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07)
- 2023(8577)
- 2022(7632)
- 2021(6954)
- 2020(5968)
- 2019(14098)
- 2018(13701)
- 2017(25550)
- 2016(14330)
- 2015(16410)
- 2014(16901)
- 2013(17078)
- 2012(16479)
- 2011(15120)
- 2010(15089)
- 2009(13650)
- 2008(13492)
- 2007(11920)
- 2006(10258)
- 2005(9154)
- 学科
- 济(64110)
- 经济(64062)
- 管理(37844)
- 业(35014)
- 方法(30673)
- 数学(27909)
- 数学方法(27699)
- 企(25255)
- 企业(25255)
- 农(19815)
- 学(15867)
- 中国(15832)
- 地方(15285)
- 环境(14663)
- 财(14279)
- 农业(13443)
- 贸(12751)
- 贸易(12749)
- 易(12332)
- 业经(12018)
- 和(10123)
- 制(9623)
- 划(8928)
- 融(8548)
- 金融(8546)
- 银(8298)
- 银行(8250)
- 资源(8056)
- 行(7892)
- 务(7741)
- 机构
- 学院(210584)
- 大学(210225)
- 济(88514)
- 经济(86705)
- 管理(78598)
- 研究(76472)
- 理学(67939)
- 理学院(67059)
- 管理学(65858)
- 管理学院(65472)
- 中国(56392)
- 科学(50195)
- 农(44896)
- 京(44212)
- 所(40795)
- 财(37941)
- 研究所(37586)
- 业大(36927)
- 农业(35839)
- 中心(35250)
- 江(32480)
- 财经(30190)
- 范(28750)
- 师范(28434)
- 经(27315)
- 北京(27290)
- 经济学(27016)
- 院(26911)
- 省(25654)
- 州(25021)
- 基金
- 项目(143965)
- 科学(111978)
- 基金(103536)
- 研究(100618)
- 家(91845)
- 国家(91094)
- 科学基金(76341)
- 社会(62851)
- 省(59485)
- 社会科(59466)
- 社会科学(59439)
- 基金项目(55867)
- 自然(50928)
- 自然科(49641)
- 自然科学(49626)
- 划(48888)
- 自然科学基金(48743)
- 教育(45854)
- 资助(41983)
- 编号(40550)
- 重点(33396)
- 发(32289)
- 成果(31676)
- 部(31652)
- 创(29291)
- 计划(28552)
- 科研(28353)
- 课题(28170)
- 创新(27602)
- 教育部(26246)
共检索到311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秋红
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应用LMDI分解方法,文章定量分析了人口规模、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能源结构5个因素对湖南省1995-2010年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是正向影响因素,其对湖南省16年间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41.15%、37.84%、12.86%和9.46%;能源结构效应是负向影响因素,其贡献率仅为-1.3%。湖南省减少碳排放的重点是加快推广碳减排相关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赛 汪雄 蒋子良 李荣荣
文章基于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的城市建设用地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2006—2016年建设用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湖南省建设用地以年均2.68%的增长速度持续增长,湖南省建设用地结构规律性增强,结构系统向有序发展。(2)湖南省建设用地相对变化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建设用地相对变化率大的地区受环长株潭城市群和"泛珠三角"区域辐射效应强,与承接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和资本转移的示范区有较好的重合性。(3)湖南省建设用地变化主要受经济发展、城镇人口数量增长及生活水平提高和城市道路完善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建设用地 影响因素 主成分分析 湖南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勤 彭希哲 陆志明 吴开亚
本文综合考量经济产出规模、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能源效率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应用LMDI分解方法对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应用该模型对中国1980年~2007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分解分析,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并量化其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产出效应对我国该阶段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贡献率最大,达到152.73%,其他各影响因素按贡献率绝对值大小依次是:能源强度效应为-79.93%,人口规模效应为20.20%,产业结构效应为7.78%,能源结构效应为-0.77%。研究认为,产业结构整体变化对该阶段碳排放增长未能表现出负效应,其主要原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建宏 王文哲 熊汉富
在冰川融化、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更是要求各国落实CO2减排目标,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在建设"两型社会"背景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湖南省CO2排放的影响因子,通过关联度比较,得出能源消费、居民消费和GDP是影响湖南省CO2排放的最主要因素,提出了改善能源结构、引导消费方向、调节投资方向等对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秋红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地区在发展中的普遍共识。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域,以1995~2008年为研究时序,从能源消费、主要工业产品生产工艺过程、土地利用变化与牲畜管理、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废水处理和排放4个方面综合分析了碳源与碳汇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1995~2008年,湖南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在2.20亿t(2000年)至3.99亿t(2008年)CO2当量之间,14a间增长了61.18%,年均增长3.74%;碳汇总量约在17.54亿t(1995年)至25.37亿t(2007年)CO2当量之间,14a间增长了36.07%,年均增长约2.40%;能源消费与农业部门...
关键词:
温室气体 碳源 碳汇 湖南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利 雷军 张小雷
本文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缺省值计算了新疆1952年-2008年的碳排放量,系统分析了新疆碳排放总量、碳排放结构、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并对新疆碳排放进行阶段划分,最后应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对碳排放量进行因素分解,定量分析了碳排放不同阶段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的作用程度。结果表明:①1952年-2008年,新疆CO2排放总量和人均CO2排放量不断上升,万元GDP碳排放水平则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倒V"型曲线,煤炭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第二产业能源消费产生的CO2排放量比重最大;②新疆碳排放经历了五个阶段,当前处于经济和碳排放快速增长阶段...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瑾 钱乐祥 李仕峰 王亚飞
碳足迹是目前国内外普遍认可的应用于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定量评价碳排放强度的一种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碳排放足迹的计算方法以及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方法计算广东省近十年来的能源消费碳足迹,并对影响能源碳足迹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十年来,广东省的能源消费碳足迹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其中,煤炭足迹占主导地位;碳足迹生态压力不断上升,说明广东省能源消费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因素分解结果显示,经济增长效应对碳足迹的增长起最主要的推动作用,而能源效率是抑制广东省碳足迹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人口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对碳足迹的影响则不是很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楚雄 李民 宾津佑
基于全国四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人口分布指数等,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探究湖南省1982—2010年人口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82年以来,湖南省人口密度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并以高值区为核心圈层梯级递减,高值区范围扩大,中值区范围缩小,低值区范围基本保持不变;(2)在人口增速总体趋缓的背景下,同一时期人口密度低、中、高值区人口增长速度依次递增,人口分布地区差异扩大;(3)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性不断增强,冷热点格局基本稳定,热点区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袁立嘉 唐玉凤 伍格致
碳排放强度与森林碳汇是评价区域碳减排工作的两项重要指标。对湖南省的碳排放强度与森林碳汇的地域差异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该省的区域碳减排工作。通过对湖南省14个地州市在2010—20145年的年均碳排放强度和森林碳汇进行核算,并基于湖南省各地区碳排放强度与森林碳汇的差异,对14个地州市进行了二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湖南省各地区碳排放强度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2)湖南省森林碳汇的地域分布格局为湘西>湘南>湘北>湘中。(3)按照湖南省碳排放强度与森林碳汇的地域差异可以将全省14个地州市分为四个区域类型。张家界、湘西州、永州属于低碳排放强度-高森林碳汇地区;株洲和长沙、常德属于低碳排放强度-低森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科锦 朱玉林
为了解湖南省碳排放与碳足迹的变化规律,对碳足迹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利用2005~2014年湖南省化石能源消费数据,通过构建数量模型,分析碳排放、碳足迹的动态演变。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碳排放量从21559.93万t上升至28302.47万t,增幅为31.2%,年均增长2.76%,碳足迹从3 322.02万hm~2增加到4360.94万hm~2,人均碳足迹从0.53 hm~2增加到0.64 hm~2,区域单位面积碳足迹从1.57 hm~2上升至2.06 hm~2,碳排放强度从3.27 t/万元下降到1.05 t/万元。从碳足迹分析结果来看,14年碳排放开始下降,说明湖南在碳减排方...
关键词:
碳足迹 碳排放 湖南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科锦 朱玉林
为了解湖南省碳排放与碳足迹的变化规律,对碳足迹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利用20052014年湖南省化石能源消费数据,通过构建数量模型,分析碳排放、碳足迹的动态演变。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碳排放量从21559.93万t上升至28302.47万t,增幅为31.2%,年均增长2.76%,碳足迹从3 322.02万hm2增加到4360.94万hm2,人均碳足迹从0.53 hm2增加到0.64 hm2,区域单位面积碳足迹从1.57 hm2上升至2.06 hm2,碳排放强度从3.27 t/万元下降到1.0
关键词:
碳足迹 碳排放 湖南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慕强
基于完全因素分解模型,对东盟五国1971-2007年能源消费量与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菲律宾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经济结构效应一直在下降,印尼的效应则从低点一直往上走;印尼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强度效应出现反向关系,而其他四国则保持几乎一致的变化轨迹;印尼的燃料转化效应曲线一直保持着平稳的上升趋势,泰国保持着从小幅的上升后维持不变的状态,其他三国几乎没有任何变动。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 因素分解分析 东盟五国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永哲 马立平 徐宪红
本文建立我国主要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综合分析产业能源结构、产业能源强度、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和人口城市化等因素对我国主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并量化各影响因素的贡献率,讨论了各影响因素的变动对碳排放增长所具有的效应。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对主要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变化的贡献程度最高,人口城市化、产业结构和产业能源结构居次,产业能源强度最低。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节能减排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永哲 马立平 徐宪红
本文建立我国主要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综合分析产业能源结构、产业能源强度、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和人口城市化等因素对我国主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并量化各影响因素的贡献率,讨论了各影响因素的变动对碳排放增长所具有的效应。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对主要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变化的贡献程度最高,人口城市化、产业结构和产业能源结构居次,产业能源强度最低。最后,本文提出了节能减排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苏丁丁 曾建国 伍小松 曹满湖
以2000-2008年湖南省畜禽饲养量数据为基础,对湖南省畜禽粪尿年排放量进行统计,计算出粪尿污染物排放总量及污染物流入水体总量,并对养殖场排污水取样检测汞、砷、铜、锌金属离子的浓度和大肠杆菌、悬浮物、pH值。结果显示:湖南省2000-2008年间畜禽粪尿平均排放量达1.23×108t;化学耗氧量、生化耗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为2.95×106t、2.64×106t、2.75×105t、1.85×105t和6.54×105t;化学耗氧量、生化耗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水体流失量分别为:3.63×105t、2.58×105t、6.22×104t、2.19×104t和1.56×105t,养...
关键词:
湖南 畜禽 粪便 污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