 北京(30811)
- 经(30716)
- 院(30060)
- 州(29421)
- 省(28462)
- 经济学(28203)
- 基金
- 项目(162114)
- 科学(126679)
- 基金(116982)
- 研究(113241)
- 家(103870)
- 国家(103034)
- 科学基金(87017)
- 社会(70694)
- 社会科(66993)
- 社会科学(66968)
- 省(66783)
- 基金项目(63527)
- 自然(58595)
- 自然科(57165)
- 自然科学(57142)
- 自然科学基金(56118)
- 划(54801)
- 教育(51823)
- 资助(48166)
- 编号(45066)
- 重点(37238)
- 发(36071)
- 成果(35485)
- 部(35005)
- 创(32596)
- 课题(31836)
- 科研(31763)
- 计划(31415)
- 创新(30597)
- 大学(29064)
共检索到341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清 李细归 吴黎 陈帅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从类型、密度、关联及均衡性等方面对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为典型的集聚型分布,分布密度总体呈现"东北多,西南少"的半包圆型分布格局,主要集中于长沙、株洲、湘潭3市周边。②A级旅游景区具有明显分形特征,且分形结构复杂,在自组织演化过程中围绕交通、城市等地理要素展开,京港澳、长张、杭瑞、沪昆等主要交通干线及城市周边是A级景区的主要聚集区,且具有明显的等级性。③A级旅游景区发展较为活跃,热点区和冷点区空间差异明显,在省域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清 李细归 吴黎 陈帅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从类型、密度、关联及均衡性等方面对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为典型的集聚型分布,分布密度总体呈现"东北多,西南少"的半包圆型分布格局,主要集中于长沙、株洲、湘潭3市周边。②A级旅游景区具有明显分形特征,且分形结构复杂,在自组织演化过程中围绕交通、城市等地理要素展开,京港澳、长张、杭瑞、沪昆等主要交通干线及城市周边是A级景区的主要聚集区,且具有明显的等级性。③A级旅游景区发展较为活跃,热点区和冷点区空间差异明显,在省域层面表现出显著的"块状"分布特征。④随着景区级别由高往低,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呈现由东北向西南转移的趋势,展现为由点状到带状再到点面结合的空间分布规律。⑤旅游资源禀赋、地形地貌、湖泊水系等是影响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内在因素,而社会经济水平、交通条件、人口分布等是重要的外在推手,对其空间分布影响较为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申怀飞 郑敬刚 唐风沛 吴国玺
利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工具,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探讨了河南省175个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结构,分析了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区域分布均衡性很低,区域间差异较大,高密度区域为开封、洛阳地区;②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呈现空间不平衡的特征,符合河南省旅游资源"弓箭式"的战略发展布局;③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受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景区地域组合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
A级旅游景区 空间分布 分布结构 河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雯萱 谢双玉
为了充分利用、整合湖北旅游资源,运用图表法、空间计量分析法研究了湖北省125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与资源、行政区、交通、水系等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北省旅游景区趋于集聚型分布,以武汉市为中心呈现出一定的集聚规律;绝大多数旅游景区属于自然资源导向型;各地市(州、林区)景区的数量和等级组成、空间结构特征不同;旅游交通网不够完善;旅游景区有较明显的沿长江及其支流分布的趋势。进一步探讨了湖北省旅游景区空间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
关键词:
A级旅游景区 空间格局 优化 湖北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利 石彩霞 钟佩君
以大湘西文化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借助RMS模型探析大湘西文化旅游景区发展概况,综合运用最邻近距离点、核密度分析、重力模型,廓清大湘西文化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状况,揭示大湘西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空间错位,运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大湘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资源组合程度有待提升,旅游流质量较高,接待水平差异明显,基础设施亟需完善,可进入性不高;大湘西文化旅游景区分布呈西北-东南走向,展现出"大分散、小集中"格局,旅游重心位于张吉怀地区,旅游资源、旅游流以及旅游接待能力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大湘西文化旅游景区空间布局受到自然、人文因素的重要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敏 张芙蓉 解智涵
以山西省11个地市的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山西省A级景区数量、山西2018年国内旅游收入与山西入境旅游收入指标,利用重力模型和二维组合矩阵分析山西省A级景区与旅游收入的空间错位。结果表明:A级景区重心为37. 33°N,112. 48°E,国内旅游收入重心为37. 23°N,112. 39°E,入境旅游收入重心为37. 91°N,112. 67°E。从三组二维组合矩阵来看,呈同步的城市有朔州、阳泉、长治、晋中,错位的城市包括大同、忻州、吕梁、太原、临汾、运城、晋城。针对空间错位现象,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山西省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任辉 郤雨菲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空间载体,也是旅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指数、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呈现出凝聚型空间分布状态;(2)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呈现“局部聚集,整体分散”的分布特征,且分布密度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3)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呈现明显的聚集特征,空间自相关性表现较为显著,且正相关为主要空间关联类型;(4)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受资源禀赋、道路交通、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政策以及人口等因素影响较为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林梓 肖刚
[目的] 探究湖南省乡村旅游类型和空间分布格局,为该省乡村旅游多样化发展和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筛选湖南省的276个乡村旅游点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乡村旅游点进行类型界定和划分,然后分别采用ARCGIS软件空间分析方法,从全省、地级市、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地综合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湖南省乡村旅游类型可以划分为4个类型,包括自然景观类、休闲度假类、特色农业类、民俗文化类。其中休闲度假类比例最大(31.52%),其次是民俗文化类(30.80%),自然风景类(19.57%),特色农业类(14.86%)。湖南省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整体呈集聚状态,形成以“长沙—湘潭”为核心的“常德—长沙—湘潭—衡阳”主体集聚片区,重点分布在为以洞庭湖流域和湘江流域、以及以长沙和株洲为中心的交通枢纽周围。5A景点、水系分布、道路交通、中心城市、经济水平和人口密度均对其具有明显的正面影响。湖南省四种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点也均表现为明显的集聚分布,但是集聚态势各不相同,以特色农业类集聚程度最高,民俗文化类和休闲度假类次之,自然景观类集聚程度相对最低。各类型在地级市的分布相对均匀,每个区域仍有各自的特色旅游类型。[结论] 湖南省乡村旅游点分布整体呈集聚态势,且乡村旅游类型具有明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首先要明确自身特色,做到精准定位。其次各类型协同发展,目前湖南省休闲度假类乡村旅游发展较快,需要严把质量关;民俗文化类资源丰富,可以深入挖掘,尤其是湘西、张家界和怀化3市区等。此外积极推动高级旅游景区建设,完善湘西南地区的交通体系等,进一步推进湖南省乡村旅游的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伟伟 申瑞瑞 孙霞
旅游规划现有研究多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亟待使用更多定量分析方法以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湖南省北山森林公园曲水河景区在其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和UCL Depthmap工具构建景区轴线分析模型,结合连接值、集成度和智能值的等形态分析变量,量化分析并指导景区交通系统、景观系统、休闲娱乐系统和旅游服务系统以及功能分区的规划。结果表明:(1)空间句法适用于量化景区的空间形态,其分析结果能够有效指导旅游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连接值和集成度的值可作为旅游项目空间布置的重要依据,智能值从整体的角度反映空间布局的合理性;(2)空间句法的轴线模型依据拟规划交通系统获得,但可依据形态变量调整交通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利 杨可欣
入境旅游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域,在2010—2019年湖南省十年入境旅游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赫芬达尔指数、基尼指数、首位度指数和泰尔指数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湖南省近十来年入境旅游时空差异和格局演变,并运用SPSS24.0软件中的皮尔逊相关系数法与地理探测器对差异形成的影响因素做了相关分析。得出结论:1)近十年来湖南省各市州的入境旅游业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2)湖南省入境旅游发展不均衡的格局比较稳定,各市州区域差异较大,且从2013年起呈现出进一步扩大的趋势。3)湖南省入境旅游时空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在影响入境旅游规模的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旅游资源禀赋。
关键词:
湖南省 入境旅游 时空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利 杨可欣
入境旅游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域,在2010—2019年湖南省十年入境旅游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赫芬达尔指数、基尼指数、首位度指数和泰尔指数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湖南省近十来年入境旅游时空差异和格局演变,并运用SPSS24.0软件中的皮尔逊相关系数法与地理探测器对差异形成的影响因素做了相关分析。得出结论:1)近十年来湖南省各市州的入境旅游业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2)湖南省入境旅游发展不均衡的格局比较稳定,各市州区域差异较大,且从2013年起呈现出进一步扩大的趋势。3)湖南省入境旅游时空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在影响入境旅游规模的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旅游资源禀赋。
关键词:
湖南省 入境旅游 时空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凌 孙根紧
文章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和均衡比系数,对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从全省层面看,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呈集中态势,空间分布不均衡;从区域层面看,五大经济区内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均衡程度不同,且各等级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均衡程度亦显著差异;从地市层面,各等级A级旅游景区的面积均衡比、人口均衡比和经济均衡比显著不同。
关键词:
A级旅游景区 空间结构 差异化 四川省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硕 曾克峰 刘超
旅游空间结构分析是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空间布局优化的基础。以甘肃省162个A级景区为基础数据,融合GIS空间分析、"点-轴"系统理论和数理统计3种定量方法进行空间结构特征分析,计算出最邻近指数为0.898、地理集中指数为42.54、基尼系数为0.938、不平衡指数为0.328,从而得出甘肃省旅游空间结构表现为"区域集聚、线性分布"的特点。最后,采用聚类分析界定旅游中心节点城市为兰州、天水和酒泉,旅游主轴线为陇海-兰新铁路(甘肃段)。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海燕 杜瑶瑶
在乡村旅游扶贫对接的过程中,贫困地区可能面临着在旅游资源禀赋受限情况下进行开发以及保障贫困人口作为主要受益者的两大挑战。以湖南省302个旅游扶贫重点村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10.2的空间分析工具、地理探测器以及矢量化后的湖南省数字高程图(DEM)对旅游扶贫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并综合理论研究成果梳理发展模式。结果表明:1)湖南省旅游扶贫重点村的Moran’s I指数为0.65,呈现正向空间自相关且集聚性特征显著;2)全省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分布并不均衡,湘北平原地区和湘东山丘区为中低密度核心分布区,湘南山丘区为双密度核心分布区,湘西山地和湘西北山原山地区为多密度核心分布区;3)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是影响旅游扶贫重点村空间分异性的关键因素,旅游人数和可支配收入的解释度较强,而地形地貌和交通制约着基础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最后,建议旅游扶贫过程中应考虑空间分异性影响下各个旅游重点扶贫村发展模式存有差别,进一步识别正确的扶贫路径,并巩固旅游扶贫成果。
关键词:
旅游扶贫 空间分布特征 发展模式 湖南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友宝 邓巧
基于“红色村落”概念内涵界定,以湖南省262个乡村红色旅游景区(点)为数据样本,综合运用数理建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刻画了全省红色村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可达性特征。结果表明:(1)全省红色村落呈集聚型分布状态,不同空间板块或行政单元红色村落分布非均衡性特征突出,集聚强度具有随尺度距离增加而不断弱化的“空间衰减”规律;(2)红色村落整体呈“大分散、小集聚”分布格局,全省存在三大高密度集聚区以及多个红色村落跨界连绵集群组团,长征沿线、湘鄂赣及湘粤赣边区等形成多个“中低密度”集聚片区;(3)红色村落通行时间平均值为221.58 min,标准差为42.75,可达性整体状况不理想,且内部差异显著,可达性水平稳健性欠佳,不同可达时段内红色村落数理分布近似于呈“金字塔”状结构;(4)红色村落可达性空间分布呈现“中心-外围”结构特征,省际边缘区形成多个交通可达性低谷,与其核密度格局存在“空间错位性”,且具有沿交通干线分布的指向特征。最后,提出了优化红色村落可达性格局、驱动交通区位重构和推进红色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