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51)
2023(9663)
2022(8386)
2021(7707)
2020(6730)
2019(15305)
2018(15082)
2017(28427)
2016(15481)
2015(17628)
2014(17238)
2013(17195)
2012(16082)
2011(14601)
2010(14845)
2009(13909)
2008(13942)
2007(12898)
2006(11080)
2005(9794)
作者
(45778)
(38587)
(38492)
(36632)
(24435)
(18532)
(17467)
(15031)
(14320)
(13704)
(13040)
(12959)
(12246)
(12241)
(11942)
(11888)
(11860)
(11279)
(11107)
(11054)
(9587)
(9542)
(9270)
(8780)
(8722)
(8688)
(8652)
(8482)
(7863)
(7723)
学科
(63583)
经济(63535)
管理(49333)
(49295)
(40915)
企业(40915)
方法(29179)
数学(25204)
数学方法(24964)
技术(18695)
(18308)
中国(17733)
(15564)
地方(14910)
业经(14223)
(13680)
技术管理(12676)
农业(12567)
(11553)
(11464)
(10998)
贸易(10991)
理论(10689)
(10618)
环境(10085)
(10026)
银行(9998)
(9517)
(9484)
金融(9482)
机构
学院(224340)
大学(224103)
(91183)
经济(89205)
管理(88795)
理学(76535)
理学院(75615)
研究(75424)
管理学(74341)
管理学院(73894)
中国(56921)
科学(48714)
(47342)
(40417)
(39072)
(38706)
中心(35504)
研究所(35412)
(34911)
业大(34355)
财经(31973)
农业(31001)
(30300)
师范(30007)
北京(29661)
(28908)
(27614)
经济学(27429)
(26787)
经济学院(24912)
基金
项目(151070)
科学(119501)
研究(110439)
基金(107864)
(94245)
国家(93445)
科学基金(80263)
社会(69184)
社会科(65594)
社会科学(65572)
(62139)
基金项目(58308)
自然(51873)
(51121)
自然科(50608)
自然科学(50592)
教育(50583)
自然科学基金(49712)
编号(45046)
资助(42404)
(37086)
成果(36119)
重点(34391)
创新(33779)
(33741)
(32917)
课题(31393)
科研(28604)
国家社会(28235)
计划(28164)
期刊
(98898)
经济(98898)
研究(61830)
中国(48824)
学报(35334)
(34131)
科学(33515)
管理(32473)
(31940)
大学(25891)
教育(25602)
学学(24047)
农业(23269)
技术(21075)
(18029)
金融(18029)
业经(16800)
财经(15582)
经济研究(15487)
科技(14751)
(13873)
(13415)
技术经济(13305)
问题(13009)
资源(12841)
图书(12837)
(11408)
(11087)
论坛(11087)
(10714)
共检索到331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庆宾  杨婉蓉  
文章通过构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北2004—2014年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时空演变进行研究,发现:2004—2014年,湖北科技创新资源总体集聚能力呈缓慢下降趋势,但在全国层面始终处于上游水平;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空间结构由"一核多次"向"一主两副"的特征演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庆宾  杨婉蓉  
文章通过构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北2004—2014年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时空演变进行研究,发现:2004—2014年,湖北科技创新资源总体集聚能力呈缓慢下降趋势,但在全国层面始终处于上游水平;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空间结构由"一核多次"向"一主两副"的特征演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骆康  郭庆宾  虞婧婕  
文章在采用熵权法测度2004—2016年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及分析其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SDM)对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且逐渐增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较小(W*dep系数仅为0.3060);R&D经费投入、高新技术产值的空间溢出效应系数显著为正,高等学校在校生数量、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的空间溢出效应系数为负,发明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数的空间溢出效应系数为正。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欢  邓宏兵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测算2013年湖北省绿色创新绩效能力。并利用面板数据,采用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定量测度了湖北省20082013年的绿色创新绩效。利用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湖北省绿色创新绩效的空间依赖与空间关联。结果表明,湖北省的绿色创新能力主要受科技创新因子和能耗环保因子影响,各市州的绿色创新绩效整体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全要素增长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增长效应,效率值的贡献并不显著;绿色创新在空间上显著正相关,具有空间聚集趋势,存在创新溢出效应。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倩男  赵玉林  
本文通过湖北省近10年来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评价以及评价值的变动,揭示湖北省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演变的规律,并寻求影响湖北省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演变的因素,为湖北省高技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并带动整体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白永亮  汪建  赵立军  王琳琳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已成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科技资源投入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识别科技资源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基本路径与效应,对有效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分别构建科技资源存量、交易效率和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基于2011年—2018年湖北省1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模型实证分析科技资源存量、交易效率和区域创新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湖北省各地级市科技资源存量、交易效率和区域创新能力均存在较大差异;2)科技资源能够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3)交易效率在科技资源和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中发挥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优化科技资源投入的规模和结构、完善物质基础设施与优化社会制度环境以提高交易效率继而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邱丽娟  杨倩  林爱文  李兴正  李海江  嵇莹  
采用生态足迹模型结合ESDA分析法,以县域为基本尺度,对湖北省2003~2012年间耕地生态承压能力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湖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耕地承压能力下降,耕地利用总体呈不可持续状态;(2)空间分布上,各县市耕地承压能力差异明显,总体呈现"西高中东低"的格局,县市数量上呈"不可持续>弱可持续>可持续>强可持续"的"金字塔型"结构;(3)空间关联上,湖北省耕地生态承压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HH型集中分布在鄂西且布局稳定;LL型主要分布在鄂中及鄂东,呈"中部扩大,东部缩小"的趋势;HL型分布较分散,且有增多和东移的趋势,东部地区耕地承压能力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洪文  黎东升  
针对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现状,本文利用灰关联分析法筛选出符合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通过对湖北省2006—2011年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和综合评价,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农业科技创新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并为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甜迪  
基于湖北省2007—2016年17个地市州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整体上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呈正向促进作用,但区域差异显著,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促进效应都低于武汉城市圈;进一步建立门限模型检验发现,金融集聚系数低于0.614的区域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有逆向挤出效应,而金融集聚系数高于0.614的区域有正向促进效应。基于研究发现,建议根据门限的值域实施动态的金融配置政策,加强对处于门限值域附近城市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金融集聚促进科技创新的效应。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蔡永强  熊小刚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际,将其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为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然后运用聚类分析法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划分为第1、2、3类。其中,第1类为"科技创新能力强区域",包括10个县(市、区);第2类为"科技创新能力中等区域",包括10个县(市、区);第3类为"科技创新能力弱区域",包括18个县(市、区)。最后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8个县(市、区)科技创新能力大小与次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娥  卢艳红  
一、指标体系构建和模型选择(一)指标体系设置本文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考虑到政府和大中型工业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首先选取与技术创新有关的若干指标,然后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并在充分考虑前面指标体系中不足的基础上,选取相关系数较大的一组指标,如表1。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骆康  郭庆宾  刘耀彬  
随着科技创新资源由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的线性模式转向合作的空间网络模式,探究其空间格局及网络结构特征,剖析空间格局及网络结构形成的原因,对区域实现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rcGIS可视化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4~2017年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格局及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呈现逐渐增强的态势,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由东向西梯次变弱,且具有明显"领导型—追赶型—跟随型"的特征;(2)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空间网络联系愈来愈密集,网络密度呈现下降趋势,网络等级、网络效率均呈现上升趋势;(3)中心度排名前十位城市的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与其他城市空间网络联系较多,并在网络中处于中心位置和扮演支配者角色;(4)包含上海、苏州等33个城市的板块一属于"净溢出"板块,包含重庆、成都等26个城市的板块二属于"双向溢出"板块,包含武汉、长沙等41个城市的板块三属于"经纪人"板块,包含贵阳、昆明等29个城市的板块四属于"净受益"板块。鉴于此,从大力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核心城市科技创新驱动和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合作平台的构建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恒  杜德斌  肖刚  
构建指标体系计算我国31个省区的科技创新能力,结合重心模型计算出1996~2012年我国科技创新重心和经济重心坐标。输出重心点空间变化图,阐述我国科技创新重心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与经济重心的比较,揭示科技创新重心移动与经济重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创新重心落在河南省南部,不断向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偏移;科技创新重心不断贴近经济重心,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科技资源禀赋、配置效率和创新环境的差异演变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修国义  朱悦  刘毅  
采用2005-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效率的作用关系是否存在门槛效应和空间效应。结果发现,区域内部金融集聚与科技创新效率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门槛效应显著,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效率的支持作用存在阶段性差异;通过测定Moran’s I指数值发现,金融集聚与科技创新效率在空间上具有协同变动趋势;政府科技支持、人力资本储备和对外开放度均可推动科技创新效率提升。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梓微  
湖北省政府为了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解决科技资源、研发资金不足等问题,2022年开始实施科技创新券政策,符合要求的企业均能享受到该政策的红利,试行半年已取得一些成效。本文通过探讨创新券的作用机制,研究湖北创新券的政策内容及实施现状,结合其他地区的经验,分析湖北创新券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希望能助力企业获取资金支持,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