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27)
2023(9522)
2022(8088)
2021(7102)
2020(5705)
2019(12795)
2018(12704)
2017(24045)
2016(12587)
2015(14079)
2014(14144)
2013(14117)
2012(13787)
2011(12784)
2010(13104)
2009(12232)
2008(11785)
2007(10501)
2006(9876)
2005(9387)
作者
(38240)
(32111)
(31813)
(30405)
(20559)
(15377)
(14246)
(12359)
(12306)
(11611)
(11121)
(10682)
(10503)
(10296)
(10003)
(9837)
(9460)
(9240)
(9155)
(8959)
(8291)
(8001)
(7734)
(7519)
(7333)
(7256)
(7042)
(7001)
(6498)
(6278)
学科
(80059)
经济(80006)
管理(33927)
(30337)
地方(27447)
中国(21654)
(21144)
企业(21144)
方法(21040)
(19735)
数学(18219)
数学方法(18117)
地方经济(16311)
业经(16270)
环境(16121)
(14470)
农业(13947)
(12307)
(11741)
金融(11741)
(10853)
(10749)
(10699)
银行(10687)
(10544)
(10524)
贸易(10514)
(9995)
(9411)
(9405)
机构
学院(189412)
大学(185782)
(90817)
经济(89043)
研究(74605)
管理(68047)
理学(56827)
中国(56757)
理学院(56109)
管理学(55349)
管理学院(55001)
科学(43597)
(39966)
(38480)
(38343)
研究所(34484)
中心(33018)
(32032)
(31475)
财经(29284)
经济学(28646)
(26962)
师范(26742)
(26569)
(26317)
业大(25867)
北京(25558)
(25486)
经济学院(25354)
(24657)
基金
项目(119025)
科学(93977)
研究(89749)
基金(84231)
(72326)
国家(71689)
科学基金(61318)
社会(59515)
社会科(56458)
社会科学(56442)
(50781)
基金项目(44237)
(39503)
教育(38851)
自然(36193)
编号(35458)
自然科(35226)
自然科学(35216)
自然科学基金(34524)
资助(34037)
(33523)
成果(28605)
发展(27789)
重点(27419)
(27312)
课题(26325)
(25411)
国家社会(24609)
(24527)
创新(23122)
期刊
(117262)
经济(117262)
研究(64041)
中国(45769)
(31005)
(27345)
管理(26944)
学报(25869)
科学(25720)
农业(21354)
(20986)
金融(20986)
大学(20073)
教育(19413)
经济研究(19213)
学学(18978)
业经(18739)
技术(17800)
财经(15021)
问题(14908)
(13116)
技术经济(11426)
资源(11125)
(11071)
世界(10866)
(10791)
国际(10266)
统计(9762)
经济问题(9697)
商业(9549)
共检索到3155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志  张振  孙志国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是当今重要的课题。文章在阐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理论和协调度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经济综合水平指数与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的协调度测度模型,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域,运用1990~2005年统计年鉴、全省及各地市州环境公报等各类统计资料,测算出1990年以来湖北省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度,并对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童长江  
本文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类型及特征进行了探讨,并以鄂州市为例,针对其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选择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的思路及对策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翔   邹莎  
循环经济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绿色金融秉持环境保护的理念,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基于2009~2020年湖北省12个地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对湖北省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2009~2020年湖北省循环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绿色金融表现为波动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基本超前于绿色金融。(2)湖北省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度发展水平较高。从时间维度看,12市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系统耦合水平在不断发展;从空间维度看,12市耦合水平发展分布较均匀。(3)湖北省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逐渐提升,并表现为东西部高、中部低的格局;在湖北省12个地市中,武汉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领先。(4)2009~2020年湖北省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负自相关,以武汉为中心表现出“高-低”聚集,表明湖北省各地级市两系统间的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最后,为进一步提升湖北省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促进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潘安娥  陈丽  
为定量评价湖北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本文计算湖北省1995-2010年水足迹和水资源利用指标,识别其真实水资源利用情况,分析社会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系统造成的压力及其程度,并构建协调发展脱钩评价模型对水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北省水足迹近16年呈波动上升趋势,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是水足迹的主要组成部分,水资源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水资源压力指数近6年逐步上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从1995年的7.85元/m3显著提高至2010年的53.72元/m3,GDP增长与水资源消耗由强脱钩的优质协调向弱脱钩的初级协调转化,协调发展状态呈减弱趋势。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景清  周亚娟  林爱文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长期以来指导地区发展的基本方针,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引领和抓手。本文在科学合理地分析目前湖北省国土空间格局的优势以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生态建设、中心城市与城市群建设、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健全以及乡村振兴四个方面提出了湖北省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建议,为“十四五”时期湖北省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北监管局课题组  
本文分析了湖北经济金融协调发展面临的若干矛盾,剖析了产生这些矛盾的政策、市场环境以及经济金融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启仿  李娟文  
本文从区域经济差异内涵出发 ,设计了由 11个指标所组成的区域经济差异评价指标体系 ,采取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法和加法合成模型 ,对湖北省 17个区域的经济差异进行了定量评价与比较 ,得出了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的结论。对此 ,文章从如何建立多层次的区域城市网络体系 ,发挥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如何调整区域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 ,如何促进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共同发展等 3方面 ,提出了湖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关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魏超  吴洲  李荣娟  邢健  张梦鑫  
县城联结城乡,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县城城镇化高质量与协调发展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63个县城为研究对象,从“业—地—人—态”4个维度解构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县城城镇化质量内涵,揭示其在2015—2020年的时空演化与空间关联特征,探索县城城镇化多维协调发展状态,厘清制约县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因素。研究表明:(1)湖北省县城城镇化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维度间差异较大。区域差距虽持续缩小,但仍处于较高水平。(2)湖北省中部县城城镇化质量普遍高于东部、西部以及外围县城,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与关联特征,区域间权衡博弈现象明显,尚未形成区域发展合力。(3)县城城镇化各维度间的协同性持续下滑,低水平耦合在局部地区集聚。县城城镇化协调发展状态稳步改善,但仍任重而道远。(4)湖北省县城城镇化问题复杂,县城发展阶段一致性较差。障碍因子呈“首位集聚,末位分散”特征,需有的放矢,差异化调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泽红  郭文杰  董锁成  
以全国水平为理想状态参照区域,选择湖北省为研究载体,介绍了以人口和经济为双重考量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方法。对湖北省相对资源人口与经济承载力的动态分析表明,湖北省1978-2005年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呈小幅波动的平稳发展趋势,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相对自然资源人口承载力呈小幅波动的缓慢上升趋势,相对经济资源人口承载力呈小幅波动的缓慢下降趋势。总体上,湖北省处于人口超载、经济承载力富余的状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林爱文  樊星  
利用拟合回归模型方法,对湖北省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关系及协调发展程度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研究表明:自2000年以来,湖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基本处于协调发展状态,并不断由中度协调转向优质协调。2002年之后,湖北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发展步入稳步提升阶段,2008年起土地城镇化发展速度显著提升,并于2010年首次超过人口城镇化速度,这一发展趋势主要以政策改革为驱动力。通过模型预测得知,湖北省2015—2020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差距将逐渐拉大,土地城镇化水平将明显超过人口城镇化,但二者的增长速率逐渐降低并趋于平稳,而其协调程度与变化趋势以及土地城镇化后续效应尤其值得密切关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启飞  何蒲明  
通过构建耦合协调评价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加权TOPSIS法及耦合协调模型,对2004—2015年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粮食生产和农业补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2004—2015年湖北省粮食生产的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粮食生产由以农业生态环境为支撑过渡为以农业补贴为导向;(2)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粮食生产和农业补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在波动中演进,由初期的濒临失调逐渐改善为中级耦合协调水平,但随着三者矛盾的加剧,系统间协调难度加大。并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升保  
文章根据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从经济效率、经济运行稳定性、经济结构、人民生活、社会进步和资源环境代价六个维度上构建了包含30个基础指标的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标准离差法和G1法三种赋权方法分别对指标进行赋权,进而基于极差最大化原则确定最优组合权重。采用组合赋权的综合评价模型对湖北省经济发展质量的时序演变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建辉  韩二东  刘鑫  
为了更加精确地测度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简称3E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发展状况与协调能力。文章建立了3E系统指标体系,给出了基于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的3E系统综合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模型。最后,以陕西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可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冯琪  蒋惠园  罗丽颖  赵珊珊  
港口物流作为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对其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在分析湖北省港口群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两方面对湖北省港口群物流协调发展现状进行测度,利用R/S分析法对指标进行分形分析,根据结果进行分析可知,湖北省港口群物流发展的绝对差异在逐渐增大,而相对差异却呈缓慢降低趋势,尽管港口群不协调程度有所下降,但不协调、不平衡仍然存在,且发展具有长期正相关特征,不协调趋势仍将继续。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葛成军  俞花美  焦鹏  
根据海南省1998~2009年经济、资源与环境数据,建立了海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计量模型,对海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系统的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一系统对另一系统的协调系数波动较大;不同年份,不同系统间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说明海南省一系统对另一系统的发展匹配受外界影响大,三系统间的协调系数较高,大部分均超过0.9,这可能与海南具有较好的资源条件、特殊的产业结构以及生态环境基础有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