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06)
2023(5780)
2022(5214)
2021(4702)
2020(4344)
2019(10294)
2018(10222)
2017(20079)
2016(11279)
2015(12941)
2014(13254)
2013(13436)
2012(12945)
2011(11718)
2010(11757)
2009(11000)
2008(11114)
2007(10224)
2006(8745)
2005(7708)
作者
(35038)
(29506)
(29400)
(28327)
(18671)
(14390)
(13502)
(11733)
(11051)
(10511)
(10027)
(9969)
(9454)
(9365)
(9306)
(9283)
(9201)
(8710)
(8660)
(8489)
(7574)
(7355)
(7238)
(6719)
(6714)
(6660)
(6658)
(6512)
(6103)
(5966)
学科
(50601)
经济(50564)
管理(28061)
(27744)
方法(24524)
数学(22243)
数学方法(22071)
(20099)
企业(20099)
(16074)
地方(13788)
(11830)
(11518)
中国(11438)
农业(10844)
业经(9523)
(9141)
贸易(9139)
(8802)
(8280)
环境(7631)
(7471)
(7098)
金融(7096)
(6729)
财务(6714)
财务管理(6692)
地方经济(6685)
(6491)
银行(6466)
机构
学院(166746)
大学(166695)
(67004)
经济(65464)
管理(61303)
研究(57999)
理学(52761)
理学院(52050)
管理学(50981)
管理学院(50672)
中国(43369)
科学(38913)
(35287)
(35017)
(31390)
(29963)
业大(28773)
研究所(28719)
农业(28118)
中心(27526)
(26975)
财经(23768)
(23162)
师范(22934)
北京(21561)
(21403)
(21324)
(20686)
经济学(20564)
(20347)
基金
项目(111190)
科学(85718)
基金(78658)
研究(78445)
(69097)
国家(68523)
科学基金(57357)
社会(47929)
(47011)
社会科(45267)
社会科学(45246)
基金项目(42746)
自然(38130)
(37873)
自然科(37131)
自然科学(37118)
自然科学基金(36443)
教育(35695)
资助(32362)
编号(32302)
成果(26118)
重点(25583)
(24772)
(24382)
课题(22601)
(22231)
科研(21895)
计划(21880)
创新(20939)
大学(20151)
期刊
(74284)
经济(74284)
研究(45032)
(31755)
中国(31424)
学报(30128)
科学(26232)
(23441)
大学(21665)
农业(21431)
学学(20570)
管理(18418)
教育(14649)
(14003)
金融(14003)
技术(13892)
业经(12816)
(11734)
财经(11512)
经济研究(11070)
问题(10488)
资源(10306)
(9765)
(9215)
统计(8933)
技术经济(8763)
理论(8390)
(8110)
(8018)
商业(7736)
共检索到2433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光智  黄晓华  黄霞  宋国强  
根据多年来对湖北省酸雨的监测结果,报道了湖北省酸雨的时空分布规律。湖北省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及以南和四川盆地以东的鄂西地区,降水的H+浓度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逐渐增大,酸雨的高峰期出现在夏秋两季。对降水中各离子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致酸物质以SO2为主,各地的制酸机制和酸性物质来源与当地污染源排放情况和气象条件有关。由于接地逆温、大气稳定度和大气混合层高度在湖北东西部地区的明显差异,东部地区降水的酸性物质来源有大气输送和局地污染源排放两种,西部地区降水中酸性物质的来源以局地污染源排放为主。对1996~2000年的酸雨量比率和酸雨检出率进行Daniel趋势检验表明:湖北省的酸雨范围在逐渐扩大,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勤欧  祝国瑞  
对经济与人口分布的均衡性、经济发展与人口结构的相关性进行科学的研究与分析,是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湖北省各个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文化、人口差异很大,影响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因素也各不相同。为了分析清楚湖北省经济与人口空间分布的现状,首先通过计算基尼系数和地理联系率,分析比较了湖北省主要经济部门与人口的空间分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然后通过设计综合经济指数、文化水平综合均值,计算出湖北省综合经济水平与人口发展的相关关系。从经济部门的内部组成与外部综合经济实力两个方面,分析了湖北省经济与人口分布以及综合经济水平与综合人口素质的空间关系,为湖北省的经济布局和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意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杨  杨宏青  
利用湖北省32个气象酸雨监测站在2008年初雨雪过程中的306次有效降水样品检测资料及相关气象环境资料,分析了此次雨雪过程的酸雨特征及成因,以期对降雪酸沉降的深入研究有所帮助。分析结果表明,全省平均pH值为3.97,酸雨发生频率为89.2%,强酸雨发生频率达到64.4%,均高于历史同期平均水平。32个气象酸雨监测站的降水平均pH值除孝感外均呈酸雨,其中20站酸雨发生频率达到100%。此次雨雪过程酸雨强度大且频发是由多方面原因综合影响所致,首先,强盛的西南气流有利于长江以南重酸雨区污染物的迁移,其次,低温导致燃煤用量增加,引起酸性物质排放的增多,而较强的逆温层又使污染物扩散条件变差,此外,雪花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其志  
通过对三化螟生物学特性及发生特点的试验和观察,并结合湖北省三化螟实际发生和为害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三化螟种群数量变动和为害程度主要受到年度间的气候、栽培制度、品种、越冬作物、防治水平等因子的综合影响。因子间(在生物学上)相协调时,可造成三化螟大发生和严重为害;因子间不相协调时,则维持在一般水平或轻度发生;当因子间作用特别突出时,就会成为当年三化螟种群数量上升或下降的主导因子。掌握这些主要因子年度间的变化,对做好三化螟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萍  谢忠  周金莲  韩琦  
风灾是湖北省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每年对高层建筑施工、电力、通信设施等造成较大损失,还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利用湖北省1963~2011年的风灾灾情资料,分析了全省各地风灾灾情发生的频次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湖北省的风灾灾情与地理分布相关,全省风灾灾情可分为4个区域带,兴山-保康、宣恩、五峰-宜昌、荆州-公安一带,是风灾灾情出现的最大风险区,其中兴山、长阳两地为最高发频次地区,而鄂西北等地很少出现风灾灾情;其次,这些灾情,季节性较强,93.9%风灾灾情出现在春夏两季,而秋冬两季出现风灾灾情较少;从1963~2011的风灾灾情5个10a统计资料来看,风灾灾情出现增加的趋势,两个高峰年相隔约25a...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邱娟  李仁东  徐兴建  
湖北省是我国血吸虫病疫情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是我国血防工作的重点区域。近些年来,虽然湖北省的血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疫情仍时有发生,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的目标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由于钉螺是血吸虫病传播的唯一中间环节,灭螺、控螺就成为血防工作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鉴于此,对湖北省近期钉螺的地理分布进行了详细的制图与空间分析,对于确定灭螺、控螺的重点区域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首先收集整理了湖北省血吸虫年报及各县市的查灭螺资料,并利用软件ArcGIS软件将钉螺螺情数据导入数据库,建立湖北省钉螺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绘制了钉螺空间分布图,然后对钉螺分布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省内钉螺及钉螺易...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涛   曾雨欣   陈志禹   闫晋博   梅琳   王晓伟   石国宁   龚胜生  
该文基于疫情史料和环境资料,运用M-K检验、小波分析、空间自相关模型、疫情重心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1949年以前湖北省疟疾流行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清代(1644—1911年)268个年份间共有14个疟疾年份,频率为5.2%,民国(1912—1949年)疟疾愈加频繁,38个年份间共有20个疟疾年份,频率为52.6%.民国疟疾流行呈现波动变化趋势,1940年为疟疾开始突变增长的时间点.民国疟疾疫情存在18年和4年两个时间尺度的波动周期,平均每隔约12年发生一次大流行,约3年发生一次小流行.流行季节以夏秋为主,春季次之,冬季最少.2)湖北省疟疾流行呈现出蔓延扩散的特征,由斑块散状分布发展成集中连片分布,武汉三镇和宜昌是两个疫情中心.湖北省疟疾疫情在空间上呈现显著集聚态势,高高集聚区包括在武昌、汉口、汉阳和宜都,高低集聚区有竹山,在宜昌周边形成一条由兴山、远安、当阳和长阳等县组成的低高集聚带,未出现低低集聚区.湖北省疟疾重心一直在几何中心附近东西向摆动并逐渐向北偏移,反映了疫情分布不稳定并逐渐向北加重.3)河网、战乱、旱灾等因素对湖北疟疾流行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在鄂东地区更为显著,鄂西地区路网的完善对疟疾流行的抑制作用更为强烈.疟疾流行时间变化特征主要受气候和战乱因素的影响,空间分布规律主要受人口、河网和交通因素的影响.疟疾流行的驱动机制由疟疾流行的基本环节、疟疾流行的影响因素、疟疾流行的时空规律三个方面组成,并通过各种分析方法有机联系起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可群  陈正洪  夏智宏  
利用武汉、宜昌等7个站点1961~2004年逐年、逐月太阳总辐射与日照百分率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湖北省太阳总辐射计算公式参数,推算出广大无辐射观测地区的逐年、逐月太阳总辐射;结合日照时数、晴天日数、阴天日数等指标,对湖北省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以全国太阳能资源区划为基础,制定了湖北省太阳能资源区划指标,开展了湖北省太阳能区划工作。结果表明:湖北太阳能资源北多南少,同纬度相比,平原多,山区少;太阳能资源夏季最丰富,尤其是8月,总辐射、日照时数、晴天日数均为全年最高,湖北东部秋季大气层结稳定,太阳能资源仅次于夏季;冬季虽然晴天较多,但由于太阳直射南半球,夜长昼短,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敏  李书睿  倪国裕  
为了对湖北省农业干旱作出客观而科学的评价,本文从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出发,用“条件”水分平衡方法,提出了一个综合考虑水分盈亏和同期作物需水量的农业干旱指标I=(P-Ep)/Q,并用此指标分析了湖北省近30年来主要干旱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结合各地各种类型各级干旱出现频次进行了农业干旱分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翠珠  杨红玲  黄夏宇骐  黄俊斌  李国庆  郑露  
【目的】草莓灰霉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分布的真菌病害,研究旨在探索湖北省设施草莓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分析不同流行因子与灰霉病发生的相关性,选择与果实发病率具有显著相关性因子建立模型,揭示不同因子与草莓灰霉病发生的关系,为湖北省设施草莓灰霉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3—2015年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草莓种植基地选取3个代表性草莓大棚,用5点取样法采集无症花、叶、果实,结合特异性PCR和保湿培养法检测组织上灰霉菌带菌率;选取其中两个大棚数据对草莓果实发病率与花朵发病率、叶片发病率、温度、相对湿度、果实带菌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婕妤  周小娟  万翔  胡尚军  田野  胡江龙  
为探讨湖北省建始县土壤硒分布特征、硒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2015-2020年建始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调查结果,以建始县全域土壤及典型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壤类型硒含量特征、土壤垂直剖面硒含量分布、土壤硒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建始县土壤硒含量介于0.08~64.20 mg/kg,平均值为0.94mg/kg,总体上属于足硒及富硒范畴。在建始县主要的土壤类型中,红壤、棕壤、黄壤中硒含量较高,紫色土中硒含量较低。土壤中硒含量在垂向剖面上变化明显,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土壤硒含量逐渐降低,与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趋势一致。土壤中SiO_2、Al_2O_3、TFe_2O_3和CaO等含量与硒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土壤硒与铬、镉、镍、钼等元素相关性较强,存在伴生关系。同时土壤有效硒含量与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果表明,土壤中硒的来源与土壤有机质密切相关,土壤硒与重金属伴生问题是富硒土壤开发利用的重要限制条件,提高土壤pH是增强硒生物有效性的有效技术途径。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慕琳  胡娟  邱小梅  
湖北省67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在空间上呈不均匀分布特征,究其成因,是各驱动力的综合影响结果,因此为了探明不同影响因素对湖北省非遗空间分布形成的作用,该文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2大方面,具体分为地形、河流、文化、经济4个子方面对其进行剖析.研究表明:1)地势对非遗的影响作用体现在平原—台地单元的促进作用和山地—丘陵单元的保护作用上,由此导致平原—台地型非遗分布范围广泛、传播距离远,而山地—丘陵型非遗则正好相反;2)湖北省非遗普遍具有亲水性,各类非遗到河流的平均距离均小于10 km.河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影响人类定居地点和出行方式上,由此导致非遗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3)荆楚文化中的楚国历史文化、清江巴土文化和江城武汉文化对湖北省非遗的产生与分布作用最显著;4)经济集聚效应是影响非遗产生、空间分布、流动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湖北省非遗的集聚中心随着历史上的经济文化中心迁移而迁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施媛媛  李仁东  徐兴建  邱娟  刘可群  常变蓉  易凤佳  
目前对钉螺分布及消长的研究主要是短期的、文字描述性的、数字和曲线图表示的,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呈现出某个地域范围的钉螺消长的总体趋势。但是,若要呈现出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各个地区钉螺分布及消长的长期变化,仅仅用文字和曲线图是不够的,而是需要用更复杂的方式,才能呈现各个行政村的钉螺消长时空分布情况。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通过地图清晰显示出这些复杂的动态变化。利用湖北省钉螺的螺情村级统计年报数据,以湖北省村级行政区划图为基本空间制图单元,利用ArcGIS软件的逻辑运算和统计功能,分析了各个村级行政区从1980~2009年每间隔5a的钉螺分布的区域及面积大小,以及钉螺数量的消长情况,并用GIS软件详细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元平  刘胜祥  项俊  葛继稳  
对湖北省天然榉树的自然种群分布现状、种群特征及种群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北榉树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 000 m地带,不同程度地分割包围在谷底和山腰,地理分布点呈收缩集群分布,种群规模较小;采用方差/均值法对榉树地理分布格局类型进行分析,其值=1.66>1,表明其分布点的地理分布趋于集群分布。湖北榉树种群星散间隔的地理分布形式,使地理分布点间产生空间间隔,成为相互间基因交错的障碍,而较小的种群规模,增加了遗传漂变的机率,导致遗传上的不稳定性增加,影响种群的生存能力,这些是导致物种趋向濒危的重要原因。湖北榉树种群这种分布现状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生境的特定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立源  李孝良  
研究收集了湖北省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共50个,测定与统计结果表明,水稻土中有效硅的含量主要取决于成土母质。其顺序为:石灰岩>灰紫红色砂页岩>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湖积物(Q4)>第四纪红色粘土(Q3、Q2)>花岗片麻岩>砂页岩。研究发现,水稻土有效硅的含量与土壤pH呈极显著正相关,可用于粗略指示土壤供硅能力。根据母质和pH特征判断,湖北省缺硅水稻土约占水稻土总面积的5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