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41)
2023(2776)
2022(2471)
2021(2338)
2020(2017)
2019(4409)
2018(4400)
2017(7910)
2016(4695)
2015(5234)
2014(5223)
2013(5183)
2012(5130)
2011(4582)
2010(4499)
2009(4027)
2008(3946)
2007(3437)
2006(3027)
2005(2638)
作者
(17045)
(14374)
(14357)
(13738)
(9519)
(7399)
(6125)
(5778)
(5740)
(5389)
(5198)
(5092)
(4980)
(4951)
(4723)
(4418)
(4414)
(4414)
(4258)
(4102)
(3918)
(3786)
(3745)
(3404)
(3378)
(3285)
(3271)
(3181)
(3166)
(3125)
学科
(16121)
经济(16107)
(8365)
(8233)
地方(8144)
(7543)
管理(6737)
农业(5737)
方法(5613)
数学(5020)
数学方法(4942)
(4506)
企业(4506)
中国(3658)
业经(3601)
地方经济(3530)
环境(3251)
(2917)
(2776)
土地(2734)
税收(2726)
(2686)
(2511)
生态(2454)
(2425)
资源(2384)
农业经济(2305)
(2254)
技术(2174)
(2133)
机构
学院(64983)
大学(63277)
研究(29420)
(24862)
科学(23952)
农业(20319)
(19495)
中国(19413)
管理(19342)
经济(18861)
(18188)
业大(18040)
研究所(17232)
理学(16568)
(16567)
理学院(16228)
管理学(15595)
管理学院(15499)
(13759)
农业大学(13439)
中心(13240)
(13108)
(11634)
实验(10889)
(10602)
(10588)
实验室(10439)
(10346)
科学院(10338)
(10235)
基金
项目(51121)
科学(37914)
基金(34562)
(33690)
国家(33414)
研究(30741)
科学基金(26120)
(25679)
自然(20010)
自然科(19475)
自然科学(19465)
(19316)
基金项目(19279)
自然科学基金(19076)
社会(16807)
社会科(15682)
社会科学(15672)
资助(13936)
科技(13592)
教育(13405)
计划(13357)
重点(12931)
(12100)
编号(11771)
(11714)
科研(10484)
专项(10096)
(9934)
(9740)
(9727)
期刊
(23821)
经济(23821)
(23312)
学报(21434)
农业(16656)
科学(16253)
中国(15550)
研究(15402)
大学(14602)
学学(14277)
(8824)
业大(7623)
农业大学(6422)
资源(6224)
林业(6019)
教育(5804)
(5396)
(5367)
管理(5320)
业经(4614)
中国农业(4574)
技术(4475)
科技(4387)
自然(4292)
(3601)
金融(3601)
(3482)
自然科(3266)
自然科学(3266)
问题(3189)
共检索到98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石敏  周伟军  王翠红  卜思怡  施强  
采用振荡平衡法,通过等温吸附试验,研究了湖南5种潴育水稻土(黄泥田、河沙泥、麻沙泥、紫泥田和红黄泥)水耕表层(A,0~25 cm)和水耕氧化还原层(B,>25~50 cm)土壤对砷的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Langmuir、Freundlich及Temkin方程均能很好地拟合供试土壤对砷的等温吸附数据;比较Langmuir方程拟合得出的土壤对砷的最大吸附量(Xm)的平均值及其变异系数,B层土壤的Xm和对砷的最大缓冲容量(MBC)分别是A层土壤的1.2倍和6.3倍,B层的变异系数大于A层的;黄泥田对砷的吸附和缓冲能力最强,麻沙泥和红黄泥的较弱;在土壤pH4.97~6.68时,Xm与土壤全铁、游离氧化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MBC则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对砷吸附的86%的变异可以用全铁含量解释。5种母质潴育水稻土对砷的吸附和缓冲能力有较大差异,土壤全铁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是影响土壤对砷的最大吸附量和最大缓冲容量的主要土壤因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莹  王翠红  李富升  郑晴文  康霞  许毅隽  
以湖南省典型母质发育的鳝泥田、红泥田、河砂泥田、麻砂泥田、酸紫砂泥田和灰泥田等6种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元素一次平衡法研究土壤对镉、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土对镉、砷的等温吸附曲线均呈非线性;供试土壤吸附平衡时,溶液中镉或砷的浓度与土壤对镉或砷的吸附量关系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等3种模型拟合均达显著水平,决定系数(R~2)为0.842~0.994,其中以Langmuir方程的拟合(R~2均值0.964)更优,但不同水稻土不同元素的最优方程有所差异,灰泥田的镉和酸紫砂泥田的砷用Temkin方程的拟合度较高,鳝泥田、红泥田和河砂泥田的砷用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度较高;土壤对镉的吸附量大于对砷的吸附量;以Langmuir方程拟合所得不同水稻土镉、砷最大吸附量(X_m)比较,整体上镉以灰泥田的(1379.9mg/kg)最大,酸紫砂泥田的(527.8 mg/kg)最小;砷以红泥田的(587.4 mg/kg)最大,灰泥田的(266.6 mg/kg)最小;土壤镉、砷解吸量随镉、砷吸附量增大呈曲线向上弯曲增长;土壤镉、砷解吸率分别为23.2%~93.8%和0.5%~44.2%,镉解吸率以酸紫砂泥田的最高(均值83.9%),灰泥田的最低(均值43.7%),砷解吸率以酸紫砂泥田的最高(均值20.3%),红泥田的最低(均值7.2%);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 H值和游离氧化铁含量分别是影响土壤对镉、砷的最大吸附量及平均解吸率的主要因子;6种母质水稻土中,灰泥田镉的吸附分配系数(K_d)和保留因子(K_0)(5.86~11557.25、0.08~387.37L/kg)最大,酸紫砂泥田的(1.89~2765.17、0.02~47.31L/kg)最小;红泥田砷的K_d和K_0(6.17~406.29、0.31~770.85 L/kg)最大,酸紫砂泥田的(2.34~22.51,0.05~3.50 L/kg)最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莹  王翠红  李富升  郑晴文  康霞  许毅隽  
以湖南省典型母质发育的鳝泥田、红泥田、河砂泥田、麻砂泥田、酸紫砂泥田和灰泥田等6种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元素一次平衡法研究土壤对镉、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土对镉、砷的等温吸附曲线均呈非线性;供试土壤吸附平衡时,溶液中镉或砷的浓度与土壤对镉或砷的吸附量关系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等3种模型拟合均达显著水平,决定系数(R~2)为0.842~0.994,其中以Langmuir方程的拟合(R~2均值0.964)更优,但不同水稻土不同元素的最优方程有所差异,灰泥田的镉和酸紫砂泥田的砷用Temkin方程的拟合度较高,鳝泥田、红泥田和河砂泥田的砷用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度较高;土壤对镉的吸附量大于对砷的吸附量;以Langmuir方程拟合所得不同水稻土镉、砷最大吸附量(X_m)比较,整体上镉以灰泥田的(1379.9mg/kg)最大,酸紫砂泥田的(527.8 mg/kg)最小;砷以红泥田的(587.4 mg/kg)最大,灰泥田的(266.6 mg/kg)最小;土壤镉、砷解吸量随镉、砷吸附量增大呈曲线向上弯曲增长;土壤镉、砷解吸率分别为23.2%~93.8%和0.5%~44.2%,镉解吸率以酸紫砂泥田的最高(均值83.9%),灰泥田的最低(均值43.7%),砷解吸率以酸紫砂泥田的最高(均值20.3%),红泥田的最低(均值7.2%);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 H值和游离氧化铁含量分别是影响土壤对镉、砷的最大吸附量及平均解吸率的主要因子;6种母质水稻土中,灰泥田镉的吸附分配系数(K_d)和保留因子(K_0)(5.86~11557.25、0.08~387.37L/kg)最大,酸紫砂泥田的(1.89~2765.17、0.02~47.31L/kg)最小;红泥田砷的K_d和K_0(6.17~406.29、0.31~770.85 L/kg)最大,酸紫砂泥田的(2.34~22.51,0.05~3.50 L/kg)最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志文  邹娟  胡承孝  巩细民  鲁君明  
对湖北省4个不同地区典型水稻土的磷(P)、钾(K)、硫(S)、硼(B)、锌(Zn)的吸附能力进行了研究。4种水稻土对P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洪湖市油-稻两熟区近代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4#土)>襄樊市麦-稻两熟区Q3母质发育的水稻土(3#土)>荆门油-稻两熟区Q3母质发育的水稻土(2#土)>蕲春县油-稻-稻三熟制区花岗片麻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1#土);对K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3#>4#>1#>2#;对S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3#>2#>4#>1#;对Zn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3#>4#>2#>1#;对B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3#>4#>1#>2#。田间养分管理策略应根据不同地区土壤对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跃华  张杨珠  黄运湘  周清  
采用 Bowm an- Cole有机磷分级体系 ,以湖南省几种主要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壤为材料 ,对供试耕层土壤不同形态有机磷的含量及其与土壤有效磷的关系、各形态有机磷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构成水稻土的有机磷主要是中活性有机磷 ,有机磷组成随水稻土母质、肥力的不同而不同 .就同一耕层土壤而言 ,各形态有机磷的绝对含量及其占有机磷总量的比例从大到小顺序为 :中活性有机磷 [(10 2 .4± 48.7) mg/ kg,47.5 5 % ],中稳性有机磷 [(6 8.0± 2 7.5 ) m g/ kg,32 .17% ],高稳性有机磷 [(30 .8± 16 .3) mg/ k...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鄢一笑  张杨珠  
简述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建立、发展及其意义,综述了湖南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芬  刘景辉  杨彦明  张雷  
为明确铅、汞、镉和砷在通辽地区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征,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通辽地区4种典型土壤(草甸土、盐碱土、风沙土和栗钙土)对Pb(Ⅱ),Hg(Ⅱ),Cd(Ⅱ)和As(Ⅴ)的吸附-解吸行为,并分析影响吸附与解吸的因素。结果表明:1)Langmuir模型适合描述Pb(Ⅱ)和Cd(Ⅱ)在这4种土壤中的吸附特征,Freundlich模型适合描述Hg(Ⅱ)和As(Ⅴ)在这4种土壤中的吸附特征。2)4种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顺序是Pb(Ⅱ)>Hg(Ⅱ)>Cd(Ⅱ)>As(Ⅴ);4种土壤对4种重金属的吸附能力不同,对Pb(Ⅱ)的吸附量顺序是栗钙土>盐碱土>草甸土>风沙土,对Hg(Ⅱ)和Cd(Ⅱ)的吸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妍  朱晓龙  丁咸庆  侯红波  彭佩钦  廖柏寒  
为了解Cd、Pb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探明不同水稻土对Cd、Pb吸附解吸的影响,以红壤、紫色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为对象,研究Cd、Pb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分析红壤、紫色土对Cd2+、Pb2+吸附解吸特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土壤对Cd2+的吸附用Langmuir、Freimdlich模型均有较好拟合,相关系数在0.95以上;而Pb2+的吸附则用Freimdlich模型拟合较好,相关系数在0.99以上。随着溶液中Cd2+、Pb2+含量的增大,红壤、紫色土对Cd2+、Pb2+的吸附量增大;解吸量亦随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红壤、紫色土对Cd2+、Pb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87...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长勋  李恋卿  王芳  潘根兴  
采用超声波分散和冷冻机干燥法提取太湖地区黄泥土(水稻土)微团聚体颗粒组,用平衡液吸附法和KC l溶液解吸法研究了太湖地区水稻土(黄泥土)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颗粒和原土吸附磷后对Cu2+吸附与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团聚体颗粒(包括磷预处理)对Cu2+吸附均符合Freund lich方程。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颗粒和原土的吸附量大小顺序为黏粒级、砂粒级、原土、粉砂级、粗粉砂级。游离氧化铁是影响Cu2+吸附的主要因素。各微团聚体颗粒Cu2+吸附量之和小于原土。微团聚体颗粒吸附磷后,Cu2+吸附量显著增加,以粉砂级最显著。砂粒级、粗粉砂级和粉砂级吸附磷后Cu2+解吸率减小,而黏粒级Cu2+解吸率略增加。原土吸...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灵超  刘二明  黄金杯  奉光平  燕玮婷  吕建林  孙兵兵  
用离体接种的方法,利用22个已知无毒基因菌株,对湖南省103个水稻品种进行了抗瘟基因型鉴定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阈值为0.78时,可将103个品种分为13类,其中有9类81个品种可能携带已知的抗病基因,其余4类22个品种可能含有未知的抗病基因.另外,具有广谱抗瘟基因Piz5(Pi2)、Pizt、Pi1和Pi9的品种对鉴别菌株的抗菌频率均大于6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厚敖  宋忠华  刘云开  陈梦琼  
利用湖南1970—2000年日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湖南高温的时空分布,以高温天数为主要指标,对湖南的高温分布进行了分区,根据高温的时空分布,提出了在水稻生产上的利用对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珍琦  荣湘民  
概述了湖南省水稻施肥现状;并指出化肥品种单一、重化肥轻有机肥,施肥方法不科学、肥料利用率低,施肥结构不合理、化肥的分配和施用不平衡,合理施肥普及率不高、施肥盲目性大等是湖南省水稻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施肥水平,合理引导农民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大力推广有机肥料利用技术等建议和对策.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方华  龙文军  李冉  
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存在多种风险因素。基于对湖南省耒阳市杂交水稻制种情况的调研,研究发现制种企业承担了大部分制种风险,制种农户也承担了一部分制种风险。应将制种保险纳入国家农业保险财政补贴范围中,探索建立"保险公司+制种企业"的制种保险运作模式,建立多方协调的制种保险工作机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卜思怡  王翠红  周伟军  杨蕾静  石敏  盛浩  施强  
以长株潭地区5种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即河沙泥、红黄泥、黄泥田、麻沙泥和紫泥田为研究对象,按土壤系统分类原则挖掘典型剖面24个及剖面土样137个,分析测定了土壤全量和有效态铜、锌、镍含量以及土壤pH值、颗粒分级组成、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含量,研究水稻土铜、锌、镍元素的剖面分布特征以及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剖面各层土壤全铜、全锌含量平均值随剖面加深逐渐降低,耕作层、犁底层、底土层全铜含量分别为26.82、21.54、18.54 mg/kg,全锌含量分别为75.84、66.00、63.19 mg/kg,全镍含量分别为18.40、17.50、18.23 mg/kg;土壤铜、锌、镍有效态含量平均值随剖面加深均逐渐降低,耕作层、犁底层、底土层有效铜含量分别为4.04、2.99、1.29 mg/kg,有效锌含量分别为4.77、2.76、1.14 mg/kg,有效镍含量分别为0.54、0.44、0.23mg/kg;黄泥田的全量和有效态铜、锌、镍含量均较高,麻沙泥的较低;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决定土壤有效态铜、锌、镍含量的主要因子,土壤游离氧化铁含量是决定土壤全铜、全镍含量的主要因子,全锌含量与土壤pH值、颗粒分级组成、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总体上,长株潭地区水稻土0~25 cm土体以及部分剖面土壤全层有效态铜和锌含量高于临界值(铜1.5 mg/kg、锌0.5 mg/kg),呈盈余状态,可满足浅根或中根作物对铜、锌的需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瞿忠心  廖柏寒  黄运湘  
为探讨湖南红壤不同土层对SO42-的吸附性能和不同pH值酸雨对土壤SO42-解吸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将不同浓度(NH4)2SO4溶液和不同pH值溶液连续浸泡湖南长沙和郴州2种红壤.结果表明:2种红壤对SO42-的吸附能力较强,并且在0~20cm层加入液SO42-浓度较低时,土壤SO42-吸附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pH值的解吸液对同一土层SO42-的解吸率随pH值的下降而降低;同时,同一pH值的解吸液对SO42-的解吸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当解吸液pH值低于土壤pH值时,解吸液酸度对长沙土壤SO42-解吸率的影响比对郴州土壤SO42-解吸率的影响更显著;长沙土壤吸附SO42-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