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17)
2023(8079)
2022(7016)
2021(6421)
2020(5684)
2019(12990)
2018(12812)
2017(24508)
2016(13807)
2015(15778)
2014(15982)
2013(16287)
2012(15527)
2011(14090)
2010(14260)
2009(13328)
2008(13434)
2007(12258)
2006(10625)
2005(9425)
作者
(43946)
(37042)
(36968)
(35090)
(23349)
(18104)
(16825)
(14628)
(13939)
(13109)
(12711)
(12643)
(11848)
(11824)
(11723)
(11685)
(11511)
(10900)
(10754)
(10658)
(9484)
(9215)
(9134)
(8427)
(8355)
(8261)
(8259)
(8145)
(7586)
(7530)
学科
(63236)
经济(63188)
管理(35454)
(32645)
方法(27776)
数学(24989)
数学方法(24771)
(23896)
企业(23896)
地方(19748)
(18743)
(15555)
中国(14750)
(13245)
农业(12866)
业经(11679)
地方经济(10897)
(10691)
环境(10648)
(10096)
贸易(10093)
(9729)
(9690)
资源(9106)
(7971)
金融(7969)
(7651)
理论(7615)
银行(7615)
(7429)
机构
学院(205095)
大学(204670)
(80916)
经济(78942)
管理(75624)
研究(74561)
理学(64862)
理学院(64000)
管理学(62715)
管理学院(62332)
中国(55225)
科学(51313)
(44182)
(42355)
(40613)
研究所(37517)
(35634)
业大(35499)
中心(34713)
农业(33487)
(33341)
(29267)
师范(28986)
财经(28352)
北京(27441)
(27209)
(27132)
(26091)
(25558)
经济学(24604)
基金
项目(141217)
科学(109194)
基金(99978)
研究(99172)
(89304)
国家(88606)
科学基金(73515)
社会(60491)
(58719)
社会科(57099)
社会科学(57073)
基金项目(54179)
自然(49048)
(48210)
自然科(47645)
自然科学(47623)
自然科学基金(46737)
教育(44580)
编号(40835)
资助(40477)
重点(33023)
成果(32846)
(32427)
(30382)
课题(28506)
(28198)
计划(27828)
科研(27606)
创新(26542)
科技(25406)
期刊
(89435)
经济(89435)
研究(55024)
中国(40068)
学报(38725)
(37178)
科学(34615)
大学(27559)
(26812)
学学(26000)
农业(25146)
管理(23136)
教育(18972)
技术(16800)
(15457)
金融(15457)
业经(15158)
资源(14869)
(13930)
财经(13333)
经济研究(13202)
问题(12581)
图书(11429)
(11404)
(11058)
林业(10596)
技术经济(10389)
科技(10273)
统计(10029)
理论(9636)
共检索到301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傲雪  曲晨晖  牟村  刘帅  廖小雯  贺勇  吴磊  
【目的】湖南省沅水流域古树名木众多,研究其资源特征可为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分析与GIS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沅水流域古树名木资源组成和空间分布格局,并分析古树名木分布与地形、水文、传统村落3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沅水流域共有古树名木92 544株,隶属于67科173属428种,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枫香树的数量最多。其中一级古树占比3.12%,二级古树占比11.14%,三级古树占比85.54%。从生长势来看,93.28%的古树名木生长状况良好。从生长位置来看,52.84%的古树名木生长在乡村街道,45.79%的古树名木生长在远郊野外,城区、风景名胜古迹区及历史文化街区中古树名木数量较少,占比为1.37%。一、二级古树中衰弱和濒危株的比例相对三级古树较高。风景名胜古迹区中的古树名木生长状况最好,衰弱及濒危株占比最少,为2.70%。历史文化街区中衰弱及濒危株占比最多,为17.95%。乡村街道衰弱及濒危株占比仅次于历史文化街区,为7.85%。从空间分布格局上看,古树名木呈明显集聚型分布,分布主趋势方向为“西北-东南”向,在保靖县西北部、保靖县与吉首市交界地带、辰溪县东南部、新晃县与芷江县交界地带以及通道县西部形成了5个高密度分布区。从古树名木空间分布与不同因素的关系来看,海拔为300~599 m、坡度为5°~14°时古树名木分布数量和种类最多,南、东南坡向及中部坡位分布数量最多,西北、东南坡向及下部坡位分布的种类最多。古树名木数量分布与到河流的最近距离关系呈现极性负相关,且和传统村落的分布密集区有明显的重叠关系。【结论】沅水流域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其分布与地形、水文及传统村落等因素有关,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对古树名木进行更科学的保护和利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喻琨  刘国祥  陈政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数字古树名木的公共服务,使其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将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文章针对古树名木信息共享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古树名木信息共享平台设计方案。该方案根据古树名木空间数据特点,构建了基于大数据技术和数据融合技术相结合的应用服务框架,解决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异构问题,提升数据质量,降低了存储成本,提高了共享效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邱族周  胡希军  钱惠  韦宝婧  廖坤富  
【目的】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文物”,是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也是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和生态价值。为进一步掌握湖南省新田县的古树资源组成特征,探究其空间分布格局和影响古树分布的地理环境因素,对新田县的古树名木资源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利用最邻近指数分析古树名木的空间分布类型,通过核密度分析古树的空间分布密度,分析古树资源的组成及分布特征,并探究地理因素与古树分布的关系。【结果】新田县共有古树名木2 483株,隶属于39科58属71种,优势种为柏木、樟树、枫香、甜槠、马尾松和青冈栎等,古树资源丰富且极具价值。从古树年龄结构来看,三级古树(100~299 a)占比最大,为87.11%,二级古树(300~499 a)和一级古树(≥500 a)次之,分别占总数的10.79%和2.09%;大于1 000 a的古树为5株银杏和1株红豆杉。从径级结构看,树高主要集中在10~29 m之间,占比为73.66%;古树胸径以1 m以下为主,占比为91.78%;冠幅以10 m以下为主,占比为62.75%。从生长势来看,98.27%的古树为正常株。新田县古树名木在空间上为显著集聚模式,呈现出“散点状与多组团状”并存的状态。从分布密度来看,新田县古树名木有多个密度团集聚分布,其中存在2个高密集区中心,分别位于新圩镇和枧头镇,分布密度达7.20~9.32株/km~2;此外存在4个次密集区,分别位于金盆镇、门楼下瑶族乡西部和大坪塘镇西北部和东部,分布密度达4.54~7.19株/km~2。从新田县各乡镇古树分布数量来看,门楼下瑶族乡古树数量最多其次为枧头镇和新圩镇。古树主要分布于农村区域,占古树名木总数的98.83%,其中耕地类型古树数量最多,占总数的58.74%,其次为林地、建设用地和草地。新田县地层以泥盆系为主占总面积的70%,其石灰岩钙质土壤为柏木、青冈栎、麻栎等古树树种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从生长立地条件和土壤质地分布情况看,新田县古树分布区域以平地及缓坡、紧密红壤质地区为主。【结论】新田县古树资源丰富,其分布特征与人口密度、立地条件、土层地质等因素密切相关,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曾慧子  张超  赵鸣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广、实施的时代背景下,传统聚落的保护和发展引发了极大的关注。传统聚落作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凝聚的丰富的人居环境建设智慧有待发掘。本文以水系为线索,以湖南沅水流域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法探讨区域内传统聚落选址与水系的相关性,结合历史影像分析传统聚落的平面、立面形态特征,探讨其内在机制,并基于上述特征,提出了水系影响下的传统聚落保护和发展策略,为当前传统聚落保护与更新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光伟  毛德华  张旺  许滢  张明  
采用复小波变换和M-K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分析了湖南省四水流域主要控制站1951~2011年径流量与输沙量周期规律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湖南四水径流量存在多个波动增加和波动减少的波动变化现象,但无显著变化趋势;而输沙量虽然有一定的波动,但总体上呈波动减少变化态势,而且下降趋势较显著;(2)湘潭站、桃江站和桃源站径流量和输沙量存在20~25a的第一主周期,而石门站径流量和输沙量的第一主周期不具有一致性,径流量主周期为2a,输沙量主周期为13a,但其径流量和输沙量第二、三主周期变化规律相吻合,均为3~5a的周期;(3)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是导致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径流量的变化与降水的变化规律较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红霞  刘雨洁  隋兵  周清  段良霞  朱星龙  
为了解湖南省湘、资、沅、澧四水流域近60年输沙变化特征及其对降雨、径流和人类活动变化的响应,对四个流域降雨量、径流量和输沙量进行了趋势、突变及周期性分析,并量化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输沙量变化的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1)四个流域年降雨量、暴雨量及径流量(澧水除外)均呈上升趋势,而输沙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2)各流域内降雨量、径流量和输沙量年代间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但变化幅度不相同;(3)四个流域降雨量和径流量均未发生显著突变,但湘江和资江流域、沅江和澧水流域输沙量分别在1998与1994年发生减少的显著突变;(4)湘江流域降雨量和输沙量的第一主周期与径流量的第二主周期一致,为53-55年;资江和沅江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的第一主周期为35-36年,与降雨量的第二主周期43年接近;澧水流域降雨量和径流量的第一主周期与输沙量的第三主周期一致,为53-55年;(5)在基准期,四个流域的降雨量、径流量和输沙量存在协同趋势,而在变化期,降雨、径流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输沙量较基准期显著减少,趋势协同性逐渐异化,人类活动是四水流域输沙减少的主要因素。大坝建设和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流域输沙量,人类通过合理调控能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社会经济及改善生态环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喻琨  张琨  陈国生  吴茂仓  李佩佩  
根据湖南省常宁市古树名木资源管理的需要,以常宁市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为主要内容,完成了以GIS为基础的常宁市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实现了常宁市天堂山办事处古树名木的信息化、精细化管理,为更好地保护常宁市天堂山风景区古树名木资源和传承常宁市古树名木历史文化奠定了基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思文  胡希军  陈琳  金晓玲  汤佳  罗紫薇  韦宝婧  
沅水流域古城镇的规模、兴衰都与水运有着密切的联系。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和SPSS统计工具,对筛选出满足四个条件的233个古城镇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湖南沅水流域古城镇沿辐聚状水系呈叶脉分布,具有多中心集群分布趋势,由流域东北部向西、北部递增的特征明显;古城镇职能类型呈“条带状与团块状并存”分布格局。(2)219个古城镇分布在与航道距离15 km的范围内,占94%,体现出极强的航道依赖性。(3)湖南沅水流域古城镇的空间关联以正相关类型为主,总体为“干支流沿线热,与航道距离远冷”;热点区多分布于支流航道交汇处,即沅水干流、酉水、武水、辰水航道,空间集聚性较强;1985年古城镇的空间关联以负相关类型为主,空间异质性特征较强。(4)资源禀赋是影响沅水流域古城镇分布的基础性因素;基于区位和水运条件,古城镇形成并逐步演化出军事、政治、商贸等职能;随着城镇集聚、职能类型的丰富,军事、政治、商贸职能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探寻湖南沅水航道沿岸古城镇的分布规律及历史文化特性,对古城镇的发展及多重文化保护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沅水流域古航道的航运复航及古城镇振兴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琳  胡希军  韦宝婧  龙郡  罗紫薇  
以湖南沅水流域传统聚落中的392个传统村落与11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遗产源,通过空间相关分析等具体研究方法,分析遗产源的空间分布与水系、交通、距中心城市距离、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土地覆盖类型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地理探测器计算各因子对遗产源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结合MCR模型对沅水流域进行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旨在为湖南沅水流域传统聚落整体性保护与遗产廊道构建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结果表明,沅水流域内的遗产源呈“小聚集,大分散”的分布特征;大部分的遗产源分布在河流附近,交通较为便捷,距中心城市距离适中的低海拔丘陵与盆地的缓坡地带,遗产廊道适宜性较高。根据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廊道规划建设措施,从而促进区域内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罗运胜  
湖南境内各流域的历史人口变迁是很不平衡的。自汉代至明代,沅水流域的人口增长缓慢,从清代至二十世纪后期,人口呈现空前加速增长态势,表现出鲜明的阶段性。在人口迁移等因素的影响下,流域人口在各个时期的分布重心虽然逐渐移至下游,但也存在复杂的变动现象。地理条件、政治环境、移民和少数民族等因素明显地制约着沅水流域的人口变迁。沅水流域人口变迁的这些特征影响着流域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海华  王双龙  
本文从我国古树名木资源的经营管理现状出发,在分析古树名木资源法律的结构、内在特点以及亟待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古树名木资源立法及保护的构想,以求在完善的法律制度下实现对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艳丽  杨家军  
【目的】广安市古树名木众多。研究古树名木地理分布特征、树龄与生长环境及生态因子间的关系,对古树名木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标准差椭圆了解古树名木分布特征,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LR)模拟树高、胸围、平均冠幅、海拔和坡度对树龄的回归强度。【结果】①广安市古树名木沿水系、山脉、交通线呈线状分布;政府驻地、红色旅游区向外扩散呈圈层结构;乡村多于城市,平地占主导;正常株多于衰弱株,生长环境适中;高海拔区多于低海拔区,垂直差异明显。②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优于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OLS),平均冠幅、胸围、树高是影响树龄的关键因素,坡度对树龄影响较小,海拔与树龄呈负相关关系。③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关系数比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高0.297,各解释变量与回归变量的系数强度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高度一致,且对300 a以下的古树树龄估算精度较高。【结论】标准差椭圆可定量分析古树名木的空间分布特征,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准确估算古树树龄。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曹良俊  郑国良  张跃仙  郦宜武  朱勇强  
武义县有古树名木1454株,43种,隶属于25科38属。其中树龄最大者达1200a,径最粗者为270cm。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江荣生  曾启鸿  杨晓晶  袁书琪  
在研究旅游资源评价与古树名木资源评价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古树名木旅游资源评价及评价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古树名木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并据此进行计算机处理、排序和检验,提出古树名木旅游资源等级指标,从而为科学评价古树名木旅游资源提供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杨  王琴  王丹阳  
基于湖南省1950-2013年农业水灾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移动平均法等方法,分析了农业水灾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64年来以农业轻灾频率最高,重灾和特大水灾多发生在1982-2005年间,约4-5年一次。农业受灾率异常指数于1955-1963年、1965-1968年、1970-1979年、2004-2013年出现4个低谷值,分别为-0.773 6、-0.751 9、-0.817 2、-0.793 7;于1980-1984年、1987-1999年、2001-2004年出现3个高峰值,分别为0.845 0、2.150 4、2.316 5。农业成灾率异常指数于1950-1953年、1955-198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