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16)
2023(5335)
2022(4526)
2021(4246)
2020(3346)
2019(7325)
2018(6935)
2017(13084)
2016(6962)
2015(7352)
2014(7076)
2013(6785)
2012(6361)
2011(5688)
2010(5571)
2009(4954)
2008(4618)
2007(3871)
2006(3551)
2005(2893)
作者
(19853)
(17038)
(16757)
(16125)
(10602)
(8453)
(7390)
(6485)
(6469)
(6050)
(5893)
(5666)
(5548)
(5378)
(5166)
(5087)
(5065)
(5030)
(4849)
(4740)
(4247)
(4021)
(3985)
(3909)
(3884)
(3797)
(3699)
(3592)
(3403)
(3372)
学科
(29215)
经济(29203)
地方(14239)
管理(13012)
(12159)
(11450)
方法(9552)
农业(8244)
数学(7662)
数学方法(7498)
(6899)
企业(6899)
业经(6853)
中国(6444)
地方经济(6325)
(6325)
环境(5964)
(4672)
贸易(4667)
(4567)
(4416)
农业经济(4158)
(4061)
资源(3941)
理论(3779)
生态(3733)
(3412)
产业(3218)
(3208)
(3153)
机构
学院(93575)
大学(87748)
研究(34633)
管理(32779)
(32032)
经济(31069)
理学(27981)
理学院(27453)
管理学(26792)
管理学院(26619)
科学(25092)
中国(23937)
(19144)
(18592)
(17491)
(16554)
师范(16415)
业大(16264)
研究所(16260)
中心(16189)
(15525)
农业(14847)
(14564)
(13791)
师范大学(13423)
(13298)
(12442)
(11603)
科学院(11490)
(11419)
基金
项目(69180)
科学(54338)
基金(48646)
研究(48180)
(43647)
国家(43286)
科学基金(36997)
(31892)
社会(30099)
社会科(28548)
社会科学(28537)
基金项目(27664)
自然(25394)
自然科(24655)
自然科学(24645)
(24337)
自然科学基金(24146)
教育(20513)
编号(19200)
资助(19052)
(17346)
重点(15897)
课题(14205)
计划(13756)
发展(13617)
(13565)
(13440)
科研(13061)
成果(13020)
(12940)
期刊
(40916)
经济(40916)
研究(23157)
(18158)
中国(17040)
科学(15609)
学报(15512)
农业(13026)
大学(11450)
学学(11126)
资源(9456)
管理(9257)
业经(8954)
(8127)
教育(6988)
(6907)
技术(6811)
(6620)
旅游(6620)
(6620)
(6531)
地理(5715)
(5700)
(5607)
金融(5607)
问题(5377)
经济研究(5346)
学刊(5342)
旅游学(5334)
游学(5334)
共检索到1346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雯萱  谢双玉  
为了充分利用、整合湖北旅游资源,运用图表法、空间计量分析法研究了湖北省125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与资源、行政区、交通、水系等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北省旅游景区趋于集聚型分布,以武汉市为中心呈现出一定的集聚规律;绝大多数旅游景区属于自然资源导向型;各地市(州、林区)景区的数量和等级组成、空间结构特征不同;旅游交通网不够完善;旅游景区有较明显的沿长江及其支流分布的趋势。进一步探讨了湖北省旅游景区空间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屈小静  曾渤  
木兰山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在如今旅游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引入体验营销是十分必要的。论文结合木兰山的旅游特色,将体验营销引入木兰山景区的发展规划中,为其找到营销策略,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体验价值,也实现木兰上景区发展的新的转型。通过对木兰山旅游景区的实地访问以及问卷调查,为木兰山景区的发展提出有效的营销策略,在体验经济时代背景下,实现消费者和景区的双赢。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阿司古力·艾百  普拉提·莫合塔尔  居玛·吐尼亚孜  祖丽皮亚·库来西  米雪  
选取新疆南疆5地州作为研究区,通过地统计方法,借助ArcGIS软件对南疆A级景区的时空格局及演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上,南疆5地州的A级旅游景区发展主要分为3个阶段,即缓慢增长阶段(2001年~2007年)、快速增长阶段(2007年~2013年)、缓慢增长阶段(2013年~2017年).2)从空间分布类型上,除了2001年之外其他3个时间点都趋于凝聚型,2001年呈现出均匀型,总体呈现出从均匀分布向集中分布的特征.3)从演化规律上,呈现由北向西转移态势,具体表现为"西北多东南少";南疆以北主要为自然旅游景区、南疆以西主要为人文旅游景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玲,李娟文  
旅游中心地作为区域旅游的旅游目的地、客源供给地、旅游集散地和旅游服务中心,对区域旅游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旅游中心地的空间结构,分析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的优化对策,是推动区域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介绍了旅游中心地的概念和界定方法,分析了湖北省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的现状和系统构建途径及优化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敏  张芙蓉  解智涵  
以山西省11个地市的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山西省A级景区数量、山西2018年国内旅游收入与山西入境旅游收入指标,利用重力模型和二维组合矩阵分析山西省A级景区与旅游收入的空间错位。结果表明:A级景区重心为37. 33°N,112. 48°E,国内旅游收入重心为37. 23°N,112. 39°E,入境旅游收入重心为37. 91°N,112. 67°E。从三组二维组合矩阵来看,呈同步的城市有朔州、阳泉、长治、晋中,错位的城市包括大同、忻州、吕梁、太原、临汾、运城、晋城。针对空间错位现象,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山西省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静  陈正洪  罗学荣  阳威  舒斯  徐金华  
通过利用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在全省27个旅游景区内建设的30个大气负氧离子自动监测站数据,对湖北省旅游景区大气负氧离子浓度分布特征及气象条件对负氧离子浓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湖北省旅游景区的大气负氧离子资源十分丰富,西部山区高于东部平原地区,整体呈现从东向西、从北向南逐渐增加的趋势,鄂西南地区为全省大气负氧离子最为丰富的地区,负氧离子浓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秋季略大于春季。从3月开始,负氧离子浓度逐月增加,至8月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减小。凌晨和上午的负氧离子浓度要大于下午和晚上,夜间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大气负氧离子浓度晴天最大,阴天小于晴天,而雾霾天和小雨天负氧离子浓度均较小;中雨以上降水、闪电活动与负氧离子浓度呈正相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清  李细归  吴黎  陈帅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从类型、密度、关联及均衡性等方面对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为典型的集聚型分布,分布密度总体呈现"东北多,西南少"的半包圆型分布格局,主要集中于长沙、株洲、湘潭3市周边。②A级旅游景区具有明显分形特征,且分形结构复杂,在自组织演化过程中围绕交通、城市等地理要素展开,京港澳、长张、杭瑞、沪昆等主要交通干线及城市周边是A级景区的主要聚集区,且具有明显的等级性。③A级旅游景区发展较为活跃,热点区和冷点区空间差异明显,在省域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清  李细归  吴黎  陈帅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从类型、密度、关联及均衡性等方面对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为典型的集聚型分布,分布密度总体呈现"东北多,西南少"的半包圆型分布格局,主要集中于长沙、株洲、湘潭3市周边。②A级旅游景区具有明显分形特征,且分形结构复杂,在自组织演化过程中围绕交通、城市等地理要素展开,京港澳、长张、杭瑞、沪昆等主要交通干线及城市周边是A级景区的主要聚集区,且具有明显的等级性。③A级旅游景区发展较为活跃,热点区和冷点区空间差异明显,在省域层面表现出显著的"块状"分布特征。④随着景区级别由高往低,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呈现由东北向西南转移的趋势,展现为由点状到带状再到点面结合的空间分布规律。⑤旅游资源禀赋、地形地貌、湖泊水系等是影响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内在因素,而社会经济水平、交通条件、人口分布等是重要的外在推手,对其空间分布影响较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凌  孙根紧  
文章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和均衡比系数,对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从全省层面看,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呈集中态势,空间分布不均衡;从区域层面看,五大经济区内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均衡程度不同,且各等级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均衡程度亦显著差异;从地市层面,各等级A级旅游景区的面积均衡比、人口均衡比和经济均衡比显著不同。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硕  曾克峰  刘超  
旅游空间结构分析是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空间布局优化的基础。以甘肃省162个A级景区为基础数据,融合GIS空间分析、"点-轴"系统理论和数理统计3种定量方法进行空间结构特征分析,计算出最邻近指数为0.898、地理集中指数为42.54、基尼系数为0.938、不平衡指数为0.328,从而得出甘肃省旅游空间结构表现为"区域集聚、线性分布"的特点。最后,采用聚类分析界定旅游中心节点城市为兰州、天水和酒泉,旅游主轴线为陇海-兰新铁路(甘肃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付琼鸽  刘大均  胡静  谢双玉  龚箭  陈小娟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湖北省旅游流网络结构,分析湖北省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内部不同区域旅游流的网络结构及其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流空间结构优化对策。研究表明:1湖北省旅游流网络节点核心—边缘结构明显,网络整体密度低,中心化趋势明显,核心节点偏少。2湖北省旅游流呈现出以武汉为核心,以宜昌、十堰、襄阳和恩施为次核心的网络结构。3区域内"两圈"旅游流网络结构差异明显,鄂西圈旅游流网络密度相对较高,武汉城市圈旅游流网络密度较低。最后,研究认为,要进一步建设完善核心节点,加快边缘地区发展;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建设;构建新的旅游空间体系的优化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建伟  田野  崔家兴  罗静  曾菊新  韩勇  
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以A级景区和星级酒店为空间对象要素,识别湖北省旅游空间结构,利用矢量道路交通网络测度其可达性格局,并应用空间关联方法分析可达性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1湖北省旅游空间总体上呈现集聚分布态势,其中星级酒店的集聚程度最高,人文景区聚集程度高于自然景区,所有类型要素在各市州间均表现出显著的非均衡集中分布特征;2湖北省各类型旅游空间要素整体可达性较好,但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其空间分布具有较高的交通指向和经济指向;3可达性呈较强集聚格局,热点区分布表现为中心—外围结构,由江汉平原腹地沿交通干道向四周梯度衰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冷点区集中于秦巴山、武陵山、大别山、幕阜山等外围山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建伟  田野  崔家兴  罗静  曾菊新  韩勇  
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以A级景区和星级酒店为空间对象要素,识别湖北省旅游空间结构,利用矢量道路交通网络测度其可达性格局,并应用空间关联方法分析可达性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1湖北省旅游空间总体上呈现集聚分布态势,其中星级酒店的集聚程度最高,人文景区聚集程度高于自然景区,所有类型要素在各市州间均表现出显著的非均衡集中分布特征;2湖北省各类型旅游空间要素整体可达性较好,但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其空间分布具有较高的交通指向和经济指向;3可达性呈较强集聚格局,热点区分布表现为中心—外围结构,由江汉平原腹地沿交通干道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远水  陈钢华  伍弦  
3A级以上旅游景区能更全面地反映出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水平和旅游地的建设水准,也能更好地反映出区域旅游接待能力与旅游服务水平。以福建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为例,分析了其市际与区域分布特征,通过计算最邻近点指数,界定了全省及各设区市的空间结构类型,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福建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的方向与策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少湃  
城市旅游景区是一个社会、经济活动高度密集的复杂系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人地之间的矛盾。只有人与自然共同创造,协同进化,才能使城市旅游景区系统走向有序发展。在阐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现状,认为城市化、旅游需求变化和旅游发展模式是其空间演变的驱动因子,同时提出了城市旅游景区空间优化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