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82)
- 2023(13306)
- 2022(11698)
- 2021(10784)
- 2020(9180)
- 2019(20939)
- 2018(20852)
- 2017(40464)
- 2016(21980)
- 2015(24776)
- 2014(24922)
- 2013(24971)
- 2012(23311)
- 2011(21050)
- 2010(21135)
- 2009(19460)
- 2008(18648)
- 2007(16335)
- 2006(14568)
- 2005(12857)
- 学科
- 济(110957)
- 经济(110854)
- 管理(61468)
- 业(55848)
- 企(45428)
- 企业(45428)
- 方法(44023)
- 数学(38463)
- 数学方法(38066)
- 地方(28877)
- 农(25877)
- 中国(24249)
- 学(23276)
- 业经(21828)
- 财(20628)
- 农业(17779)
- 地方经济(16384)
- 环境(16251)
- 制(15623)
- 和(15535)
- 理论(14713)
- 贸(14224)
- 贸易(14215)
- 易(13581)
- 划(12925)
- 融(12879)
- 金融(12877)
- 技术(12818)
- 务(12206)
- 银(12154)
- 机构
- 大学(318602)
- 学院(317241)
- 济(132874)
- 经济(130036)
- 管理(126939)
- 研究(111074)
- 理学(109758)
- 理学院(108462)
- 管理学(106625)
- 管理学院(106058)
- 中国(80557)
- 科学(70016)
- 京(68287)
- 财(57087)
- 所(56441)
- 研究所(51580)
- 农(51456)
- 中心(49740)
- 业大(48079)
- 江(47039)
- 财经(45827)
- 北京(43143)
- 范(43019)
- 师范(42691)
- 经(41508)
- 院(40365)
- 农业(39993)
- 经济学(39788)
- 州(38043)
- 经济学院(35501)
- 基金
- 项目(219144)
- 科学(171725)
- 研究(159530)
- 基金(157688)
- 家(137160)
- 国家(136033)
- 科学基金(116482)
- 社会(100571)
- 社会科(95211)
- 社会科学(95177)
- 省(87315)
- 基金项目(84685)
- 自然(75755)
- 自然科(73863)
- 自然科学(73846)
- 自然科学基金(72451)
- 划(72269)
- 教育(71930)
- 资助(64916)
- 编号(64757)
- 成果(51832)
- 重点(48975)
- 发(47987)
- 部(47806)
- 课题(44868)
- 创(44531)
- 创新(41603)
- 科研(41306)
- 国家社会(40635)
- 教育部(40575)
- 期刊
- 济(152815)
- 经济(152815)
- 研究(95892)
- 中国(59510)
- 学报(49683)
- 科学(46897)
- 农(46287)
- 管理(45715)
- 财(41764)
- 大学(37202)
- 学学(35121)
- 农业(32266)
- 教育(32230)
- 技术(28344)
- 融(25309)
- 金融(25309)
- 经济研究(23827)
- 业经(23361)
- 财经(22504)
- 问题(19718)
- 经(19221)
- 技术经济(17458)
- 资源(16859)
- 图书(16117)
- 业(16077)
- 理论(15758)
- 科技(15531)
- 统计(15055)
- 现代(14414)
- 实践(14267)
共检索到470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小娥
根据湖南省14个地级市的经济效益的10个指标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找出影响城市经济效益的主要公因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的逐步回归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运用聚类分析将14个地级市按照不同尺度分类,并找出GDP与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对湖南省14个地级市的经济效益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利用因子分析法将10个指标合理地解释为经济及人口因子和客运量因子,并根据湖南省14个地级市的综合得分进行经济效益排名;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的逐步回归法,得出了影响GDP的最主要的三个因素,即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货运总量,并建立了线性回归方程;利用系统聚类法中的离差平方和法将湖南省14个地级市合理地分为三类,得出长沙市在湖南省GDP的贡献最高,湘西州与张家界最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段正梁 熊绍华
湖南省开发区靠近老城、与旧城联系较为密切;沿江、沿线且沿边分布,布局较合理,级别较低,国家级开发区较少。与国内外相比,省内现有大多数开发区经济效益较低。因此,对于湖南省开发区的发展,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并进一步制定与完善其建设规划,拓宽投资渠道,培育和提高其自我发展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湖南省 开发区 发展特点 经济效益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忠 徐欣
长江十年禁捕政策的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中央提出的让退捕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等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以湖南省14个区(县)为例,构建包含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各区(县)禁捕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推动该政策的顺利实施。研究发现:(1)短期内,长江禁捕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占总效益的85%,生态效益仅占到总效益的15%左右。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2)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单项指标都表现良好的区(县)才能够取得很好的综合效益,单项指标较差,综合效益也不会很高。(3)禁捕资金支出、转产就业培训、禁捕宣传等工作对提高综合效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毅 李明 罗媞 邓正华
基于产业技术选择指数的面板数据模型,对2009—2015年湖南省各地级市的资源禀赋和产业技术选择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①湖南省各地级市的产业发展战略呈现出湘西北、湘东发展失衡,而湘东北、湘南发展基本协调的"十字型"空间特征。②张家界、怀化和常德等湘西北地区和株洲、益阳两个湘中东地区都严重偏离资源禀赋结构的比较优势。③岳阳、湘潭、娄底、永州等城市的产业发展政策对资源禀赋结构的比较优势偏离不大,并且大部分地区的偏离幅度随时间的演变得到持续改进。建议湖南产业发展战略应该遵循产业动态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地区间资源禀赋结构的差异;通过相对降低湘西和湘东地区产业的资本劳动比重以及提高湘中东地区产业的资本劳动比重来优化湖南省各地级市的产业发展战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世琦 王国升 高旺盛 陈源泉 陈冬冬
本文以区域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把它分成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统(简写为EES系统),建立了关于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评价的指标范畴;同时依据协同发展原理构建了协调度评价的功效函数、协调度函数和协调等级理论,并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为例,从系统指标体系中共筛选出21个代表性指标对该系统的协调度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资阳区在1995—2001年间,系统的协调度呈现下降趋势,表现为弱度协调状态,协调等级为6级,生态子系统的协调度是降低趋势,经济子系统的协调度是上升趋势,社会子系统协调度在平缓中略降,生态子系统协调度降低是导致整个系统协调度降低的根本原因,可见在资阳区发...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慧青 尹少华
DEA模型实证分析表明,湖南省部分地市农村土地流转效益由于区位、流转后的土地经营使用、市场条件及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而呈明显差异,且土地流转效益并非随土地流转规模扩大而提高,这缘于土地流转中的各种风险。鉴于此,未来湖南省农村土地流转应该统筹规划、完善农村流通市场、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及尊重民意稳步推进等。
关键词:
湖南省 土地流转 经济效益 DEA模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月 佘济云 肖默
基于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11项指标构成的"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因子分析法对湖南省14个市州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整体较好;14个市州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小的差异,表现为湖南中部、东部区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高于西部、南部区域的格局,对此,西部、南部区域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改变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程度低的状态,从而实现区域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向可持续的耦合协调方向转变。
关键词:
绿色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发展 湖南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雨亮 杨文涛
采用Tapio方法和区位熵法,分别构建住宅用地供求的脱钩指数和空间供求结构指数,测度2009-2017年湖南省14个市州住宅用地供应与人口变化的时序协调性和空间协调性。结果发现:全省住宅用地供应与城镇人口增长存在时序不协调,除长沙市、邵阳市和岳阳市住宅用地供应与人口增速属于扩张性挂钩外,其它城市均表现为扩张相对负脱钩,甚至部分市州在2010年出现绝对负脱钩。不同市州的不同类型的住宅用地(普通商品房和安居工程用地)供应与人口变化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分配失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琼峰 李明德 段建南 吴海勇
应用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四个方面对湖南省的耕地利用效益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分析了近20年湖南省耕地利用效益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和各县市的耕地利用效益空间变异特征。研究表明,近20年湖南省耕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呈现增长趋势,而生态效益呈现下降趋势。全省耕地利用效益的空间变异较大,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相对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洞庭湖平原区和湘中东部丘陵区。湖南省在保护耕地资源数量的同时应注重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提高,实现各地农业的均衡发展,在增加粮食单产的同时,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减小农业机械化水平和能耗的空间差异,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协同增长,在耕地利用过程中控制化肥施用量的增长、增加耕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
关键词:
耕地利用 效益评价 时空变异 湖南省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幼臣 张晓静
建立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业的重大意义已众所周知,但开发森林资源、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业在我国是刚刚起步。建立森林公园是一项涉及面广、包含内容丰富的一项社会工程,如何科学地评价这一巨大的社会工程带来的效益和影响,笔者不久前对我国的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做了一些典型调查,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一些结论,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各位关心这一事业的领导和同仁们的关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成鹏飞 刘念 王佳慧 王克喜 周向红
本文分析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耦合协调机理,构建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模型,实证分析2012—2017年湖南14个市州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2012—2017年湖南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波动提升;湖南省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耦合协调发展有明显的时间差异,协调性逐渐转好;从空间维度看,各市州耦合度和协调度的地区差异逐渐缩小,较高耦合度和协调度的地区集中连片,较低协调度地区位于全省西北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建民 胡小梅 吴金光
本文选取2001~2012年间湖南省14个市(州)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估计方法分别考察了省以下财政收入分权与财政支出分权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门槛效应。实证研究表明,在城市化水平与人力资本水平门槛条件下,省以下财政分权与省域内产业转型升级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即财政分权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呈现出阀值转换特征,且收入分权与支出分权在不同的门槛变量下呈现出差异明显的门槛效应。参数异质性假设条件下的实证结果揭示出省以下财政分权影响省域内产业转型升级的非均衡特征,为我国未来省以下财政分权改革的方向选择提供了思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陆珊 王蓉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中部崛起重大决策部署。湖南县域经济在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研究湖南县域经济现状,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培育新型经济主体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收集辖区“十三五”期间县市经济指标为研究基数,运用SWOT分析,研究了湖南省县域经济现状。
关键词:
县域经济 湖南省 SWOT 分析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申欣鑫 黎红梅
[目的]探究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农业水利系统建设,保障粮食安全指明方向。[方法]基于湖南省1992—2020年14个市州大型灌区面板数据,运用多期DID模型分析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采用并行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模型,探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作用机制。[结果]第一,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湖南省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存在区域异质性,环洞庭湖、长株潭,湘中片区效果较为显著;第三,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能够通过提高气象灾害风险防治能力,促进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保证粮食稳产增产,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第四,人力资本在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方面起调节作用。[结论]持续推进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重点建设条件差的地区,努力建设现代化灌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促进水权交易,增加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提高灌区抗御灾害能力等以保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