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47)
2023(4614)
2022(4103)
2021(3859)
2020(3452)
2019(7649)
2018(7421)
2017(14187)
2016(7906)
2015(8863)
2014(9064)
2013(9016)
2012(8808)
2011(7921)
2010(8031)
2009(7339)
2008(7469)
2007(6529)
2006(5897)
2005(5114)
作者
(25250)
(21398)
(21334)
(20231)
(13787)
(10555)
(9525)
(8193)
(8189)
(7815)
(7551)
(7474)
(7162)
(6768)
(6657)
(6568)
(6437)
(6393)
(6238)
(6051)
(5534)
(5373)
(5236)
(5163)
(4889)
(4849)
(4806)
(4735)
(4395)
(4281)
学科
(34607)
经济(34576)
管理(20503)
(20080)
(14236)
企业(14236)
方法(14091)
地方(12878)
(12528)
数学(11322)
数学方法(11161)
农业(9354)
(8918)
(8645)
业经(7700)
中国(6401)
环境(5954)
(5726)
财务(5721)
财务管理(5710)
地方经济(5612)
企业财务(5433)
(5400)
贸易(5393)
(5296)
(5109)
理论(5078)
(4301)
(4290)
金融(4287)
机构
学院(118708)
大学(114797)
研究(43326)
管理(42252)
(41710)
经济(40668)
理学(36119)
理学院(35531)
管理学(34677)
管理学院(34465)
中国(31522)
科学(31225)
(26252)
(24402)
(23535)
研究所(21819)
业大(20834)
农业(20758)
(20314)
(19693)
中心(19604)
(19127)
师范(18918)
(17970)
财经(15947)
(15781)
(15458)
师范大学(15316)
北京(14937)
(14388)
基金
项目(81865)
科学(63685)
基金(58542)
研究(55406)
(52818)
国家(52341)
科学基金(43677)
(36535)
社会(34282)
基金项目(32594)
社会科(32299)
社会科学(32281)
自然(30725)
自然科(29853)
自然科学(29840)
自然科学基金(29226)
(28308)
教育(24346)
资助(24198)
编号(21546)
重点(18993)
(18840)
(16832)
计划(16825)
成果(16338)
科研(15994)
课题(15855)
(15849)
科技(15101)
创新(14935)
期刊
(53573)
经济(53573)
研究(30481)
(23954)
学报(22807)
中国(21665)
科学(21308)
农业(16659)
大学(16276)
学学(15708)
(14620)
管理(12963)
业经(10542)
资源(9493)
(8936)
(8804)
金融(8804)
教育(8041)
(7853)
经济研究(7545)
技术(7479)
(7330)
问题(6731)
财经(6694)
(6635)
旅游(6635)
(6635)
商业(6381)
业大(6346)
林业(5867)
共检索到174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艾建玲  
旅游区具有多重属性,消费特征是特别重要的属性之一。通过长沙市居民旅游消费的调查获得基础数据,从消费地、消费人群、消费能力、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愿望对湖南省主要旅游区进行多重考察,归纳出六大旅游消费区类型:旅游热区、旅游次热区、待发展区、文化旅游区、近距离休闲区I和休闲区II,总结出各类消费区消费主控因子并对比分析了各区消费结构,为深入研究旅游区消费问题提供了思路,为湖南省旅游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林梓  肖刚  
[目的] 探究湖南省乡村旅游类型和空间分布格局,为该省乡村旅游多样化发展和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筛选湖南省的276个乡村旅游点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乡村旅游点进行类型界定和划分,然后分别采用ARCGIS软件空间分析方法,从全省、地级市、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地综合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湖南省乡村旅游类型可以划分为4个类型,包括自然景观类、休闲度假类、特色农业类、民俗文化类。其中休闲度假类比例最大(31.52%),其次是民俗文化类(30.80%),自然风景类(19.57%),特色农业类(14.86%)。湖南省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整体呈集聚状态,形成以“长沙—湘潭”为核心的“常德—长沙—湘潭—衡阳”主体集聚片区,重点分布在为以洞庭湖流域和湘江流域、以及以长沙和株洲为中心的交通枢纽周围。5A景点、水系分布、道路交通、中心城市、经济水平和人口密度均对其具有明显的正面影响。湖南省四种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点也均表现为明显的集聚分布,但是集聚态势各不相同,以特色农业类集聚程度最高,民俗文化类和休闲度假类次之,自然景观类集聚程度相对最低。各类型在地级市的分布相对均匀,每个区域仍有各自的特色旅游类型。[结论] 湖南省乡村旅游点分布整体呈集聚态势,且乡村旅游类型具有明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首先要明确自身特色,做到精准定位。其次各类型协同发展,目前湖南省休闲度假类乡村旅游发展较快,需要严把质量关;民俗文化类资源丰富,可以深入挖掘,尤其是湘西、张家界和怀化3市区等。此外积极推动高级旅游景区建设,完善湘西南地区的交通体系等,进一步推进湖南省乡村旅游的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鹏  曾艺桥  陈政  
文章构建了城市旅游发展动力因子,选取经济发展、社会文化、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气候条件和环境条件六大动力因子,及各因子相对应的指标,采用TOPSIS法,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六大动力因子分析,长沙的旅游发展在各方面占有优势;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基础设施对岳阳、株洲、常德、湘潭、衡阳的旅游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旅游资源对湘西自治州、张家界、怀化市的旅游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其他城市的旅游发展在各方面处于中等水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  李嘉琛  刘江龙  
【目的】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而乡村旅游重点村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规律的探析,揭示影响重点村空间分布规律的因素,可以为湖南省乡村旅游空间布局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以129个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样本,借助ArcGIS Pro2.8软件,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和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在空间分布上趋向于聚集分布,以长沙市与岳阳市的交界处最为聚集,在长沙市与湘潭市的交界处、益阳市东南部也呈现出一定的聚集状态,在怀化市东部有一个聚集次中心。三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在空间分布方向上存在较高的一致性,均沿西北—东南方向分布且分布范围较大。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各地级行政区的分布总体较为均衡,在县级行政区以及各流域、板块中分布并不均衡。旅游资源是影响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的首要因素,有95个村分布于距离A级景区15 km的范围内,占73.64%。自然环境(海拔、坡度)与交通可达性同样影响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86%的村庄都位于海拔600 m以下的地区,超过半数的村庄所在地坡度小于10°,105个村在主要公路10 km缓冲区范围内,占总数的81%。各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人口密度对于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的影响有限。【结论】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聚集性特征,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状况。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载田,唐云松  
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和自然遗迹及其环境进行管理和保护的特殊区域生态系统综合体,具有多种功能。湖南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完整,且量多、面广、高品位,特别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为确保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功能,又能拓展其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是其必然选择。而且一定要旅游规划先行,推广生态旅游产品,进行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左冰  李郇  保继刚  
本文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2004年湖南旅游业国民收入及其初次分配主体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旅游业为湖南省当年直接贡献了3.06%的国民收入,旅游产业附加值率为0.4536,处于全社会中等水平;旅游业资本利润率高于为其提供中间产品行业的资本利润率。政府、企业和从业者在旅游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6%∶68%∶16%。与国内外经验水平相比,湖南旅游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出现了严重失衡,主要表现为企业收入比重过大,劳动报酬偏低,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获益者是资本所有者而非旅游从业者,政府从旅游业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载田  
一、湖南旅游业现状现代旅游业作为新兴、独立的国民经济部门,各个国家(或地区)正在竞相发展,导致某些国家的旅游业成为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民经济的重大支柱。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亦较迅速,行将成为世界旅游大国。与此相反,湖南省现代旅游业却落后异常,发展也很不协调(见下表)。由此可见湖南的旅游人数少,收入微,占全国比重亦小,且呈下降趋势。如此不景气状况,不能不引起有关人士深思。欲振兴湖南经济,开展“四化”建设,旅游事业必须有个较大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洪  邹家红  朱湖英  
湖南省是全国红色旅游之源,是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从红色旅游资源特质、产业发展态势、空间发展格局、品牌建设、区域合作框架等五个方面对湖南省红色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存在红色旅游发展水平不高、产品较为单一、讲解内容枯燥、发展地区不平衡、管理体制不顺畅等问题,并提出了湖南省红色旅游优化升级战略构想:即"政府主导、市场导向、项目带动、以点带面、有序发展"的战略模式、方针、重点和保障措施。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良健  杨伟  何剑  陈扬乐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空间格局指数定量分析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采用门限自回归模型模拟旅游客 源市场的时间变化特征,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分类,并以湖南为例作实证研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静波  
本文以中心地理论为指导,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加法合成原理对湖南省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进行了定量分析,综合考虑各城市的经济、文化、行政管理、旅游等方面的发展状况,配合旅游功能分区,确定长沙为一级旅游中心地,张家界、郴州、岳阳、邵阳为二级旅游中心地,株洲、湘潭、衡阳、常德、益阳、永州、怀化、娄底、吉首为三级旅游中心地。以此为基础,划分五大旅游区,分别是湘中大长沙都市旅游区,湘西山水风光和民俗风情旅游区,湘北环洞庭湖旅游区,湘东南宗教文化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湘西南丹霞、山地草原景观和侗文化旅游区。最后,提出了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宁  
1 湖南省客源规模的现状分析湖南省旅游业从1979年步入正轨,截止到1993年,全省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8673.51万人次,入境游客增长迅速.其中,“七五”期间共接待国内游客3120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30.68万人次,年均递增率分别为11.3%和18.5%;“八五”期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7445万人次,入境游客68.13万人次,分别是“七五”期间的2.42和2.22倍,年均递增率分别为21.96%和13.35%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秀媛  
网络的普及正在对旅游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在线旅游业务活动的中流砥柱,旅游目的地官方网站能否有效迎合游客需求,成为其成败的关键。文章从游客需求出发,提出了包含信息内容、在线交易、互动环节和技术体现等四大项目的旅游网站评价一级指标和38项二级指标,并以此对湖南省三个典型的旅游目的地网进行了评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中艳  罗琼  
从显示性指标和分析性指标两个角度构建了适合地级城市的旅游竞争力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11—2012年期间湖南省14个地级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测度与评价。研究表明,旅游竞争力在城市间的差异性较为明显且总体上并不理想;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资源与区位条件的依赖性比较突出。进一步地,按照一定的评判标准将城市对象分为了4个等级并提出了提升旅游竞争力的相应对策。研究结果可为政府有关部门整合与优化旅游资源、改善城市管理决策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黄杰龙  幸绣程  王立群  
揭示森林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互动发展的一般演化规律有助于探索"经济-社会-环境"更加良性协调的发展方式。文章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湖南省2004~2014年期间的森林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0年来,湖南省森林生态旅游和生态文明的发展指数逐年增长,但是耦合度增幅不大,2008年以后基本稳定在0.5的水平上;湖南省生态文明和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度存在"失调期""过渡期"和"协调发展期"3个演变过程,耦合协调度于2014年达到中度协调水平,并有继续向良性协调发展的趋势;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与应用、资源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文明建设年限,是影响森林生态旅游和生态文明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惕之,杨载田  
衡山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四十四处重点风景名胜区和我国“五岳”之一,也是湖南唯一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这里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独秀”,旅游资源开发价值颇大,应该重点投资、重点建设。一、衡山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1.交通条件优越。衡山北距经济发达的长、株、潭“金三角”百余公里,南离湘南经济中心衡阳仅四十多公里,地处湘中东“经济走廊”中心位置,为湖南工矿城镇密集、城乡人口稠密、经济富裕之地,很需要一个能供人们游览、观光、憩息的地方。就全国而言,衡山北有武汉,南临广州两大经济中心,东西分别与庐山、桂林两大旅游热点相连;距港、澳也甚近。京深国道(公路)穿越衡山南北,并兼有京广铁路、漓湘水道之利。衡阳机场民航班机的开放,缩短了同上海、武汉、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