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05)
2023(10289)
2022(9199)
2021(8738)
2020(7153)
2019(16859)
2018(16628)
2017(32294)
2016(17673)
2015(19811)
2014(19730)
2013(19694)
2012(17900)
2011(16115)
2010(15944)
2009(14340)
2008(13699)
2007(11585)
2006(10095)
2005(8553)
作者
(51360)
(42476)
(42257)
(40366)
(27223)
(20605)
(19096)
(16894)
(16395)
(14994)
(14770)
(14244)
(13478)
(13250)
(13157)
(12874)
(12796)
(12607)
(12104)
(12010)
(10590)
(10191)
(10188)
(9715)
(9482)
(9473)
(9468)
(9411)
(8535)
(8408)
学科
(70623)
经济(70544)
管理(49416)
(45287)
(37655)
企业(37655)
方法(32995)
数学(28347)
数学方法(28028)
中国(19431)
(18342)
地方(17545)
(17118)
业经(15499)
(14873)
农业(12432)
环境(12108)
理论(12041)
(11865)
(10873)
贸易(10866)
技术(10602)
(10454)
(10231)
(10060)
(9440)
财务(9382)
财务管理(9368)
教育(9110)
企业财务(8875)
机构
大学(249029)
学院(247046)
管理(101863)
(92007)
经济(89705)
理学(89416)
理学院(88318)
管理学(86743)
管理学院(86311)
研究(81874)
中国(57321)
科学(54674)
(53205)
(40596)
(39910)
(39673)
业大(39442)
研究所(37584)
中心(36530)
(34411)
师范(34091)
(33814)
北京(33074)
财经(32909)
农业(31643)
(30354)
(30007)
(28419)
师范大学(27897)
经济学(26451)
基金
项目(180095)
科学(141691)
基金(130899)
研究(128741)
(114461)
国家(113569)
科学基金(98231)
社会(80040)
社会科(75777)
社会科学(75754)
基金项目(71732)
(71053)
自然(66329)
自然科(64780)
自然科学(64765)
自然科学基金(63557)
(59451)
教育(58318)
资助(52822)
编号(52201)
成果(41191)
重点(39786)
(38502)
(37729)
(37120)
课题(35690)
创新(34597)
科研(34284)
大学(32911)
计划(32773)
期刊
(97471)
经济(97471)
研究(69902)
中国(41552)
学报(41024)
科学(38034)
(35715)
管理(35142)
大学(30356)
学学(28606)
(27230)
教育(25770)
农业(25472)
技术(20214)
业经(16238)
(15676)
金融(15676)
问题(14652)
财经(14635)
图书(14364)
经济研究(14308)
科技(13226)
资源(12975)
理论(12632)
(12456)
(12300)
实践(11905)
(11905)
现代(11901)
(11713)
共检索到341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立荣  姜明军  陈娜  
从城市群空间组织的五大要素即节点、通道、流、等级和网络出发,系统分析了湖南长株谭城市群空间组织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城市群中首位城市是长沙,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区,次级城市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城市群陆路交通的分布是以长株潭为中心,向外围呈环状逐渐降低的格局。城市群空间要素成集聚形式,且要素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指向性,即向长株潭核心区集聚。城市群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规模等级体系。最后提出了城市群空间组织优化的基本思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艾彬  徐建华  岳文泽  刘小平  
文章从空间关联的角度出发,应用威尔逊模型、空间统计学意义上的空间关联模型以及非线性科学中的分形理论,对湖南省29个城市的空间联系进行了研究。首先采取威尔逊模型计算了各城市的交通吸引强度、人口吸引强度,发现城市之间的联系在交通与人口规模之间存在矛盾;进一步选取工业总产值、人均GDP两个指标,采用全局MoranI指数、局部G统计揭示各城市的空间关联程度及各城市的发展趋势、空间要素在各城市的集聚特征;最后,引入了分形理论中的空间分布的探讨方法,研究该省各城市在空间相互作用下的分布格局。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崔大树  吴婷莉  
本文从空间结构和功能两方面运用分形理论对苏锡常城市群空间组织进行了研究。通过测算苏锡常城市群的集聚维数、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发现苏锡常城市群空间组织各要素分别以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具有一定的向心性,分布均衡且相互关系密切。结合C-D函数,本文分析苏州、无锡、常州三个核心城市的要素功能,发现苏锡常城市群空间组织的核心城市不明确,主导功能不清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明辉  魏晓  邹滨  
研究不同时段土地覆被及其景观格局变化对于明确城市化过程中人类对环境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基于研究区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现状图提取了长沙市1973—2005年5个时相的土地覆被数据;然后基于FRAGSTATS 3.3,从景观和类型两个级别分析了长沙市近32年来不同时段的景观格局特征;最后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了长沙市各类土地覆被类型级景观指数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化过程中,长沙市建设用地和非林植被发生了明显变化,且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通过蚕食非林植被得以实现,而林地与水体的变化较小;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长沙市总的土地覆被景观格局呈现出"随机分布—破碎扩张—局部集聚"这一个复杂变化过程;③城市化过程对不同土地覆被景观格局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④各类土地覆被类型级景观指数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但其相关程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对于研究区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蕊  崔大树  
文章以浙中城市群为例,分析了群内产业空间分异影响其空间组织模式演变的作用过程。结果表明,随着浙中城市群各城市的产业由初级的集聚与扩散向产业集群发展,其空间组织由以金华和义乌为中心且各城市功能互补的双中心组织模式,向以金华和义乌为中心、永康为副中心且商贸和生产功能一体化的多中心空间组织模式转变。基于这一分析结果,文章提出了浙中城市群空间组织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戢晓峰  张玲  陈方  
提出城市群物流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构建城市群物流一体化水平评价模型,利用模型测度结果改进引力模型,定量分析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物流一体化的空间格局。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物流一体化具有明显的"中心—外围"特征,且层级结构差异显著;长三角城市群与鄱阳湖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呈现出明显的与"中心—腹地"经济关系相吻合的空间格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物流经济辐射强度存在明显的空间梯度,物流一体化水平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群物流一体化对城市群空间组织的优化作用机制,并提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空间组织的优化策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玮  王肖惠霞  李艳玲  
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质量的评估对政府部门进行农村危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服务质量管理理论,以湖南省长株潭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农村地区公共危机的特点,利用改进的Servqual模型,增加预警性的维度,构建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质量评价模型,评价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质量,探讨农村公共危机防控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质量评价结果为-0.178,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质量较低。影响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质量的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响应性、有形性、可靠性、预警性、保证性和移情性。研究表明,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农村危机防控缺乏危机管理意识、交流沟通渠道和完备的农村公共危机机制等。因此,政府防控部门应当以关注农村居民需求为重心提升防控人员工作能力、以管控舆论为重点创建多元信息沟通渠道和以协同预警网络为抓手完善农村危机防控机制。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寒  谢炳庚  韩龙飞  邓晓军  杨明楠  
在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修正的基础上,计算分析了长株潭地区2000年和2010年的生态服务价值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城镇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过去10年,城镇用地增加了14.27%,林地面积大量减少;②生态服务价值减少29.8亿元,减少超过5%,林地的锐减是其生态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因素;③单项生态服务价值中废物处理与食物生产服务价值在增加,其他各单项价值均减少;④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在空间上呈东南-西北带状分布,生态服务价值剧烈减少的区域包括长沙市辖区以及株洲市辖区,增加的区域仅有株洲的炎陵县;⑤城镇化与生态服务价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侯旭华  朱正  陈美桂  
城市群正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运用保险手段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从而推动区域整体发展是当代区域经济研究的新课题。以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为例,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客观上需要对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突发性事件进行防范和化解。实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既是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贯彻低炭经济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可以对促进其他城市群经济发展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创新建立政府行为引导和市场机制主导的社会管理办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志宇  张扬  
以湖南省为例,运用中心地理论与聚集分形模型分析了"3+5"战略规划下城市群的空间结构与等级体系。结果表明:"3+5"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兼有市场原则(K=3)与交通原则(K=4)的双重性质,且服从K=133的勒施市场等级指数,属第46级市场区;同时,"3+5"城市群以一级中心地为中心,其二级中心地空间分布紧凑合理,三级中心地较为松散,四级中心地呈现内松外紧的双分形结构。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辛田  盛正发  王业良  
以"3+5"城市群中的娄底市为研究对象,对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中的应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娄底市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768.988 1×10-5hm2,其中交通足迹最大,占55.315 6%,其次是餐饮为39.762 2%。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1 520.517 0×10-5hm2,人均旅游生态盈余为751.528 9×10-5hm2,处于一种一般状态或者说较为安全的状态。但随着旅游的快速发展,娄底市旅游生态足迹有逐年增大趋势,应协调好旅游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楠  董海军  谢昌军  
政府职能转变是否有效进行,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市场经济建设的成败。文章以湖南省长株潭地区作为个案地区,对湖南省政府职能转变进行综合分析,实证分析发现了当前湖南省政府职能转变中的关键问题,探讨湖南省企业经济环境优化中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及紧迫性,同时在对以往湖南省政府职能研究成果整合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新形势下湖南省政府职能转变的新方向,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五点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红玲  
本文认为中部塌陷的主因就在城镇化严重滞后尤其是中心城市规模极不适应。广东省1995—2005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3个多百分点,关键就在深圳、广州等超级巨城的崛起,辐射带动众多城镇向工业卫星城、专业化配套生产中心镇的非农化转型,结果形成了珠三角城市群并发展为经济强省。中部六省虽已在国家战略层面规划建设六大省域性城市群,但目前都还面临着中心城市规模不相适应、辐射带动作用力欠强的问题,唯有统筹城乡区域规划、适当调整行政区划以完善其发展功能,尽快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并加快非农化转型和城市群形成,才能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和持续有效地扩大内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纯凤  杨晴青  朱媛媛  曾菊新  涂蕾  
通过引力模型的修正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应用,对湖南100个区域经济的空间联系和空间组织进行测算分析。根据测算结果,发现湖南区域经济空间联系具有以下特征:湖南省经济整体网络密度偏小,经济联系总量差距大;区域经济联系的空间差异较大;区域经济联系不平衡,经济联系等级明显;省际相邻区域经济联系程度不均。进一步对空间组织结构进行圈层分析,根据凝聚子群分析结果进行经济区划,结合湖南主要经济联系通道确定主要、次要发展轴,从而得到完整的空间结构,最后对湖南经济空间联系和空间组织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湖南经济空间联系和空间组织的研究对湖南优化空间经济结构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效率有重要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巍巍  苏伟忠  王发曾  
传统的城市规划学和地理学的研究重心是对城市建筑实体的空间组织和管理。基于城市建设实践的新需求和理论研究的新发展,文章以城市开放空间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组织的概念、原则、依据、方法和步骤进行了理论概括,以期对我国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