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37)
2023(8240)
2022(6858)
2021(6235)
2020(5073)
2019(11098)
2018(10376)
2017(19244)
2016(10810)
2015(11518)
2014(11266)
2013(11022)
2012(10292)
2011(9312)
2010(9180)
2009(8414)
2008(8343)
2007(7135)
2006(6353)
2005(5419)
作者
(34639)
(29198)
(29132)
(27350)
(18514)
(14308)
(12806)
(11382)
(11161)
(10255)
(10254)
(9807)
(9572)
(9167)
(8996)
(8956)
(8945)
(8583)
(8356)
(8348)
(7603)
(7025)
(7020)
(6834)
(6579)
(6482)
(6412)
(6303)
(6002)
(5899)
学科
(46341)
经济(46279)
管理(27468)
(26051)
(18818)
企业(18818)
方法(18434)
数学(16469)
数学方法(16306)
地方(14021)
(13891)
中国(12812)
(12079)
农业(9910)
业经(9646)
(9631)
(8726)
贸易(8725)
地方经济(8495)
(8432)
环境(8370)
(6925)
(6530)
金融(6528)
技术(6445)
人口(6350)
(6131)
(5946)
(5944)
银行(5898)
机构
大学(160816)
学院(159151)
(62746)
经济(61562)
研究(60320)
管理(57342)
理学(51007)
理学院(50226)
管理学(49115)
管理学院(48842)
科学(41814)
中国(41736)
(37166)
(33267)
(32697)
研究所(30681)
业大(30133)
农业(30081)
中心(26172)
(26037)
(22858)
(22673)
师范(22498)
财经(21725)
(21304)
农业大学(20272)
北京(20109)
(19872)
经济学(19807)
科学院(19546)
基金
项目(118663)
科学(93218)
基金(87614)
(80712)
国家(80057)
研究(78231)
科学基金(66642)
社会(51830)
社会科(49062)
社会科学(49046)
基金项目(47332)
(47215)
自然(45155)
自然科(44108)
自然科学(44087)
自然科学基金(43304)
(40346)
教育(35086)
资助(33786)
编号(28850)
重点(27870)
(26511)
(25359)
(24672)
计划(24600)
创新(23234)
科研(23171)
国家社会(22360)
成果(22136)
科技(21973)
期刊
(63754)
经济(63754)
研究(42284)
学报(35747)
(32824)
科学(31146)
中国(27964)
大学(25483)
学学(24555)
农业(22563)
(17590)
管理(17460)
教育(12732)
(11805)
(11066)
金融(11066)
业经(10716)
经济研究(10605)
业大(10434)
(10286)
财经(10250)
技术(9922)
资源(9753)
问题(9091)
科技(8972)
农业大学(8920)
(8760)
商业(7496)
统计(7159)
(7118)
共检索到220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罗运胜  
湖南境内各流域的历史人口变迁是很不平衡的。自汉代至明代,沅水流域的人口增长缓慢,从清代至二十世纪后期,人口呈现空前加速增长态势,表现出鲜明的阶段性。在人口迁移等因素的影响下,流域人口在各个时期的分布重心虽然逐渐移至下游,但也存在复杂的变动现象。地理条件、政治环境、移民和少数民族等因素明显地制约着沅水流域的人口变迁。沅水流域人口变迁的这些特征影响着流域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曾慧子  张超  赵鸣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广、实施的时代背景下,传统聚落的保护和发展引发了极大的关注。传统聚落作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凝聚的丰富的人居环境建设智慧有待发掘。本文以水系为线索,以湖南沅水流域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法探讨区域内传统聚落选址与水系的相关性,结合历史影像分析传统聚落的平面、立面形态特征,探讨其内在机制,并基于上述特征,提出了水系影响下的传统聚落保护和发展策略,为当前传统聚落保护与更新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思文  胡希军  陈琳  金晓玲  汤佳  罗紫薇  韦宝婧  
沅水流域古城镇的规模、兴衰都与水运有着密切的联系。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和SPSS统计工具,对筛选出满足四个条件的233个古城镇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湖南沅水流域古城镇沿辐聚状水系呈叶脉分布,具有多中心集群分布趋势,由流域东北部向西、北部递增的特征明显;古城镇职能类型呈“条带状与团块状并存”分布格局。(2)219个古城镇分布在与航道距离15 km的范围内,占94%,体现出极强的航道依赖性。(3)湖南沅水流域古城镇的空间关联以正相关类型为主,总体为“干支流沿线热,与航道距离远冷”;热点区多分布于支流航道交汇处,即沅水干流、酉水、武水、辰水航道,空间集聚性较强;1985年古城镇的空间关联以负相关类型为主,空间异质性特征较强。(4)资源禀赋是影响沅水流域古城镇分布的基础性因素;基于区位和水运条件,古城镇形成并逐步演化出军事、政治、商贸等职能;随着城镇集聚、职能类型的丰富,军事、政治、商贸职能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探寻湖南沅水航道沿岸古城镇的分布规律及历史文化特性,对古城镇的发展及多重文化保护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沅水流域古航道的航运复航及古城镇振兴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傲雪  曲晨晖  牟村  刘帅  廖小雯  贺勇  吴磊  
【目的】湖南省沅水流域古树名木众多,研究其资源特征可为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分析与GIS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沅水流域古树名木资源组成和空间分布格局,并分析古树名木分布与地形、水文、传统村落3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沅水流域共有古树名木92 544株,隶属于67科173属428种,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枫香树的数量最多。其中一级古树占比3.12%,二级古树占比11.14%,三级古树占比85.54%。从生长势来看,93.28%的古树名木生长状况良好。从生长位置来看,52.84%的古树名木生长在乡村街道,45.79%的古树名木生长在远郊野外,城区、风景名胜古迹区及历史文化街区中古树名木数量较少,占比为1.37%。一、二级古树中衰弱和濒危株的比例相对三级古树较高。风景名胜古迹区中的古树名木生长状况最好,衰弱及濒危株占比最少,为2.70%。历史文化街区中衰弱及濒危株占比最多,为17.95%。乡村街道衰弱及濒危株占比仅次于历史文化街区,为7.85%。从空间分布格局上看,古树名木呈明显集聚型分布,分布主趋势方向为“西北-东南”向,在保靖县西北部、保靖县与吉首市交界地带、辰溪县东南部、新晃县与芷江县交界地带以及通道县西部形成了5个高密度分布区。从古树名木空间分布与不同因素的关系来看,海拔为300~599 m、坡度为5°~14°时古树名木分布数量和种类最多,南、东南坡向及中部坡位分布数量最多,西北、东南坡向及下部坡位分布的种类最多。古树名木数量分布与到河流的最近距离关系呈现极性负相关,且和传统村落的分布密集区有明显的重叠关系。【结论】沅水流域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其分布与地形、水文及传统村落等因素有关,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对古树名木进行更科学的保护和利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琳  胡希军  韦宝婧  龙郡  罗紫薇  
以湖南沅水流域传统聚落中的392个传统村落与11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遗产源,通过空间相关分析等具体研究方法,分析遗产源的空间分布与水系、交通、距中心城市距离、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土地覆盖类型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地理探测器计算各因子对遗产源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结合MCR模型对沅水流域进行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旨在为湖南沅水流域传统聚落整体性保护与遗产廊道构建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结果表明,沅水流域内的遗产源呈“小聚集,大分散”的分布特征;大部分的遗产源分布在河流附近,交通较为便捷,距中心城市距离适中的低海拔丘陵与盆地的缓坡地带,遗产廊道适宜性较高。根据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廊道规划建设措施,从而促进区域内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光伟  毛德华  张旺  许滢  张明  
采用复小波变换和M-K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分析了湖南省四水流域主要控制站1951~2011年径流量与输沙量周期规律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湖南四水径流量存在多个波动增加和波动减少的波动变化现象,但无显著变化趋势;而输沙量虽然有一定的波动,但总体上呈波动减少变化态势,而且下降趋势较显著;(2)湘潭站、桃江站和桃源站径流量和输沙量存在20~25a的第一主周期,而石门站径流量和输沙量的第一主周期不具有一致性,径流量主周期为2a,输沙量主周期为13a,但其径流量和输沙量第二、三主周期变化规律相吻合,均为3~5a的周期;(3)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是导致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径流量的变化与降水的变化规律较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红霞  刘雨洁  隋兵  周清  段良霞  朱星龙  
为了解湖南省湘、资、沅、澧四水流域近60年输沙变化特征及其对降雨、径流和人类活动变化的响应,对四个流域降雨量、径流量和输沙量进行了趋势、突变及周期性分析,并量化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输沙量变化的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1)四个流域年降雨量、暴雨量及径流量(澧水除外)均呈上升趋势,而输沙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2)各流域内降雨量、径流量和输沙量年代间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但变化幅度不相同;(3)四个流域降雨量和径流量均未发生显著突变,但湘江和资江流域、沅江和澧水流域输沙量分别在1998与1994年发生减少的显著突变;(4)湘江流域降雨量和输沙量的第一主周期与径流量的第二主周期一致,为53-55年;资江和沅江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的第一主周期为35-36年,与降雨量的第二主周期43年接近;澧水流域降雨量和径流量的第一主周期与输沙量的第三主周期一致,为53-55年;(5)在基准期,四个流域的降雨量、径流量和输沙量存在协同趋势,而在变化期,降雨、径流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输沙量较基准期显著减少,趋势协同性逐渐异化,人类活动是四水流域输沙减少的主要因素。大坝建设和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流域输沙量,人类通过合理调控能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社会经济及改善生态环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邓文  谭杰扬  刘英  祝琪雅  王剑  
[目的]当前开展不同熟制的水稻产量重心变迁研究较少。文章旨在丰富我国水稻空间布局理论体系,为优化湖南水稻结构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农业统计数据,运用重心法和灰色关联法分析20062015年湖南不同熟制水稻产量重心变迁及影响因素。[结果]水稻产量重心位于长株潭地区,双季稻和一季稻产量重心位于洞庭湖区,分别向北偏西、北偏西、西偏北方向移动,移动距离一季稻>双季稻>水稻。不同熟制水稻产量区域变化呈现出不同特点。长株潭地区、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的水稻和双季稻产量占比主要影响因素为单产,洞庭湖地区为播种面积;长株潭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光强  曾伟  
在工业化进程的不同时期,三次产业周期波动具有自身的显著特征,它们对国民经济整体波动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总体而言,自1952年以来,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波动是国民经济整体波动最主要的推动力量;第一产业周期波动对国民经济波动的影响明显减弱,但是,由于农业对于湖南经济发展的特殊意义及其不可动摇的基础性地位,其波动的影响力仍然不难忽视;第三产业周期波动对国民经济波动的影响程度逐渐上升。因此,保持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促进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献金  谢玲淋  
文章应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湖南省各地市2004~2007年的能源消耗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湖南省地市间能源消耗存在空间依赖性,能源消耗受到本地区和相邻地区能源消耗的共同影响,经济增长和人口对地市能源消耗的弹性系数显著为正。湖南省在制定能源战略和节能政策时,必须考虑地市间空间效应的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玉珂  邝湘敏  
从制度因素的角度,首先在理论上分析了制度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然后以湖南省为例,通过构建一个制度的综合指标体系,进而分别得到不同的制度因素指数,并通过对不同的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综合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湖南省各项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龚胜生  陈丹阳  张涛  
以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空间分析技术,对1982~2010年湖北省人口分布的变迁及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湖北省人口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区域尺度上,人口分布由东向西梯度递减,且梯度差异不断扩大;地市尺度上,武汉市始终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神农架、恩施、十堰、宜昌始终是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县级尺度上,人口两极分化明显;省域尺度上,人口密度高值区长期呈三足鼎立的态势,人口重心始终位于几何中心以东,并不断向东迁移;(2)湖北省人口格局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然地理差异是奠定湖北人口分布格局的决定因子;社会经济发展对湖北人口分布在自然基础上进行再塑造;区域发展战略对湖北人口分布的变迁起着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左利芳,仇财兴  
本文根据湖南省志和湖南统计年鉴的资料 ,将旱灾分为部分地区干旱年、大范围干旱年、全省性干旱年和全省性大旱年。用定量统计标准统计出旱灾年数 ,分析得出了湖南的干旱灾害特征和形成原因及其对湖南经济的影响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良健  陈坤秋  王奔  
本文采用2015年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开展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湖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建立多元Logistic模型,对湖南省14个地级市(自冶州)的6053个流动人口样本的城市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流动人口城市定居意愿较强,湖南省对流动人口吸引力较强;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现居住地、参保类型、流动范围、流动时间、周工作时间、家庭月净收入、亲生子女数对湖南流动人口城市定居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样本点类型具有反向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南冬  廖柏寒  刘鹏  铁柏清  黄运湘  
在湖南选定 2 个小流域,对小流域降雨和土壤进行了监测分析,研究了酸沉降影响下小流域土壤酸化状况.结果表明,2 个小流域降雨 pH 的体积加权平均值分别是 4.54 和 4.90;估计每年硫沉降分别是 6.6 和 5.8 g/m2,表明在 2 个小流域降雨为酸性且硫沉降较高.2 个小流域土壤 pH 在 3.94~5.19,盐基饱和度在 5.9%~56.4%,两小流域土壤有较高酸性.结合考虑在这 2 小流域高的硫沉降和土壤酸化现状,虽然在目前两小流域尚未观察到植被受土壤酸化危害的迹象,但存在潜在的生态危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