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68)
2023(11339)
2022(9809)
2021(8713)
2020(7687)
2019(17444)
2018(17026)
2017(33529)
2016(18160)
2015(20860)
2014(20927)
2013(21101)
2012(20380)
2011(18675)
2010(18727)
2009(17586)
2008(17233)
2007(15817)
2006(14110)
2005(12433)
作者
(56057)
(47200)
(47152)
(45003)
(30113)
(22921)
(21489)
(18466)
(17871)
(16925)
(16431)
(15892)
(15103)
(14865)
(14797)
(14638)
(14260)
(13738)
(13670)
(13633)
(11828)
(11803)
(11493)
(10816)
(10796)
(10549)
(10335)
(10247)
(9661)
(9430)
学科
(103014)
经济(102845)
管理(48603)
(46687)
方法(44159)
数学(38488)
数学方法(38246)
(36699)
企业(36699)
(24428)
地方(23950)
中国(21807)
(20823)
(20411)
业经(19401)
农业(16485)
(14561)
贸易(14558)
(14397)
地方经济(14392)
(14313)
(13981)
环境(13719)
理论(12640)
(12137)
金融(12134)
(11940)
财务(11922)
财务管理(11888)
企业财务(11341)
机构
大学(278552)
学院(277286)
(125095)
经济(122691)
管理(104102)
研究(98673)
理学(89906)
理学院(88800)
管理学(87372)
管理学院(86854)
中国(72869)
科学(60809)
(57641)
(54710)
(51779)
(51544)
研究所(46914)
中心(44834)
财经(43990)
业大(43324)
(42858)
农业(40864)
经济学(40159)
(39839)
(36445)
经济学院(36217)
师范(36106)
北京(35728)
(34337)
(32728)
基金
项目(183380)
科学(144476)
基金(134293)
研究(130579)
(117508)
国家(116544)
科学基金(99299)
社会(86475)
社会科(81021)
社会科学(80989)
(72956)
基金项目(71598)
自然(63824)
自然科(62307)
自然科学(62289)
自然科学基金(61242)
(60112)
教育(59777)
资助(55330)
编号(51298)
重点(41982)
(41512)
成果(41479)
(40587)
(37082)
课题(35772)
国家社会(35616)
教育部(35485)
科研(35373)
创新(34809)
期刊
(141667)
经济(141667)
研究(81856)
中国(52780)
学报(46838)
(46505)
(42529)
科学(42349)
管理(35303)
大学(34951)
学学(33315)
农业(31233)
(24353)
金融(24353)
财经(23465)
经济研究(23400)
教育(22908)
技术(22564)
业经(20980)
(20236)
问题(18760)
(16313)
技术经济(15750)
统计(15112)
(14547)
资源(14345)
(13569)
(13300)
世界(13011)
商业(12784)
共检索到413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雨濛  吴娟  张安录  
利用1978-2008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地区经济增长、城市化率、地方财政收入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湖北省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经济增长、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面积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社会经济因素与耕地面积在长期存在均衡关系,短期内则有26%的非均衡波动在下一期被修正;在长期,经济增长、城镇化率、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2,0.03和-0.16;在短期,城镇化率和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3和-0.06。研究结论:湖北省作为产粮大省之一,保护耕地尤为重要;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忠华  吴次芳  杜雪君  
论文利用1978~2007年我国耕地、经济增长、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①经济增长、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存在单向因果关系;②社会经济因素与耕地面积在长期存在均衡关系,在短期存在失衡关系,41%的非均衡波动将在下一期被修正;③在长期,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5和-0.03,在短期,经济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4和-0.01。结论为:协调耕地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应采取长期和短期结合的策略;在长期应减少城镇化发展和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魏  闵捷  张安录  
耕地的经济产出是评估耕地价值的重要参数。论文利用湖北省及省域范围内17个市、州、区1996年~2003年的耕地经济产出及利用等相关数据,应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回归法分析了影响耕地经济产出的自然、人文、科技以及政策等因素。根据主成分分析,影响耕地经济产出的因子可以概括为资源禀赋因素、耕作制度因素、农业科技进步因素和政策制度因素,而回归结果表明源禀赋、耕作制度、农业科技进步是目前影响耕地经济产出的重要因素,农村税费改革、种粮补贴、农村承包土地二轮延包等政策的出台及实施对耕地经济产出没有明显的影响。在目前生产条件下,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控制其涨幅,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选择气候生产利用率较高的生产模式,...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徐小伟  陈银蓉  陈昱  
在测度2001—2009年湖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基础上,选取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率为社会经济因素,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城市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均为一阶单整序列;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化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之间存在单项因果关系;城市土地集约度与社会经济因素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趋近的调整幅度达到68.36%。因而,政府应采取长期和短期结合的策略,加大城市建设的投入,加强土地利用管理,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使经济和城市化有序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彧  李江风  徐佳  
研究目的:掌握湖北省社会经济因素对生态服务价值影响的空间分异情况,为湖北省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研究方法: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第一产业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负面影响由西至东逐渐减弱;(2)第二产业对鄂东地区生态服务价值负面影响较为显著,鄂中地区较弱,在鄂西地区则表现出正面影响;(3)第三产业主要对鄂西北及鄂中地区生态服务价值呈现正面影响,其他地区则不太明显;(4)城镇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负面影响由西至东逐渐减弱,对鄂东地区负面影响十分微弱;(5)人口因素主要对湖北省人口比较集中的沿江平原地区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应根据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因素对生态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佑辉  张敬岳  
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湖北省1990~2012年耕地面积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引起湖北省1990~2012年耕地面积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素为人口变化驱动因素。人口变化驱动因素中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变化对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较为明显;社会经济发展驱动因素中,反映湖北省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推进速度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对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农业技术进步驱动因素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业机械总动力指标对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较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郁玲  顾湘  周勇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视角分析耕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探讨促进耕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为提高中国耕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提供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双对数函数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民户均劳动力人数、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业比较收入对耕地集约利用具有明显的正向驱动作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耕地集约利用具有较明显的负向影响;而耕地的产权保障和农业补贴政策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耕地利用集约度实质上是农户不同耕种行为的表现结果,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关键是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激励农户的耕种行为;增加农户农业收入、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稳定或适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是促进农户集约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春华  李宁  史培军  
本文在介绍通径分析原理的基础上,采用该原理对1978~2002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11个影响因子进行了实证研究,力图剖析各影响因子对耕地面积的直接影响及其间接影响关系。结果显示,农业结构调整、市场化和粮食安全的因素对耕地的直接影响作用明显,而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化、耕地利用的比较利益和人口因素的间接作用也不能忽视。结果意味着和耕地面积相关系数大的影响因子不一定是直接作用最大的因子,而直接作用小的影响因子的间接作用也可能比较大,可见耕地保护必须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采取综合的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佳  柏振忠  王红玲  
文章以湖北省41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为基础,采用Logit模型对影响农户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户主的主业、家庭的农业劳动力数量、非农收入比重等因素对流转的行为选择有着显著的影响,家庭的劳动力数量与流转意愿正相关,有村干部的家庭也更容易发生农地流转;而户主的主业和农产品价格等因素则与流转意愿负相关。最后就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加快农地流转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纪昌品  欧名豪  
近20年来,湖北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耕地面积的快速减少,这对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产生了一定隐患。选择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作为主要分析指标,应用对比分析与最小二乘法分析了1990~2007年湖北省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关系,其能够解释耕地资源占有量的92.98%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近20年的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呈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是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上升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单位经济增长付出的土地代价会逐渐下降;同时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欠发达地区耕地流失严重,平原地区比丘陵地区耕地减少量大。研究结果可以为湖北省在今后经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帆  李仁东  王海芳  
以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为基础,利用2005和2007年获取的遥感数据,结合地面调查,对湖北省2000~2007年的耕地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并进行了制图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湖北省耕地面积在不断下降,7a间净减少125387hm2;水域扩张是耕地流失的最主要原因,占到耕地流失面积的54.6%,其中又有88%是转变成坑塘;耕地资源变化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江汉平原水域的扩张导致超过湖北全省的一半耕地流失发生在江汉平原,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主要发生在湖北中东部和平原地区,湖北中西部耕地减少则是生态退耕造成;2005年以来,建设用地扩张明显,是2005年以来耕地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今后湖北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苑韶峰  杨丽霞  杨桂山  姚士谋  
以"STIRPAT"模型为基础,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人口数量、富裕度、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对我国31省市的耕地非农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08年,东、中、西部地区耕地非农化占全国比重由2003年的55.75%、25.62%、18.64%转变为2008年的48.42%、25.95%、25.63%,可见,空间格局由东部向西部扩散。人口数量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均呈现正效应,而富裕度、第三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在东部沿海地区,随人口数量和富裕度的增加会进一步促进耕地非农化,而随第三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耕地非农化;但是在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的正效应和富裕度的正负效应的作用相对较弱,而第三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的正效应作用明显强于东部地区。因此,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和土地城市化等措施,以协调东部和中西部发展中的用地矛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京  杨钢桥  
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关系到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运用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湖北省1990年至2008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上稳中有升;农产品价格、耕地质量和财政支农是影响耕地利用集约度的主要因素;农产品价格、耕地质量和财政支农政策既是影响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直接原因,又是其他因素对耕地利用集约度影响的间接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耕地利用行为表现出市场化的趋势。因此,应稳定并逐步提高农产品价格,保障土地整理实施的质量,改善耕地质量,并加大政策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从而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和耕地利用集约度、提升农民收入和保...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挺  
枝江市位于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区的过渡地带,是湖北省实施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重点区域,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土地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近几年来,该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了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2003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艳  
本文基于脱钩分析方法对1978—2014年湖北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进行分析,并预测2015—2020年湖北省可能达到的建设占用耕地数量。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湖北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数一直处于相对脱钩状态,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这是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建设用地管控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当脱钩指数控制在0.02及以下时,无论是在最高经济增长速度、中等速度或最低增长速度的情景下,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累计建设占用耕地预测目标均可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