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92)
2023(11180)
2022(9902)
2021(9299)
2020(7645)
2019(17692)
2018(17790)
2017(33807)
2016(18682)
2015(20973)
2014(21147)
2013(21010)
2012(19197)
2011(17348)
2010(17089)
2009(15298)
2008(14385)
2007(12441)
2006(10842)
2005(9227)
作者
(55665)
(46213)
(45856)
(43759)
(29328)
(22303)
(20657)
(18277)
(17717)
(16574)
(16081)
(15602)
(14663)
(14549)
(14338)
(14160)
(13871)
(13710)
(13286)
(13035)
(11625)
(11305)
(11192)
(10477)
(10326)
(10178)
(10166)
(10143)
(9272)
(9174)
学科
(73403)
经济(73336)
管理(54539)
(47548)
(39090)
企业(39090)
方法(34780)
数学(30137)
数学方法(29770)
(20501)
(19974)
环境(19436)
地方(18329)
中国(17618)
(16203)
业经(15937)
(13812)
农业(13659)
(12808)
理论(12000)
(11710)
贸易(11703)
(11299)
技术(11262)
(10751)
资源(10546)
(10320)
财务(10256)
财务管理(10240)
生态(10153)
机构
大学(262804)
学院(261237)
管理(106238)
(97167)
经济(94919)
理学(92720)
理学院(91623)
管理学(89870)
管理学院(89426)
研究(88847)
中国(63837)
科学(60362)
(57220)
(45461)
(45401)
业大(44766)
研究所(42244)
(41488)
中心(40286)
(36594)
北京(36293)
(35408)
农业(35373)
师范(35047)
财经(34096)
(33554)
(31027)
(30416)
师范大学(28406)
技术(28148)
基金
项目(192021)
科学(149124)
基金(138120)
研究(136238)
(122505)
国家(121591)
科学基金(103120)
社会(82818)
社会科(78332)
社会科学(78309)
(75706)
基金项目(74980)
自然(70061)
自然科(68231)
自然科学(68215)
自然科学基金(66939)
(64089)
教育(61262)
资助(56812)
编号(55030)
重点(43324)
成果(42927)
(41079)
(40699)
(39098)
课题(37731)
科研(37440)
创新(36496)
计划(36468)
大学(34703)
期刊
(102996)
经济(102996)
研究(71179)
学报(47360)
中国(44962)
科学(43062)
(39818)
管理(36661)
大学(35272)
学学(33367)
(29058)
农业(28309)
教育(27105)
技术(22475)
业经(18059)
(17916)
金融(17916)
林业(16121)
图书(15220)
科技(15178)
财经(15032)
资源(15031)
经济研究(15004)
(14313)
问题(13464)
理论(12898)
业大(12864)
(12787)
(12615)
技术经济(12330)
共检索到366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魏远  张旭东  江泽平  周金星  汤玉喜  吴立勋  黄玲玲  高升华  
利用涡度相关法对长江流域杨树人工林CO2通量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2通量的日变化特征与杨树所处生长阶段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有关,夜间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E)与5 cm土壤温度呈指数相关,全年的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E)数值波动在-2~2 mg.m-2.s-1之间。生长季NEE的变化特点为:早上7点开始生态系统整体表现为吸收CO2,到午时(11:00—13:00)NEE的值较为稳定,日落(18:30—19:00)开始生态系统呼吸作用占主导,而晚上NEE的值变化不大。CO2的最大吸收出现在早上10点左右。NEE同时表现为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在生长季节(4-9月)NEE多为负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泽晖  王云龙  魏远  马悦  陈润芝  
植物光能利用率(Light Use Efficiency,LUE)作为表征植被利用光能合成生物化学能效率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生产力。本文使用2006年4月-10月湖南岳阳站通量观测资料,探讨杨树人工林不同时间尺度的光能利用率动态特征。结果表明:①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典型晴天LUE_(30min)存在明显的"V"形日变化,其值介于(13.18~45.28)mmol/mol,最低值都出现在中午前后;②5日累计光能利用率(LUE_5)季节动态呈双峰型变化,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初(42.57mmol/mol)和7月中旬(57.50mmol/mol);③月尺度光能利用率(LUEmon)分别为24....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虎  李凤日  孙美欧  贾炜玮  
利用设置在松嫩平原典型地区的6块杨树人工林样地和36株人工杨树解析木数据,建立了人工杨树相容性生物量方程,实测并分析了杨树人工林各个组成部分含碳率,估算并分析了人工杨树各个器官含碳量和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密度特征。结果表明:胸径和年龄是影响人工杨树各个器官含碳率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中人工杨树各器官含碳率介于0.442 7~0.484 8之间。林下各层含碳率差异显著,枯枝层介于0.456 8~0.471 1之间,枯叶层介于0.368 3~0.445 4之间,半分解层介于0.418 4~0.460 0之间,草本层介于0.350 6~0.372 9之间。14~28年生人工杨树生物量和碳储量都随着林...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天胜   付宇鹏   陈生云   戎战磊   赵传燕  
分布在海拔2500~3800m之间的亚高山草甸是祁连山区分布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在区域碳固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对于亚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季节动态特征至今缺乏研究。本文利用2021年全年的涡度相关系统连续监测数据分析了祁连山中部天涝池小流域典型亚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碳组分通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亚高山草甸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平均通量呈单谷曲线,生态系统呼吸(Reco)、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平均通量变化均呈单峰曲线,且均在11:00-13:00之间达到碳吸收峰值,夜晚则是碳排放。(2)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日尺度上NEE受5 cm土壤温度(Ts)控制,Reco与空气温度(Ta)、土壤温度和5 cm土壤含水量(SWC)关系极显著(p<0.01),GPP与Ts、SWC关系极显著(p<0.01)。(3)在月尺度上Reco、NEE、GPP均与叶面积指数(LAI)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随着生长季开始,NEE、Reco、GPP逐渐增大,随着生长季结束,各通量组分迅速减小。年NEE为-267.9 gC·m-2·a-1,碳汇作用较强。研究结果为评估祁连山北麓区域围封禁牧的亚高山草甸生态系统固碳服务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彭思利  张鑫  武仁杰  蔡延江  邢玮  葛之葳  毛岭峰  
【目的】探究杨树Populus spp.人工林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氮添加的季节动态响应及其驱动因素。【方法】以江苏省东台林场杨树为对象,研究5种氮添加水平(0、5、10、15和30g·m~(-2)·a~(-1))处理6 a后土壤理化性质、AM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随季节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AM真菌群落特征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1)高通量测序共获得AM真菌有效序列1 307 513条,196个分类操作单元(OTU)分属于4目8科10属,其中球囊霉属Glomus和多胞囊霉属Diversispora相对丰度之和平均达99.3%;(2)氮添加处理对AM真菌多样性指数影响不显著,但随着氮添加水平的增加多胞囊霉属的相对丰度逐渐降低,其中高氮(30 g·m~(-2)·a~(-1))处理球囊霉属的相对丰度显著(P <0.05)。【结论】氮添加下,杨树人工林土壤AM真菌群落具有季节性响应,土壤温度、pH、总磷、总碳和铵态氮是影响AM真菌群落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图2表4参34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万家鸣  律江  石云  许行  张志强  
【目的】在量化生态系统阳冠层和阴冠层光合参数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其季节动态变化和主要生物物理调控因子,揭示散射辐射变化对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的影响,为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碳汇能力的准确评估提供参考。【方法】以北京顺义区共青林场的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和微气象观测系统,对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和生物物理因素进行了连续4年(2015—2018年)的定位观测;采用非线性拟合方法将生态系统最大光合速率(A_(max))和表观量子效率(α)拆分为受直接辐射(A_(max,dir)、αdir)和散射辐射(A_(max,dif)、α~(dif))影响的两部分。由于直角双曲线模型(Michaelis-Menten model)在模拟GPP时会出现不饱和现象,本研究采用PAR为2 000μmol·m~(–2) s~(–1)时的GPP作为最大光合速率(A2000)。【结果】采用晴空指数和太阳高度角模拟的散射辐射与实测值接近(斜率为0.82,R~2=0.87,RMSE=51.67 W·m~(–2),P <0.01),而PrestleyTaylor系数(η)和晴空指数(CI)无论是在春秋还是夏季,对A_(2000,dif)都无显著影响。【结论】α和A2000会随季节发生变化,散射辐射对A_(2000)和α的影响要显著高于直接辐射的影响,且在生长季中期更加明显,A_(2000,dif)在春秋季和夏季的变化分别主要受生物因素(LAI)和环境因素(Ta)主导。A_(2000,dif)是调控GPP变化的最关键因素,因此,散射辐射是影响该人工林生态系统光合生产力的重要环境因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新凯  田大伦  闫文德  宁晓波  邓湘雯  梁小翠  李树战  
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喀斯特城市——贵阳市的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年生杨树单株生物量为189.50kg,以树干生物量最高,占林木总生物量的57%;林分生物量为105.36t.hm-2,地上部分生物量为88.01t.hm-2,占林分总生物量的83.5%;林分生产力为12.12t.hm-2a-1,各器官生产力大小排序为树叶>树干>树根>树皮>树枝,树叶生产力最高,为8.24t.hm-2.a-1,占林分总生产力的68%;林下灌木层生物量为7 264.13kg.hm-2,以油茶生物量最高,为2 549.52kg.hm-2,占灌木层总生物量的35%;草本层生物量为5...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思东  
本文以定位观测数据,应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探讨了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乱流热量的交换规律。结果表明:每年冠层向邻近空间扩散的热量83105×108J/hm2;邻近空间传递给冠层的热量20190×108J/hm2;林下空间输送给地表层的热量1096×108J/hm2;地表层传送给林下空间热量有584×108J/hm2。乱流热量交换的大小,主要由辐射能和湍流扩散强度决定。在热量的交换中,林冠层起着直接的热源和桥梁作用。由于冠层对辐射的截留,对动能的削弱,使得冠层和地表层空间的乱流热量大小和交换方向极不相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子麒  祝玲月  黄康庭  唐健  石媛媛  林海能  王修海  唐亚斌  王亚琼  陈利军  卢胜  吴立潮  
【目的】桉树人工林单一树种多代连栽的炼山经营模式对土壤质量及其生态环境产生剧烈扰动,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采用免炼山造林这种模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可能措施之一,然而在免炼山造林模式下,作为土壤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如何响应,仍知之甚少。【方法】以连续经营15年的3代人工林更新迹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免炼山造林模式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季节动态响应。研究对象为3种不同采伐剩余物保留措施的随机区组实验:移除采伐剩余物、平铺采伐剩余物、将采伐剩余物带状堆放,并以采伐前的第3代桉树人工林为对照,结合4个季节对土壤化学性质指标研究,并基于测序结果预测土壤微生物潜在功能差异。【结果】林地更新后3种处理的化学性质均呈现相比于采伐前先下降后随时间恢复趋势,且恢复速度快慢上依次是平铺>带状堆放>移除。3种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均在秋冬季相比于采伐前降低了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并增加了多样性,其中移除处理的变化幅度最大。不同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和季节一起显著地改变了门水平上的细菌群落组成,且本研究发现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Chloroflexi和Acidobacteria4种菌门均易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潜在功能预测分析表明,土壤中的细菌群落确实会受到林地更新的影响而激活,并且会随着季节变化出现能量的释放使用和储存维持的现象。Heatmap分析说明了氮含量变化和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变化存在重要联系。【结论】3种免炼山林地更新模式和季节均会对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环境产生影响,其中移除处理导致的化学性质恢复速度最慢,对微生物群落的扰动最大,而采用平铺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是三者中相对更优的选择。在季节方面,结果表明,土壤细菌群落中某些菌门和功能基因对季节的变化产生动态响应,这一发现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自然季节和采伐剩余物管理如何差异影响桉树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生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镇华  王妍  任海青  孙启祥  周金星  
以安徽安庆长江外滩地杨树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涡度相关技术进行长期CO2通量监测,得到2005年4月到2006年3月间生态系统碳通量的日动态变化过程:从7:30左右生态系统开始吸收CO2,午间13:30左右达到全天碳吸收最高峰,然后开始降低,到17:30左右生态系统逐渐转入碳排放;同时分析了生态系统碳通量与光合有效辐射(PAR)、温度、土壤热通量等环境因子的响应变化关系:PAR>1μmol.m-2.s-1时,在不同温度范围内,PAR与碳通量的响应关系不同;平均夜间碳通量与月平均气温呈线性相关;平均夜间碳通量与5 cm处土壤日平均温度呈指数相关;月平均碳通量与2 cm深处土壤热通量也呈指数相...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湖南岳阳市现有村居委会3257个,农村人口40828万人。平原地区,如华容、湘阴、岳阳沿湖地区、村庄以村民小组为范围,沿排灌渠道、公路及大堤成线成点布局。村庄之间有明显的界限,每一个村落一般为30—40户。山丘区如平江、汨罗、临湘及岳阳县农村,则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斌  黄寿先  招礼军  陈玉萍  荣薏  罗柳娟  
Carbon accumul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their variations in three different age(8-year-old,14-year-old and 28-year-old) stands of Taiwania flousiana plantation ecosystem were investigated in Nandan Shankou Forestry Station of Guangxi,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arbon content in d...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同小娟  张劲松  孟平  黄辉  国琳  尹昌君  高峻  
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华北低丘山地30年生栓皮栎-刺槐-侧柏人工混交林生态系统进行连续2年的碳通量观测。结果表明:人工混交林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的年际和季节变化都很明显,但日变化只在生长季(4—10月)才变得显著。2006和2007年人工混交林NEE的变化范围分别在-27.1~8.1和-24.4~9.8gCO2·m-2d-1,最大月平均CO2吸收量分别出现在5月和7月。生长季净碳吸收约占全年的96%。人工混交林是较强的碳汇,2006和2007年净碳吸收量分别为549.1和445.4gC·m-2a-1。春季干旱是2007年人工混交林净碳吸收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宁宁  郭炎  李志刚  许红梅  
乡村生产要素(人—地—资本)协同转型,即劳动力转移、农地流转、资本循环协同演进,对乡村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构建了要素协同转型的理论框架,探讨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以湖南岳阳市为例,揭示了要素转型发展水平,探究了要素协同的时空演化;从内生和外源两个维度,探讨了协同水平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因素。基于要素转型会由"失配"转向"协同"的理论假说,实证发现:劳动力转移水平远高于农地流转和资本循环,三者空间分异显著;要素协同程度不高但在增强,空间集聚明显;坡度、耕地资源禀赋、距县城的距离、政府农业农村投入分别是关键的内生与外源解释因素,除距县城距离仅有正向影响外,其余因素正、负向影响并存。政策举措应因地制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宁宁  郭炎  李志刚  许红梅  
乡村生产要素(人—地—资本)协同转型,即劳动力转移、农地流转、资本循环协同演进,对乡村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构建了要素协同转型的理论框架,探讨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以湖南岳阳市为例,揭示了要素转型发展水平,探究了要素协同的时空演化;从内生和外源两个维度,探讨了协同水平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因素。基于要素转型会由"失配"转向"协同"的理论假说,实证发现:劳动力转移水平远高于农地流转和资本循环,三者空间分异显著;要素协同程度不高但在增强,空间集聚明显;坡度、耕地资源禀赋、距县城的距离、政府农业农村投入分别是关键的内生与外源解释因素,除距县城距离仅有正向影响外,其余因素正、负向影响并存。政策举措应因地制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