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9)
2023(1868)
2022(1637)
2021(1535)
2020(1386)
2019(3184)
2018(3103)
2017(5743)
2016(3414)
2015(3751)
2014(3740)
2013(3871)
2012(3915)
2011(3375)
2010(3289)
2009(3015)
2008(2909)
2007(2464)
2006(2181)
2005(1884)
作者
(11865)
(10128)
(9999)
(9791)
(6572)
(5115)
(4548)
(4066)
(3971)
(3852)
(3581)
(3565)
(3384)
(3368)
(3262)
(3099)
(3086)
(3067)
(3060)
(2832)
(2723)
(2614)
(2593)
(2413)
(2374)
(2349)
(2325)
(2281)
(2254)
(2225)
学科
(14528)
经济(14522)
地方(7163)
(7018)
(6202)
方法(6089)
数学(5804)
数学方法(5772)
管理(5388)
农业(4806)
(4128)
地方经济(3098)
业经(2926)
环境(2907)
中国(2807)
(2754)
企业(2754)
(2390)
(2303)
(2238)
贸易(2237)
(2142)
(2049)
资源(2045)
农业经济(2014)
(1896)
土地(1838)
虫害(1795)
及其(1765)
生态(1736)
机构
学院(46635)
大学(45148)
研究(19610)
(18675)
(16617)
经济(16117)
农业(15287)
科学(15253)
管理(15063)
业大(13114)
理学(13026)
中国(12975)
理学院(12803)
管理学(12378)
管理学院(12318)
(11928)
(11845)
研究所(11050)
农业大学(10197)
中心(9617)
(9532)
(9277)
(7601)
科学院(7385)
(7226)
(7033)
(6801)
(6634)
(6517)
实验(6511)
基金
项目(36658)
科学(27276)
基金(24804)
(23088)
国家(22883)
研究(22610)
(19665)
科学基金(18643)
基金项目(13694)
(13619)
自然(13540)
社会(13367)
自然科(13186)
自然科学(13176)
自然科学基金(12907)
社会科(12575)
社会科学(12569)
资助(10354)
教育(9717)
科技(9362)
计划(9147)
(8971)
(8735)
重点(8675)
编号(8599)
(7341)
(7296)
科研(7182)
(7111)
创新(6992)
期刊
(18740)
经济(18740)
(17642)
学报(14933)
农业(12506)
中国(11293)
科学(10162)
大学(10050)
研究(9910)
学学(9719)
(6435)
业大(5217)
农业大学(4762)
资源(4435)
(4025)
管理(3871)
业经(3833)
(3826)
技术(3497)
中国农业(3481)
(3136)
金融(3136)
统计(3104)
林业(2959)
科技(2902)
(2894)
自然(2884)
决策(2699)
教育(2520)
问题(2428)
共检索到71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艳超  侯明生  蔡丽  
采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法(Dot-ELISA)和RT-PCR法对采自湖北省7个地区的966份疑似感染病毒的蔬菜样本进行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ToMV)、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蚕豆萎蔫病毒(Broad bean wilt vi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军勇  汤细彪  胡睿铭  刘望宏  倪德斌  吴斌  
根据猪库布病毒的3 D基因设计1对引物,建立了两步法RT-PCR检测方法,使用该方法分别对CSFV、PRRSV、JEV、SIV、PEDV、TGEV、GARV阳性模板及包含猪肠道病毒3 D基因和口蹄疫病毒3 D基因的重组质粒进行PCR检测,结果从以上9种常见猪病病原的阳性模板中均不能扩增出323bp大小的PCR产物,说明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很好,能够用作临床样品的检测。敏感性试验显示,本试验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到的模板最低质量浓度为180fg/mL。应用该方法对湖北省各大猪场进行了临床病料检测,在采集的165份病料中有118份样品检测为猪库布病毒阳性。在4个发生腹泻疫情的规模化猪场进行了分群抽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云蔚  洪霓  徐文兴  王国平  
以表现柑桔裂皮病典型症状的罗伯逊脐橙为材料,采用双向电泳、RT-PCR和RNA斑点杂交及组织印迹杂交的方法,对柑桔裂皮类病毒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RT-PCR和2种核酸杂交技术均可用于该类病毒的有效检测。对该类病毒全长RNA的RT-PCR产物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该分离株(命名为CEVd-HB分离株)的全长RNA由371个核苷酸组成,与已报道的其它不同来源分离株相似性为90%~99%。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晓辉  王树森  高利利  乔宁  刘永光  赵静  竺晓平  
为了检测和鉴定山东地区葫芦科蔬菜上病毒病种类,从山东诸地11个蔬菜种植区采集了867个葫芦科蔬菜疑似感病样品。利用黄瓜花叶病毒、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西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南瓜花叶病毒、甜瓜黄斑病毒、瓜类褪绿黄化病毒、李属坏死环斑病毒及甜瓜坏死斑点病毒等特异性引物对疑似感病样品分别进行RT-PCR检测,各病毒检出率分别为34.8%,10.4%,20.0%,41.7%,27.0%,7.8%,2.6%,1.7%,0,0.9%。表明除PNRSV外,其他9种病毒在山东各地均有发生,且CMV和TMV发病率较高,2种或2种以上病毒复合侵染也很普遍。同时为明确山东地区CMV分离物的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明生  赵明富  覃瑞  张中义  许泽永  
通过对湖北省五峰、恩施、建始 3个县 (市 )的 139个病毒病标样生物学和血清学鉴定 ,证明湖北省白肋烟病毒病毒源种类主要是CMV、PVY和TMV 3种病毒 ,存在单独侵染和复合侵染 5种侵染类型 ,其中CMV侵染频率为 33.81% ,PVY为 2 2 .30 % ,TMV为 14.39% ,CMV +PVY、TMV +PVY复合侵染频率分别为 5.76%和 5.0 3%。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金岭  罗晶  牛小义  成巨龙  陈德鑫  安德荣  
【目的】明确陕西省烟区烟草主要病毒病种类及烟田周围携带病毒植物的种类及带毒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从安康、宝鸡、商洛、延安、咸阳、汉中和铜川烟区采集感染病毒病的167个烟草样品以及烟田周边7科23种植物的279个植物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从感染病毒烟草样品中检测到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烟草蚀纹病毒(Tobacco etch virus,TEV)、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淑菊  王惠哲  霍振荣  庞金安  
根据黄瓜花叶病毒(CMV)的复制酶序列和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绿斑花叶病毒(CGMMV)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以及南瓜花叶病毒(SQMV)的运动蛋白序列设计、合成引物,以感病组织和健康组织总RNA为模板,进行cDNA合成和PCR扩增。对2002-2003年采集的98份黄瓜病毒病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天津地区黄瓜主要毒原种类有CMV,WMV-2和TMV,感染率分别为样本数的96.94%,77.55%和38.67%,CMV和WMV-2 2种病毒的复合感染率为76.53%,3种病毒的复合感染率达到14.67%。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少立  谭玮萍  杨园园  代惠洁  孙晓辉  乔宁  竺晓平  
【目的】鉴定山东省辣椒上的主要病毒种类,明确该地区辣椒上的主要病毒病原。【方法】2014—2015年,在山东省临沂、日照、青岛、烟台、潍坊、淄博、济宁、菏泽、聊城、德州共10个市(区)采集253份疑似感病的辣椒植株叶片,提取叶片总RNA和总DNA,利用双生病毒的通用引物(PA/PB)、马铃薯卷叶病毒属通用引物(POL-F/POL-R)及已报道侵染辣椒的主要病毒的检测引物对样品进行PCR、RT-PCR分子检测与鉴定,将扩增得到的目的条带经凝胶回收试剂盒回收纯化后连接到pMD18-T载体上,再送至公司进行克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利达  石延霞  谢学文  曹金强  柴阿丽  李宝聚  
为了检测和鉴定我国不同地区番茄上的病毒种类,2015-2018年,在不同蔬菜种植区采集431份番茄疑似感病样品。利用已报道侵染番茄的12种主要病毒的特异性引物对样品进行RT-PCR分子检测与鉴定,结果表明:TYLCV在番茄上普遍存在,检出率为65.20%;而ToCV、TMV、CMV、ToMV、TSWV和PVY侵染番茄相对较少,检出率分别为21.11%,20.19%,17.63%,15.31%,14.15%,11.37%;未检测到TICV、PVX、TYLCVNB和BBWV等病毒。通过对番茄病毒复合侵染现象进行分析发现,病毒复合侵染率达35.73%,其中2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最多,占复合侵染总比的52.60%;3种病毒复合侵染率占复合侵染总比27.92%;4种及5种病毒复合侵染率略低,分别占复合侵染总比0.65%和18.83%。通过对我国20个地区的番茄病毒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番茄上检出病毒种类最多的为北京地区,检测到7种病毒,其次是山东地区,检测到5种病毒;河南、甘肃及宁夏地区检测到4种病毒;西藏、河北、浙江、陕西、海南地区检测到3种病毒;四川、天津、黑龙江、山西、内蒙古等检测到2种病毒;其他地区只检测到单一番茄病毒种类。同时根据TYLCV和TSWV部分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TYLCV北京分离物(MK336782)与中国湖南分离物的亲缘关系最近,TSWV河南分离物(MK318839)与山东分离物的亲缘关系最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潘秀清  武彦荣  朱水芳  王洪昌  刘俊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永江  李桂芬  施宗伟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DAS-ELISA)检测法和反转录PCR(RT-RCR)扩增法对海南省送检的香草兰叶片样品进行病毒病的病原检测,结果在香草兰叶片样品上发现了建兰花叶病毒。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省印  常杨生  常宗堂  
 通过对芹菜病毒病毒原的侵染寄主、症状特点及其发展、抗性指标、传播方式、粒体形态与大小等的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危害芹菜的病毒为芹菜花叶病毒(Ce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这两种病毒的典型鉴别寄主为胡萝卜(Daucuscarotavar.sativa)和千日红(Gomphrenaglobosa);对所得CeMV的测定发现,其致死温度为50~60℃,稀释限点为10-3~10-4,体外保毒期3~4d;电镜观察显示,其形态为线状粒体,属马铃薯y病毒组,长650~850nm,宽15~18nm;其传播方式为汁液摩擦传毒和蚜虫引起的非持久性传毒。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勇  李凡  李月月  张松柏  高希武  谢艳  燕飞  张安盛  戴良英  程兆榜  丁铭  牛颜冰  王升吉  车海彦  江彤  史晓斌  何自福  吴云锋  张德咏  青玲  严婉荣  杨学辉  汤亚飞  郑红英  唐前君  章松柏  章东方  蔡丽  陶小荣  
【目的】对我国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毒病开展调查、诊断,明确当前我国主要蔬菜作物病毒病的病原物、优势病毒及其分布,并对其中一些重要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在我国的发生危害趋势进行分析。【方法】2013—2017年,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等蔬菜作物主要病毒病发生情况的普查,利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主要蔬菜病毒病的病原进行鉴定。【结果】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共采集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疑似病毒病样品41 653份,共检出病毒63种,其中茄科蔬菜检出病毒达40种,葫芦科蔬菜检出病毒26种,豆科蔬菜检出病毒19种,十字花科蔬菜检出病毒14种。茄科的辣椒检出病毒33种,番茄检出病毒25种;葫芦科的南瓜检出病毒22种,黄瓜检出病毒19种;豆科的豇豆检出病毒14种,菜豆检出病毒12种;十字花科的萝卜检出12种病毒,大白菜检出7种病毒。蔬菜作物中普遍存在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已发现2—6种病毒复合侵染,以2种病毒复合侵染类型居多,其中辣椒、番茄和茄子上存在6种病毒复合侵染。本研究首次在国内发现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To MMV)、西葫芦虎纹花叶病毒(Zucchini tigre mosaic virus,ZTMV)、辣椒脉黄化病毒(Pepper vein yellows virus,Pe VYV)、辣椒隐潜病毒1号(Pepper cryptic virus 1,PCV-1)和辣椒隐潜病毒2号(Pepper cryptic virus2,PCV-2)的侵染;首次发现To MMV、甜瓜蚜传黄化病毒(Melon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MABYV)、南瓜蚜传黄化病毒(Cucurbit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CABYV)对辣椒的侵染,首次发现ZTMV对黄瓜、烟草轻绿花叶病毒(Tobacco mild green mosaic virus,TMGMV)对南瓜的侵染,首次发现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tospovirus,TSWV)可以侵染芹菜、曼陀罗、豇豆、豌豆、党参、大丽花、旱金莲、刺天茄等,首次发现红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 VMV)可以侵染红茄,另外还首次发现辣椒和番茄为烟草丛顶病毒(Tobacco bushy top virus,TBTV)的新自然寄主。【结论】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 MV)和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2,BBWV2)为当前危害我国蔬菜作物的优势病毒,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分布且发生严重,特别是CMV发生最为普遍,在3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且均为这些地区的优势病毒。茄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为CMV和TMV,葫芦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依次为CMV、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和TMV,豆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为CMV和BBWV2,十字花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依次为Tu MV、CMV和TMV。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 CV)、TSWV、CGMMV和To MMV等病毒在部分省区发生严重,扩展蔓延速度极快,具有在全国范围内流行的风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细红   蔡伟   虞赟   李敏   王念武   杜振国   沈建国   高芳銮  
【目的】明确福建省茶树主要病毒种类和分布情况,并建立同时快速检测多种病毒的多重PCR检测技术。【方法】2019—2023年,从福建省福州、南平、宁德、泉州、漳州、厦门、三明、莆田和龙岩9个地市区采集具有褪绿、皱缩和坏死等疑似病毒感染症状的茶树样品1 869份,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PCR和RT-PCR检测的方法对茶树病毒病的病原进行鉴定,并将PCR扩增获得的特异性目的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对获得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同时,根据GenBank上已报道的病毒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循环数等反应条件和反应程序的优化,建立同时检测福建茶树主要病毒的多重PCR检测技术,并测定该技术的特异性、灵敏度及实际应用效果。【结果】从所采集的茶树病样上检出3种病毒,按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油茶双生病毒(oil tea associated geminivirus,OTaGV)(48.90%)、茶树坏死环斑病毒(tea plant necrotic ring blotch virus,TPNRBV)(26.75%)和茶树潜隐病毒1(camellia cryptic virus 1,CCV1)(17.98%);在检出病毒的1 258份样品中,有807份为OTaGV、TPNRBV或CCV1单独侵染,检出率分别为37.20%、21.38%和5.56%;其余451份样品为2种或3种病毒复合侵染,复合侵染检出率达35.85%,OTaGV+CCV1、TPNRBV+CCV1、TPNRBV+OTaGV、OTaGV+CCV1+TPNRBV 4种类型复合侵染检出率分别为17.49%、0.40%、14.71%、3.26%。在地理分布上,OTaGV在福州、南平、宁德、泉州、漳州、厦门、三明、莆田和龙岩9个地区均有分布,其中漳州OTaGV检出率最高,为96.77%;CCV1在福州、南平、宁德、泉州、漳州、三明、莆田和龙岩8个地区均有分布,其中三明CCV1检出率最高,为66.00%;TPNRBV在福州、南平、宁德、泉州和漳州5个地区均有分布,其中泉州TPNRBV检出率最高,为79.13%;在福建省9个地区中,厦门地区仅检出OTaGV,三明、莆田和龙岩地区检出OTaGV和CCV1,其他5个地区同时检出OTaGV、TPNRBV和CCV1;福州、南平、宁德、泉州、漳州、三明、莆田7个地区检测到病毒复合侵染,其中漳州地区病毒复合侵染检出率最高(85.00%)、宁德地区病毒复合侵染检出率最低(23.03%)。利用测定的CCV1和TPNRBV部分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CCV1分离物(FW)与已报道的福建分离物FJ-SH104(GenBank登录号:ON807095)亲缘关系最近、TPNRBV分离物(FU)与福建分离物QZHA92(GenBank登录号:OQ948454)亲缘关系最近。经优化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技术特异性强,仅OTaGV、TPNRBV和CCV1能扩增出特异性目的片段,而其他病毒及健康茶树样品上均未扩增出特异性目的片段;多重PCR灵敏度最低可以检测到稀释至10-4倍的OTaGV、TPNRBV和10-3倍的CCV1;利用该多重PCR检测技术对茶园中采集的60份病样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单一PCR检测结果完全相符。【结论】OTaGV、TPNRBV和CCV1是当前福建茶树上主要病毒种类,其中OTaGV为福建地区首次报道,该病毒可侵染茶树也为首次发现;在检出的3种病毒中,以OTaGV发生分布范围最广,其次为CCV1、TPNRBV;福建地区茶树病毒目前仍以单独侵染为主,但同时存在较多的复合侵染,复合侵染类型包括TPNRBV+CCV1、TPNRBV+OTaGV、CCV1+OTaGV和OTaGV+CCV1+TPNRBV;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茶园茶树上OTaGV、CCV1和TPNRBV3种病毒的快速检测。研究结果可为福建茶树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朴君  靳道然  朴敬爱  季英华  孙枫  李硕  
为探究蚜虫体内携带的病毒种类,采集江苏地区豆蚜田间种群,鉴定种类后,提取豆蚜总RNA,以片段化的mRNA为模板构建测序文库,利用宏病毒组测序技术检测分析豆蚜体内的病毒种类,并对获得的2个新病毒进行检测鉴定。结果显示,测序数据经拼接、比对和分类注释,最终共得到病毒序列177条,与24种病毒序列一致或同源性较高,包括5种植物病毒(属于5个病毒科)和19种昆虫病毒(涉及9个科和6种暂未分类病毒);对植物病毒中测序丰度最高的种类进行基因检测,获得序列经Blast比对,与其同源性较高的病毒均来自细胞质弹状病毒属,并且它们具有相同的保守区,确定该病毒为一种新的细胞质弹状病毒,暂命名为Aphis craccivoraassociated rhabdovirus(AcARV);基于病毒L蛋白系统进化分析显示,AcARV与水稻条纹花叶病毒(RSMV)构成最小分支,说明这2种病毒在进化上最为近缘;鉴定的多数昆虫病毒种类在蚜虫中鲜有报道;通过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在豆蚜体内均检测出昆虫病毒(HiPV)衣壳蛋白VP1,证实了HiPV对豆蚜的感染,这是首次在蚜虫体内发现HiPV,HiPV豆蚜分离物VP1基因与日本、江苏灰飞虱分离物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5%,99.0%。研究结果表明,豆蚜体内携带多种植物病毒,并含有一种新的弹状病毒AcARV,同时,豆蚜体内昆虫病毒种类非常丰富,HiPV可感染蚜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