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68)
- 2023(7182)
- 2022(6198)
- 2021(5789)
- 2020(4849)
- 2019(10566)
- 2018(10310)
- 2017(19742)
- 2016(11344)
- 2015(12320)
- 2014(12396)
- 2013(12202)
- 2012(12002)
- 2011(10862)
- 2010(11211)
- 2009(10411)
- 2008(10307)
- 2007(9291)
- 2006(8518)
- 2005(7633)
- 学科
- 济(45538)
- 经济(45497)
- 管理(27712)
- 业(25768)
- 企(18215)
- 企业(18215)
- 地方(17509)
- 农(16435)
- 方法(14879)
- 数学(13148)
- 数学方法(12910)
- 中国(12023)
- 学(11610)
- 农业(11058)
- 财(10116)
- 地方经济(9669)
- 业经(9437)
- 制(8465)
- 策(8355)
- 环境(8267)
- 贸(7914)
- 贸易(7909)
- 易(7600)
- 及其(7584)
- 融(7326)
- 金融(7322)
- 银(7208)
- 银行(7165)
- 行(6926)
- 和(6403)
- 机构
- 学院(162598)
- 大学(159994)
- 研究(64462)
- 济(62699)
- 经济(61109)
- 管理(56794)
- 理学(48323)
- 理学院(47586)
- 中国(46499)
- 管理学(46411)
- 管理学院(46116)
- 科学(43660)
- 农(38733)
- 所(35560)
- 京(34594)
- 研究所(32663)
- 农业(30991)
- 业大(29782)
- 财(29455)
- 中心(28945)
- 江(28908)
- 省(25564)
- 范(24177)
- 师范(23947)
- 院(23069)
- 财经(22134)
- 州(21873)
- 北京(20980)
- 科学院(20721)
- 经(19930)
- 基金
- 项目(111478)
- 科学(86626)
- 基金(78453)
- 研究(78132)
- 家(70705)
- 国家(70116)
- 科学基金(58017)
- 省(48409)
- 社会(47363)
- 社会科(44733)
- 社会科学(44718)
- 基金项目(41152)
- 划(39164)
- 自然(39089)
- 自然科(38092)
- 自然科学(38073)
- 自然科学基金(37367)
- 教育(35263)
- 资助(32268)
- 编号(31709)
- 成果(26562)
- 发(26426)
- 重点(26418)
- 课题(23844)
- 部(23314)
- 计划(22593)
- 创(22440)
- 创新(21221)
- 科研(21083)
- 科技(20829)
共检索到2527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红
本文根据湖北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发展史,结合湖北水稻种植区划、农业地理环境、气象要素等,将湖北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区域划分为四类,即江汉平原病害生态区、鄂东丘陵病害生态区、鄂中丘陵岗地病害生态区、鄂西山地病害生态区;着重分析了各病害生态区白叶枯病发生流行特点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区域流行 防治对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国英 苏清实 蔡福民 何正武
从湖北8个地区46个县市广泛采样分离纯化获得208个稻白叶枯病菌株,按国内统一标准进行致病力的鉴定,结果表明:湖北省当前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的分化,主要表现为以强弱数量变化为主的0、Ⅰ、Ⅱ、Ⅲ和Ⅳ致病型,其中第Ⅳ致病型是流行优势致病型。按行政区域以及按水稻的种植区划,比较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分化情况,表明不同区域各致病型的流行强度不一致。强毒力的第Ⅳ致病型菌的多少,与水稻的复种指数关系不大,而同稻区土壤母质及其酸碱度密切相关。在偏碱性的沉积土稻区,第Ⅳ型强毒株比例很多,如江汉平原稻区,第Ⅳ型菌株占63.0%,而酸性粘土稻区,如鄂东北丘陵岗地,第Ⅳ型菌株仅占20%。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致病型,湖北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桂菊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鉴材料参鉴品种(系、组合)共计35组次,264份,均由湖北省种子公司统一组织,各供种单位提供: 1.2 鉴定方法 1) 稻白叶枯病鉴定。分别于分蘖期及孕穗期采用人工剪叶接种法接种。接种菌株为白叶枯菌Ⅱ致病型的代表菌株KS-6-6和Ⅳ致病型的代表菌株浙173(均由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提供)。病圃设在枝江县问安镇宜昌市农科所水稻病鉴圃内。稻白叶枯菌采用胁本哲氏培养基于26~28℃的条件下培养2d,于下午4~6时分别用浓度为3×10~8Cell/ml的菌悬液剪叶30~40片。接种21d后,每品种调查记载20片接种叶的叶长及病斑长度,观察、记载、评级均按全国统一标准进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毛政元 黄芳
湖北省的洪涝灾害受全球尺度和流域尺度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球尺度因素是指全球性的气候异常,流域尺度因素是指不利的自然条件和人类对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现阶段所采用的治水对策,即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不能彻底根治水患。通过系统分析湖北省水患原因和治水对策,提出以洪涝灾害承灾区的受困人口和受困财产的总数定量地表示洪涝灾害灾情的指标,该指标与灾情的对应关系明确且简明易得,为治水对策提供了更合理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提高洪涝灾害承灾区的城市化水平、鼓励抗洪新技术和新机制的开发利用以及加强溃堤后的应对策略研究”等治水对策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湖北省 洪涝灾害 对策研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玲 伍辉军 梁文伯 高学文
[目的]拟从马来西亚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和鉴定抑菌能力强的芽孢杆菌菌株,并对菌株产生的脂肽类抗菌物质的种类以及生防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具有抑制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芽孢杆菌,基于16S r DNA、gyr B基因序列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采用基质协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法鉴定菌株所产生的脂肽类抗生素的种类,并通过温室试验对菌株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拮抗试验结果表明:D15、W3、KLu7、yM16、D1和PLZ26这6株菌株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或油菜菌核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菌株D15和W3对这2种病原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志文 巩细民 胡承孝 邹娟 李小坤
在湖北省鄂东南、鄂中、鄂北和江汉平原4个水稻生产区域,选择主要种植制度下有代表性的24个水稻土进行养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湖北省的这4个区域里,土壤pH表现出从北向南逐渐降低的趋势;有机质、有效钙、镁、硫、铁、锰、铜以及硅的含量均较丰富;碱解氮、有效锌、硼普遍缺乏,其缺乏数分别占总样本的62.5%、62.5%和87.5%;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异较大,从不同区域的结果来看,鄂东南和江汉平原的水稻土含磷量总体偏低,鄂中和鄂北区域较高,速效钾在鄂东南区域属极缺范围,鄂中属潜在缺乏,而鄂北和江汉平原均较丰富。此外,鄂东南和鄂中地区,有效钼含量缺乏。
关键词:
湖北省 水稻土 土壤肥力 养分状况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莲爱
分析中对参试品种进行了加工品质(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外观品质(粒长、粒型、蛋白面积、蛋白率)、蒸煮及营养品质(糊化温度、直链淀粉胶稠度、蛋白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综合评分、等级)。 1、分析及评价方法各项指标均采用部颁标准进行分析及评价综合评分,以总分70分进行评分,依次划分等级。≥55分为1级;≥40~54分为2级;≥30~39分为3级;≤30分为4级。 1)加工品质。4项指标满分为16分,其中糙米率占4分,精米率占5分,整精米率占7分,如低于指标要相应减分。 2)外观品质。4项指标满分25分,其中粒长占2分,粒型占3分,垩白面积占8分,垩白米粒率占12分,达不到标准要相应减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祥 侯明生 胡汉桥
用采自湖北省44个县、市的62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与Rhizoctonia solani的菌丝融合群国际标准株AG-1IA、AG-1IB、AG-1IC、AG-4和AG-5进行了菌丝融合试验。结果证明,供试的62个菌株均能与AG-1IA株融合,其中有60株也能与AG-1IC株融合。比较而言,供试株与AG-1IA的融合率高于与AG-1IC的融合率。据此,供试菌株应归于R.Solani AG-1IA。
关键词:
水稻 纹枯病菌 菌丝融合群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琳琳 年飞翔 江洋
为推进湖北省"籼改粳"种植模式发展,提升稻作模式光温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稻米品质,本研究结合湖北省多点田间试验资料及气象数据,对水稻生育期、干物质分配及产量进行了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对湖北省籼、粳稻生育期的模拟误差在2个生理发育日之内,对生育期、穗部干物质分配的模拟基本分布在1∶1线附近,拟合效果较好;水稻实际产量和模拟产量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为11.4%,因此,该模拟过程具有可信度。同时,应用本研究模型模拟方法初步预测了粳稻在湖北省的适宜播期。研究结果可为湖北省籼、粳稻种植分布及播期选择提供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敏 刘安国 邓爱娟 万素琴 刘志雄
为了研究近50a来湖北省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利用湖北省1961-2008年水稻产区的气象资料,计算了水稻生长季主要热量资源要素包括农业界限温度持续时间和积温、气温日较差等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通过8、10、12℃初日提前、稳定通过20、22℃终日推迟、间隔期延长,积温增加,水稻适宜种植期延长;10℃初日至20℃(22℃)终日持续日数在大部双季稻种植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延长,积温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大部分地区水稻生长季气温日较差和早稻、中稻、晚稻灌浆期日较差呈减少趋势,西部减少趋势小于东部。可将早熟品种换种生育期相对较长、产量相对较高的中熟、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凤权 王金生
研究了稻白叶枯病菌毒性基因缺失突变体Du728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Du728及其无细胞培养液对白叶枯病菌没有直接抑制作用。Du728菌液拌种后不能从长出的幼苗各部位回收到目的细菌;浸根处理后Du728可通过维管束传导到上部叶片;叶面喷雾(下部3张叶片)后,15d内可从处理的叶片上回收到目的细菌,未处理叶片(第4叶)一直未回收到Du728。先用Du728喷雾处理水稻幼苗再接种白叶枯病菌(Ahc11),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为49.1%~50.2%;当Du728使用菌量达到1×106cfu/mL时,再增加浓度,防病效果增加甚微。这种防治效果主要表现为病叶率下降,而对病叶上的病斑长度影...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开阳
1、参试品种品系名称供种单位品系名称供种单位 B7416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6183 黄冈市农科所 89-16 荆沙市农科所 9110 湖北省农科院现代化所 8587 宜昌市农科所鄂宜105(CK) 宜昌市农科所 2、参试单位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简称粮作所,下同),黄冈市农科所(黄冈),孝感市农科所(孝感),宜昌市农科所(宜昌),荆州地区农科所(荆州),咸宁地区农科所(咸宁),国营龙感湖农场种子公司(龙感湖)。 3、试验概况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小区面积13.4m~2。株行距13.3cm×16.7cm,每蔸插5~7苗。1992年各试点于6月19~23日播种,7月17~25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晨阳 王金生
笔者综述了分子植物病理学科组对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基因的研究结果和进展,介绍了病菌致病基因研究中分子遗传学分析方法,报道了病菌毒性基因、无毒基因和受寄主诱导基因的特征和功能,阐述了致病基因对致病性、致病生化因子可能的调控关系,讨论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磊 韩志成 王晨 杨万风 钱国良 胡白石 刘凤权
根据黄单胞菌hisF基因的同源性设计简并引物,采用PCR方法从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Xoo)中克隆了hisF同源基因,命名为hisFXoo。NCBI网站蛋白质保守结构域搜索表明,HisFXoo属于组氨酸生物合成蛋白家族的一员,具有与其他HisF蛋白相似的结构。序列比较显示,该基因在黄单胞菌中是相对保守的。同源性搜索比较显示,与水稻条斑病菌(X.oryzaepv.oryzicola,Xooc)的hisF(登录号:DQ372107)同源性高达98%。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hisFXoo的插入突变体,在NA+Amp平板上筛选后,并且经过PCR及S...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舒 陈其志 吕亮 杨小林 喻大昭
选用湖北省主栽水稻品种88份,分别在崇阳、远安、武汉三地进行田间自然诱发稻瘟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武汉地区未发生稻瘟病,崇阳、远安两地88个品种除武运粳7号外几乎全部发病,发病率达98.86%。抗稻瘟病的早、中晚稻品种数分别为14份和23份,分别占参试品种的45.16%和40.35%。崇阳、远安、武汉三地综合分析显示,88份水稻品种中抗纹枯病品种13份,占参试品种的14.77%。
关键词:
水稻 品种抗性 稻瘟病 纹枯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