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81)
- 2023(12446)
- 2022(10461)
- 2021(9472)
- 2020(7940)
- 2019(17880)
- 2018(17236)
- 2017(32877)
- 2016(18420)
- 2015(20319)
- 2014(20160)
- 2013(19818)
- 2012(18594)
- 2011(16776)
- 2010(16616)
- 2009(15289)
- 2008(15060)
- 2007(13712)
- 2006(11803)
- 2005(10217)
- 学科
- 济(73930)
- 经济(73860)
- 管理(47733)
- 业(47002)
- 企(35550)
- 企业(35550)
- 方法(34229)
- 数学(30740)
- 数学方法(30457)
- 农(24017)
- 中国(19073)
- 财(18700)
- 学(17763)
- 地方(17390)
- 业经(16591)
- 农业(16488)
- 贸(15299)
- 贸易(15294)
- 易(14857)
- 制(12853)
- 环境(12292)
- 务(10960)
- 财务(10946)
- 财务管理(10914)
- 技术(10838)
- 银(10555)
- 和(10482)
- 银行(10480)
- 企业财务(10292)
- 融(10280)
- 机构
- 学院(263365)
- 大学(262459)
- 济(104294)
- 经济(102134)
- 管理(96580)
- 研究(93186)
- 理学(84265)
- 理学院(83159)
- 管理学(81552)
- 管理学院(81075)
- 中国(67873)
- 科学(63536)
- 农(60342)
- 京(54958)
- 所(49935)
- 业大(49207)
- 农业(48367)
- 研究所(46297)
- 财(45665)
- 中心(42959)
- 江(40751)
- 财经(36539)
- 范(34774)
- 师范(34270)
- 北京(33470)
- 院(33300)
- 经(33206)
- 省(32963)
- 农业大学(32244)
- 经济学(31986)
- 基金
- 项目(186078)
- 科学(144165)
- 基金(133249)
- 研究(127339)
- 家(120422)
- 国家(119410)
- 科学基金(99664)
- 社会(79889)
- 省(76739)
- 社会科(75583)
- 社会科学(75552)
- 基金项目(71716)
- 自然(67175)
- 自然科(65575)
- 自然科学(65550)
- 自然科学基金(64389)
- 划(64021)
- 教育(58285)
- 资助(53046)
- 编号(50553)
- 重点(43199)
- 发(41384)
- 部(39893)
- 成果(39429)
- 创(38906)
- 计划(38061)
- 科研(36734)
- 创新(36466)
- 课题(35619)
- 科技(34286)
- 期刊
- 济(110223)
- 经济(110223)
- 研究(68623)
- 学报(54521)
- 农(54441)
- 中国(50851)
- 科学(45709)
- 大学(39166)
- 学学(37425)
- 农业(36774)
- 财(35127)
- 管理(30998)
- 教育(24940)
- 融(20847)
- 金融(20847)
- 技术(20585)
- 业经(19719)
- 业(19662)
- 经济研究(18009)
- 财经(17502)
- 版(15522)
- 问题(15175)
- 业大(15017)
- 经(15001)
- 资源(14256)
- 科技(13695)
- 技术经济(12839)
- 农业大学(12721)
- 贸(12561)
- 商业(12240)
共检索到376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春华 李宁 史培军
本文在介绍通径分析原理的基础上,采用该原理对1978~2002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11个影响因子进行了实证研究,力图剖析各影响因子对耕地面积的直接影响及其间接影响关系。结果显示,农业结构调整、市场化和粮食安全的因素对耕地的直接影响作用明显,而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化、耕地利用的比较利益和人口因素的间接作用也不能忽视。结果意味着和耕地面积相关系数大的影响因子不一定是直接作用最大的因子,而直接作用小的影响因子的间接作用也可能比较大,可见耕地保护必须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采取综合的措施。
关键词:
耕地变化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宪明
湖北省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堪忧九十年代彭宪明"土地是财富之母",是农业的主要生产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虽幅员辽阔,但可耕地较少,而人口众多。湖北省"七山一水二分田一的地理结构使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土地保护和合理利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军 郭涛
文章通过协整方法,对湖北农村工业化与耕地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尽管从短期看乡镇工业的发展对耕地面积减少影响不明显,但是从长期来看,湖北乡镇工业发展与全省耕地面积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说明它对耕地面积的减少有着必然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炳庚,李晓青,王瑞龙
对1949-1999年的统计资料分析表明,湖南省耕地数量经历了增加(1949-1957)、波动(1958-1964)、减少(1965-1999)三个阶段,表现出先增后减、总量递减的趋势。导致耕地数量减少的直接因素是农业结构调整、非农建设占用、自然灾害损毁和生态退耕等,而总人口、市镇人口、城乡人均居住面积、财政基本建设支出等因子与耕地数量的年减少量、建设占用量的高度相关说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是耕地数量减少的内在动力。未来一段时间内,如采取不同的耕地保护措施,全省耕地数量到2010年将会出现明显不同的结果。
关键词:
耕地数量 变化 趋势 灰关联度 湖南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秉珣 董廷旭
在世界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显著提升而耕地资源急剧下降的背景下,探讨世界主要国家耕地面积变化态势及驱动因素对于中国未来耕地保护及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耕地面积总量排名前10位国家以及根据《2010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预测2050年人口将过亿的17个国家中的21个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各国在1961—2015年耕地面积总量与人均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并探讨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61—2015年,耕地面积总量呈递减趋势的国家越来越多,城市化水平提升、工业化推进、经济发展以及人口增长是其主要的驱动因素;而人均耕地面积递减的国家所占比例达85.71%,人口迅速增长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是其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毕于运 郑振源
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实有耕地面积增减变化的分析 ,否定了根据耕地统计面积得出的“1 95 7年以来我国耕地面积基本呈下降趋势”的说法。 1 95 3年全国查田定产得出的耕地面积 1 0 85 3× 1 0 4 hm2 最能代表建国初期我国实有耕地面积 ,此后直到 1 96 0年 ,耕地统计面积基本能反映我国当时的实有耕地面积。除“大跃进”时期外 ,1 980年前我国耕地面积基本上是不断增加的。 80年代初期全国实有耕地面积1 32 5 0× 1 0 4 hm2 ~ 1 3970× 1 0 4 hm2 ,比 1 95 7年净增 1 / 5~ 1 / 4左右。近 1 5a来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1...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叶浩 濮励杰
江苏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土地利用变化和经济增长二者关系更为明显和完整,具有极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论文利用近20年来耕地面积、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长序列统计资料,对江苏省1981~2004年间的耕地面积与经济增长及城市化水平的协整性和因果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耕地面积、GDP与城市化水平均是不平稳的时间序列,直接对其进行回归分析是不严谨的;江苏省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具有长期的协整性;江苏省耕地面积与GDP、城市化水平之间只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通过研究,认为目前的土地利用方式极不合理。因此,降低耕地减少速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非常紧迫的战略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姚涛 马卫鹏
我国的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农业经济学界普遍关注的学术问题,结合耕地面积变化展开的研究也颇为多见,从全国到各省的分析皆有,但一般集中在粮食主产区省份。陕西省虽不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但其耕地面积不小,因此对其耕地面积变化与粮食生产的相关性研究也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该文总结了陕西省耕地面积概况和粮食生产概况,以1980~2010年的数据为基础,选取了总量、年变化率等指标,分析了陕西省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的相关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认为近年来陕西省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均呈现缓慢增加态势;虽然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耕地面积变化对粮食总产的约束作用逐渐弱化,但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与粮食总产量的相关...
关键词:
陕西省 耕地面积 粮食生产 相关性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穗英 孙新庆
该文采用SPSS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青海省1997~2007年耕地面积变化趋势以及变化因子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来青海省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且人均耕地资源也呈下降趋势。通过第一、第二主成分建立的回归模型表明,青海省耕地面积变化与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度和规模以及经济活动密度具有密切关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产量因子、油料因子、人口因子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因子是影响青海省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佩林 鲁奇 王国霞
80年代年以来 ,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突出表现在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人口规模扩大、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等方面 ,分析研究了北京市 1981-2 0 0 1年 2 0年间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及其社会经济驱动因素 ,探讨耕地减少的原因及趋势。研究表明 ,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等将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 ,人多地少的矛盾会进一步加剧 ,保护耕地应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雨濛 吴娟 张安录
利用1978-2008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地区经济增长、城市化率、地方财政收入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湖北省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经济增长、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面积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社会经济因素与耕地面积在长期存在均衡关系,短期内则有26%的非均衡波动在下一期被修正;在长期,经济增长、城镇化率、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2,0.03和-0.16;在短期,城镇化率和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3和-0.06。研究结论:湖北省作为产粮大省之一,保护耕地尤为重要;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绪红 薛樵风 周寅康
作为拓垦过程和人地交互作用显著的代表性区域,对台湾省历史耕地时空变化重建的研究,有利于深化对海峡两岸历史土地变化过程特征、差异和规律的认识。基于历史文献和统计年鉴,以历史人口数据为代用资料,分析了耕地和人口记录特征后,综合采用引用替代、线性内插、隐匿系数修正法、人均耕地系数法和余粮规模检验等方法,估算和订正了近300年来中国台湾省历史耕地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台湾省耕地总量,由荷据时期的0.91×104hm~2增长到当前的79.30×104hm~2,增加了近86.60倍,阶段特征大体呈先增加后持续减少的态势,清前中期呈平稳低速增长,日据时期呈快速波动增长,国民党治台后中前期呈波动缓慢增长,中后期呈逐步降低态势。(2)百年尺度下,台湾省水田和旱田变化规律存在明显差异;水田规模呈先增加再波动后逐步减少的态势,旱田呈先增加再减少而后逐步增加的态势;1931年以前,旱田比例均高于水田,峰值期高了3%~5%;之后,水田比例超过旱地,居于优势地位,1936—1965年水田比例平均高于旱田22.23%。(3)台湾省的土地垦殖过程具有空间拓展性和区域不平衡性,土地开垦经历了由点到面、由南到北、由西往东的发展过程;台南地区是最先被开垦的区域,其后依次是台中和台北,台东地区是最后才被垦殖的区域;台南地区的垦殖强度一直高于其他地区,最高时达36.71%。(4)HYDE数据集与本文结果均呈逐步上升态势,但两者耕地规模和变化过程差异显著,国际数据集并不能反映近300年来台湾省耕地变化的客观史实。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郁玲 顾湘 周勇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视角分析耕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探讨促进耕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为提高中国耕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提供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双对数函数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民户均劳动力人数、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业比较收入对耕地集约利用具有明显的正向驱动作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耕地集约利用具有较明显的负向影响;而耕地的产权保障和农业补贴政策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耕地利用集约度实质上是农户不同耕种行为的表现结果,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关键是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激励农户的耕种行为;增加农户农业收入、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稳定或适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是促进农户集约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党安荣,阎守邕
本文就建国以来我国耕地面积和粮播面积的时序变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作者在1949年~1995年全国粮食生产数据库的支持下,从变化趋势和变化机制两个方面,对中国耕地面积和粮播面积的时序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在此基础上,分别应用综合增长法和灰色等维递补法对耕地面积和粮播面积进行了动态预测,结果表明:到本世纪末(2000年),我国耕地面积将是9400万公顷、粮播面积可保持10800万公顷;并分析了达到上述预测结果的可能性和艰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