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54)
2023(15490)
2022(13378)
2021(12356)
2020(10220)
2019(23205)
2018(22874)
2017(43167)
2016(23640)
2015(26469)
2014(26155)
2013(25841)
2012(23883)
2011(21624)
2010(21537)
2009(19584)
2008(18811)
2007(16469)
2006(14485)
2005(11912)
作者
(72152)
(60207)
(59626)
(56702)
(37960)
(29003)
(26904)
(23681)
(22945)
(21240)
(20574)
(20410)
(19079)
(18745)
(18486)
(18441)
(18349)
(17633)
(17027)
(17013)
(15367)
(14609)
(14557)
(13790)
(13585)
(13314)
(13219)
(13147)
(12078)
(12044)
学科
(92592)
经济(92482)
(63612)
管理(60981)
(48087)
企业(48087)
方法(41352)
(36831)
数学(36262)
数学方法(35889)
中国(24529)
农业(24521)
业经(23119)
(23070)
地方(21880)
(21876)
(16631)
贸易(16623)
(16121)
(15890)
环境(14985)
技术(14328)
(13695)
理论(13640)
(12908)
(12620)
(12620)
金融(12618)
银行(12544)
(12387)
机构
大学(335663)
学院(335600)
管理(131344)
(128225)
经济(125353)
研究(116747)
理学(115133)
理学院(113722)
管理学(111526)
管理学院(110939)
中国(83252)
科学(78564)
(71418)
(71240)
业大(60698)
(60255)
研究所(56004)
农业(55237)
(54661)
中心(52776)
(48979)
(45535)
师范(44994)
财经(44476)
北京(44188)
(42339)
(40608)
(39159)
(39091)
经济学(37421)
基金
项目(243878)
科学(189549)
基金(175618)
研究(170760)
(157515)
国家(155922)
科学基金(131373)
社会(106779)
社会科(100837)
社会科学(100803)
(98083)
基金项目(94811)
自然(88209)
自然科(86085)
自然科学(86058)
自然科学基金(84493)
(81686)
教育(76772)
资助(70821)
编号(68552)
重点(55068)
成果(53969)
(52440)
(51904)
(50253)
科研(47339)
课题(47338)
计划(46955)
创新(46912)
大学(43642)
期刊
(140518)
经济(140518)
研究(91647)
(69192)
学报(66354)
中国(62333)
科学(57751)
大学(49092)
学学(46798)
农业(46774)
管理(43370)
(38227)
教育(33714)
业经(27058)
技术(25654)
(25270)
金融(25270)
(22046)
经济研究(20979)
财经(20348)
业大(19391)
(19380)
科技(19247)
问题(18964)
(17276)
林业(17146)
图书(17021)
资源(16840)
农业大学(15500)
理论(15076)
共检索到476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文斌  蒋理  雷洁琼  谢海丽  
[目的]国家森林乡村的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实施路径选择及目标落实具有重大意义。[方法]文章采用核密度分析、地理集中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对湖南省国家森林乡村的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湖南省国家森林乡村空间分布密度差异明显,大致呈现“东西多、南北少”的格局;(2)湖南省国家森林乡村空间分布呈现以湘东北为集聚核心,向西北、西和南3个方向逐层递减的阶梯状格局。高值集聚(H-H)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地区,低值集聚(L-L)主要集中在怀化、湘西、张家界。(3)地形地貌、经济基础、人口密度和交通区位是湖南省国家森林乡村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国家森林乡村主要分布在平原丘陵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人口稠密地区以及铁路和主要公路的节点处。[结论]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湖南省国家森林乡村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空间集聚现象较为显著,其分布主要受到地形地貌、经济基础、人口密度和交通区位的影响。建议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注重提质升级,注重扬长避短,缩小地区差异,加强产业融合,促进国家森林乡村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刚  吴清  杨俭波  刘书安  
综合运用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7 586个国家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叠加分析法探测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总体空间分布上,国家森林乡村呈现"大集聚、小分散"分布格局,经向性特征显著,具有显著的东多西少的格局特征;(2)区域空间分布上,在三大地区、八大分区和省际层面上分布极不均衡,东部地区森林乡村占比达40.23%,大西南、长江中游等6个区域占比达到79.79%;(3)空间密度分布上,高密度区域分布于黑河—腾冲一线以东的北京和苏浙皖赣湘交接区域,华北、华中与华南为两个核心绵延区;(4)空间关联特征上,呈现中东部热,西北、东北部冷的空间关联特征,冷点区域变化较小,热点区域呈现零散和带状分布向团状集聚转变的特征;(5)影响因素上,国家森林乡村空间分布受经济、社会、生态和自然地理多重因子影响,其中受生态因素的影响较大,河流、地形、气候对国家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的影响也较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万云  罗明春  刘婉婷  
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居民到城市森林公园游憩提供了一种新的交通方式,研究这种交通方式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促进共享单车在城市森林公园外部交通中的应用。采用现场考察法、观测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享单车作为城市森林公园外部交通工具的因素主要有骑行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的影响,内在影响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常住地、当天身体状况、是否需要同伴这五个因素。外在影响方面,受访者认为共享单车方面因素的影响重要性中等,但当天天气状况和时间因素这两个骑行大环境因素,会产生较为明显的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政  陈国生  
【目的】湖南省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省,森林资源丰富。湖南省森林资源和林业产业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亮丽名片,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人居环境整治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湖南省森林植被进行分析,生成湖南省森林植被空间分布特征图,并运用地理探测器研究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为了更进一步分析相关因素与森林植被空间分布的关系,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从空间分布来看,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湘西、湘南,及湘东山地,而湘中、湘北地区相对较少。生态因素是影响湖南省森林植被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中的人均GDP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的解释较大,第三产业比重和旅游业总收入的解释力相对较小。社会因素中总人口、公路里程和城市化水平对湖南省森林植被空间分布有一定解释力。【结论】生态因素中的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和人工造林面积,社会因素中公路里程、总人口与森林植被分布高度正相关;经济因素中的人均GDP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社会因素中的城市化水平与森林植被分布为负相关关系。对湖南省森林植被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丰富湖南省森林植被地理研究内容,开展森林资源评价,为科学合理地评价指导生态环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也为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楚雄  李民  宾津佑  
基于全国四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人口分布指数等,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探究湖南省1982—2010年人口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82年以来,湖南省人口密度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并以高值区为核心圈层梯级递减,高值区范围扩大,中值区范围缩小,低值区范围基本保持不变;(2)在人口增速总体趋缓的背景下,同一时期人口密度低、中、高值区人口增长速度依次递增,人口分布地区差异扩大;(3)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性不断增强,冷热点格局基本稳定,热点区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伯华  尹莎  刘沛林  窦银娣  
为合理开发和保护传统村落,通过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了湖南省101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从市州尺度来看,湖南省传统村落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郴州、永州、怀化、邵阳五市;传统村落在五大地理区域中集中分布均衡性较低,最集中的为湘西地区,其次是湘南地区;相对封闭的区域环境、险要的地形、不太便利的交通以及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等因素,都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了重要条件,成为影响湖南传统村落分布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林梓  肖刚  
[目的] 探究湖南省乡村旅游类型和空间分布格局,为该省乡村旅游多样化发展和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筛选湖南省的276个乡村旅游点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乡村旅游点进行类型界定和划分,然后分别采用ARCGIS软件空间分析方法,从全省、地级市、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地综合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湖南省乡村旅游类型可以划分为4个类型,包括自然景观类、休闲度假类、特色农业类、民俗文化类。其中休闲度假类比例最大(31.52%),其次是民俗文化类(30.80%),自然风景类(19.57%),特色农业类(14.86%)。湖南省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整体呈集聚状态,形成以“长沙—湘潭”为核心的“常德—长沙—湘潭—衡阳”主体集聚片区,重点分布在为以洞庭湖流域和湘江流域、以及以长沙和株洲为中心的交通枢纽周围。5A景点、水系分布、道路交通、中心城市、经济水平和人口密度均对其具有明显的正面影响。湖南省四种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点也均表现为明显的集聚分布,但是集聚态势各不相同,以特色农业类集聚程度最高,民俗文化类和休闲度假类次之,自然景观类集聚程度相对最低。各类型在地级市的分布相对均匀,每个区域仍有各自的特色旅游类型。[结论] 湖南省乡村旅游点分布整体呈集聚态势,且乡村旅游类型具有明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首先要明确自身特色,做到精准定位。其次各类型协同发展,目前湖南省休闲度假类乡村旅游发展较快,需要严把质量关;民俗文化类资源丰富,可以深入挖掘,尤其是湘西、张家界和怀化3市区等。此外积极推动高级旅游景区建设,完善湘西南地区的交通体系等,进一步推进湖南省乡村旅游的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黄晓芬  白鸥  
【目的】探讨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便于优化森林乡村的空间布局。正确认识森林乡村的形成因素,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及乡村振兴。【方法】以浙江省447个森林乡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空间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影响其空间分布的自然及人文因素。【结果】(1)从整体空间上看,浙江省森林乡村呈现集聚型的分布状态,具有“小范围聚集,大范围分散”的多中心组团分布特点。(2)从区域空间上看,在五大分区及市域层面上分布不均衡,整体呈现“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3)从整体空间密度上看,形成了双核心集聚区和双核心连绵区。(4)从空间分布关联上看,呈现西南部热,东北部冷的空间关联特征,次冷点区域变化较小,热点区域呈现条带状分布向条状及零星分布状转变。(5)浙江省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受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河流水系、森林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经济基础、交通通达性的综合影响。【结论】由于自然及人文的综合影响,浙江省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森林乡村的建设与发展中,地形、气候及河流孕育其生态环境,而交通、文化资源及社会经济基础关乎其发展的基础条件、资源优势及经济支撑。今后浙江省在森林乡村建设中,要基于资源优势、基础条件及本地发展政策,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协同布局等举措以实现全域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浙江样板。图4表2参32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孜沫  
【目的】探讨国家森林乡村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机制,助力乡村绿化、美化、优化。【方法】以江西430个国家森林乡村为对象,构建“评价、解析、指标、数据”四维体系,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探讨其空间格局及形成的影响机制。【结果】(1)江西国家森林乡村呈低地指向性的地形格局、密迩省界边缘的地缘格局、偏重少数地区的行政格局、偏离经济中心的经济格局。(2)自然环境因素中的森林植被、生态环境对国家森林乡村空间格局形成的解释力显著优于地理环境指标;社会环境因素中,旅游资源具有更强的解释力。(3)从空间格局看,主要因素的影响优势区基本分布在省界边缘地带,特别是赣北—赣东北或赣南—赣西南地区;从回归系数看,主要因素对国家森林乡村空间格局的形成兼具正负关系,显现出综合影响效应。【结论】生物丰度、植被指数等环境因素与国家森林乡村分布具有空间耦合性,但影响差异显著,体现了不同空间尺度共性与个性并存,并兼具一定的“纠偏”价值。图4表2参19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仇维佳  谭益民  张双全  
以湖南省54处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例,运用聚集分形理论,对其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并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聚集维数的测算和分析。分别在湘中、湘南、湘西、湘北地区分别取一个代表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确定湖南省的中心森林公园。研究结果表明: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作为测算中心时,对周边森林公园的吸引力较强,具有较强中心作用,具有继续开发和发展的趋势,可成为整个湖南省森林旅游的中心。与此同时,根据聚集维数的测算结果并结合湖南省国家森林公园的实际情况,对湖南省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空间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出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黄杰龙  幸绣程  王立群  
揭示森林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互动发展的一般演化规律有助于探索"经济-社会-环境"更加良性协调的发展方式。文章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湖南省2004~2014年期间的森林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0年来,湖南省森林生态旅游和生态文明的发展指数逐年增长,但是耦合度增幅不大,2008年以后基本稳定在0.5的水平上;湖南省生态文明和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度存在"失调期""过渡期"和"协调发展期"3个演变过程,耦合协调度于2014年达到中度协调水平,并有继续向良性协调发展的趋势;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与应用、资源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文明建设年限,是影响森林生态旅游和生态文明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华丽  
通过阐述区域森林保险发展的机理,建立模型对湖南省森林保险保费收入与参保比例、林农收入、上年度森林保险赔付率及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应明确区域森林保险险种供给的主导方向,提高森林保险的保障水平,进行森林灾害风险区划,增加财政补贴森林保险保费的标准,依据不同的险种提供不同的补贴额等区域森林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唱唱  邓楚雄  李忠武  孙惠芳  陈韶清  赵浩  
[目的]城郊型乡村可作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首要区域,选取典型的城郊县域湘潭县为例,基于拓展的“人-地-业”框架开展土地非农化空间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可助推其空间优化从而实现人地关系的高质量发展。[方法]采用标准差椭圆、全局莫兰指数及冷热点分析乡村土地非农化的空间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1)湘潭县乡村土地非农化总体呈“东北-西南”空间分布特征且在此方向上的向心力逐渐趋强;(2)乡村土地非农化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呈“先上升、后下降、总体减小”的趋势,但空间关联程度在样本期间有所下降;热点区始终向西北部集聚,不平衡的“川”型分布格局在不断地强化,土地非农化不平衡现象突出且不断加剧;(3)对乡村土地非农化的显著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密度、距最近建制镇距离、坡度、人均农村建设用地面积超标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村民代表大会召开次数、村内企业个数、规模经营耕地面积比例和是否有合法村庄规划,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结论]基于“人-地-业”视角探讨不同区域乡村土地非农化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可为科学制定乡村空间优化策略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雷达  方晰  李斌  刘兆丹  
为明晰湖南省现有森林植被碳储量区域分布格局,基于湖南省2014年森林资源年度统计数据,结合材积源生物量法估算了湖南省现有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及其区域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湖南省乔木林植被碳储量为145.23×106 t,其中阔叶林植被碳储量占47.52%,幼龄林和中龄林植被碳储量之和占69.49%;湖南省乔木林植被平均碳密度为16.26 t·hm(-2)。(2)湖南省现有森林植被碳储量为196.95×106 t,其中乔木林植被碳储量占73.73%,湖南省现有森林植被平均碳密度为16.31 t·h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龙  
[目的]通过研究湖南省乡村聚落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基于乡村聚落景观的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运用GIS10.2软件对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和特色旅游名村等147处乡村聚落景观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最临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地理联系率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以生态环境、景观价值、社会效应和开发条件组成评价层,下分16个具体指标,对湖南省乡村聚落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计算得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R=0.8125,G>G1,说明其在各地级市的分布呈现集聚且不均衡的特点;特色旅游名村R=1.126,G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