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50)
- 2023(10440)
- 2022(9534)
- 2021(8917)
- 2020(7509)
- 2019(17322)
- 2018(17430)
- 2017(33627)
- 2016(18214)
- 2015(20598)
- 2014(20570)
- 2013(20290)
- 2012(18578)
- 2011(16595)
- 2010(16328)
- 2009(14915)
- 2008(14073)
- 2007(12009)
- 2006(10473)
- 2005(8939)
- 学科
- 济(71232)
- 经济(71160)
- 管理(53474)
- 业(48693)
- 企(40263)
- 企业(40263)
- 方法(34087)
- 数学(29308)
- 数学方法(28983)
- 农(20352)
- 地方(18289)
- 学(17662)
- 中国(17009)
- 环境(16657)
- 财(16465)
- 业经(16044)
- 农业(13851)
- 和(12489)
- 划(12245)
- 理论(11980)
- 技术(11676)
- 贸(11457)
- 贸易(11451)
- 易(11064)
- 制(10826)
- 务(10680)
- 财务(10617)
- 财务管理(10601)
- 企业财务(10051)
- 教育(9344)
- 机构
- 大学(255792)
- 学院(254927)
- 管理(105966)
- 济(95155)
- 理学(92905)
- 经济(92847)
- 理学院(91841)
- 管理学(90181)
- 管理学院(89760)
- 研究(83116)
- 中国(59585)
- 科学(55834)
- 京(54446)
- 农(42544)
- 业大(41688)
- 所(41451)
- 财(41102)
- 研究所(38445)
- 中心(38381)
- 江(36488)
- 范(35059)
- 师范(34733)
- 北京(33769)
- 财经(33722)
- 农业(33528)
- 经(30644)
- 院(30468)
- 州(30064)
- 师范大学(28252)
- 经济管理(27195)
- 基金
- 项目(185821)
- 科学(145827)
- 基金(134257)
- 研究(133831)
- 家(117250)
- 国家(116297)
- 科学基金(100411)
- 社会(82477)
- 社会科(78012)
- 社会科学(77986)
- 省(75359)
- 基金项目(73335)
- 自然(67763)
- 自然科(66082)
- 自然科学(66065)
- 自然科学基金(64841)
- 划(61842)
- 教育(60433)
- 编号(54829)
- 资助(54527)
- 成果(42836)
- 重点(41348)
- 部(39736)
- 发(39371)
- 创(38382)
- 课题(37260)
- 创新(35762)
- 科研(35661)
- 计划(34210)
- 大学(33873)
- 期刊
- 济(101178)
- 经济(101178)
- 研究(69494)
- 中国(44900)
- 学报(42673)
- 科学(39014)
- 农(37902)
- 管理(36461)
- 大学(31647)
- 学学(29713)
- 财(29197)
- 农业(27136)
- 教育(26722)
- 技术(22385)
- 业经(17415)
- 融(16995)
- 金融(16995)
- 图书(15708)
- 财经(14905)
- 资源(14850)
- 经济研究(14605)
- 科技(13842)
- 业(13375)
- 理论(13176)
- 问题(13134)
- 实践(12466)
- 践(12466)
- 经(12431)
- 技术经济(12217)
- 版(12031)
共检索到3554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伯华 刘艳 刘沛林 窦银娣
文章以湖南省14个地级市的人居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内部系统耦合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湖南省人居环境系统间耦合度和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从空间分异特征来看,系统耦合度的空间差异不明显,各地市州差距不断缩小,但整体耦合水平不高。协调度总体水平小幅度提升,协调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省域东部发达地区。各地市州应根据人居环境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的发展情况,采取差别化的人居环境调控政策。
关键词:
人居环境系统 耦合度 协调度 时空演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月 佘济云 肖默
基于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11项指标构成的"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因子分析法对湖南省14个市州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整体较好;14个市州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小的差异,表现为湖南中部、东部区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高于西部、南部区域的格局,对此,西部、南部区域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改变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程度低的状态,从而实现区域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向可持续的耦合协调方向转变。
关键词:
绿色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发展 湖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方宁 杨东旭 向延平 张茜
通过构建人-地-水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模型、系统GMM模型分析湖南省人-地-水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19年湖南省人-地-水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但子系统增速各异,人系统增速最快,地系统增速最慢。(2)人-水、人-地、水-地的二元系统中,人-水系统耦合协调度增速最快,发展为高度协调,人-地、水-地二元系统为中级协调;人-地-水三元系统从勉强协调发展为中级协调,各地耦合协调度均有提高,系统间的依托关系逐渐增强。(3)在影响因素中,产业结构升级、政府调控能力、科技投入和农村治理投入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松松 王兆峰
通过构建区域旅游发展规模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线性加权法、DEA-Malmquist指数、重心演化轨迹、耦合协调度模型等研究方法,以湖南省14地市(州)为例,从规模和效率的维度,对区域旅游时空动态演化特征及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湖南省旅游发展规模年均增长率较高地区其全要素生产率亦较高,时序变化特征较为耦合;不同于区域旅游发展规模稳定的以长沙为中心的"单极-点状"空间格局,旅游发展效率的空间格局相对均衡,演化较为活跃和频繁,但热点地域单元仍然趋于固定。(2)从重心偏移轨迹来看,旅游发展规模重心呈现分散偏移特征,旅游发展效率则以集聚偏移为主,均呈现向东南方向偏移的趋势;基于空间重叠性缩短与变动一致性增强的结果,二者重心变动的空间耦合特征逐渐增强。(3)伴随旅游发展规模和效率热点区的集聚成簇,其耦合协调度空间格局虽存在一定的圈层分异,但中高度耦合协调度地域单元趋于固定和集中,由长株潭城市群向南北两侧纵向延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静芝 代宇涵 赵雯 樊晨曦 罗文婧 熊鹰 张永志 汤礼莎
基于"系统演进特征分析-动态耦合规律验证-协调状态诊断及预警"框架,对湖南省2001年以来的城市化系统与生态系统交互耦合时空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湖南省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综合发展指数由2001年的0.537逐年提升至2015年的0.785,达到中高水平,市州发展悬殊仅长沙市达到高水平。(2)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呈U型走势,2015年达到0.764,处亚健康状态,系统压力较大是关键性限制因素。(3)城市化系统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先降后升,2015年提高到0.622,处基本协调的较低水平,各市州大多处于轻度失调-基本协调临界水平,分属生态建设滞后型、城市化滞后型和结构性污染型等3种类型。(4)从系统演进看,城市化系统与生态系统由轻度失调-逆向演替逐步转为轻度失调-正向演替、进一步转为基本协调-正向演替,预计2020年耦合协调度将提高到0.633,未来较长时期仍将处绿灯区,应采取适当的区域发展政策,推动城市化系统与生态系统内部要素调整磨合,向良性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路路 郑新奇 孟超 张蓬涛
研究目的:测度和分析湖南省土地"三生"功能之间的耦合协调时空特征,为提升土地整体利用效益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综合指数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结果:(1)2005—2015年,湖南省土地生态功能值高于生活和生产功能,土地生产、生活功能强度提高且呈现非均衡性特征,生态功能值小幅降低,但空间格局变化不明显;(2)2005年、2010年、2015年三期土地功能耦合协调度的均值分别为0.486、0.581和0.620,表明近10年来湖南省土地利用冲突趋于减弱。土地功能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上形成以长株潭3+5城市群为高值区的中心—外围结构,不同主体功能区耦合协调度分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3)影响土地功能耦合协调的因素包括宏观政策、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禀赋等。研究结论:应根据土地多功能的时空耦合特征和影响因素,制定差异化的调控策略以提升土地"三生"功能。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詹晶 宋朝方
以1998年~2017年湖南省14个市州货运量和GDP数据为基础,利用重心模型、地理集中度以及耦合关联度、耦合协调度识别湖南省不同年份和不同区域物流和经济增长的时空演变及耦合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年间,湖南省经济重心在物流重心以北的方向且经济重心幅度比物流重心偏移幅度小。湖南省物流与经济地理集中度的变化趋于一致,各市州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就湖南省而言,物流和经济两个子系统耦合关联度处于中度耦合关联阶段;就湖南省各市州而言,两个子系统耦合关联度呈平稳态势,但市域间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差异。最后从加强物流业集聚效应、提升核心城市扩散作用、协调地区发展、加强政府引导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物流 经济 重心 耦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振宇 贺建林
从系统论视角剖析湖南省生态经济系统内部诸要素及其结构特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量评价模型,分析区域系统的耦合状态。结果表明,1996年~2006年湖南省综合支撑能力呈对数型上升,而综合消耗水平呈指数型上升,两者演化速度具有非同步性,耦合度呈快速上升趋势,年均增长6.88度,2002年起进入过度开发期。并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有效提高综合支撑能力与改善综合消耗水平质量的5项对策:①突出能源、原材料以及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②完善省内交通网,增加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里程,提高货物周转量,以便通过道路建设带动其他基础设施的发展;③努力扩大服务贸易,提高第三产业产值的质量;④促进具有自主品牌和...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 耦合模型 湖南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飞 董锁成 武红 李泽红 于会录
东部地区农业污染已成为我国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该研究对于推进与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建设美丽乡村"具有战略指导意义。首先建构了农业环境-经济系统耦合模型及耦合度评价类型;然后基于环境压力水平、强度等方面农业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以及农业经济水平、强度等方面农业经济系统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实证研究东部地区农业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及其空间格局。东部地区农业环境-经济耦合空间发展不平衡,大致可划分为5大类型区,农业污染风险高且环境-经济耦合度较差的地区主要在冀北、冀南地区,鲁西北、鲁南地区,苏北地区、闽南地区及粤西地区等,这可为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健雄 朱媛媛
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协调发展对维护生态平衡与促进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区域内旅游与环境的共生关系可为目的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解决旅游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矛盾、弥补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协调关系研究的不足,以湖南省为案例地,构建了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综合评价衡量指标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和综合评价法测算2006—2017年湖南省14个市州的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ArcGIS10.5软件对湖南省各市州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湖南省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耦合度较低,2006—2017年均处于拮抗阶段,时间维度变化不明显,系统协同发展度较低。2)从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时空演变来看,整体上湖南省耦合协调水平较低,耦合协调类型介于高度耦合和中度耦合之间,整体分异较小,且耦合协调度波动幅度大于耦合度。3)从具体协调度内容来看,呈现出不同等级的分异规律,以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基本协调三种类型为主。空间尺度发展不均衡,未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融合度有待提高。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湖南省生态旅游发展的建议,以期为促进湖南省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湖南省 生态旅游 旅游环境 耦合协调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成鹏飞 刘念 王佳慧 王克喜 周向红
本文分析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耦合协调机理,构建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模型,实证分析2012—2017年湖南14个市州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2012—2017年湖南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波动提升;湖南省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耦合协调发展有明显的时间差异,协调性逐渐转好;从空间维度看,各市州耦合度和协调度的地区差异逐渐缩小,较高耦合度和协调度的地区集中连片,较低协调度地区位于全省西北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董沛武 张雪舟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分析了林业产业与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及耦合特征,阐述了耦合系统和系统耦合度概念及测度方法的选择依据。运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采用斜率关联度计算方法,建立了林业产业与森林生态系统的耦合度模型。以伊春市双丰林业局林业产业为例,结合该局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关于林业系统耦合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用调研数据验证了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结果显示,该地区的林业产业与森林生态系统间的耦合度为0.47,耦合关系中等,相互影响的程度一般。最后,基于耦合度测算结果给出了林业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林业产业 耦合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伯华 杨家蕊 廖柳文 窦银娣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型的遗产类型,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紫鹊界梯田为例,根据人居环境的概念内涵,将农业文化遗产地人居环境系统分为3个子系统,即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人工支撑环境,并构建了9个要素层和37个指标层的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被调查者对紫鹊界梯田人居环境的可感知性为0.79,属于较好水平,但3个子系统的可感知性存在较大差别,感知度最高的是自然生态环境系统,达到了较好水平,其次是社会文化环境系统,总体感知水平一般,人工支撑环境系统可感知性最低,部分项目可感知性达到较差级别。根据人居环境感知结果,提出了若干对策,研究结果将为案例区和其他类似文化遗产地的人居环境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鹰 张方明 龚长安 罗朋
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遥感解译数据,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及GIS空间统计方法,探讨了湖南省1990~2015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时空格局及其动态演化。结果表明: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减少最明显的是耕地、林地和草地系统价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格局的等级差异明显,ESV高值区与低值区相互溶解渗透,总体上高值区与较高值区对低值区呈包围态势。高值和较高值区分布较均匀、低值与较低值区分布较集中,中等值区分布较为散乱,呈随机镶嵌结构分布格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动态演化的空间自相关与高低值聚集现象明显,但其相关性与聚集程度趋于弱化。"退田还湖"、"退耕还林"、"绿色湖南"等政策的实施,促使研究区域的ESV增加并形成若干增值热点区,城镇化、城市扩张与土地开发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并形成城镇密集区、水土资源富集区分布的价值损失冷点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娟 万大娟
以湘西地区典型区域怀化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值,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现状,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结果表明:①怀化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指数逐年增长,但存在区域不平衡,中心地区经济发展明显优于其他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南北高、中部低。②怀化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保护耦合协调度由勉强协调上升到初级协调,整体逐年上升,经济发展属于轻度滞后型;市域内耦合协调度中心高、四周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不均衡。③怀化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保护耦合协调度将逐年上升,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由初级协调上升至中级协调,经济发展仍处于轻度滞后阶段;市域内耦合协调度将呈中部高、南北低的分布特征,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但耦合协调发展的差距将持续缩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