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39)
- 2023(4744)
- 2022(3955)
- 2021(3721)
- 2020(3153)
- 2019(6864)
- 2018(6709)
- 2017(12064)
- 2016(6924)
- 2015(7597)
- 2014(7114)
- 2013(7002)
- 2012(6693)
- 2011(6320)
- 2010(6451)
- 2009(6212)
- 2008(6197)
- 2007(5969)
- 2006(5323)
- 2005(4877)
- 学科
- 管理(22952)
- 济(22824)
- 经济(22801)
- 业(22545)
- 企(19124)
- 企业(19124)
- 技术(11644)
- 学(9804)
- 技术管理(9043)
- 农(8601)
- 中国(7514)
- 方法(7203)
- 业经(6868)
- 制(6188)
- 农业(5803)
- 理论(5782)
- 财(5719)
- 地方(5627)
- 数学(4965)
- 银(4950)
- 银行(4914)
- 数学方法(4844)
- 和(4839)
- 教育(4834)
- 融(4759)
- 行(4758)
- 金融(4756)
- 环境(4519)
- 体(4296)
- 划(4057)
- 机构
- 大学(102840)
- 学院(101446)
- 研究(38554)
- 济(36239)
- 经济(35406)
- 管理(34320)
- 中国(28832)
- 理学(28334)
- 理学院(27897)
- 管理学(27251)
- 管理学院(27042)
- 科学(26470)
- 农(22929)
- 京(22705)
- 所(21167)
- 研究所(19230)
- 业大(18445)
- 江(17935)
- 农业(17812)
- 财(17758)
- 中心(17343)
- 范(15576)
- 师范(15430)
- 省(15175)
- 北京(14527)
- 州(14214)
- 院(13975)
- 财经(13557)
- 湖(12568)
- 师范大学(12312)
- 基金
- 项目(66495)
- 科学(50815)
- 研究(46836)
- 基金(45969)
- 家(41988)
- 国家(41575)
- 科学基金(34002)
- 社会(28598)
- 省(27688)
- 社会科(26870)
- 社会科学(26859)
- 基金项目(24005)
- 划(22790)
- 自然(22174)
- 自然科(21554)
- 自然科学(21543)
- 教育(21209)
- 自然科学基金(21161)
- 资助(18080)
- 编号(17984)
- 创(16455)
- 成果(16022)
- 重点(15724)
- 创新(15657)
- 发(14511)
- 课题(13904)
- 部(13691)
- 计划(13273)
- 科技(12983)
- 科研(12674)
共检索到164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喻勋林 蔡磊 范永强
报道了湖南兰科4新记录种,分别为采自汝城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的多枝拟兰Apostasia ramifera S.C.Chen et K.Y.Lang、小毛兰Eria sinica(Lindl.)Lindl.、拟白赤箭Gastrodia albidoides Y.H.Tan&T.C.Hsu和采自浏阳大围山的山珊瑚Galeola faberi Roife,其中拟兰属为湖南省新记录属。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植物标本室(CSFI)。湖南省新发现的4种兰科植物,分布区域跨度均较大,在兰科植物区系研究上,有较大价值。兰科植物是森林中的精华,种类虽多,但很多种居群极小,对生态环境要求高,基本上都生长于...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文俊 巫苑桢 陈新艳 陈世品 杨成梓 兰思仁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鉴定,确定了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分布新记录4种,分别为线瓣玉凤花Habenaria fordii Rolfe、阔蕊兰Peristylus goodyeroides(D. Don) Lindl.、密花鸢尾兰Oberonia seidenfadenii(H. J. Su) Ormerod、深裂沼兰Malaxis purpurea(Lindl.) Kuntze.凭证标本现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树木标本室(FJFC).
关键词:
福建省 兰科植物 分布 新记录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良 陈新艳 苏享修 兰思仁 陈世品
报道了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分布新记录3种,分别为细花虾脊兰Calanthe mannii Hook. f.、褐花羊耳蒜Liparis brunnea Ormerod、乐东石豆兰Bulbophyllum ledungense T. Tang et F. T. Wang.凭证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标本馆(FJFC).
关键词:
兰科 新记录种 福建省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斌 陈世品 董建文 庄莉彬 陈新艳 王敏华
报道了福建省兰科植物3新记录种——长唇羊耳蒜Liparis pauliana Hand.、台湾吻兰Collabium formosanum Hayata和宽叶线柱兰Zeuxine affinis(Lindl.) Benth. ex Hook.f..凭证标本均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标本馆.
关键词:
兰科 福建 新记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喜龙 土艳丽 文雪梅 朱荣杰 段元文
藏东南是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重要组成单元,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兰科植物是被子植物的第二大科,但对该科植物在藏东南地区的物种数量及分布规律仍然缺乏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确定了藏东南地区的兰科植物种类及其生活型;并将研究区域按500 m划分为9个海拔梯度,结合系统发育分析了兰科植物垂直分布格局。结果共发现野生兰科植物89属336种(变种),其中地生兰187种、附生兰136种、菌类寄生兰13种。整体来看,兰科植物主要集中分布在1 500~3 500 m海拔段,尤其在海拔2 000~2 500 m分布最多。研究结果表明,藏东南兰科植物呈"中间高度膨胀型"海拔分布趋势,其生活型也有同样的趋势。相邻海拔梯度的兰科植物相似性系数较高,随着海拔差距增大,相似性系数也随之降低。兰科植物区系成分中热带亚洲成分最高(32.8%),其次为中国-喜马拉雅成分(26.2%)和中国特有成分(15.3%)占绝对优势,3者之和占总种数的74.3%。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田怀珍 邢福武
报道我国5属:坛花兰属Acanthephippium、毛兰属Eria、沼兰属Malaxis、鸢尾兰属Oberonia、长喙兰属Tsaiorchis,5种兰科植物镶囊坛花兰Acanthephippium striatum、马齿毛兰Eria szetschuanica、小沼兰Malaxismicrotatahtha、小叶鸢尾兰Oberonia japonica、长喙兰Tsaiorchis neottianthoides在西藏、江西和湖南的新地理分布点,同时补充叉喙兰和小叶白点兰在贵州和湖南的具体分布点.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所标本馆(IBSC)和中国科学院植物所(PE)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
关键词:
植物学 兰科 新记录 区系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林海伦 李修鹏 章建红 沈波
描述了发现于浙江省奉化市的兰科Orchidaceae石豆兰属Bulbophyllum植物1新种——宁波石豆兰B.ningboense。该种与城口卷瓣兰B.chrondriophorum相近,区别在于:该种假鳞茎在根状茎上紧靠或分离着生;叶较短,长仅为12.0~15.0 mm;花葶远长于叶片,花葶中部以下有1个关节,关节上生有1枚舟状膜质鞘;2枚侧萼片较短,长为8.0~9.0 mm,中萼片卵状披针形,具3脉,中萼片与花瓣边缘均无毛;花瓣长约为2.0 mm。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祥家 兰思仁 蔡文杰 刘仲健
基因组学研究证实,现存5个亚科的兰科植物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比较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证据表明,MADS-box基因家族在兰科植物花形态的演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βMADS-box基因的丢失,致使现有兰科植物的种子无胚乳.拟兰亚科丢失了B-AP3和E类旁系同源基因,导致它们的花返祖到原始状态;而树兰亚科丢失了MIKC~*类的P-亚类基因,致花粉凝结成花粉块.此外,AGL12基因的丢失和ANR1基因的收缩使兰科植物能够成功附生在树木或岩石上.花粉块和附生习性的形成都增加了兰科植物的适应性.因此,树兰亚科(约20 000种)比拟兰亚科(17种)进化出更多的物种.基因组学研究为揭示兰科的进化历史及花形态进化的遗传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兰科植物 进化 发育 分子机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宝优 吕惠珍 黄雪彦 韦莹 张占江
为了解广西兰科药用植物新资源的种类与分布。采用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分类学研究与资料查阅整理相结合等方法,并对《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广西中药资源名录》等中草药资源专著收载的兰科药用植物种类、拉丁学名、地理分布进行考订。调查研究整理出广西兰科药用植物新资源36属69种,2种为误载,19种为拉丁异名,确认广西现有兰科药用植物181种。广西兰科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建议深入研究其有效成分和药理活性,加快种质保存及繁育技术研究,为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兰科 药用植物 新资源 广西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冀宏宇 王炳谋 钟诗文 吴沙沙 翟俊文
报道了中国大陆兰科一新纪录种——短梗石豆兰(Bulbophyllum brevipedunculatum T. C. Hsu&S. W. Chung),对其形态进行描述并提供照片.该种原记录是中国台湾特有种,首次于中国大陆湖北省恩施市发现.该种在形态上与城口卷瓣兰(B.chrondriophorum)、白毛卷瓣兰(B.albociliatum)相似,三者主要区别在于短梗石豆兰的花序梗极短.凭证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标本室(FAFU).
关键词:
兰科 短梗石豆兰 新纪录 湖北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方小平 李昌艳 胡光平
对贵州4种木兰科植物经过不同低温胁迫后的半致死温度、MDA含量及SOD酶活性变化进行研究,以探讨该4种木兰科植物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各树种的半致死温度各不相同,乐东拟单性木兰最低(-17.07℃),观光木最高(-6.38℃);不同树种鲜叶中MDA含量出现的第1个峰值均在各自半致死温度之前,且出现最早的是观光木,最晚的是乐东拟单性木兰;与5℃相比,观光木SOD酶活性在-4℃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但在-4℃之后SOD酶活性逐渐降低,其余3个树种SOD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小。根据上述指标千种木兰科植物的抗寒能力排序为:乐东拟单性木兰(乐昌含笑(紫花含笑(观光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志华 臧润国 奇文清 余让才 刘正宇
金佛山兰 (Tangtsiniananchuanica)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野外个体数量极稀少 ,仅见于重庆南川金佛山及附近的稀疏马尾松林下 ,并且仅与其亲源种金兰 (Cephalantherafalcata)生长在一起。对比研究了生长在温室内的金佛山兰和金兰的多项生理生态指标。结果表明 ,金佛山兰与金兰只在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及胞间CO2 浓度方面有显著差异。金佛山兰的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 浓度、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分别为 6.1 6(± 0 .4) μmol·m- 2 s- 1 、0 .47(± 0 .0 4) μmol·m- 2 ...
关键词:
金佛山兰 金兰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新春 俞志雄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描述了9种木兰科植物(华木莲Sinomanglietiaglauca,巴东木莲Manglietiapatungensis,白玉兰Magnoliadenudata,望春玉兰Magnoliabiondii,天目木兰Magnoliaamoena,美毛含笑Micheliacaloptila,乐昌含笑Micheliachapensis,深山含笑Micheliamaudiae,宝华玉兰Magnoliazenii)的花粉形态特征。观察结果表明,9种木兰科植物花粉的形状、萌发孔类型基本一致,但大小及外壁纹饰存在差异,甚至同种植物的不同居群亦如此。因此,木兰科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有一...
关键词:
树木学 木兰科 花粉形态 分类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丁倩倩 吴兴波 刘芳 许改平 郑洁 高岩
为了探究木兰科Magnoliaceae几种常用园林绿化植物鲜花挥发物(VOCs)成分组成,采用活体动态顶空采集法与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相结合,分析了二乔玉兰Magnolia soulangeana,紫玉兰Magnolia liliflora,飞黄玉兰Magnolia denudata‘Feihuang’和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鲜花VOCs成分。结果表明:二乔玉兰含有顺-罗勒烯(27.59%),β-蒎烯(14.34%)和芳樟醇(12.90%)等15种萜类化合物,占总量的92.60%;紫玉兰鲜花释放的VOCs以萜类化合物为主,主要包括月桂烯(21.98%),桉叶烯(1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崔静 吴记贵 黄伯高 蒋万杰 范雅倩 程瑾
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它保证了每个物种相对稳定的遗传系统,是物种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的基础。兰科Orchidaceae作为有花植物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类群之一,有关其生殖隔离主要机制的研究对探讨物种分化的条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兰科植物的生殖隔离机制包括合子前隔离和合子后隔离。还分析了不同传粉类型的兰科植物的生殖隔离机制,其中性欺骗兰科植物主要是合子前隔离的行为隔离机制,食源性欺骗兰科植物主要是合子前隔离的机械隔离以及合子后隔离机制。同时,对兰花育种领域通过人工杂交等形式打破生殖隔离获得新品种的机理和成果开展了分析和展望,并从兰科植物与真菌区域共生的机制及其在兰科植物生殖隔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