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12)
- 2023(7237)
- 2022(6326)
- 2021(5889)
- 2020(5264)
- 2019(12224)
- 2018(12109)
- 2017(23722)
- 2016(13277)
- 2015(15128)
- 2014(15404)
- 2013(15624)
- 2012(14782)
- 2011(13498)
- 2010(13674)
- 2009(12683)
- 2008(12974)
- 2007(11807)
- 2006(10055)
- 2005(9042)
- 学科
- 济(56816)
- 经济(56762)
- 管理(37160)
- 业(35951)
- 方法(28781)
- 企(27987)
- 企业(27987)
- 数学(25719)
- 数学方法(25482)
- 农(16150)
- 财(14717)
- 学(13831)
- 中国(13543)
- 地方(12240)
- 农业(10795)
- 业经(10548)
- 制(10434)
- 贸(10137)
- 贸易(10136)
- 和(9850)
- 易(9834)
- 务(9332)
- 财务(9311)
- 财务管理(9286)
- 企业财务(8840)
- 环境(8616)
- 银(8474)
- 银行(8448)
- 融(8218)
- 金融(8216)
- 机构
- 大学(199311)
- 学院(198341)
- 济(79618)
- 经济(77799)
- 管理(74297)
- 研究(68773)
- 理学(64110)
- 理学院(63290)
- 管理学(62034)
- 管理学院(61657)
- 中国(51105)
- 科学(45672)
- 京(42126)
- 农(39903)
- 所(37018)
- 财(36586)
- 研究所(34010)
- 业大(33129)
- 中心(32056)
- 农业(32015)
- 江(29992)
- 财经(29396)
- 经(26630)
- 范(26609)
- 师范(26315)
- 北京(26226)
- 经济学(24784)
- 州(24185)
- 院(23971)
- 经济学院(22655)
- 基金
- 项目(133272)
- 科学(103346)
- 基金(96192)
- 研究(93066)
- 家(85540)
- 国家(84871)
- 科学基金(70953)
- 社会(57669)
- 社会科(54601)
- 社会科学(54577)
- 省(52947)
- 基金项目(51546)
- 自然(47569)
- 自然科(46313)
- 自然科学(46293)
- 自然科学基金(45479)
- 划(44363)
- 教育(43077)
- 资助(40087)
- 编号(37597)
- 成果(30756)
- 重点(30670)
- 部(29883)
- 发(28753)
- 创(26814)
- 科研(26075)
- 课题(25770)
- 计划(25726)
- 创新(25166)
- 教育部(24853)
共检索到286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卢惊鸿 金晓玲 张旻桓 吴莎 吴毅
国内外牡丹产业、科研迅速发展,而湖南牡丹是我国牡丹品种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对湖南牡丹的开发利用,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踏查和专家咨询的方法,对湖南牡丹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和适应性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1)湖南地区共收集136种牡丹品种,其中中原品种82个,江南品种13个,西南1品种个,鄂西品种2个,日本品种32个,欧美品种6个。(2)湖南牡丹涵盖白色、粉色、蓝色、绿色、红色、紫色、黑色、黄色和复色9个色系;深色系品种多于浅色系品种,红色和紫色品种最多,分别占所有品种的35.29%、22.06%。(3)花型以千层类(蔷薇型)和楼子类(皇冠型)为主,分别占49.99%、25.74%,台阁类只...
关键词:
牡丹 种质资源 多样性 适应性 湖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秀梅 李保印
为进一步探索中原牡丹品种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58个中原牡丹核心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3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595条,其中多态性条带377条,占64.3%;每对引物组合的平均条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分别为25.9,16.4条;供试品种间成对遗传相似系数为0.567~0.894,平均为0.752;采用UPGMA法,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92处,供试材料聚为7个类群,表明中原牡丹核心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显示,单花类和台阁类有分别聚在一起的趋势,但与牡丹花型分类并不完全一致;花色相近的品种没有聚到一类中,而是分散在各个类别中,即聚类结果...
关键词:
牡丹 核心种质 SRAP 遗传多样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先信 杨迎花 陈婕平 邹学校 邓子牛
采用形态学标记与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分布于湖南特定生态条件下的47份地方柚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根据花与果实性状等形态学标记进行聚类分析,在欧式遗传距离10处可将柚类资源分为6个组群;②基于柚资源的SRAP分子标记进行分析,47份地方柚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5~0.93,在相似系数0.798处可分为7个组群;③SRAP标记扩增结果表明,17对引物共扩增出319条带,其中275条带具有多态性,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带16.2条,多态性比率86.52%,基因多样度0.724 3,表明湖南柚类品种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④将形态学标记...
关键词:
柚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湖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温春秀 吴志明 田伟 刘铭 周巧梅 谢晓亮
对55份不同来源的丹参材料,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对丹参种质资源在DNA水平上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利用NTSYSpc 2.1软件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和计算遗传距离,构建遗传系统进化树。筛选得到的6对引物的扩增片段具有丰富的多态性,丹参种质资源存在很大的遗传变异,它们之间的相似系数为0.23~0.76,聚类分析将丹参种质资源分为4个主要类群。丹参种质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态性,AFLP聚类分析结果与表型特征不完全一致,可能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于表型的结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学乐 何录秋 张璐 李志清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收集的湖南省63份芝麻种质资源的12个质量性状和9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芝麻资源具有广泛的遗传多样性,12个质量性状中,茎秆绒毛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310,叶序的最低,为0;9个数量性状中,空梢尖长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9.962%,千粒质量的最小,为12.397%;9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4.076%。63份种质可分为4大类:第Ⅰ类(24份)可作为选育四棱以上芝麻品种的候选群体;第Ⅱ类(34份)可作为选育丰产型品种的候选群体;第Ⅲ类(2份)可作为选育矮秆型品种及蒴果长度较长品种的候选群体;第Ⅳ类(3份)可作为选育分枝型品种的候选群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唐琴 曾秀丽 廖明安 潘光堂 扎西 龚君华 次仁卓嘎
应用SRAP标记对西藏特有植物大花黄牡丹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用16对引物从5个自然居群79个单株中共检测到396个有效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57个。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90.15%,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Ηsp)平均为0.2521;居群水平上的Ppl为31.82%,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Ho)为0.0694~0.3428,平均值(Ηpop)为0.1307。上述遗传参数表明,大花黄牡丹具有丰富的物种遗传多样性,5个居群中自然居群C的遗传多样性最高(Ppl=82.32%,Ho=0.3428)。据AMOVA分析结果,总的变异中有41.58%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侯小改 尹伟伦 李嘉珏 王华芳
目的研究牡丹遗传多样性为合理利用牡丹种质资源、培育观赏价值高的牡丹新品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荧光标记AFLP技术,采用8对M+3和P+3引物组合对30份牡丹栽培品种进行了总基因组DNA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共获得1123条可统计的条带,其中965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百分率达86%。揭示了牡丹栽培种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8组引物在30个品种中检测到数目不等的品种特异带型,这些品种的特异带型对供试牡丹品种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结论8对引物能将30个牡丹品种完全区分开。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来源地相同的牡丹种质表现出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
关键词:
牡丹 遗传多样性 AFLP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丹丹 逯晓萍 张瑞霞 温莹 薛春雷 杨凯 任锐 王亚男 韩平安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22份高丹草品种的指纹图谱。该指纹图谱可以准确区分供试的所有22个高丹草品种,置信概率达到99.9 999%,为高丹草品种划分提供了基础。利用筛选出的19个多态性较好的SRAP引物组合对22个高丹草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鉴定,共扩增出45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69个;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23.6个位点和19.4个多态性位点,平均多态性水平为82.2%。通过采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遗传相似系数在0.66~0.94之间,以遗传相似系数0.674为阈值,可将供试材料分为2个类群。
关键词:
高丹草 指纹图谱 遗传多样性 SRA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莹莹 郑成淑
【目的】在品种群水平和花色群体水平上分析菏泽牡丹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为该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方法】利用CDDP分子标记技术,对白、粉、黑、红、黄、蓝、绿、紫红、紫和复色系等10个花色群体构成的299份菏泽牡丹品种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分析。【结果】用18条CDDP引物对10个花色群体共299份样品进行扩增,共检测到385条扩增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68条,特异条带23条,分别占总条带的95.58%和5.97%。在品种群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有效等位基因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1648、1.2569和0.2695;在花色群体水平上,上述指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先信 杨迎花 邹学校 邓子牛
以湖南本地柚类资源为试材,应用SRAP标记对41份柚类资源及5份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与鉴定。结果表明:平均每个引物组合可扩增出16.6条谱带,17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283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35条,多态率为83.0%,基因多样度变幅为0.431 7~0.770 0,平均基因多样度为0.544 3;获得了21个基因型的37个SRAP特异性标记,不同引物组合可将42个基因型完全分开;柚类及近缘种等位基因平均数、平均杂合位点占比、SRAP表型杂合度(H0)分别为9.02、67.77%和0.34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1份柚种质及5份近缘种材料在遗传相似系数0.792处可分为6个组群:第...
关键词:
柚 遗传多样性 种质鉴定 湖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良国 杨品红 杨春英 邹万生 王文彬 韩庆
作为洞庭湖一级支流,澧水对洞庭湖乃至长江水系鱼类资源的维持或补充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了解澧水的鱼类资源现状,于2010年4月~2011年12月,对湖南境内澧水水系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共采集鉴定鱼类95种(包括1种湖南鱼类新纪录,4种外来种),隶属于8目19科59属。种类组成以鲤科鱼类为主,占50.53%。多样性分析表明,澧水不同江段鱼类群落多样性处于较好或丰富状态,在空间分布上,鱼类物种数按上、中、下游依次增加,多样性指数也呈上升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相似性及聚类分析表明,澧水鱼类群落可分为3个类群,即:上、中、下游类群;上游与中游类群为中等相似,与下游类群为中等不相似,中游与下游类群相...
关键词:
湖南澧水 鱼类资源 物种多样性 生态类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霞 杜娟 杨晓梦 普晓英 杨加珍 曾亚文
【目的】云南省作为中国最大的稻种遗传多样性中心和生态多样性中心,蕴含丰富的有色米种质资源。但云南有色米种质资源的鉴定依旧停留在外部形态及地域分类阶段,因此有必要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云南有色米种质资源进行深度评价及功能基因鉴定。【方法】以来自云南省23个州、县的35份地方水稻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探究已报导的Rc基因在上述35份种质材料中的遗传变异。【结果】在云南地方有色米品种中粳稻间的遗传差异较籼稻更大。且总体来看云南地方种质资源中,同一来源地的地方品种遗传相似性不高。35份云南地方水稻资源中,红米Rc基因表现为野生型,白米rc基因表现为突变型,且突变类型与已报导的突变位点一致,均表现为第6外显子内的14 bp缺失。【结论】云南地方有色米品种中粳稻间的遗传差异较籼稻地方种更大,且同一来源地的地方品种遗传相似性不高。红米白米的颜色差异是由Rc基因第六外显子缺失突变产生。
关键词:
有色稻米 遗传多样性 Rc基因 种皮颜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月仙 刘倩 严炜 宋记明 段春芳 沈绍斌 张林辉 娄予强 刘光华
利用形态标记对来自菲律宾、云南、海南等6个地方的50份木薯种质资源进行形态多样性及形态标记聚类分析,为木薯育种选配亲本提供参考,同时促进云南木薯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和种质创新。形态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木薯种质资源在云南的形态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叶脉色,达85.5%;其次是结薯集中度,为75.76%;最小的是中间裂叶长度,为9.33%;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中间裂叶长度,为5.64;最小的是烂根情况,为2.58,平均为5.34;总体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遗传距离为0~1.22,平均为0.80,试验材料之间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差异大,并在欧氏距离1.00处可将50份木薯种质资源划分为6大类:第Ⅰ类包括33份材料,此类筛选出淀粉含量较高的有9份,鲜薯产量较高的8份,其中淀粉含量最高的是SC11,达36.7%,且叶片较特殊;第Ⅱ类包括12份材料,此类淀粉含量较低,鲜薯产量较高的有3份;第Ⅲ类包括2份材料,以鲜薯产量较高为主;第Ⅳ类材料F876,淀粉含量相对高,鲜薯产量最高,分别是29.78%和238.5t/hm2;第Ⅴ类材料GR024-7,鲜薯产量相对较高,达145.5t/hm2;第Ⅵ类材料为H502;亲缘关系最近的为S4和E361,其次是F556和F821,与其他种质亲缘关系较远的是F876、GR024-7和H502,且后两者间亲缘关系较近,性状相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成一 廖建华 陈月华 田径 张程 孙建月
对湖南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内香果树群落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组成、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调查表明:①样地内共发现维管束植物34种,隶属于26科33属,其中蕨类3科3属3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22科29属30种;②群落区系属级成分中,以北温带分布比例较大,为30%,其次为东亚分布、泛热带分布,各占20%、10%,另外还有2种中国特有分布种;③香果树群落垂直结构较为丰富,群落中共有4种生活型,高位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及一年生植物,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61.8%,草本植物中地面芽植物占绝对优势,占29.4%;④样地内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数排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小平 宋建伟 刘二明 刘年喜 王金辉 肖启明
选用10个随机引物,利用RAPD技术,分析了来自湖南不同县(区)的53个稻曲病菌株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以遗传相似系数0.78,将供试53个菌株划分为5个谱系,这5个谱系所含菌株数分别为42、7、2、1、1个,分别占总株数的79%、13%、4%、2%和2%,其谱系Ⅰ为优势谱系.由此说明湖南稻曲病菌遗传群体有分化,但分化不明显;来自同一地区和不同地区同一品种的菌株大多数聚集在同一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