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9)
- 2023(1922)
- 2022(1655)
- 2021(1581)
- 2020(1398)
- 2019(3212)
- 2018(3219)
- 2017(5858)
- 2016(3533)
- 2015(3905)
- 2014(3934)
- 2013(4064)
- 2012(4069)
- 2011(3616)
- 2010(3462)
- 2009(3112)
- 2008(3008)
- 2007(2594)
- 2006(2253)
- 2005(1952)
- 学科
- 济(13970)
- 经济(13964)
- 地方(7300)
- 农(6755)
- 业(6529)
- 管理(5637)
- 方法(5426)
- 数学(5180)
- 数学方法(5121)
- 农业(4816)
- 学(4285)
- 企(3216)
- 企业(3216)
- 地方经济(3161)
- 环境(2879)
- 业经(2836)
- 中国(2792)
- 财(2378)
- 资源(2251)
- 生态(2142)
- 稻(2127)
- 农业经济(2010)
- 制(1983)
- 土地(1940)
- 贸(1585)
- 贸易(1583)
- 融(1564)
- 金融(1563)
- 和(1545)
- 技术(1545)
- 机构
- 学院(48253)
- 大学(46625)
- 研究(20908)
- 农(18667)
- 科学(16546)
- 济(16048)
- 经济(15614)
- 管理(15336)
- 农业(15294)
- 中国(13990)
- 业大(13620)
- 理学(13288)
- 理学院(13049)
- 省(12622)
- 所(12516)
- 管理学(12516)
- 管理学院(12449)
- 研究所(11832)
- 农业大学(10319)
- 京(10175)
- 江(9771)
- 中心(9683)
- 科学院(7779)
- 业(7711)
- 室(7617)
- 湖(7606)
- 范(7219)
- 南(7213)
- 院(7139)
- 师范(7112)
共检索到72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立源 李孝良
研究收集了湖北省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共50个,测定与统计结果表明,水稻土中有效硅的含量主要取决于成土母质。其顺序为:石灰岩>灰紫红色砂页岩>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湖积物(Q4)>第四纪红色粘土(Q3、Q2)>花岗片麻岩>砂页岩。研究发现,水稻土有效硅的含量与土壤pH呈极显著正相关,可用于粗略指示土壤供硅能力。根据母质和pH特征判断,湖北省缺硅水稻土约占水稻土总面积的5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志文 巩细民 胡承孝 邹娟 李小坤
在湖北省鄂东南、鄂中、鄂北和江汉平原4个水稻生产区域,选择主要种植制度下有代表性的24个水稻土进行养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湖北省的这4个区域里,土壤pH表现出从北向南逐渐降低的趋势;有机质、有效钙、镁、硫、铁、锰、铜以及硅的含量均较丰富;碱解氮、有效锌、硼普遍缺乏,其缺乏数分别占总样本的62.5%、62.5%和87.5%;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异较大,从不同区域的结果来看,鄂东南和江汉平原的水稻土含磷量总体偏低,鄂中和鄂北区域较高,速效钾在鄂东南区域属极缺范围,鄂中属潜在缺乏,而鄂北和江汉平原均较丰富。此外,鄂东南和鄂中地区,有效钼含量缺乏。
关键词:
湖北省 水稻土 土壤肥力 养分状况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杨珠 欧志宏 黄运湘 周清 胡瑞芝 肖永兰
采集湘中长沙地区的三种稻作制、三种有机肥施用量和两种地下水位的三因素多水平长期定位试验的红壤性水稻土分层土样,用两种土壤有效硅测定方法研究了耕层土壤有效硅含量及其剖面分布,阐明了稻作制、施用有机肥和不同地下水位对土壤有效硅含量的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志文 邹娟 胡承孝 巩细民 鲁君明
对湖北省4个不同地区典型水稻土的磷(P)、钾(K)、硫(S)、硼(B)、锌(Zn)的吸附能力进行了研究。4种水稻土对P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洪湖市油-稻两熟区近代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4#土)>襄樊市麦-稻两熟区Q3母质发育的水稻土(3#土)>荆门油-稻两熟区Q3母质发育的水稻土(2#土)>蕲春县油-稻-稻三熟制区花岗片麻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1#土);对K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3#>4#>1#>2#;对S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3#>2#>4#>1#;对Zn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3#>4#>2#>1#;对B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3#>4#>1#>2#。田间养分管理策略应根据不同地区土壤对养...
关键词:
水稻土 养分 吸附能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炳堂 王舟莲 洪顺山
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观察了浙江和福建主要毛竹产区林下土壤的172个剖面,采集各类土样633个进行有效硅含量的测试,结果表明:①有效硅含量因土壤母质、土壤类型以及所在地理位置(纬度、海拔等)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一般火成岩(本调查中花岗岩类和高海拔区凝灰岩除外)发育的土壤有效硅含量较低,沉积岩较高,变质岩尚无规律。各类土壤有效硅含量顺序为:山地黄壤>石灰性土>山地黄棕壤>山地红壤≥黄红壤>酸性紫色土≥低丘红壤。相同成土母质上发育的土壤,其有效硅含量呈现从南到北(纬度)、由低到高(海拔)递增甚至骤增趋势。②该区土壤有效硅含量平均为:A层45.13mg/kg、B层76.56mg/kg,且变异幅度极大。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明 王中柱 王保家
使用每 10年为 1个年代段 ,对湖北省气温和有效积温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80年代以来 ,湖北省气候变化的特点是冬季变暖夏季变凉。水稻生育期间有效积温变化是山区以减少为主 ,平原地区以增加为主。 1980年以后水稻生育期内有效积温的年际波动比 1980年以前大 ,在气候偏冷年份将导致有效积温严重不足 ,水稻生育期延长 ;在气候偏暖年份 ,则出现生育期缩短 ,对水稻品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宏志 何三林 马清欣
本文提出农产品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的定量指标——比较优势度,并对湖北省水稻生产的比较优势度进行计量,在此基础上提出湖北省的水稻生产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比较优势度 农业优化布局 水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钱发军 蔡德龙 邓挺
研究表明,河南省境内长江流域灌溉水平均硅含量较高,黄河流域次之,淮河流域最低。其分布规律由南至北呈递增的趋势。各流域的平均硅含量都低于10ppm,此外,灌溉水的硅含量是一动态过程,不仅不同水体硅含量不同,而且同一水体在不同时间的不同条件下硅含量也不相同,这主要受流域内母岩发育的影响,也受温度及酸碱度的影响。
关键词:
灌溉水,硅含量,分布,河南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名宇 张杨珠 李顺义 黄运湘 刘学军
以湖南农业大学1982年设置的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水稻生育期间红壤性水稻土有效锰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间,土壤交换性锰和易还原态锰含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早稻生育期间,插秧前土壤交换性锰含量最高,随着水稻生育进展,含量逐渐下降;而土壤易还原态锰含量插秧前最低,随着水稻生育进展,含量逐渐升高。晚稻生育期间,从插秧前到孕穗期,交换性锰含量逐渐升高,到孕穗期达到最高,之后到黄熟期,交换性锰含量又逐渐降低;而易还原态锰含量则从插秧前到孕穗期逐渐降低,到孕穗期达到最低值,之后,又升高。不同稻作制对土壤交换性锰和易还原态锰含量的影响差异最大,稻-稻-冬泡处理土壤交换性锰和易还原态锰含...
关键词:
有效锰 红壤性水稻土 动态变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雄德 傅桂平 胡一凡
用连续10次水稻耗竭盆栽试验,探讨了湖北省15种主要类型水稻土不同形态钾占土壤全钾含量的比例。结果是,难风化的白云母和长石类矿物中含钾量平均占90.0%;缓效钾平均占3.34%;有效钾贮量平均占11.1%;交换性钾平均占0.871%。盆栽水稻吸钾量与交换性钾和有效钾贮量呈极显著相关(r=0.7659,0.7695),与缓效钾贮量呈显著相关(r=0.6032)。这也间接证明难风化钾矿物不是钾源的提供者,从有效钾贮量看并不丰富,特别是鄂南地区稻土尤甚。强化钾素在农业内部循环,这才是有效利用土壤钾资源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难风化钾矿物 有效钾贮量 土壤钾资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锐金 凌远云 王成丽
文章利用湖北省82个县市1991~2007年的水稻产量,使用极大似然法估计Normal、LogNormal、Logistic、Beta、Weibull分布,并以2001~2007的平均产量为关键产量,以拟合的分布为水稻单产分布,厘定了湖北省县级水稻产量保险的纯费率。研究表明:大部分县市在Logistic、Weibull分布下拟合得比较好,有68个县市在这两个分布下的A-D检验值最小;非对称分布下的纯费率一般要高于对称分布下的纯费率;纯费率的精确厘定依赖于单产分布的正确选择;最佳分布下的纯费率能够很好地反映整个经验期的产量波动。
关键词:
水稻区域产量保险 MLE 分布 纯费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懿慧 贺立源
使用GIS技术,以分县(市,区)为基本单位研究湖北省近年水稻生产状况。综合气象资料、地形数据、水稻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适应性气候指标,划分出湖北省水稻适宜性种植区域;根据各县(市、区)区域水稻实际生产数据,分早、中、晚稻划定出水稻生产的高、中和低产区域;测算湖北省水稻光温生产潜力为17 000~22 000kg/hm2,光温生产潜力可利用度为33.06%~78.30%。按照农业气候资源的相似性和农业气候利用一致性原则研究表明:湖北省水稻综合生产潜力为317.42万t。该研究结果和建立的数据库为更好地指导和规划湖北省水稻种植、生产和实施系列高产科技工程项目提供了依据和参考。该研究方法,能够扩展用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新建 陶建平
文章根据农作物生产风险程度大致类似的原则,运用主导指标法,以开展水稻区域产量保险为背景,选取水稻单产变异系数,水稻单产减产超过10%和20%的概率等5个主导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湖北水稻生产县市进行了风险等级划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水稻生产风险表现了高度的区域差异性。
关键词:
水稻生产 主导指标 风险区划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琳琳 年飞翔 江洋
为推进湖北省"籼改粳"种植模式发展,提升稻作模式光温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稻米品质,本研究结合湖北省多点田间试验资料及气象数据,对水稻生育期、干物质分配及产量进行了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对湖北省籼、粳稻生育期的模拟误差在2个生理发育日之内,对生育期、穗部干物质分配的模拟基本分布在1∶1线附近,拟合效果较好;水稻实际产量和模拟产量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为11.4%,因此,该模拟过程具有可信度。同时,应用本研究模型模拟方法初步预测了粳稻在湖北省的适宜播期。研究结果可为湖北省籼、粳稻种植分布及播期选择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