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06)
- 2023(10538)
- 2022(8910)
- 2021(8144)
- 2020(6793)
- 2019(15217)
- 2018(14730)
- 2017(27491)
- 2016(15457)
- 2015(17083)
- 2014(16372)
- 2013(16315)
- 2012(15076)
- 2011(13523)
- 2010(13308)
- 2009(11902)
- 2008(11647)
- 2007(9977)
- 2006(8822)
- 2005(7353)
- 学科
- 济(58467)
- 经济(58403)
- 管理(37856)
- 业(36516)
- 企(26121)
- 企业(26121)
- 方法(25028)
- 数学(22425)
- 数学方法(22179)
- 农(20145)
- 地方(16132)
- 学(16007)
- 中国(14675)
- 农业(14292)
- 财(13783)
- 业经(13180)
- 贸(11390)
- 贸易(11386)
- 易(11006)
- 环境(10806)
- 制(9392)
- 技术(9065)
- 和(8017)
- 划(7899)
- 融(7784)
- 金融(7780)
- 理论(7771)
- 地方经济(7554)
- 务(7505)
- 财务(7497)
- 机构
- 大学(215245)
- 学院(214729)
- 济(80945)
- 经济(79235)
- 研究(78141)
- 管理(77077)
- 理学(67884)
- 理学院(66858)
- 管理学(65281)
- 管理学院(64909)
- 中国(56045)
- 科学(55276)
- 农(50988)
- 京(45140)
- 所(41819)
- 业大(41531)
- 农业(40838)
- 研究所(39088)
- 中心(35881)
- 财(35440)
- 江(33247)
- 范(30485)
- 师范(30021)
- 省(29064)
- 财经(28735)
- 院(28387)
- 农业大学(27660)
- 北京(26983)
- 经(26214)
- 州(25710)
- 基金
- 项目(159025)
- 科学(123779)
- 基金(115459)
- 研究(106136)
- 家(105541)
- 国家(104669)
- 科学基金(87439)
- 社会(67294)
- 省(65181)
- 社会科(63653)
- 社会科学(63630)
- 基金项目(62894)
- 自然(60527)
- 自然科(59018)
- 自然科学(58994)
- 自然科学基金(57934)
- 划(54458)
- 教育(48008)
- 资助(45501)
- 编号(40566)
- 重点(36945)
- 发(34608)
- 部(33723)
- 计划(32978)
- 创(32698)
- 科研(31437)
- 成果(31290)
- 创新(30767)
- 科技(29528)
- 课题(28633)
共检索到306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峰 史太润 张诗语
研究不可移动文物时空分布特征对促进不可移动文物整体保护利用和城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湖南省2 352处文物保护单位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对历史时期湖南省不可移动文物的时空演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发现:(1)湖南省不可移动文物历时漫长。近代以来是文物出现频率最高的时期,其主要文物类型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湖南省不可移动文物总体以岳阳市君山区—永州市东安县一线为分界线,呈现出“东密西稀”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在长沙形成了一个高密度核心区。(3)形成于各历史时期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分布的高密度核心区总体上表现为洞庭湖西北岸向洞庭湖南岸和湘江流域扩展的过程,且呈现出初步扩张期—收缩期—快速扩张期—高度聚集期的时空演化规律。(4)湖南省不可移动文物的时空分布演变是高程、坡度与河流水系等自然因素,经济发展、公路密度、人口密度、历史文化与政治环境等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一
针对现阶段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对河南黄河区域的所有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数据汇总,构建该区域的不可移动文物地理空间数据库。使用平均最邻近比率与核密度估计的方法对河南黄河区域各时期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与不可移动文物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分析造成其时空间变化与不同等级不可移动文物分布异质性的原因。结果表明:(1)河南黄河区域不可移动文物在时间分布上具有良好的连续性;(2)不同时期河南黄河区域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布局整体上均呈现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呈现突出的时空异质性;(3)不同级别不可移动文物的时空分布在特定时期具有明显的异质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小荣 易佳
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助于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经济的发展。用Excel工具以及Arc GIS软件对湖南省97项国家级和37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和归纳,并对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可视化分析,最后揭示了影响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因素。研究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果显示:项目在类型结构上主要以传统戏剧为主;从整体上看,分布形成了1个点状高密度集聚区、1个片状高密度集聚区、2个带状中等密度集聚区;从市域层面上看,14个地市非遗项目集聚特征明显,在数目、类型上分布不均衡;从时序空间分布格局看,呈现出以湘西、湘东等地为主的非遗集聚中心向各地区均匀分散的方向演化的特征;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伯华 尹莎 刘沛林 窦银娣
为合理开发和保护传统村落,通过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了湖南省101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从市州尺度来看,湖南省传统村落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郴州、永州、怀化、邵阳五市;传统村落在五大地理区域中集中分布均衡性较低,最集中的为湘西地区,其次是湘南地区;相对封闭的区域环境、险要的地形、不太便利的交通以及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等因素,都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了重要条件,成为影响湖南传统村落分布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湖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金一 杨敏哲 关伟 姚精玲
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自相关、特征价格模型、回归模型等分析方法,对湖南省民宿价格的空间分异特征及驱动机制展开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湖南省民宿价格集聚效应相对较弱,集聚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核心景区及其周边。高值区分散分布于张家界中部以南地区,常德市中部地区,岳阳市东部,长沙市中部,湘潭市西北部,邵阳市、衡阳市、永州市三市交界处,永州市南部和郴州市中部小范围区域。(2)民宿的自身属性对民宿价格影响显著,其影响与区位环境因素中的景点因素呈现不同趋势。(3)民宿的建筑环境因素对民宿价格影响较为显著,民宿配套设施的完备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民宿价格的高低。(4)消费者更加偏好兼具体验感与娱乐性的民宿,且经营主体对民宿价格的影响有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楚雄 李民 宾津佑
基于全国四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人口分布指数等,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探究湖南省1982—2010年人口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82年以来,湖南省人口密度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并以高值区为核心圈层梯级递减,高值区范围扩大,中值区范围缩小,低值区范围基本保持不变;(2)在人口增速总体趋缓的背景下,同一时期人口密度低、中、高值区人口增长速度依次递增,人口分布地区差异扩大;(3)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性不断增强,冷热点格局基本稳定,热点区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爱琴 周勇 陈君子 胡红兵
以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法对湖北省文化遗产时空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历经时间较长,主要集中在史前至先秦时期、明朝至近代以来这两个时间段之内。2随着历史演进,湖北省新增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重心移动距离呈不断增加的趋势;移动方向呈现出先向南、再向东移动的趋势,与湖北省历史发展轨迹较为一致。3不同历史时期,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类型表现出较强的相似性,均属于集聚型。4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时空演化逐渐由"多核聚散"演变为"一枝独秀"的发展模式,从以襄阳、荆州、鄂—黄为中心的聚散分布格局发展到以武汉为中心的分布格局。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时空演化 文物保护单位 湖北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蔡晓晶 石蓉丹 肖化顺 刘发林
【目的】林火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既特殊又重要的生态因子,发现林火在时间、空间上的动态与趋势有助于掌握林火发生规律,部署森林防火重点区域,为防灾减灾提供应急决策方案。【方法】以湖南省24年间(1999—2022年)林火档案资料为数据源,采用Ripley K函数、中心点和标准差椭圆法、核密度分析法进行了林火的空间聚集性、林火密度和扩展趋势等空间统计分析。【结果】湖南省1999—2022年林火发生总密度为0.008 7次/(km2·a),空间上存在3个林火聚集点。1999—2003年的年均单位面积林火密度为0.016 7次、2004—2008年为0.034 8次、2009—2013年为0.021次、2014—2018年为0.005次、2019—2022年为0.006次,1999—2013年内的3个时序区间湖南省林火分布都具有多个聚集区域,自2014年之后林火聚集区不明显;【结论】湖南省1999—2022年间的林火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性与地理相关性,存在明显的森林火灾高密度区域,林火密度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林火密度最高的区域为娄底市、株洲市、郴州市和邵阳市东部;并且2013—2018年以及2019—2022年区间的林火密度明显下降;1999—2022年的总体林火平均中心位于邵阳市,同时也是林火高密度区域,林火高密度区域还包括株洲市、郴州市,湖南省林火总体扩散趋势是向湖南省东南方向的永州市、郴州市扩展;湖南省各区划1999—2022年间的GDP发展分布呈现高度聚集性,聚集区域主要是长株潭区域以及衡阳市、益阳市范围,GDP分布的空间变异极小,与林火空间分布方向重叠区域面积占71.29%,重叠面积较高。
关键词:
森林火灾特征 聚集分布 密度分析 湖南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洪霞芳 黄灵光
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要深入开展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加强科学保护,开展系统研究。江西省是红色资源大省和红色旅游的策源地,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的红色资源。本研究以江西省的红色资源(国家级与省级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江西省革命文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革命文物点分布集中,但是点分布较为零散,空间分布整体上呈不均衡态势。要做好江西省红色资源的调研和管理工作,促进红色资源的特色旅游开发,科学地保护好、利用好革命文物等红色资源,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推进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
红色资源 革命文物 GIS 空间分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娟 朱琳 唐昭沛 甘依霖
从社会记忆的维度,对武汉市283处文物保护单位构建"士农工商兵"的分类体系,并梳理其时间演变和空间结构特征,发现:①时间上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类型表现出由单一走向丰富的基本特性,可基本分为"远古—六朝"、"隋唐至今"的两大阶段,总体表现为"生存文化—手工文化—学士文化—本土商贸文化—机械文化—军事纪念文化"的过渡特征。②空间上呈现出从分散到集中,由外围城区向中心城区聚集的特征;总体形成"两轴—四斑—两圈层"的空间分布体系。这种社会记忆的演化特征体现了占社会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特征的变化,以及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这说明社会记忆的演化,受到社会群体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直接影响,主流生产力决定社会记忆的构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钟洋 郭昕蔚 谭思思
文章采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了2021年湖南省14个市(州)养老设施的POI样本点数据,并基于ArcGIS进行坐标和投影转换,实现数据的可视化表达。进一步运用最邻近分析和核密度分析,探讨湖南省养老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依据一致性系数计算公式,探究湖南省14个市(州)养老资源的集聚程度,最后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测湖南省各市(州)养老设施的空间分异成因。研究发现:(1)湖南省养老设施整体最邻近指数约为0.613,呈现显著集聚的分布状态,分布密度总体上“东密西疏、北密南疏”。(2)湖南省各市(州)的养老资源一致性在地域上分异明显,养老资源投入与老年人口分布表现出弱协调性。(3)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结果显示,老年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医疗保健设施数是影响各市(州)养老设施数量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老年人口数是最直接的原因,直接决定着养老设施的建设问题。(4)地理探测器的交互探测结果表明,养老设施的分布受多个因子的共同作用,老年人口数量与其他因子叠加后能够对养老设施的空间分异产生更强的解释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展 廖小平 李春华 杨灿 阳莎莎 李伊涵
利用湖南省2008—2018年县域行政单元农业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与面板Tobit回归模型,结合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异质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湖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波动中上升的趋势,整体处于中等效率水平;空间变化呈现自西向东递减、自南向北递增趋势,且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2)从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来看,除2009—2010、2015—2017年外,湖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正相关特征和波动性空间集聚现象;从局部空间分异来看,处于空间正相关的县域的数量在研究期内逐年下降,区域农业生态效率的集聚性呈现递减趋势。农业生态效率高高(HH)集聚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空间上有明显的向邻接地区扩散的趋势;低低(LL)集聚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南部和西部地区。(3)不同尺度的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差异明显,其中,农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口数量对农业生态效率产生正向影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态效率产生负影响,GDP和城镇化率对农业生态影响在不同尺度具有不确定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莉 陈敏 刘建超
博物馆在政府会计制度执行实践中,文物文化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是会计核算需要解决的问题。博物馆的文物文化资产是归于固定资产还是文物文化资产科目核算,可从文物持有目的、所有权性质、管理要求等方面来区分。成本无法可靠取得的文物资产,可采用特征价格法即Hedonic模型,以双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就类似资产特征进行分析,找出各要素对参照物价格的影响,并参照资产的历史交易价格计算文物的评估价值。在文物修复业务中,如果修复后文物完残状态和寿命期限发生重大改善,修复支出应考虑予以资本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梁发超 刘黎明
地形因素是影响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湖南省浏阳市为例,应用TM遥感影像数据及DEM数据,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支持下,采用高程梯度、坡地梯度和地形梯度三种方法对比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三种地形梯度上的分布指数,揭示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模式及其与地形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耕地、园地、其他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较低的地形梯度上,分布指数随着地形梯度的增大而减少,逐渐趋向于0,以上同种土地利用类型在三种地形梯度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林地主要分布在中高等级高程、较高坡度和较高等级地形位上,而未利用地分布区域却相反;对三种研究方法的比较表明,地形位综合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丽华 何军 韩福文
基于文物保护单位的视角,采用文献分析方法和实地调研方法,从历史时期、空间格局、产业类型和社会属性四个维度对东北近代工业遗产进行分析。认为东北近代工业遗产的形成与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自然条件和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东北地区的经济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它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打上了鲜明的殖民烙印,体现了东北人民伟大的民族抗争精神和创业创新精神,因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突出的普遍价值,并为东北近代工业遗产保护提供了重要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