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12)
- 2023(10583)
- 2022(9398)
- 2021(8693)
- 2020(7268)
- 2019(16686)
- 2018(16925)
- 2017(32858)
- 2016(17909)
- 2015(20155)
- 2014(20360)
- 2013(20359)
- 2012(18734)
- 2011(16814)
- 2010(16409)
- 2009(14557)
- 2008(13568)
- 2007(11531)
- 2006(9980)
- 2005(8384)
- 学科
- 济(71962)
- 经济(71887)
- 管理(52104)
- 业(47285)
- 企(38079)
- 企业(38079)
- 方法(35082)
- 数学(30823)
- 数学方法(30515)
- 农(20588)
- 地方(17477)
- 学(17126)
- 中国(16832)
- 财(16208)
- 环境(16190)
- 业经(15586)
- 农业(14085)
- 和(12549)
- 贸(12094)
- 贸易(12089)
- 易(11671)
- 划(11290)
- 理论(11044)
- 技术(10756)
- 制(10419)
- 务(9871)
- 财务(9814)
- 财务管理(9800)
- 企业财务(9292)
- 资源(9077)
- 机构
- 学院(249274)
- 大学(249209)
- 管理(104249)
- 济(96780)
- 经济(94627)
- 理学(91590)
- 理学院(90602)
- 管理学(89053)
- 管理学院(88641)
- 研究(80971)
- 中国(57873)
- 科学(53102)
- 京(52115)
- 财(41392)
- 农(41276)
- 业大(40570)
- 所(40196)
- 研究所(37226)
- 中心(36967)
- 江(34941)
- 财经(34064)
- 范(33264)
- 师范(32981)
- 农业(32476)
- 北京(32267)
- 经(30982)
- 院(29711)
- 州(28617)
- 经济学(27643)
- 经济管理(27181)
- 基金
- 项目(181404)
- 科学(142395)
- 研究(131495)
- 基金(131258)
- 家(114009)
- 国家(113069)
- 科学基金(97648)
- 社会(81479)
- 社会科(77128)
- 社会科学(77104)
- 省(73707)
- 基金项目(71497)
- 自然(65374)
- 自然科(63761)
- 自然科学(63747)
- 自然科学基金(62519)
- 划(59980)
- 教育(59310)
- 编号(54200)
- 资助(53599)
- 成果(41618)
- 重点(39990)
- 部(39253)
- 发(38648)
- 创(37476)
- 课题(36405)
- 创新(34946)
- 科研(34886)
- 教育部(33383)
- 人文(33261)
- 期刊
- 济(103417)
- 经济(103417)
- 研究(69569)
- 中国(42289)
- 学报(40425)
- 科学(37505)
- 农(36871)
- 管理(35566)
- 大学(30202)
- 学学(28501)
- 财(28279)
- 农业(26355)
- 教育(25290)
- 技术(21025)
- 业经(18482)
- 融(17219)
- 金融(17219)
- 经济研究(16066)
- 财经(14825)
- 图书(13727)
- 资源(13387)
- 科技(13203)
- 业(13156)
- 问题(12949)
- 理论(12930)
- 经(12401)
- 实践(12205)
- 践(12205)
- 技术经济(12143)
- 商业(11736)
共检索到3464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科锦 朱玉林
为了解湖南省碳排放与碳足迹的变化规律,对碳足迹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利用2005~2014年湖南省化石能源消费数据,通过构建数量模型,分析碳排放、碳足迹的动态演变。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碳排放量从21559.93万t上升至28302.47万t,增幅为31.2%,年均增长2.76%,碳足迹从3 322.02万hm~2增加到4360.94万hm~2,人均碳足迹从0.53 hm~2增加到0.64 hm~2,区域单位面积碳足迹从1.57 hm~2上升至2.06 hm~2,碳排放强度从3.27 t/万元下降到1.05 t/万元。从碳足迹分析结果来看,14年碳排放开始下降,说明湖南在碳减排方...
关键词:
碳足迹 碳排放 湖南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科锦 朱玉林
为了解湖南省碳排放与碳足迹的变化规律,对碳足迹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利用20052014年湖南省化石能源消费数据,通过构建数量模型,分析碳排放、碳足迹的动态演变。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碳排放量从21559.93万t上升至28302.47万t,增幅为31.2%,年均增长2.76%,碳足迹从3 322.02万hm2增加到4360.94万hm2,人均碳足迹从0.53 hm2增加到0.64 hm2,区域单位面积碳足迹从1.57 hm2上升至2.06 hm2,碳排放强度从3.27 t/万元下降到1.0
关键词:
碳足迹 碳排放 湖南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鹰
可持续性测度的核心是确定人类是否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而生态可持续性评价则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准尺度。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ackernagel和Rees提出并发展的生态足迹方法,就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它将人类的消费行为与生态承载力联系起来,评价消费行为的可持续性,以此来判定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内。文章通过借鉴这一方法,评估了湖南省2004年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消费水平,由此进行区域生态可持续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人均生态赤字1.2082hm2,即区域生态消费水平处于不持续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和改善区域生态可持续性的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建武 余璐
运用生态足迹核算模型计算了湖南省及所辖14个地区的生态足迹,并对区际之间的生态足迹加以比较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省生态足迹总量为66908903.75 gha,人均生态足迹为1.01 gha/人;所辖14个地区生态足迹在1085656.48—11143801.54 gha之间,人均生态足迹在0.64—1.56 gha/人之间。从数据来看,14个地区生态足迹的地域性差异较大,其人口数量、资源利用效率和产业结构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各地区生态足迹的总量与结构。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区际比较 湖南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秋红
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应用LMDI分解方法,文章定量分析了人口规模、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能源结构5个因素对湖南省1995-2010年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是正向影响因素,其对湖南省16年间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41.15%、37.84%、12.86%和9.46%;能源结构效应是负向影响因素,其贡献率仅为-1.3%。湖南省减少碳排放的重点是加快推广碳减排相关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姣 周翠烟 张灿明 刘富国 汪杰
以2005—2015年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3市25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省公顷"模型计算生态足迹,作为生态投入要素,与资本、劳动力共同纳入全要素生态效率框架,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区域全要素生态效率;结合Malmquist指数及投入产出松弛率,探析效率变化成因及改进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区域全要素生态效率为弱有效水平,且空间差异显著;经历先恶化后改善、最后趋稳的过程,市级特征趋同,县级差异较大,仅8个保持稳定或较高水平。②2012—2015年全区的效率提升速度加快,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变化交错推动效率提升,2014—2015年实现同步推动作用。③劳动力投入和生态投入冗余明显,资本投入冗余不显著,期望产出不足和非期望产出过量的情况不显著。因此,政策上建议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和环境规制,调整产业及能源结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根明 向晓骥
文章根据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计算和评价了湖南省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的生态足迹状况,指出消费结构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就调节城市居民的消费方式与消费结构,促进生态湖南建设,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城市居民生活消费 湖南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鹰 王克林 郭娴 谢春花
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的核心是确定人类是否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E .R .William和M .Wack ernagel于 1992年提出并发展的生态足迹方法 ,就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 ,它是一组基于土地面积的量化指标。通过跟踪区域的能源和资源消费 ,将它们转化为提供这种物质流所必须的各种生物生产型土地类型的面积 ,并与区域能提供的生物生产型土地面积进行比较 ,能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内。该模型具有概念形象性、内涵丰富性以及实现对生态目标测度和较强的可操作性等特点。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在此基础上 ,对湖南省 2 0 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颖 张畅
文章基于生态足迹方法,建立了"本地生态足迹"模型,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传统模型进行了修正和调整;应用该模型对湖南省2004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合万元GDP对湖南省2004年资源利用效益进行了分析;针对湖南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特征,提出了缓解湖南生态资源压力的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黎明 文倩 霍金炜 彭昕
本文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湖南省1998~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并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湖南省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南省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都出现了增长,但生态足迹增长的速度高于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足迹供需发生了由盈余到出现赤字且逐年恶化的变化。草地、水域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最大,第一产业对生态赤字的影响最大,第三产业对生态赤字的影响最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文举 陈雄超 卜赛男
以湖南省城镇人口规模与能源资源消费为例,测算城镇人口规模扩展中能源资源的相对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反映城镇人口规模与能源资源消费的相对关系;根据系列实证分析,揭示了城镇人口规模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互动的长、短期内在规律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服务“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精准对接优势产业,实现专业布局全覆盖,弘扬楚怡职教传统,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湖南职业教育在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新担当。亮点着力打造“院校集群+功能板块”“专业集群+产业链”的产教深度融合生态系统,办好一批特色产业学院,建设一批公共实训基地,建立一批工程技术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广泛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近5年来湖南职业院校新建创新平台629个,累计培养贫困家庭学生16.43万人,输送毕业生200余万人,
关键词:
高素质技能人才 职教集团 专业集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灿 朱玉林
利用湖南省2000—2015年的数据,在对湖南省生态足迹进行测算的基础上,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建立起生态足迹与经济、社会各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以此来研究导致生态足迹加剧的主要影响因子。从模型可知,12项因子对于湖南省生态足迹的増长均有程度不一的影响。除农业人口之外,其余的11个可能影响因子的自变量系数均为正,且与生态足迹的变化呈现趋同的变化趋势。其中,能源消费总量、城镇化率和总人口数3个自变量的显著度最大,对生态足迹的正向驱动作用最大。以2000—2015年湖南省的实测能值生态足迹数据与各影响因子的同期数据进行比对,再次验证了模型研究结果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造成湖南省生态足迹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是由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巨大的能源消费量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庞大的人口数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剑波 桂姗姗 任亚运
利用IPCC分析法,测算了贵州省1990~2014年能源消费和工业过程的总体碳足迹、人均碳足迹、单位GDP碳足迹及单位土地面积碳足迹。结果显示:(1)贵州省总体CO_2排放呈现逐年递增态势,从5380.80万吨上升到28901.73万吨,年均增长率达7.26%;(2)贵州省人均碳足迹从1.66吨/人飙升到6.68吨/人,增长了3倍;(3)因GDP增速远高于碳足迹增速,贵州省单位GDP碳足迹呈现下降趋势,从20.68吨/万元下降到3.12吨/万元,年均降幅为8.20%;(4)贵州省单位土地面积碳足迹从305.38吨/平方公里升至1640.28吨/平方公里,增长幅度高达437.13%。
关键词:
贵州 化石能源 工业过程 碳足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鹰,王克林,郭娴
湖南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在全国农业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耕地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全省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态势。文章利用1949—1999年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分析了湖南省近50年来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地域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50年来,湖南省耕地总体呈逐年下降态势,且区域变化差异明显;其中经济发展、社会系统和科技进步构成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关键词:
湖南省 耕地数量 动态变化 驱动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