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94)
2023(14853)
2022(12874)
2021(11872)
2020(10073)
2019(22808)
2018(22346)
2017(43155)
2016(23464)
2015(26237)
2014(25718)
2013(25548)
2012(23622)
2011(21173)
2010(20699)
2009(18829)
2008(18174)
2007(15604)
2006(13587)
2005(11458)
作者
(70051)
(58423)
(57759)
(54910)
(37121)
(28202)
(25994)
(22942)
(22254)
(20549)
(20068)
(19665)
(18505)
(18164)
(17989)
(17861)
(17761)
(17268)
(16678)
(16544)
(14826)
(14218)
(13886)
(13210)
(13124)
(12863)
(12860)
(12809)
(11661)
(11624)
学科
(92696)
经济(92585)
管理(65904)
(64285)
(51104)
企业(51104)
方法(45550)
数学(40314)
数学方法(39959)
(27817)
(23282)
中国(22990)
(21792)
地方(20140)
业经(20100)
农业(18927)
(17588)
贸易(17582)
(17023)
环境(15717)
技术(14799)
(14664)
(14530)
财务(14470)
财务管理(14443)
(13926)
企业财务(13742)
理论(13363)
(13023)
(12823)
机构
大学(332579)
学院(330229)
管理(132872)
(129939)
经济(127283)
理学(116665)
理学院(115345)
管理学(113336)
管理学院(112776)
研究(112036)
中国(80753)
科学(73483)
(70010)
(65345)
业大(57754)
(56918)
(56806)
研究所(52643)
农业(51904)
中心(51016)
(46978)
财经(46828)
北京(43241)
(42943)
(42574)
师范(42035)
(40449)
经济学(38661)
(37466)
经济管理(35518)
基金
项目(240623)
科学(187945)
基金(175368)
研究(168390)
(156579)
国家(155053)
科学基金(131751)
社会(106343)
社会科(100797)
社会科学(100765)
(95123)
基金项目(94528)
自然(88909)
自然科(86788)
自然科学(86762)
自然科学基金(85227)
(79726)
教育(76160)
资助(71533)
编号(66914)
重点(54084)
(52582)
成果(51965)
(50857)
(49914)
科研(46786)
创新(46653)
计划(45730)
课题(45570)
教育部(44312)
期刊
(133848)
经济(133848)
研究(90180)
学报(62092)
中国(58870)
(58623)
科学(53983)
大学(45686)
管理(44932)
学学(43577)
农业(40800)
(40763)
教育(30653)
技术(25565)
(24571)
金融(24571)
业经(23086)
财经(22111)
(21402)
经济研究(21253)
(18667)
科技(17951)
问题(17895)
(17235)
业大(17074)
资源(16528)
图书(15999)
理论(15536)
技术经济(15232)
商业(14386)
共检索到462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何蒲明  王雅鹏  黎东升  
研究目的:分析湖北省由于城镇化而导致的耕地减少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结果:(1)近年来,湖北省粮食供给余额以及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逐年减少。(2)湖北省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城镇化导致的耕地减少。(3)在未来20年,随着湖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都将呈现下降的趋势,粮食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作为粮食主产区不仅不能外调粮食,而且还需要调入粮食,这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是极为不利的。研究结论:在城镇化进程中,为了保证湖北省的粮食生产能力,要转变传统的城市发展观,大力发展大中城市;转变传统的城市发展方式和用地观;加强土地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胜祥  贺立源  鲁明星  黄魏  陈杰  
湖北省江陵县是江汉平原上的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对于湖北省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耕地数量减少和耕地质量下降直接影响着全县粮食生产的安全基础。文章结合湖北省荆州市耕地质量评价工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研究工具,在查清江陵县耕地资源质量、数量及其分布的基础上,科学分析耕地对确保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江陵县耕地地力可分为1、2、3、4等,其所占耕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3.46%,52.10%,21.14%,3.30%。其中大部分耕地地力处于中上等,说明该地区耕地质量总体水平比较高,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了基础。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尤飞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我国耕地保护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一方面,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推进过程中,基于人多地少基本国情而导致的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用地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在没有关税保护的情况下,各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在生产粮、豆、奶、油料、棉花等大宗农产品方面比我国更具资源和成本优势,对我国重要农产品价格、进而对生产形成的冲击不断加大。虽然我国政府对农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尤飞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我国耕地保护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一方面,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推进过程中,基于人多地少基本国情而导致的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用地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在没有关税保护的情况下,各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在生产粮、豆、奶、油料、棉花等大宗农产品方面比我国更具资源和成本优势,对我国重要农产品价格、进而对生产形成的冲击不断加大。虽然我国政府对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罗拥华  
我国耕地抛荒的性态似乎愈演愈烈,目前已经引起多方关注。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很多人都产生了耕地抛荒必然危及国家粮食安全的惯性思维。但是,耕地抛荒不等于耕地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不一定导致粮食减产,而粮食减产也不一定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可见,耕地抛荒要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存在一组相应的条件。这些条件在现实中不一定或者难以出现。即使耕地抛荒造成粮食紧张的状态,也会因为两者之间存在负反馈效应而趋于缓解。此外,耕地抛荒对粮食质量安全和粮食来源的可持续安全也有正向意义。所以,耕地抛荒未必会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朗  何蒲明  魏君英  
文章首先分析了近年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底线保障情况;然后,通过对未来一定时期谷物需求量的预测,测算满足未来谷物需求量所需要的最低耕地面积,通过比较,测算出我国理论上的休耕地规模。认为我国休耕的耕地空间约为400万公顷,比例约为3%;最后,基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稳步扩大休耕面积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宪明  
湖北省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堪忧九十年代彭宪明"土地是财富之母",是农业的主要生产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虽幅员辽阔,但可耕地较少,而人口众多。湖北省"七山一水二分田一的地理结构使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土地保护和合理利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闵锐  
湖北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所占地位举足轻重。文章在确定综合评价粮食安全各项指标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在粮食安全综合指标中所占权重。笔者采用多元自回归模型构建了湖北省粮食安全短期预警系统,最后对湖北省现阶段粮食安全状况做出评价,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俊峰   丁建成   翁煜炜   张雄  
【目的】研究不同地貌区粮食生产格局与区域耕地资源的匹配关系,为粮食生产布局和耕地资源保护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集中度、变异系数、重心模型、匹配度和LMDI模型等研究湖北省1990—2020年不同地貌区粮食生产格局变化与耕地资源的匹配关系。【结果】1990—2020年鄂西山地、鄂中岗地、鄂东丘陵、江汉平原粮食产量占湖北省粮食总产量的比重逐步调整为11.2%、30.6%、26.2%、32.0%。近30年湖北省各地貌区粮食作物生产集中度及变化趋势存在显著差异,粮食生产向鄂中岗地集中的趋势明显,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大豆生产则向江汉平原集中。湖北省粮食播种面积重心和粮食产量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了5.37和14.63 km,但鄂中岗地粮食生产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江汉平原和鄂西山地则向西南移动。近30年来,鄂西山地、鄂中岗地、鄂东丘陵、江汉平原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重心的平均空间距离为6.20、3.35、10.57、6.82 km,变动一致性平均指数分别为0.49、0.44、0.40、0.27。湖北省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的基尼系数均大于0.5,且有增加趋势,鄂西山地和江汉平原不平衡指数为正,鄂中岗地与鄂东丘陵不平衡指数为负。近30年各地貌区粮食产量变化的耕地数量效应与结构效应为负,耕地集约效应和质量效应为正,其中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对鄂东丘陵粮食生产的减量作用达到309.70万t,而复种指数变化对鄂中岗地粮食生产的增量作用达到300.46万t。【结论】近30年湖北省各地貌区耕地质量效应和耕地结构效应的增量作用正在减弱,数量效应的减量作用在增强,湖北省面临优质耕地减少的种植风险和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带来的产量风险。湖北省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长期处于不匹配状态,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地理特征。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应充分考虑不同地貌区自然地理和耕地资源禀赋特征,推动粮食生产与耕地利用协调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江松颖  刘颖  万晶  
"藏粮于地"是新时期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分析湖北省粮食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LMDI方法对影响粮食产量的耕地利用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湖北粮食生产正处于稳定增长时期,但其周期性波动特征并未改变,粮食产量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湖北省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中间高,两边低的区位特征;单产提高与复种指数上升是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种植业结构调整与耕地资源减少导致了粮食减产;由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差异,不同区域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程度与方向、耕地资源的利用方式都不相同。加强耕地资源保护,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调整耕地利用方式,合理安排耕作制度,优化种植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推进农业科技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熊鹰  王克林  胡敢  郭娴  
文章分析了湖南省耕地面积对粮食生产贡献率随时间变化的特点,以及耕地退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状况。研究表明,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对粮食生产构成持久的约束作用,耕地资源稀缺已成为制约粮食安全的瓶颈。为了实现粮食安全,应采用的根本措施在于保持耕地数量平衡,防治土地资源退化,加强全民粮食安全意识,建立复合高效农田生态经济系统,合理开发后备耕地资源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惊柱  姜太碧  
粮食安全涉及众多因素,已有研究一般采用不同指标体系来测定粮食安全状况。本文则从粮食供给和需求角度构建目标函数模型,利用四川省农户实际调查数据和相关年份的统计数据,对"耕地去粮化"趋势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进行了估计。在模型假设条件下的估计结果表明,按四川省目前的"耕地去粮化"水平计算,四川省和全国均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但如果放松某些假设引入变量实际数据重新计算后的结果表明,四川省粮食安全指数(SI=-0.1631))与全国粮食安全指数(SI=-0.2923)均为负数,且后者比前者小,这表明全国与四川省都出现了粮食不安全状况,且全国粮食安全状况比四川省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玉洁  
疫情影响下,产业链、供应链、运输链受阻,全球通胀持续升温。国际上,消费、供给、贸易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当前初级农产品国际贸易形势愈加复杂的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际粮食价格处于十年以来的高位。面对当前及未来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潜在问题,中国如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那就是,紧紧把握住“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稳住“脚跟”,守住发展“底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懿芸  毛晓红  黄祖辉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本文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浙江为例分析发现:浙北平原区耕地“三位一体”保护水平最优且最利于粮食生产,核心城市区耕地保护则难点较多、挑战较大。浙西南山区虽耕地自然条件不占优,但由于社会经济负向驱力和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耕保压力较小,耕地综合安全性整体较高。浙东沿海区和浙中丘陵区耕地综合保护水平处于省内中等,但前者弱势指标偏多,后者各项指标排名较均衡,指标间差异最小。研究进一步为优化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工作、保障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德富  邹进泰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湖北省三农问题研究会、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七届中国社科农经网络大会暨湖北省第三届三农论坛",于2011年孟夏时节在神奇美丽的恩施州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各省社会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