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17)
2023(10339)
2022(9200)
2021(8683)
2020(7214)
2019(16616)
2018(16621)
2017(32252)
2016(17681)
2015(19884)
2014(19993)
2013(19861)
2012(18187)
2011(16299)
2010(16064)
2009(14435)
2008(13705)
2007(11674)
2006(10096)
2005(8571)
作者
(51088)
(42346)
(41999)
(40142)
(27000)
(20435)
(19089)
(16897)
(16237)
(14981)
(14720)
(14133)
(13359)
(13211)
(13056)
(12831)
(12797)
(12618)
(12001)
(11976)
(10629)
(10175)
(10153)
(9627)
(9535)
(9415)
(9380)
(9264)
(8500)
(8420)
学科
(73147)
经济(73077)
管理(48307)
(45272)
(36562)
企业(36562)
方法(33339)
数学(29088)
数学方法(28786)
地方(21035)
(20200)
中国(17161)
(16563)
业经(15702)
(15294)
农业(13938)
环境(12465)
(11972)
地方经济(11359)
理论(11315)
(11232)
贸易(11227)
技术(10804)
(10801)
(10445)
(9860)
教育(9489)
(9486)
财务(9429)
财务管理(9415)
机构
大学(246143)
学院(245644)
管理(101494)
(93229)
经济(91034)
理学(89076)
理学院(88041)
管理学(86512)
管理学院(86082)
研究(81508)
中国(58026)
科学(53994)
(52094)
(40865)
(40802)
(39722)
业大(39572)
研究所(37861)
中心(37019)
(35155)
(34242)
师范(33961)
财经(32628)
北京(32299)
农业(32082)
(29949)
(29673)
(28812)
师范大学(27642)
经济学(26551)
基金
项目(179186)
科学(140707)
研究(130810)
基金(128828)
(112245)
国家(111308)
科学基金(95654)
社会(80526)
社会科(76134)
社会科学(76110)
(72729)
基金项目(70196)
自然(63580)
自然科(61994)
自然科学(61980)
自然科学基金(60808)
(59847)
教育(59004)
编号(54322)
资助(52290)
成果(42630)
重点(40052)
(39046)
(38569)
(36993)
课题(36849)
创新(34482)
科研(34127)
项目编号(32608)
大学(32590)
期刊
(99705)
经济(99705)
研究(68423)
中国(43252)
学报(40076)
科学(37482)
(36650)
管理(34324)
大学(29741)
学学(27973)
教育(27391)
(27269)
农业(26212)
技术(21004)
业经(17286)
(16903)
金融(16903)
经济研究(14639)
财经(14415)
图书(14144)
资源(14005)
科技(13187)
问题(12849)
理论(12835)
(12797)
实践(12109)
(12109)
(12066)
技术经济(11728)
(11235)
共检索到342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学良  谭建民  倪国裕  姜明兰  
根据花菇形成的气象指标,采用湖北省30个气象台站的1961~1980年有关气象要素的平均值,对全省花菇形成的气候条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31°N线附近为优质花菇生产最适宜气候带;鄂东北及江汉平原北部的京山、荆门等县市秋季花菇形成的气候条件明显优于春季,鄂西北地区春季花菇形成的气候条件比秋季优越。选取花菇形成的主要气候要素及花菇等级等因子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把湖北省划分为4个花菇气候区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学良  倪国裕  
1987~1994年春,在湖北省保康县龙坪镇山区林特气候研究中心的段木香菇试验场,对花菇等级及其所对应的气象资料(共16个例)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空气温度在5~15℃,相对湿度50%~80%均能形成花菇。一级花菇形成的气象条件是:平均气温在13℃附近,最高气温20℃,最低气温7~8℃,平均相对湿度为60%左右,白昼气温在15℃以上,相对湿度40%以下,夜间气温小于10℃,相对湿度低于80%,平均日蒸发量大于5.0mm以上。应用逐步判别方法,建立了花菇等级判别方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华夏  马倾城  郭春飞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专业化程度加剧的影响下,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差距协调越来越强调和倚重于资本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本文以湖北省为例,通过考察2002-2010年湖北省企业分地区统计数据,分析了湖北省区域资本配置效率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机理,提出了优化区域资本配置效率的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正洪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学军  陈武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1995—2006年的区域智力资本水平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测度来定量研究二者的关系,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的理论分析和定量的实证研究方法(因子分析方法、相关性分析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探寻了湖北省区域智力资本各要素的构成对各要素的贡献度,以及区域创新能力各要素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贡献度。并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评估了湖北省12年来的区域智力资本水平和区域创新能力。运用相关性分析,定量地探索了湖北省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性强弱。运用回归分析,探索了湖北省区域智力资本各要素的构成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定量关系。根据研究发现,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富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正洪  
本文根据主导因子及综合分区原理,对与我省森林火灾有关的主要气候要素进行单项及综合区划,共得到3级共8个林火气候区,其中,重、中等火灾区各占1/7,轻火灾区占5/7。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景清  周亚娟  林爱文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长期以来指导地区发展的基本方针,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引领和抓手。本文在科学合理地分析目前湖北省国土空间格局的优势以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生态建设、中心城市与城市群建设、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健全以及乡村振兴四个方面提出了湖北省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建议,为“十四五”时期湖北省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隋晓丽  李仁东  朱超洪  
采用遥感、GIS一体化技术,利用 1989~1990 年和 1999~2000 年获取的 LANDSAT卫星影像,对湖北省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分异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对土地利用格局起主要控制性作用;城市化与工业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国家有关土地利用政策对土地利用变化格局的形成起进一步调控作用。分区而言,鄂西、鄂东北、鄂东南等山区是耕地、林地与草地相互转换区;武汉、鄂州、黄石等沿江城郊区和从宜昌到沙市区沿江带是城镇扩张区;荆州、汉江下游和鄂北岗地丘陵是水域缩减区;江汉平原区是水域扩张区。另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有关耕地政策的出台是耕地、林地与草地相互转换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国平  梁鹏  
本文采用湖北省1995-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在建立研究假设和理论框架之后,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对影响湖北省服务业创新能力的要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基础设施投入、市场竞争指数提高、政策支持等三个因素对于湖北省服务创新能力有着显著影响,而员工素质、市场需求、技术应用、技术研发、市场开放指数以及知识产权等的影响并不显著。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洪建国  杨钢桥  苗欣  张友安  
研究目的:分析区域城镇用地配置的影响因素及指标,提出增量城镇用地区域配置的方法。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最小相对熵方法和三标度AHP方法。研究结果:(1)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角度提出了城镇用地现状规模、城镇人口增长预测值、GDP增长预测值、单位面积城镇用地承载城镇人口、单位面积城镇用地GDP 5个指标组成的增量城镇用地合理配置指标体系。(2)采用最小相对熵方法求取各影响指标的权重,提出了增量城镇用地区域配置的方法。研究结论:(1)本文的指标体系不仅考虑了不同区域城镇用地的历史以及规划期内的发展趋势,而且体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2)采用最小相对熵方法求取各影响指标的权重,在最大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玲霞  赵微  王丽娜  张丽丽  
运用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在湖北省平原、丘陵和山地地貌类型区中选取不同工程模式、不同建设规模的土地整治工程,开展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地貌和建设规模均是影响生态服务价值的重要因素;对于相同地貌类型,随着土地整治建设规模的扩大,土地整治后生态服务价值相应增加;不同地貌类型下土地整治后生态服务价值增大的边际规模有所差异(平原区最大、丘陵区次之、山地区最小)。实施土地整治对区域土地生态服务价值产生一定影响,并且影响幅度随着地貌类型变化有所不同。同等建设规模下,丘陵区和山地区生态服务价值改善比平原区要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向云  祁春节  陆倩  
利用2002—2012年的相关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模型和资源禀赋系数,测算了主产区及湖北省16个市州柑橘的区域比较优势,并分析了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其他主产区相比,湖北省具有柑橘生产的效率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资源禀赋优势主要集中于鄂西地区的宜昌市和十堰市;资源禀赋条件是影响湖北省柑橘区域比较优势的内生性因素,比较优势还受到产业化经营、科技进步和市场环境等外生性因素的综合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应忠  
1、参试品种(系) 品种名称特性供种单位中芝10号(CK_1) 分枝、三花、四棱、种皮白色中国农科院油料所 91-4116 单杆、三花、四棱、中短蒴、种皮白色襄樊市农科所 91-38 单杆、三花、四棱、种皮白色襄北农场农科所豫芝9号单杆、三花、四棱、种皮白色河南农科院芝麻中心 92-45 单杆、三花、四棱、种皮白色中国农科院油料所 921 单杆、三花、四棱(个别四、六、八棱)种皮白色中国农科院油料所 CK_2 当地大而积种植的品种各点自备 2、参试单位襄樊市农科所(简称襄樊,下同)、襄北农场邓林农科所(邓林)、襄北农场黄集农科所(黄集)、钟祥市农科所(钟祥)、嘉鱼县农科所(嘉鱼)、中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沈丽珍  罗震东  陈浩  
基于经济联系量和交通可达性的理论模型,建立湖北城市间的关系测度,并结合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等要素流的关系测度,运用ArcGIS技术进行可视化表达,研究发现流动空间产生的空间关系作用于传统的中心地体系,形成湖北省网络城市体系,并形成由西向东梯度加强的关系格局,高速交通网和信息网建设对城市间关系作用明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瑞星  
1、供试品种(系) 品种名称来源供种单位 89-384 233×81-G_1 荆州地区农科所 89-268 MKL×81-G_1 荆州地区农科所 8909 东大1号×昆仑6号武汉市东西湖农科所 89-01 [(78-132×二条大麦)F_4]_r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大麦育种组 24561 皮穗波×80-17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饲料大麦组 A43 75-21×S-096 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鄂啤2号(CK) 日本二棱大麦/系选湖北农学院 2、参试单位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简称省院,下同),襄北农场农科所(襄北),东西湖农科所(东西湖),沙洋农场农科所(沙洋),荆州地区农科所(荆州),宜昌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