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76)
2023(2608)
2022(2150)
2021(2049)
2020(1804)
2019(4119)
2018(4051)
2017(7951)
2016(4407)
2015(4884)
2014(4754)
2013(4793)
2012(4724)
2011(4163)
2010(4086)
2009(3570)
2008(3417)
2007(2893)
2006(2682)
2005(2350)
作者
(12924)
(11141)
(10702)
(10359)
(7037)
(5346)
(4736)
(4403)
(4402)
(3960)
(3935)
(3926)
(3556)
(3448)
(3433)
(3310)
(3167)
(3156)
(3118)
(3086)
(2860)
(2675)
(2656)
(2654)
(2499)
(2463)
(2411)
(2343)
(2229)
(2195)
学科
(19909)
经济(19896)
(10254)
管理(10091)
(9069)
地方(8873)
方法(7384)
数学(6792)
数学方法(6740)
农业(6737)
环境(5711)
(5525)
企业(5525)
中国(4924)
(4522)
资源(4440)
(4427)
业经(4144)
地方经济(4006)
土地(3647)
(3455)
(2857)
(2818)
收入(2619)
农业经济(2605)
发展(2457)
(2444)
(2424)
(2382)
生态(2380)
机构
学院(57854)
大学(56378)
(24355)
经济(23766)
研究(22388)
管理(21923)
理学(18592)
理学院(18341)
管理学(17981)
管理学院(17891)
中国(17007)
(15561)
科学(15440)
农业(12247)
(12162)
业大(12127)
(11837)
(11589)
中心(10999)
研究所(10909)
(10895)
(10749)
(8471)
师范(8403)
农业大学(8370)
(7956)
财经(7881)
(7746)
科学院(7664)
(7586)
基金
项目(42359)
科学(33343)
基金(30131)
研究(29917)
(26705)
国家(26483)
科学基金(22569)
(20715)
社会(18829)
社会科(17809)
社会科学(17800)
基金项目(16740)
自然(15185)
自然科(14762)
自然科学(14758)
(14654)
自然科学基金(14471)
教育(12921)
编号(11982)
资助(11655)
(10629)
重点(9892)
(9024)
成果(8749)
计划(8583)
课题(8543)
发展(8519)
(8488)
(8389)
科技(8175)
期刊
(28976)
经济(28976)
中国(16339)
研究(15331)
(14449)
学报(11266)
科学(10134)
农业(10123)
大学(8487)
学学(8145)
(7908)
资源(7044)
管理(6745)
(5518)
业经(5311)
教育(4939)
(4928)
金融(4928)
技术(4733)
问题(4049)
经济研究(3650)
财经(3508)
(3387)
业大(3349)
科技(3112)
林业(3067)
(2978)
经济问题(2975)
技术经济(2953)
环境(2900)
共检索到92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宪明  
湖北省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堪忧九十年代彭宪明"土地是财富之母",是农业的主要生产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虽幅员辽阔,但可耕地较少,而人口众多。湖北省"七山一水二分田一的地理结构使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土地保护和合理利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春华  李宁  史培军  
本文在介绍通径分析原理的基础上,采用该原理对1978~2002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11个影响因子进行了实证研究,力图剖析各影响因子对耕地面积的直接影响及其间接影响关系。结果显示,农业结构调整、市场化和粮食安全的因素对耕地的直接影响作用明显,而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化、耕地利用的比较利益和人口因素的间接作用也不能忽视。结果意味着和耕地面积相关系数大的影响因子不一定是直接作用最大的因子,而直接作用小的影响因子的间接作用也可能比较大,可见耕地保护必须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采取综合的措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宁生  
通过对1980 - 1993 年国际上(95 个国家) 耕地、经济和人口代表性数据的统计分析,讨论了国际上耕地面积变化—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之间的相关联系,重点论述了耕地面积减少的宏观驱动机制问题,指出耕地面积减少具有两种基本成因类型:1) 代价性减少,与经济的高速增长有关,以亚洲7 个发展中国家为代表;2) 保护性减少,与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以欧美日8 个发达国家为代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军  郭涛  
文章通过协整方法,对湖北农村工业化与耕地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尽管从短期看乡镇工业的发展对耕地面积减少影响不明显,但是从长期来看,湖北乡镇工业发展与全省耕地面积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说明它对耕地面积的减少有着必然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蔡合科  李俊伟  
鄢陵五年耕地面积增大于减蔡合科李俊伟河南省鄢陵县是国家确定的粮食基地和优质棉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鄢陵切实抓好开源节流、节地挖潜和农田整理,自1993年至今,共开发复垦土地上万亩,净增耕地3000多亩,出现了耕地面积增大于减的良好势头。1.进行宅基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何蒲明  王雅鹏  黎东升  
研究目的:分析湖北省由于城镇化而导致的耕地减少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结果:(1)近年来,湖北省粮食供给余额以及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逐年减少。(2)湖北省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城镇化导致的耕地减少。(3)在未来20年,随着湖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都将呈现下降的趋势,粮食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作为粮食主产区不仅不能外调粮食,而且还需要调入粮食,这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是极为不利的。研究结论:在城镇化进程中,为了保证湖北省的粮食生产能力,要转变传统的城市发展观,大力发展大中城市;转变传统的城市发展方式和用地观;加强土地整...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冈  
我研究中国经济史以来,有一点感想。我们对许多已有的史料,尤其是实证性的史料,总觉得过于琐碎,不屑细心研究,反而提出苛刻的批评,弃之不用。结果是白白糟蹋了许多有价值的史料。举一个眼前的实例。没有任何一个外国可以为廿世纪以前的地权分配作出具体的实证研究,计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印军  黄诗铿  
为了扭转我国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局面 ,从中央到地方采取了一系列节流与开源措施 ,使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局面得到了遏制 ,并于 1 995年和 1 996年实现了全国耕地面积增减数量的平衡。然而 ,由于耕地增在边缘地区 ,减在东部沿海和内地 ;增的多为低产地 ,减的多为良田 ,所以耕地面积增减数量平衡并不意味着能保障耕地产出能力的平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毕于运  郑振源  
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实有耕地面积增减变化的分析 ,否定了根据耕地统计面积得出的“1 95 7年以来我国耕地面积基本呈下降趋势”的说法。 1 95 3年全国查田定产得出的耕地面积 1 0 85 3× 1 0 4 hm2 最能代表建国初期我国实有耕地面积 ,此后直到 1 96 0年 ,耕地统计面积基本能反映我国当时的实有耕地面积。除“大跃进”时期外 ,1 980年前我国耕地面积基本上是不断增加的。 80年代初期全国实有耕地面积1 32 5 0× 1 0 4 hm2 ~ 1 3970× 1 0 4 hm2 ,比 1 95 7年净增 1 / 5~ 1 / 4左右。近 1 5a来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1...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炳庚,李晓青,王瑞龙  
对1949-1999年的统计资料分析表明,湖南省耕地数量经历了增加(1949-1957)、波动(1958-1964)、减少(1965-1999)三个阶段,表现出先增后减、总量递减的趋势。导致耕地数量减少的直接因素是农业结构调整、非农建设占用、自然灾害损毁和生态退耕等,而总人口、市镇人口、城乡人均居住面积、财政基本建设支出等因子与耕地数量的年减少量、建设占用量的高度相关说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是耕地数量减少的内在动力。未来一段时间内,如采取不同的耕地保护措施,全省耕地数量到2010年将会出现明显不同的结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绪红  薛樵风  周寅康  
作为拓垦过程和人地交互作用显著的代表性区域,对台湾省历史耕地时空变化重建的研究,有利于深化对海峡两岸历史土地变化过程特征、差异和规律的认识。基于历史文献和统计年鉴,以历史人口数据为代用资料,分析了耕地和人口记录特征后,综合采用引用替代、线性内插、隐匿系数修正法、人均耕地系数法和余粮规模检验等方法,估算和订正了近300年来中国台湾省历史耕地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台湾省耕地总量,由荷据时期的0.91×104hm~2增长到当前的79.30×104hm~2,增加了近86.60倍,阶段特征大体呈先增加后持续减少的态势,清前中期呈平稳低速增长,日据时期呈快速波动增长,国民党治台后中前期呈波动缓慢增长,中后期呈逐步降低态势。(2)百年尺度下,台湾省水田和旱田变化规律存在明显差异;水田规模呈先增加再波动后逐步减少的态势,旱田呈先增加再减少而后逐步增加的态势;1931年以前,旱田比例均高于水田,峰值期高了3%~5%;之后,水田比例超过旱地,居于优势地位,1936—1965年水田比例平均高于旱田22.23%。(3)台湾省的土地垦殖过程具有空间拓展性和区域不平衡性,土地开垦经历了由点到面、由南到北、由西往东的发展过程;台南地区是最先被开垦的区域,其后依次是台中和台北,台东地区是最后才被垦殖的区域;台南地区的垦殖强度一直高于其他地区,最高时达36.71%。(4)HYDE数据集与本文结果均呈逐步上升态势,但两者耕地规模和变化过程差异显著,国际数据集并不能反映近300年来台湾省耕地变化的客观史实。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曹金云  
泰兴市扩大耕地面积江苏泰兴市委、市政府一直把粮食视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产品,重视保护耕地,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狠抓土地复垦,杜绝弃耕抛荒。近两年中,全市100多万亩耕地不但分厘未减,而且净增了6309亩。泰兴市人口141万,有耕地113万亩,人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桂生  颉耀文  王学强  余林  史志林  
受人类活动变迁影响,黑河流域作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产粮基地以及大规模绿洲农业开发最早地区之一,其境内的耕地规模自古至今变化十分频繁。由于文献记载的有限性和疏漏性,目前关于区域内明代以前的耕地面积历史变化情况的分析十分欠缺。本文选择文献较丰富的汉、唐和元代,依据历史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以人口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两种途径重建了黑河流域明代以前耕地面积。前者按各时期屯田制度,结合人均垦地面积分别重建民户耕地和军屯占地情况,汇总两类耕地面积进行重建,后者利用人均粮食消耗、耕地单产情况估算人均耕地需求,再结合人口数据重建耕地总量。重建结果表明黑河流域明代以前耕地面积以西汉时期为最...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江太新  
明末清初因战乱而荒废的耕地,在清政府的招垦政策的推动下,在各族劳动人民共同努力下,逐渐得到垦复,到康熙末,耕地面积已恢复到明万历年间田额。因此,康熙五十三年时,清圣祖针对当时每有官员提出垦荒建议时,对此事提出严励批评说:“每以垦田积谷为言”,是“不识时务”之举,因为“今人民番庶”,“山地尽行耕种,此外更有何应垦之田,为积谷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