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95)
- 2023(18226)
- 2022(15304)
- 2021(13945)
- 2020(11831)
- 2019(26772)
- 2018(26462)
- 2017(50664)
- 2016(27677)
- 2015(31290)
- 2014(31695)
- 2013(31624)
- 2012(29974)
- 2011(27334)
- 2010(27989)
- 2009(26540)
- 2008(26511)
- 2007(24319)
- 2006(21899)
- 2005(20135)
- 学科
- 济(140015)
- 经济(139856)
- 业(100933)
- 管理(86726)
- 企(81790)
- 企业(81790)
- 方法(54274)
- 农(49755)
- 数学(44580)
- 数学方法(44233)
- 业经(36348)
- 中国(36082)
- 财(35621)
- 农业(33094)
- 地方(31999)
- 制(26750)
- 学(25114)
- 务(23427)
- 财务(23382)
- 财务管理(23329)
- 贸(22506)
- 贸易(22492)
- 企业财务(22118)
- 易(21714)
- 技术(21401)
- 和(21275)
- 理论(20372)
- 银(20212)
- 银行(20169)
- 体(20092)
- 机构
- 学院(415682)
- 大学(409525)
- 济(181539)
- 经济(177852)
- 管理(159034)
- 研究(145159)
- 理学(134908)
- 理学院(133436)
- 管理学(131481)
- 管理学院(130717)
- 中国(113103)
- 京(87014)
- 科学(86876)
- 财(83432)
- 农(81329)
- 所(75401)
- 研究所(67571)
- 江(66818)
- 中心(66601)
- 财经(65004)
- 农业(62900)
- 业大(62672)
- 经(58655)
- 经济学(55251)
- 北京(55032)
- 范(53082)
- 师范(52542)
- 州(52360)
- 院(51309)
- 经济学院(49631)
- 基金
- 项目(262601)
- 科学(206498)
- 研究(193955)
- 基金(188616)
- 家(163605)
- 国家(162060)
- 科学基金(138573)
- 社会(124595)
- 社会科(117794)
- 社会科学(117755)
- 省(105652)
- 基金项目(99468)
- 教育(87900)
- 自然(87013)
- 划(86521)
- 自然科(84962)
- 自然科学(84936)
- 自然科学基金(83452)
- 编号(79217)
- 资助(77105)
- 成果(64322)
- 发(61233)
- 重点(59062)
- 部(58321)
- 创(55894)
- 课题(55345)
- 创新(51757)
- 国家社会(51211)
- 业(50495)
- 发展(49619)
- 期刊
- 济(219512)
- 经济(219512)
- 研究(126116)
- 中国(88930)
- 农(79361)
- 财(67425)
- 学报(63683)
- 管理(61128)
- 科学(59584)
- 农业(53242)
- 大学(48611)
- 学学(46227)
- 融(44142)
- 金融(44142)
- 教育(41638)
- 业经(38569)
- 技术(38399)
- 财经(33677)
- 经济研究(33634)
- 经(29133)
- 问题(28862)
- 业(28658)
- 技术经济(24047)
- 世界(21913)
- 贸(21556)
- 统计(20670)
- 版(20317)
- 商业(20108)
- 现代(19231)
- 策(19106)
共检索到651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杜红梅 傅知凡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的"4R"原则,构造区域农业循环经济评价体系,包括了社会发展、资源减量、循环利用和环境安全4个方面共18个具体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障碍度因素分析,利用湖南省2003—2013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3—2013年,湖南省农业循环经济经历了由缓慢到提速阶段,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最后,针对障碍度阻碍因素提出了促进湖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永凯 陈润羊
通过构建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以2000~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甘肃省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循环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波动较大;资源循环利用指数处于较高水平,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指数处于中间水平,且二者呈现出高度相关性;经济社会发展指数较低,对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相对有限,但是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关键词:
甘肃省 循环经济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其芳 黄贤金 彭补拙 翟文侠 刘林旺
运用BPEIR概念模型及特尔菲法选择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1985至2003年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1985年以来,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依次历经缓慢提升、快速发展以及目前的稳定发展阶段,农业循环经济化趋势增强,综合评价指数分布在区间(1,1.5)内;并对2003年影响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进行诊断,发现资源减量投入成为主要限制因素。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安全对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限制作用依次为57%、19%、13%和11%。为提高现阶段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提出相关建议,比如减少物质投入,推广...
关键词:
农业 循环经济 综合评价 障碍度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杨 樊雯雯
在选择表征农业循环经济效率的5个投入指标和3个产出指标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DEA模型和GIS技术,评价湖南省14个市州2011—2013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对有效性的时空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1—2013年全省14个市州中有7个市州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相对有效,7个市州相对无效。2在相对无效的7市州中,存在农业耗能、化肥施用量、农林牧渔业劳动力、农业年供水量过剩,以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村居民收入和粮食单产产出不足的问题;在相对有效的7市州中,投入指标值减少幅度不大,产出指标值增加幅度不显著,其主要是由于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农业投入要素组合比例不合理、农业资源利用率低、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科技含量不高等原因所致。3必须建立减少物质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设计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大力研发和推广运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技术支撑体系,不断完善集资金、法律、经济于一体的管理保障体系,从整体上提高湖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杨 樊雯雯
在选择表征农业循环经济效率的5个投入指标和3个产出指标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DEA模型和GIS技术,评价湖南省14个市州2011—2013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对有效性的时空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1—2013年全省14个市州中有7个市州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相对有效,7个市州相对无效。2在相对无效的7市州中,存在农业耗能、化肥施用量、农林牧渔业劳动力、农业年供水量过剩,以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村居民收入和粮食单产产出不足的问题;在相对有效的7市州中,投入指标值减少幅度不大,产出指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波 严立冬
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循环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考察循环经济运行模式,找出设计指标体系的逻辑思路,同时结合指标体系设计的系统性与层次性、动态性与稳定性、可测性与可比性、完备性与简明性、效率与效益性原则,构建出符合循环经济特定内涵和实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资源减量投入指标;资源循环利用指标;生态环境质量指标。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魏丹 韩晓龙 曹明宏
笔者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对1990年~2005年湖北省循环农业发展作出了实证分析和评价,找出了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循环农业 综合评价 实证研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钟太洋 黄贤金 李璐璐 王晨
本文回顾了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研究进展情况。本文设计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总体框架: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目标是获得一个具有可比性、敏感性、综合性等特点的综合指数;在评价思路,以“活动—压力—反应—绩效”为分析框架,描述性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并以此为依据选择确定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指标标准化方法等进行探讨。根据本文设计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框架与思路,对江苏省循环经济进行了描述评价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的循环经济发展程度在逐步提高,并且江苏省的循环经济发展经有明显的阶段性;对分项指...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评价方法 实证研究 江苏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华 宋振湖
为了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首先要对发展状态进行评估。该文以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据,探索建立表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17市为例,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山东省各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找出各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距,为推动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研究发现各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与区域总体发展水平并不一致,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忽视农业资源的节约利用导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为加快山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建议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节约资源投入;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合理规划和确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
农业 循环经济 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章波 黄贤金
以“3R”原则为指导和出发点,构建了自上而下的树型指标体系(包含目标层-控制层-指标层三层指标体系),并形成了理论指标体系和操作指标体系,分别面向推广应用的理论研究和规划管理。据此,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南通市循环经济规划进行预评价,分析发现:随着循环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南通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将不断提升,但是其提升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是:2002-2007年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延续与改造,因而仍处于相对粗放型的经济发展状态,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是污染减量排放和资源减量化;2008-2010年是粗放经济向集约经济转轨的阶段,此阶段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污染减排和治理;2011...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杨明基
在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从资源效率、环境质量、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四个系统,构建包括13个一级指标、48个二级指标的甘肃省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09年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动态分析。同时,通过将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与东中西部地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以期对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准确判断和定位,探寻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评价体系 制约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星星
互联网经济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载体的一种新型经济现象,已成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文章利用2017年中国东、中、西部8省份无量纲化标准统一后的原始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了各类指标的权重。从网络基础水平、整合发展能力、新生经济效益和协调创新潜力四个维度构建了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以江浙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水平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北京、上海成为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领航者。8省份互联网经济发展综合测定结果与实际高度吻合,验证了东、中、西部8省份指标体系符合原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互联网经济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 熵值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郑仕华
在吸收和借鉴有关低碳经济社会和低碳评价指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构建评价体系的要求,从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动态发展等几方面建立了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并运用聚类分析法将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低碳区、次低碳区、相对高碳区和高碳区等四个层次。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发展水平 评价指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琼
文章在阐述新型工业化概念的基础上,进行了新型工业化评价研究,构建了由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技术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人力资源等六部分15个评价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搜集和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列出了湖南省近年有关指标数值,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出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指数。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了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评价研究 实证分析 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那伟 祝延立 庞凤仙 赵新颖 张永峰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4R原则,从经济社会产出、资源减量化、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系数法,对1990~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0~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经历了停滞、缓慢提升、快速发展3个阶段,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趋势不断增强。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障碍影响程度依次为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后,据评价结果提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优化调控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