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98)
- 2023(7454)
- 2022(6219)
- 2021(5465)
- 2020(4453)
- 2019(9728)
- 2018(9150)
- 2017(17251)
- 2016(9153)
- 2015(10231)
- 2014(10053)
- 2013(10198)
- 2012(9983)
- 2011(9540)
- 2010(9689)
- 2009(9055)
- 2008(8533)
- 2007(7652)
- 2006(7279)
- 2005(6744)
- 学科
- 济(66324)
- 经济(66276)
- 管理(24134)
- 地方(20329)
- 方法(19041)
- 业(17817)
- 数学(16524)
- 数学方法(16402)
- 学(14898)
- 地方经济(14057)
- 企(13723)
- 企业(13723)
- 中国(13386)
- 业经(11579)
- 农(11239)
- 环境(9451)
- 农业(8101)
- 和(7826)
- 经济学(7679)
- 融(7494)
- 金融(7492)
- 发(7459)
- 制(7447)
- 财(7123)
- 体(6759)
- 资源(6713)
- 产业(6666)
- 划(6265)
- 贸(6156)
- 贸易(6148)
- 机构
- 大学(148387)
- 学院(146862)
- 济(70041)
- 经济(68724)
- 研究(61623)
- 管理(50239)
- 中国(44473)
- 理学(42815)
- 理学院(42131)
- 管理学(41313)
- 管理学院(41051)
- 科学(39045)
- 所(32694)
- 京(32069)
- 研究所(29881)
- 财(28014)
- 农(27320)
- 中心(26078)
- 经济学(23245)
- 江(23070)
- 院(22514)
- 业大(22283)
- 财经(22268)
- 农业(21832)
- 范(20551)
- 经济学院(20526)
- 师范(20262)
- 经(20201)
- 北京(20136)
- 科学院(19889)
- 基金
- 项目(98599)
- 科学(78083)
- 基金(73031)
- 研究(66694)
- 家(66138)
- 国家(65709)
- 科学基金(55058)
- 社会(45071)
- 社会科(42771)
- 社会科学(42754)
- 基金项目(38503)
- 省(38402)
- 自然(35994)
- 自然科(35116)
- 自然科学(35102)
- 自然科学基金(34453)
- 划(32645)
- 资助(29600)
- 教育(29099)
- 编号(23841)
- 发(23691)
- 重点(23531)
- 部(21130)
- 创(19696)
- 国家社会(19644)
- 成果(19066)
- 计划(19024)
- 发展(18899)
- 创新(18686)
- 展(18661)
共检索到231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纯凤 杨晴青 朱媛媛 曾菊新 涂蕾
通过引力模型的修正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应用,对湖南100个区域经济的空间联系和空间组织进行测算分析。根据测算结果,发现湖南区域经济空间联系具有以下特征:湖南省经济整体网络密度偏小,经济联系总量差距大;区域经济联系的空间差异较大;区域经济联系不平衡,经济联系等级明显;省际相邻区域经济联系程度不均。进一步对空间组织结构进行圈层分析,根据凝聚子群分析结果进行经济区划,结合湖南主要经济联系通道确定主要、次要发展轴,从而得到完整的空间结构,最后对湖南经济空间联系和空间组织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湖南经济空间联系和空间组织的研究对湖南优化空间经济结构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效率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立平 张亨溢 蒋淑玲 陈国生
文章以湖南省122个县(市、区)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1995、2000、2005、2010、2016年5个时间截面,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析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规律和变化趋势。研究表明:①湖南区域经济处于集聚发展阶段,发展水平趋同性集聚较为明显。②湖南经济发展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长沙、株洲和湘潭,其发展较快;低值区分布在湖南西部及西南部边缘县市,其发展速度缓慢。基于研究结论及资源禀赋等地区优势,文章提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发展建议: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重点建设长株潭城市群,培育岳阳、怀化二次增长极和张家界旅游的增长极,着力完善湘东京广发展主轴,扩大湘北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发展的轴心,积极推动湘南开放,湘西开发,以岳阳、郴州、怀化作为促进区域开放的重要节点,积极构建新的开放模式,促进湖南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国,赵群毅
首先通过对山东既有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思路的评述,结合目前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提出了以城市经济区为基础进行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的基本思路。然后通过对山东省城市中心性的分析确定了6个省域中心城市,并对6个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了提出了山东省城市经济区划分方案。最后文章提出了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框架,并对各城市经济区的区内组织和以四条主要联系通道进行区际协调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城市经济区 空间组织 山东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斌栋 冯卓琛 胥建华
沈阳和大连是辽宁省一级中心城市,并分别是辽中经济区和辽东经济区的核心,但大连与辽东经济区的其它城市经济联系不强。锦州虽然是辽西地区中心性最强的城市,但受制于实力所限,还难以承担辽西中心城市的职能,并进而导致辽西经济区的构成不确定。沈阳-大连发展带发育程度较高,但沈阳-锦州、大连-锦州发展带还远远不成熟。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空间组织 辽宁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覃成林 黄丹
基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的特征,从空间经济网络发育、多个增长极共存、增长极与空间经济网络的共生关系等方面,构建了多极网络空间组织识别方法。除借鉴已有的空间经济网络、增长极分析方法之外,建立了能综合反映增长极经济属性和关系属性的测度指标,并根据位序-规模法则筛选出备选增长极,从而构建了多增长极共存识别方法;通过引入生态学的共生思想和理论,首次分析了多增长极与空间经济网络的共生关系。运用这套方法,揭示了广东的多极网络空间组织现象。其一,广东空间经济网络的规模和连通度在持续增大,网络密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整体发展水平与理想状态存在差距,且空间上偏集于珠三角。其二,已经形成了深圳、广州两个增长极共存的格局,而且,佛山和东莞有发展成为增长极的潜质。其三,增长极与空间经济网络之间形成了非对称互惠共生关系。这说明所建立的多极网络空间组织识别方法是有效的,可以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文卿,刘起运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ethodology and measurements of the spatial linkage of interregional economy. Firstly, the backward linkage and forward linkage of sectors are deeply interpreted,especially on the view of the forward linkage based on the Ghosh Input-output model. Then the paper turns its viewpoint to the interregional linkage analysis and its methodology and measurements.
关键词:
投入产出模型 区域经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润君 潘文卿 陈杰
本文以中国1997年与2007年8个区域17个产业部门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通过前后向关联考察了中国区域经济空间关联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0年间中国区域间的空间关联程度在加强,无论是直接联系还是间接联系,前、后向联系值都较弱的地区数在减少,联系值都较强的地区数在增加。具体地,除东部与南部沿海地区外,其他地区的直接与完全后向联系值呈现普遍上升的趋势,而除北部沿海、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区外,其他地区的直接与完全前向联系值呈现上升势头。同时,本文的研究也发现,由于"两头在外"发展模式的影响,东部与南部沿海地区对中国其他地区的前、后向影响力都在减弱,其中尤以后向影响力的减弱程度最大。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空间关联 前向联系 后向联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素萍 葛明 林玲
基于2002和200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本文应用前、后向加权完全联系指标研究了中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对其它地区的供给推动作用和需求拉动作用,应用空间联系指数分析了各区域间经济联系程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间前、后向经济联系随时间演进不断增强,京津、中部、西北、西南、北部沿海等五大区域对其它地区具有较强的需求拉动作用,而西北、中部、西南和南部沿海的供给推动作用高于平均水平;两两区域间经济联系差别很大,三大沿海与其它区域的联系相对密切,京津与中部地区居中,东北、西北、西南三个区域相对独立。因此,促进中国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仍需要坚持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同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立荣 姜明军 陈娜
从城市群空间组织的五大要素即节点、通道、流、等级和网络出发,系统分析了湖南长株谭城市群空间组织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城市群中首位城市是长沙,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区,次级城市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城市群陆路交通的分布是以长株潭为中心,向外围呈环状逐渐降低的格局。城市群空间要素成集聚形式,且要素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指向性,即向长株潭核心区集聚。城市群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规模等级体系。最后提出了城市群空间组织优化的基本思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路紫 刘岩
文章试图在公司内、公司间和公司对外联系中分析ICTs网络的应用及客观环境。认为通过在组织和行为之间建立网络关系将可能影响区位模式并改变组织方式
关键词:
ICTs 网络 公司 空间组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沈山
概述了江苏区域经济地域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带的划分,对建国以来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进行阶段划分:均衡发展战略阶段、非均衡发展战略阶段、区域共同发展战略阶段和统筹区域发展战略阶段,剖析20世纪90年代以区域分类和轴线发展、21世纪前期以城市圈和产业带为核心的空间组织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玉刚 焦华富
本文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实际,以新型的城乡联动发展理论为指导,从节点优化、通道系统、产业关联、城镇拓展等方面对市域经济空间结构进行了初步的组织和梳理,以期在城镇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广大乡村地域进行有效的"涓滴",从而建立起符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城乡经济空间结构。并以芜湖市为实证,论述了在城乡联动发展这一前提下的市域经济空间优化的实现措施。
关键词:
城乡联动发展 经济空间组织 芜湖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立君 杨振轩 刘斐然
文章从区域经济联系潜力、产业结构互补性、市场互通性和生产活动关联性四个维度构建了湖北省区域经济联系评价体系,并测算了湖北省2000—2015年的区域经济联系指数。通过测算,识别了湖北省最为重要的区域经济联系伙伴。结果表明,湖北省区域经济联系水平在波动中不断提高,但在区域经济联系格局上呈现"远亲强于近邻"的现象和"┣型"格局,即与南北方向的省区和东部发达区域的联系较强,而与邻近的西部地区联系较薄弱。同时,高铁效应对区域经济联系格局及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区域经济联系 区域经济联系指数 湖北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彦 孟晓晨
高速铁路建设在我国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高速铁路通过时空压缩效应改善区域内的通达性,从而引起区域经济格局和空间结构的调整。纵观国外地理学者对高速铁路的研究轨迹,从最初集中于研究高速铁路对客运市场的影响,然后转向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将按照这种顺序对国外学者的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为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提供帮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帆
基于空间集聚和扩散效应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多中心空间结构,已经成为区域和城市经济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希望通过一些相关的文献综述,为该领域研究的推进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空间集聚 次中心 多中心空间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