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62)
- 2023(15338)
- 2022(13271)
- 2021(12354)
- 2020(10473)
- 2019(23844)
- 2018(23530)
- 2017(45799)
- 2016(24814)
- 2015(27800)
- 2014(27472)
- 2013(26948)
- 2012(24653)
- 2011(21979)
- 2010(21737)
- 2009(19576)
- 2008(18805)
- 2007(16026)
- 2006(13729)
- 2005(11549)
- 学科
- 济(97525)
- 经济(97428)
- 管理(70607)
- 业(65969)
- 企(54100)
- 企业(54100)
- 方法(47030)
- 数学(41285)
- 数学方法(40695)
- 农(27461)
- 财(24408)
- 中国(24010)
- 地方(22483)
- 业经(22049)
- 学(21695)
- 农业(18668)
- 环境(18202)
- 贸(16741)
- 贸易(16732)
- 易(16196)
- 务(15937)
- 财务(15865)
- 财务管理(15836)
- 和(15719)
- 制(15599)
- 理论(15457)
- 企业财务(14998)
- 技术(14962)
- 划(14260)
- 融(12730)
- 机构
- 学院(340989)
- 大学(340513)
- 管理(137609)
- 济(131873)
- 经济(128883)
- 理学(120522)
- 理学院(119150)
- 管理学(116762)
- 管理学院(116165)
- 研究(112295)
- 中国(81529)
- 科学(72465)
- 京(71759)
- 财(58007)
- 农(56890)
- 所(55789)
- 业大(54092)
- 中心(52152)
- 研究所(51353)
- 江(48683)
- 财经(47592)
- 范(45787)
- 师范(45367)
- 农业(44585)
- 北京(44505)
- 经(43431)
- 院(41870)
- 州(39358)
- 经济学(38603)
- 师范大学(36861)
- 基金
- 项目(246670)
- 科学(193915)
- 基金(178847)
- 研究(178000)
- 家(156445)
- 国家(155185)
- 科学基金(133889)
- 社会(111401)
- 社会科(105582)
- 社会科学(105552)
- 省(98061)
- 基金项目(96274)
- 自然(88991)
- 自然科(86878)
- 自然科学(86857)
- 自然科学基金(85260)
- 划(81590)
- 教育(81389)
- 资助(73122)
- 编号(72490)
- 成果(56609)
- 重点(55174)
- 部(53585)
- 发(52350)
- 创(51056)
- 课题(49279)
- 创新(47659)
- 科研(47550)
- 教育部(45602)
- 大学(45503)
- 期刊
- 济(137874)
- 经济(137874)
- 研究(93257)
- 中国(59843)
- 学报(56186)
- 农(50924)
- 科学(50820)
- 管理(48060)
- 财(43030)
- 大学(42553)
- 学学(40190)
- 农业(36102)
- 教育(35514)
- 技术(29768)
- 融(24686)
- 金融(24686)
- 业经(24098)
- 财经(21711)
- 经济研究(21076)
- 经(18443)
- 业(18440)
- 图书(18420)
- 问题(18037)
- 资源(17681)
- 科技(17145)
- 版(16426)
- 理论(16198)
- 技术经济(15848)
- 实践(15077)
- 践(15077)
共检索到478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董敏 齐振宏 罗丽娜 万文彬 左志平
根据生态文明理论,基于绿色经济、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4个方面,利用乘法集成赋权法和综合指数法,构建湖北省生态文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全省和各市两个尺度分析湖北生态文明水平的时空特征,探讨湖北省生态文明水平现状、趋势推演及空间分异状况。结果表明,2013年湖北省生态文明水平现状为0.716 8,处于中上水平,其中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状况较好,绿色经济、社会和谐水平有待改善。时序数据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3年湖北生态文明水平提高了58.34%,由中等上升到中上等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初见成效,4个子系统都有提升但发展有失协调,其中绿色经济增幅最大,社会和谐增幅最小。动态推演分析则表明,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牛敏杰 赵俊伟 尹昌斌 唐华俊
农业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分析农业生态文明的影响因素入手,从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社会科技四个方面构建了农业生态文明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我国2013年各省份农业生态文明指数进行了评价和空间分异特征分析表明,我国各省份农业生态文明水平总体偏低,且呈现出较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推进农业现代化,应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梯次推进的原则,针对不同区域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确定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和重点,优化农业发展格局。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孙敏 张增长 何巧娜 马荣娴 张爽 宇传华
目的:了解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做出政策决定提供依据,使卫生资源在不同机构间合理分配。方法:按照OECD卫生费用核算系统,并结合我国现有卫生服务提供系统,确定机构法卫生费用核算范围,主要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利用2007—2010年湖北省机构法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分别描述了卫生总费用的总体水平,卫生总费用在医疗机构、门诊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以及其他机构之间的配置状况。结论:湖北省机构法卫生总费用不断升高,卫生资源配置结构逐步倾向合理,流向医院的费用比重有所下降,公共卫生机构费用所占比重总体略呈下降趋势,但医药零售费用占的比重增加较迅速。
关键词:
卫生总费用 趋势分析 湖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剑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敖荣军 李浩慈 杨振 张涛
基于湖北省2010年人口普查和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提供的103个县区的60岁及以上人口的自评健康数据,以老年健康率为地区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测度指标,分析了湖北省老年健康水平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北省老年健康水平的空间分异显著,老年健康率的高值县区主要是地级市的市辖区,次高值县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域,低值县区则广布于省域边缘。湖北省老年健康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向关联性,但随着空间差异扩大,空间集聚程度呈下降态势。武汉城区及其周边为HH类型县区集聚区,鄂西、鄂东北和鄂东南边缘则是LL类型县区集聚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巧娴 梅昀 陈银蓉 韩啸
运用湖北省16个城市2000、2005、2010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结构数据,综合考虑城市用地的经济产出和环境产出,采用含有非期望产出的DEA模型,测算并分析各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空间差异及演变规律,并提出改进方案。结果表明:1湖北省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各城市的效率值大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提升的趋势;2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空间分异格局由2000年以武汉市为最高值向周边城市递减的单一中心格局,逐步演变为2012年的鄂东南和鄂西部的双中心格局;3武汉周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偏低,且具有较大的减碳提效空间;4湖北省大部分城市建设用地冗余、二三产业产值不足、净碳排放量过高,以上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提升;5省会城市、城市圈城市、鄂西圈城市的理想土地利用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贤棠 胡静 陈婷婷
文章研究采用世界遗产、中国旅游优秀城市、国家A级景区等9种旅游资源基础类型,对湖北省17个地市州的旅游资源禀赋进行综合评价,测算出各地的旅游资源综合优势度,分别结合旅游经济发展指数、旅游产业地位指数进行相关分析,意在全面梳理湖北省旅游资源禀赋要素分布及利用的区际差异状况。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世华 于婧 陈艳红 韩晨晓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该文以湖北省为研究区,从城市人居生活质量、生产质量和生态质量3方面选取18个指标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湖北省17个市州2013年—2018年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时空分异及贡献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湖北省城市人居环境及其生活、生产和生态子系统质量总体上呈提升趋势,各地市州城市人居环境及其生活、生产、生态子系统质量的差距总体上呈缩小趋势;2)湖北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出“核心集聚、局部连片”的分布特征,且研究期内鄂西地区人居环境质量改善速度最快,鄂中地区次之,鄂东地区最小。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密度、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率、公路里程密度是驱动湖北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的主要贡献因子,但随着时间演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的重心将由少数的核心因子向多因子共建转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灿伟 张俊飚
基于湖北省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县域经济呈现"双核结构""、金字塔结构""、圈层结构"和"点-轴结构"空间特征,省内发达县域(第一、二圈层)位于"宜昌市和武汉市"两个内核周边,沿长江、沪蓉高速、京广、京九、焦枝铁路等轴线集中;第三圈层位于江汉平原核心和东部,第四圈层位于省际边缘区;从空间上看,湖北省县域经济形成小范围的"高-高"集聚,但不存在明显的"低-低"聚集,出现聚积发展型、极核发展、均衡发展、边缘发展四种类型。根据分析,本文提出建设武汉-荆州都市连绵区、打造宜昌市和襄樊市城市增长极点、强化"两轴四...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空间分异 湖北省 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彦彦 邱祎
季节调整模型是趋势预测的核心方法之一,其核心思想在于通过观察数据相对于平均值或者趋势预测值的偏离状况,判断未来的变化。但是在目前的包含趋势的季节调整模型,往往仅依赖被观测数据和时间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作为测量数据偏离度的依据,这种处理方法因为自回归问题而存在着参数估计结果方差加大,难以真实反应变量的客观变化走势的问题。文章提出使用LM检验判断回归方程的有效性,使用广义差分变化法消除自回归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季节调整模型构建,为广泛应用的季节指数估计方法提供更为有效的科学方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俊 王占岐 谢方俊 张港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治项目投资的演化阶段及空间格局,探寻投资时空分异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并对土地整治项目投资进行地域分区,可以为土地整治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投资方向的引导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研究方法:聚类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和重心模型法。研究结果: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演进总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投资县际之间的差距呈逐步缩小趋势但差异仍较为明显;投资空间分布呈现出以江汉平原腹地为中心,向西北方向呈沿汉江流域与丹江口水库的"M"形增长带,向东南方向呈沿长江流域的"C"形增长带的发展格局;投资重心呈现明显的东南方位偏向;以投资规模为主要标准,湖北省可划分为7个投资类型区。研究结论:自然条件、地区功能定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方杰 王宏志 王璐瑶
湖泊是抵御湖区水系洪水灾害的天然屏障,而水库是现代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共同肩负着防洪减灾的重任。为探明湖北省湖库洪水调蓄能力,选取湖泊可调蓄水量、水库防洪库容作为评估指标,通过构建湖库洪水调蓄能力评估模型,分析全省湖库洪水调蓄能力及空间分异特征。结论如下:(1)湖北省湖泊、水库综合洪水调蓄量为416.02×10~8 m~3,其中湖泊可调蓄水量为79.69×10~8 m~3,水库防洪库容为336.33×10~8 m~3,分别占湖库洪水调蓄功能总量的19.16%和80.84%;(2)湖泊可调蓄水量较大的地区包括武汉、荆州、鄂州、黄石等地市以及鄂东丘陵、江汉平原,而单位面积湖泊调蓄洪水能力较强的地区为鄂州、黄石、咸宁、黄冈,其值分别为405.99×10~4、400.31×10~4、392.32×10~4和391.22×10~4m~3/km~2;(3)水库防洪库容较大的地区主要为鄂西山地的宜昌和十堰,分别为119.18×10~8 m~3和103.03×10~8 m~3,占全省防洪库容总量的66.06%,而鄂州、天门和神农架水库防洪库容极小,不足全省水库总防洪库容的1%;(4)湖库综合调蓄能力空间分布特征与水库洪水调蓄能力空间分布相一致;从湖泊、水库洪水调蓄能力的构成来看,以湖泊防洪为主和以水库防洪为主的地市不相上下,水库在湖北省防洪体系中占绝对主体地位,同时湖泊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针对湖泊萎缩、水库险病等突出问题,可以通过退田还湖、除险加固等工作提高湖库综合调洪能力。本研究可为湖北省湖库防洪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智君 江燕
基于2007年、2012年湖北省投入产出数据,利用投入产出法,通过分析最初投入结构、产业关联特征及其动态演变,揭示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结构特征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研究显示:湖北省文化制造业属于最终需求型产业,中间投入率大,中间需求率小,具有"高影响力、低感应度"特征;文化服务业属于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均较小,呈现"低影响力、低感应度"特征。湖北省文化产业整体上呈现出显著的消费性特点,政府应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注重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产业关联 投入产出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曹凑贵
本文在全面分析湖北省生态农业研究及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生态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笔者认为: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湖北省应从提高全社会生态意识入手,加强对生态农业的领导和研究,积累经验,建立专家系统,从而建立现代化的高效生态农业体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俊林 蔡崇法 杨波 揭珊
农业功能分区是准确把握县域农业功能定位、推动区域农业功能拓展和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基础工作。旨在探索运用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即星座图法在农业功能分区中的应用。剖析现代农业的功能定位问题,从农产品供应、就业与社会保障、生态调节和文化传承与休闲4大类综合功能选取30个定量指标和2个定性指标,构建了湖北省农业功能分区指标体系。采用星座图法,根据星座图中各星点的位置,确定各县(市)单项功能的分等类型;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分区单元的实际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及环境现状,作出湖北省农业功能分区方案。分区结果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分区单元,按照农业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湖北省分4个农业主导功能区,各主导功能区分为3个二级区共12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