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53)
2023(6091)
2022(5069)
2021(4594)
2020(3797)
2019(8322)
2018(7875)
2017(14478)
2016(8032)
2015(8700)
2014(8268)
2013(8111)
2012(7407)
2011(6565)
2010(6285)
2009(5578)
2008(5399)
2007(4487)
2006(3814)
2005(3159)
作者
(26670)
(22510)
(22388)
(21155)
(14395)
(11320)
(9802)
(8797)
(8666)
(7878)
(7826)
(7431)
(7410)
(7125)
(7072)
(6919)
(6897)
(6581)
(6481)
(6331)
(5940)
(5490)
(5312)
(5117)
(5109)
(5000)
(4968)
(4857)
(4662)
(4656)
学科
(30423)
经济(30389)
(20461)
管理(20452)
(14633)
企业(14633)
方法(12961)
数学(11873)
数学方法(11775)
(10379)
地方(9145)
(8799)
(8025)
贸易(8022)
(7810)
(7383)
农业(7364)
中国(7117)
业经(6850)
环境(6225)
技术(5095)
(4621)
地方经济(4430)
(4355)
财务(4354)
财务管理(4350)
(4312)
产业(4208)
企业财务(4145)
(4009)
机构
学院(112972)
大学(111793)
(43583)
研究(43168)
经济(42865)
管理(41023)
理学(36502)
理学院(35982)
管理学(35199)
管理学院(35021)
科学(32193)
(31603)
中国(30366)
业大(25789)
农业(25458)
(23662)
(22877)
研究所(22471)
中心(19058)
农业大学(17381)
(17241)
(16780)
(16540)
(15738)
(14649)
财经(14425)
科学院(14325)
(14172)
北京(13837)
实验(13787)
基金
项目(89200)
科学(68175)
基金(65056)
(62113)
国家(61638)
研究(54537)
科学基金(50381)
自然(36333)
(36124)
基金项目(35803)
自然科(35431)
自然科学(35412)
社会(35111)
自然科学基金(34780)
社会科(33309)
社会科学(33297)
(30472)
资助(25327)
教育(23354)
重点(21015)
计划(20409)
(19392)
科技(19304)
编号(18885)
(18475)
(18118)
科研(18073)
创新(17403)
(16847)
(15671)
期刊
(42330)
经济(42330)
学报(29954)
(26946)
研究(26396)
科学(24590)
大学(21024)
学学(20702)
中国(18711)
农业(18209)
管理(12126)
(11907)
(10045)
业大(9312)
林业(8545)
业经(7799)
资源(7729)
(7653)
金融(7653)
(7597)
科技(7541)
农业大学(7534)
经济研究(7305)
财经(6480)
问题(6374)
技术(6146)
自然(5559)
(5448)
商业(5345)
中国农业(5171)
共检索到153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汪政科  郭菊荣  朱忠保  
建国以来,我国建设了一大批有色金属矿山,但就整体来说,采矿工艺相对落后,大量矿山废弃物堆积,造成了对矿区土壤、水体和大气的严重污染。以往对矿山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废水及矿砂对人体及周围土壤及农作物的影响[1,2]。杉木[Cunninghamialan...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付雄略  陈永华  刘文胜  陈展祥  张倩妮  
本研究以衡阳市某铅锌矿尾矿区为样地,首先选取了10个样方,进行多样性统计,然后,选取样地中长势良好且具有多度和频度优势的植物分析重金属的富集性。研究结果表明:(1)样地内共出现植物15科41种,多为草本植物,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优势植物,两者占草本种数的60%。(2)采样地植物种类较为稀少,群落组成结构单一,物种多样性水平不高,生态较为脆弱,其中,各样方中样方四的植物多样性最佳,丰富度指数R,均匀度指数E以及多样性指数H均为最高,也仅分别为2.299、0.724、1.813。(3)3个采样点中不同深度土壤中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益泰  施翔  王树凤  李江川  孙宇剑  
在废弃的铅锌尾矿库进行人工植被恢复试验,对3年生15种植物修复铅锌矿尾矿的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参试植物出现叶片黄化、提早落叶或停止生长现象。株高和基径增长率、根系生长、生物量等种间差异显著。根系生长深度受到抑制,最大侧根长、细根长度比例和根系生物量比重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桤木、紫穗槐、截叶胡枝子、紫花苜蓿4种固氮植物叶片受害轻微,均有根瘤出现。火炬树、夹竹桃叶片受害程度较低,相对生长率较高,单株生物量较大。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积累因植物种类、部位、金属种类不同而不同。植株不同器官Pb和Zn浓度高低总趋势为根>茎,部分树种Zn浓度表现为茎>根。在15种参试植物中,截叶胡枝子单位面积地上部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金晓丹  罗栋源  马华菊  张超兰  狄瑜  陈何潇  陈志明  吴昊  
【目的】探讨铅锌矿区周边土壤镉、铅和砷形态分布对水稻重金属影响,为当地土壤重金属修复治理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广西某铅锌矿区周边农田土壤和水稻根、茎、叶、籽粒等样品,分析土壤镉、铅和砷的全量和形态分布水稻重金属含量,通过单因素污染指数方法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通过富集系数评价水稻根、茎、叶、糙米对土壤重金属富集能力。【结果】水稻田土壤镉、铅和砷污染严重,土壤镉含量变化为0.42~2.68 mg/kg,平均值为1.52 mg/kg;铅含量变化为118~1180 mg/kg,平均值为472.59 mg/kg;砷含量为11.6~351.0 mg/kg,平均值为109.81 mg/kg。其中土壤镉主要以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为主;土壤铅以铁锰氧化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为主;土壤砷以残余晶格态为主。土壤重金属的主要富集水稻根部位,其中水稻根富集土壤镉系数均大于1、富集铅系数介于0.38~3.53、富集砷系数均小于1,糙米镉和铅含量超标,砷未超标。【结论】铅锌矿区的周边土壤镉、铅、砷含量严重超标;水稻田土壤镉对农作物有一定风险;铅对农作物铅超标存在潜在危害;土壤砷主要残余晶格态为主;水稻籽粒镉全部超标、铅部分超标、砷不超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璇  宋柳霆  滕彦国  
采用现场采样与室内分析方法测定湖南省某铅锌矿周边农田土壤中Cd、As、Pb、Cr、Cu、Zn和ni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Cd、As、Pb、Cr、Cu、Zn和ni等7种重金属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或污染;根据25个采样点计算得出的矿区污染负荷指数为2.6,表明整个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较重。Cd、Pb、As、Zn等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属于中等及以上的风险状态,这些重金属的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应当引起充分关注。此外,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采矿作业可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相君  冯冲凌  吴晓芙  冀泽华  张爽  李刘刚  
以辣椒的根际菌群为研究对象,通过纯培养的正交试验对比分析有机菌肥改良前后根际菌群去除铅锌能力及特性的差异,同时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根际菌群的16S rRNA基因V4区域进行测序,分析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菌肥提高了可培养根际菌群去除铅、锌的能力,去除率增量最大分别可达40.2%、12.7%。同时,菌群去除铅的最佳培养条件发生了改变,铅锌浓度和培养基类型对铅去除率影响的显著性有所提高。有机菌肥对锌去除率的影响在试验分析中体现不明显。培养基种类是影响菌群去除铅锌的最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金倩  杨远祥  朱雪梅  
本文通过野外采样分析法,对四川省汉源县普陀山铅锌矿区优势植物的铅、锌富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本研究区中优势植物隶属5科7种,均为草本植物。细叶芨芨草、狗牙根、野草莓、川滇茜草、指叶凤尾蕨和蜈蚣草等6种优势植物地上部分的铅含量在8.99~49.81 mg.kg-1,锌含量在55.86~72.36 mg.kg-1。小鳞苔草对铅、锌积累量达最大,其地上部分对铅和锌平均含量分别为358.47和76.33 mg.kg-1,对铅、锌转运系数分别为1.39和0.93,铅、锌生物富集系数分别为11.79和1.78。因此小鳞苔草是一种铅富集植物,可望作为铅锌矿区植物修复的一种新材料。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袁鑫奇  郭兆来  王越  曾铭  俞乃琪  潘瑛  刘嫦娥  段昌群  
为探究矿区废弃地的自然演替特征,于2020年10月对滇东北两铅锌矿区废弃地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和群落土样采集分析。结果表明:两区均受到较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土壤Pb、Mn、Zn、Cu和Cd的含量均超过相关背景值。其中,两区土壤Pb和Zn以及富乐镇矿区土壤Mn和Cd的有效态占比大体上都呈现随演替进行而降低的趋势,富乐镇矿区土壤Cu的有效态占比呈现随演替发生而先增后减的趋势,矿山镇矿区土壤Mn、Cu和Cd的有效态占比在不同演替阶段呈现不规则波动。两区土壤全氮随着演替的发生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两区土壤全磷含量变化趋势不同,矿山镇矿区呈现持续增加,富乐镇矿区则呈现先减后增;两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都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在矿山镇矿区中,Pb和Zn、Pb和SOM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b和TP、Mn和TN、Cd和TN、Zn和SOM、SOM和TN呈显著正相关性,Pb和Cu、Zn和Cu、Cu和SOM、Cu和TP呈显著负相关性。在富乐镇矿区中,Pb和Zn呈极显著正相关性,Zn和Mn、Zn和Cu、Zn和SOM、Pb和TP、SOM和TN呈显著正相关性,Pb和Cu、Zn和Cd、Cu和Cd呈显著负相关性。研究表明,矿区次生演替过程与废弃农田和灾后森林等生境的次生演替过程相似,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有效态会随演替发生而降低。研究结果可为矿区废弃地的自然恢复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贵  童方平  刘振华  
以衡阳水口山铅锌矿区及其周围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了自然土壤(A层、C层)样品中不同重金属(Pb、Zn、As、Cu、Cd、Hg)的污染特征和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受铅锌选矿和冶炼活动的影响,研究区土壤明显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尤其是在严重污染区域,土壤中Pb、Cd、Cu、Zn、As、Hg含量最高分别达2691.88、28.91、376.91、135.91、1309.00、2.78 mg/kg。研究区4个地点中,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大于其它5个指标,其综合污染指数大小顺序为尾沙坝>矿区农田>冶炼厂>康家湾采选地;其中冶炼厂和康家湾采选地中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蒋淑玲  刘宏亮  刘会平  赵文莉  
矿产资源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经济活动,它会破坏生态环境,降低环境的生态服务功能。为了让矿区开发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常宁水口山铅锌矿区资源开发的可持续,需要建立常宁水口山铅锌矿区市场化补偿方式的市场运行机理,通过构建市场化生态补偿方式,将生态补偿的要素体现在资源开发的收益上,实现了经济补偿、实物补偿和功能补偿,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是重要的物质条件,对矿产的开发能够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但不合理的开发会严重的影响生态环境。文章以常宁水口山铅锌矿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矿区市场补偿方式的市场运作机理和对策,旨在推动矿区环境与经济的共同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姚斌  尚鹤  刘成志  谷雪景  
Soil microbial features on Chai-He Zinc-lead Mine wasteland and non-mine soil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micoflora changed obviously and total of major soil microbes declined.The amount of microbe decreased by 83.03 %~93.65 % in top soil(0~20 cm)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non-mine so...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胜  齐丹卉  苏焕珍  赵运林  
通过萌发实验的方法对兰坪铅锌矿区3种尾矿恢复初期的植物群落(以下简称恢复群落,包括魁蒿群落、马桑灌丛、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和1种对照群落(云南松林)土壤种子库的季节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各群落雨季末期土壤种子库储量均高于旱季末期,其中,3种恢复群落种子库储量季节变化显著(p0.05);各群落雨季末期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均高于旱季末期,3种恢复群落物种多样性均低于相应对照群落;各群落土壤种子的垂直分布均为上层>中层>下层;各群落土壤种子库优势种季节变化均较大,一些优势种仅出现于雨季末期或旱季末期;3种恢复群落2个季节土壤种子库的相似性指数高于对照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迪  邓琴  秦樊鑫  吴坤  李存雄  罗充  孟忠常  
为了解贵州DY铅锌矿区农作物产品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其食用安全性,从而为矿区合理种植农作物提供理论依据,以DY铅锌矿区人工种植的农作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其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农作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萝卜的单因子污染指数最大,玉米受Zn、Cu和As污染最小;萝卜和大豆等农作物受Cd、Hg、Pb和Cr等综合污染属严重等级,萝卜的综合污染指数最大,其大小顺序为萝卜>大豆>甘薯>西红柿>红薯>水稻>玉米,这些农作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均超出农作物中重金属的极限标准,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3,食用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荣琴  
本文以铜、铅、锌、锡矿为中心讨论了清代湖南矿业兴衰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矿业兴衰的原因。通过对在采矿厂(点)的数量变化、对各矿种产量变化以及对宝南钱局炉座数量变化的分析,文中认为,清代湖南矿业的发展总体上呈现为一个从徘徊、准备到迅速上升,然后又急剧下降、再徘徊并略有上升的过程。而铜、铅、锌、锡矿的兴衰轨迹非常清楚,可以分为康熙雍正预备徘徊期、乾隆至嘉庆初繁荣期、嘉庆十年以后衰落期三个阶段。在影响矿业发展的诸因素中,技术因素非常关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易心钰  蒋丽娟  易诗明  陈景震  刘强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铅锌尾矿渣掺比基质对湘蓖1号的生长发育、重金属的累积和迁移特性及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比例的铅锌尾矿渣基质可促进蓖麻对N、P、Mg的吸收积累;尾矿中Pb、Zn对矿质元素K、Ca吸收的交互作用大于N、P和Mg,尾矿比例增加可极大的促进蓖麻对Ca、K的吸收,植株不同器官对Ca、K的吸收迁移特点均显示出相似的规律;基质中重金属的含量是影响蓖麻各部分重金属含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生殖生长阶段,4种重金属在蓖麻体内的积累能力为Zn>Pb>Cu>Cd,不同器官中的含量迁移分配规律为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